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民俗喜事说书

陕北风俗民情
1个回答2024-01-29 10:41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陕北枣乡,有许多与枣相关的风俗。<左传>"女贽不过榛栗枣修,以告虔也",说明很早以前,红枣就是馈赠亲友的珍贵礼品,这种习俗流传至今.

1、猪头祭枣树

民间风俗。除夕时,陕北枣乡不祭天地,不祭人神,祭的是枣树。祭时把猪头放在供桌上,男孩掌刀,女孩捧碗;男孩大树干上砍一刀,女孩子便在刀口浇上一匙猪头汤。边确边浇边回答:“今年枣树好不好?”“好!”“结不结?”“结!”“结好多?”“结的数不清。”要是孩子发笑,跟在一旁父母就会惊吓变色,双双对树跪下,连连叩三个响头,严肃地向枣树陪罪,这样就不误枣子收成。

2、吃枣的 各种 方法:早晨起来摘鲜枣吃,名为“露水枣”,又凉又脆。摘下鲜枣拌烧酒,放在缩口坛子里,用荷叶密封,春节开坛取枣待客,叫做“醉枣”。折下带果枣枝,挂在屋檐下晾干的“檐枣”。搁在炕席底下压扁烙干的是“炕枣”。剥核糖浸的是“蜜枣”。风味各不相同。

过年用枣做面食,年糕、丝糕、花狸虎、豆包,总称“四大年吃”。五月端午用玉谷、粘米加枣做“粘饭”,做“刀切糕”,做粽子。此外还有枣窝头、枣饼子。

用小枣酿制的老烧酒,俗名“枣木杠子”,后劲大,酒性烈,最具枣乡人的精神。

近几年,每年枣熟季节都举行“红枣节”,中外游客不远万里前来领略枣乡风情。

3、在陕北,还有一种别致有趣的求子习俗。女子婚后不孕,家里人就在八月十五这天到别人家“偷”枣子或核桃,或是在正月到多子多孙的人家“偷”灯、“偷”面狗、面鞋,被偷的人不但不责怪,佯装没见,而且内心祈祷着他们如愿以偿,枣(谐“早”)得贵子。陕北以产枣驰名远近,每到秋季,山山岭岭,沟沟壑壑的枣树上挂满了鲜红的枣子,这里的枣子个大、肉厚、核小、色浓、味甜。民间把祈求多子多福,传宗接代的民俗心理寄寓在特有的物产上,赋予枣子以深厚的民俗意蕴,祈求早得贵子。
陕西民歌的陕北民歌
1个回答2024-03-01 06:32

