马志明黄族民相声莲花落

民族部落故事?
1个回答2024-02-12 19:37

苗族起源于黄帝时期的“九黎”,尧舜时期的“三苗”。“九黎”是五千多年前居住在黄河中下游的一个部落。后与黄帝部落发生战争,失败后退入长江中下游,形成“三苗”部落。在四千年前,以尧、舜、禹为首的北方华夏部落与“三苗”发生战争,“三苗”被击败。从此,“三苗”部落分崩离析。 “三苗”失败后,一部分被驱逐到“三危”,即今陕甘交界地带,后又离开“三危”向东南迁徙,经过很长时间逐步进入今川南、滇东北、黔西北等地,形成后来西部方言的苗族;留在长江中下游和中原的“三苗”后裔,其先进的部分逐渐与华夏族融合。其发展较慢的部分,商周时被统称为“南蛮”,居住汉水中下游的,被称为“荆楚蛮夷”。后来,荆楚蛮中先进部分逐浙发展成为楚族,建立楚国;后进的部分,继续迁入今黔、湘、桂、川、鄂、豫诸省毗连的山区,成为今日东部、中部方言苗族的先民。

问一段马志明 黄族民的相声
2个回答2023-10-25 03:37
楼主的记忆稍微有些偏差,是“又高又瘦”~
那段的名字叫《红事会》
黄河边上的民族英雄故事,介绍几个给我吧!急啊!!!
1个回答2024-01-29 21:33
大禹治水



传说在帝尧时期,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洪水。为了制止洪水泛滥,保护农业生产,尧帝曾召集部落首领会议,征求治水能手来平息水害。鲧被推荐来负责这项工作。鲧接受任务后,采用堤工障水,作三仞之城,就是用简单的堤埂把居住区围护起来以障洪水,九年而不得成功,最后被放逐羽山而死。舜帝继位以后,任用鲧的儿子禹治水。禹总结父亲的治水经验,改鲧“围堵障”为“疏顺导滞”的方法,就是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趋势,顺地形把壅塞的川流疏通。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洼地或湖泊,然后合通四海,从而平息了水患,使百姓得以从高地迁回平川居住和从事农业生产。后来禹因此而成为夏朝的第一代君王,并被人们称为“神禹”而传颂与后世。



在大禹治水的过程中,留下了许多感人的事迹。相传他借助自己发明的原始测量工具——准绳和规矩,走遍大河上下,用神斧劈开龙门和伊撅,凿通积石山和青铜峡,使河水畅通无阻。他治水居外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连自己刚出生的孩子都没工夫去爱抚,不畏艰苦,身先士卒,腿上的汗毛都在劳动中被磨光了。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成功地治理黄河水患的治水英雄。
黄河边上的民族英雄故事,介绍几个给我吧!急啊!!!
1个回答2024-02-03 18:16
大禹治水

传说在帝尧时期,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洪水。为了制止洪水泛滥,保护农业生产,尧帝曾召集部落首领会议,征求治水能手来平息水害。鲧被推荐来负责这项工作。鲧接受任务后,采用堤工障水,作三仞之城,就是用简单的堤埂把居住区围护起来以障洪水,九年而不得成功,最后被放逐羽山而死。舜帝继位以后,任用鲧的儿子禹治水。禹总结父亲的治水经验,改鲧“围堵障”为“疏顺导滞”的方法,就是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趋势,顺地形把壅塞的川流疏通。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洼地或湖泊,然后合通四海,从而平息了水患,使百姓得以从高地迁回平川居住和从事农业生产。后来禹因此而成为夏朝的第一代君王,并被人们称为“神禹”而传颂与后世。

在大禹治水的过程中,留下了许多感人的事迹。相传他借助自己发明的原始测量工具——准绳和规矩,走遍大河上下,用神斧劈开龙门和伊撅,凿通积石山和青铜峡,使河水畅通无阻。他治水居外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连自己刚出生的孩子都没工夫去爱抚,不畏艰苦,身先士卒,腿上的汗毛都在劳动中被磨光了。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成功地治理黄河水患的治水英雄。
黄河边上的民族英雄故事,介绍几个给我吧!急啊!!!
1个回答2024-02-13 14:02
大禹治水

传说在帝尧时期,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洪水。为了制止洪水泛滥,保护农业生产,尧帝曾召集部落首领会议,征求治水能手来平息水害。鲧被推荐来负责这项工作。鲧接受任务后,采用堤工障水,作三仞之城,就是用简单的堤埂把居住区围护起来以障洪水,九年而不得成功,最后被放逐羽山而死。舜帝继位以后,任用鲧的儿子禹治水。禹总结父亲的治水经验,改鲧“围堵障”为“疏顺导滞”的方法,就是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趋势,顺地形把壅塞的川流疏通。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洼地或湖泊,然后合通四海,从而平息了水患,使百姓得以从高地迁回平川居住和从事农业生产。后来禹因此而成为夏朝的第一代君王,并被人们称为“神禹”而传颂与后世。

在大禹治水的过程中,留下了许多感人的事迹。相传他借助自己发明的原始测量工具——准绳和规矩,走遍大河上下,用神斧劈开龙门和伊撅,凿通积石山和青铜峡,使河水畅通无阻。他治水居外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连自己刚出生的孩子都没工夫去爱抚,不畏艰苦,身先士卒,腿上的汗毛都在劳动中被磨光了。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成功地治理黄河水患的治水英雄。
马志明 黄族民的夸住宅台词
1个回答2023-12-27 15:39

马志明,黄族民的夸住宅台词:

甲:您说相声年头儿不少啦。

乙:也就十几年。

甲:您的事瞒不了我,您上辈不是说相声的。

乙:对啦。甲:你们老家在通州,离北京四十里。到通州一打听X百万就是你父亲,称百万之富。你有个大爷叫X千顷;你叔叫X半城,趁半城买卖。你父亲老哥仨,跟前就你这么一个儿。真疼爱你,老哥仨爱你拿你当眼珠儿看待。

乙:不假。

甲:老哥仨就一个眼珠儿。

乙:俩瞎子,一个一只眼!甲:不是。老哥仨就是你这么一个儿,拿你当眼珠儿。

简介:

黄族民,1950年出生于天津市,相声演员。

人称“大黄”,师从马志明。原是天津中央制药二厂从事宣传工作的干部,本身就是相声爱好者,1987年马志明与谢天顺裂穴(结束搭档关系),黄族民开始追随马志明说相声,经过马志明的悉心指点,1988年起正式为马志明捧哏。

代表作品有《大保镖》《弦子书》等。

黄河之畔有哪些民族英雄故事
1个回答2024-01-18 17:36
秦末的陈胜、吴广,两汉的赤眉、铜马、黄巾军,隋末孙并的瓦岗军,唐朝的黄迹凯虚巢、王仙芝,明末的李自成、张献忠等,都在黄河流域这块土地上谱写了一幕幕雄姿燃壮的乐章。
黄河畔上有哪些民族英雄
1个回答2024-03-15 19:25
夏骏 付康敏 徐昌伟 韩朝俊
适合小学生看的,有关地理、民族风情之类的书或杂志有什么?
1个回答2024-02-18 13:05
中国国家地理、华夏地理
以及地理教学杂志

希望他能学习越来越好。。
莲花落落莲花是什么戏
1个回答2024-02-05 07:29
莲花落始于宋形于明而盛于清的新干“莲花落”,又称落离莲或摇钱树,当地称瞎子戏,是当时盲人乞丐行讨而唱的民间曲艺。其内容多为劝世文,以扬善惩恶,吉祥纳福为主。用方言说唱,委婉动人,通俗易懂,生动风趣,具有寓教于乐,淳化民风之功能,在庐陵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重点项目。经省专家论证后上报文化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由于种种原因,新干“莲花落”濒危,现代人知之甚少。

莲花落,是一种说唱兼有的曲艺艺术。表演者多为一人,自说自唱,自打七件子伴奏。所谓七件子乃是分执于两手的竹板,因其右手所执两片大竹板,左手所执五片小竹板。大竹板打板,小竹板打眼,相互配合有板有眼,说唱之词则随着板眼节奏进行表演。所以,俗称此为“七件子”。
至于莲花落的说唱词,基本上是七言四句为一段,全用太原方言来合辙入韵。表演之时,先扣大竹板,间配小竹板,打板三巡之后,开始说唱,以唱为主,间以夹白,边唱边说,抑扬顿挫,尾音稍长,颇合当地人的口胃。
太原莲花落的传统曲目,多为胜炙人口的历史故事,当地人熟悉的民间传说。长篇的有《五女兴唐传》、《万花楼》和《呼延庆打擂》;短篇的有《小两口打架》、《小寡妇上新坟》和《夫妻格水》等等。
时下的莲花落,不仅有七件子伴奏,而且发展到弦乐器和打击乐器伴奏。主要乐器有三弦、扬琴、二胡、木鱼等。当年的莲花落极不注重表演,仅是边说边唱。这是因其早年为街道表演的形式所决定。自从解放搬上舞台后,已经注重于身段和动作的表演,与昔日不可同日而语。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