详情请参考陕北民歌词条。 陕南民歌是陕西南部秦巴山区的一大传统民俗,以汉中民歌和安康民歌为代表。这里自古有传唱民歌、山歌之风俗,民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或一人独唱,或两人对唱。有通山歌(又称茅山歌、放牛歌、姐儿歌)、山歌、小调、号子、仪式歌(迎亲歌、哭嫁歌、拜寿歌、祝酒歌、拳歌、礼宾歌、劝善歌、拜香歌、佛句等)以及盘歌、儿歌等,情趣诙谐,幽默含蓄,曲调委婉舒展,有高腔、平腔之分,感情柔和细腻,多有川楚之风。
陕南从地势上为两山夹一川的山地结构,它受了汉文化、蜀文化和三国文化的影响,陕南人民憨厚、勤劳而朴实,陕南民歌也因此而显得旋律优美动听、情感细腻柔和、结构舒展流畅等特点,给人以山清水秀的感觉。在演唱风格上,陕南民歌少用假声,多用高腔和平腔演唱,给人听觉上以委婉而细腻 ,有一股清新山野之风的感觉;陕南民歌在演唱方法上,还多用上下滑音及小颤音相结合的演唱技巧,给歌曲增添了几分清秀和抒咏情绪。 若干年来,人民群众每天除了种地干活,没有其他的娱乐活动,沉重的体力劳动使他们苦不堪言,心里的酸甜苦辣无处诉说,只有吼几声号子 ,唱几首山歌,来抒发他们各自内心不同的情感,也可以消除劳动给他们带来的枯燥和疲惫。陕南民歌中的《放羊调》:“正月放羊正月正 /堂前辞别二双亲 /羊儿前面吆起走 /奴家脚小随后跟 /五月放羊是端阳 /龙船花鼓闹长江 /有钱人家船上耍 /可怜奴家去放羊 //八月放羊八月八 /白天放羊夜纺花 /白天放羊三百条 /晚上纺花八两八……”,这首民歌叙写的是陕南人民为了生活,白天去给地主放羊,晚上回来后还要做工到深夜,唱出了当时穷苦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和悲惨命运,倾诉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拉兵歌》:“正月是新春 /妈妈把儿生 /生了儿子是苦命 /长大拉壮丁…… /穷也穷得很 /睡到半夜更 /耳听外面闹沉沉 /才是拉壮丁 /开开门儿跑 /保长看见了 /手推机柄弹上槽 /看你鬼儿往哪跑…… /走到地坝边 /转脸往回看 /妻子脸色白如面 /心如刀儿穿……”,这首民歌描写的是解放前,保长、甲长到处拉兵的情形,穷苦的劳动人民敢怒不敢言,只有通过这种民歌形式来直指当时社会的黑暗和残酷无情,歌曲最后还通过对保长和甲长的辱骂,反映了劳动人民心灵深处对黑暗社会强烈的反抗。
情歌是陕南民歌文化中精华的部分,他展现了当时人们的爱情观。如《太阳大了一把火》:“太阳大了一把火 /奴家晒得焉妥妥 (方言代替语,意为无精打采) / 我把草帽给你戴 /愣叫太阳来晒我……”,情妹为了让情哥不被太阳晒,把自己的草帽给他戴,自己晒得受不了,这也反映了陕南女性的体贴柔美的一面,词义虽很口语化,但反映的内容却婉转而缠绵,给人一种温馨而浪漫的感觉;反映相思之苦的有《昨夜约郎郎没来》:“我昨晚约郎郎没来 /一夜烧了九捞柴 / 砂罐煨酒煨成醋 /锅儿煎油成箩筛 /我这号心思你不来……” ,诉说的有点夸张 ,给情哥精心准备的好吃的 ,结果是酒煨成醋 ,锅烧成箩筛 ,情哥也没来 ,相思之苦颇有情调 ;《十送小郎》:“一送小郎闷沉沉 /情哥哥今天要出门 /一要出门年幼小 /二要出门奴担心 …… / 四送小郎大河边 /手拉杨柳喊渡船 /撑船的哥哥撑过来 /郎过河去姐给钱 …… / 十送小郎桔子园 /一个桔子十二瓣 /郎六瓣来姐六瓣 /不分桔子不团圆 ” ,表现了送情郎出门 ,送了一程又一程 ,恋恋不舍 ,旋律优美婉转而凄凉;《小媳妇歌》:“正月里来正月正 /可恨爹妈丧良心 /贤惠婆家他不许 /把奴许到苦竹林 /白天打柴柴三捆 /夜晚摇磨到五更 /不等天亮鸡开口 /门就在满坡行 /二月里来是春分 /可恨媒婆瞎眼睛 /今儿夸他子弟好 /又夸他房子一合院 /又在夸他家务大 /明儿又夸他家族数不清 …… ”,这首歌曲反映了封建社会父母包办婚姻,不惜把亲生女儿往火坑里推的社会现象,最后小媳妇不堪忍受而悬梁自尽,小媳妇用了最愚蠢但在当时也别无选择的方式,对社会发出了最强烈的反抗。
民俗风情是一个地方人文精神的真实写照,每当逢年过节或大型喜庆集会时,陕南人耍起狮子龙灯唱起陕南花鼓调,来庆祝丰收的喜悦和对来年的期盼,如陕南的《花鼓调》:“哎…… /今天的日子真正好 /家家户户真热闹 /狮子龙灯耍起来 /庆今年收成好……”。这类民歌的最大特点是气氛活跃而热烈,唱腔随意而活泼,歌词即兴性强,无固定的曲调格式,他们在欢快的锣鼓鞭炮声中边歌边舞,见什么唱什么,想什么唱什么,风趣而幽默,通常以独唱 ,对唱或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出现。

陕西过春节的民俗
1个回答2024-05-20 23:18
春节民俗,在全国各地大同小异。
陕西民风古朴,春节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
春节,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也是农历的岁首。古代的“年” 不是在腊月二十九或者三十,而是在“腊日”,即后来的“腊八”。南 北朝以后才把腊祭移至岁末。到了民国时,改用阳历,才把阴历的 “年”叫作春节,因为春节—般都在“立春”后,因而称其为春节。
陕西人如今仍把春节叫作“过年”,并流传下来一个关于过年 的故事。在远古时,有一种叫“年”的猛兽,每当寒冬将至新春来临的夜晚。出来食人,使得人们不得安宁。人们在与“年”的搏斗中,发现这种凶残的猛兽最怕火光和响声,于是人们想了个办法,一旦“年”出现时,便燃起大火,投入竹节,“年”一见熊熊大火,听见叭叭 炸响的爆竹,就逃遁得无影无踪。后来,便逐渐形 成了过年团聚。守岁、挂红灯、帖对联、放爆竹、吃年饭的风俗习惯。
陕西乡村腊月二十三即入年关,把过腊月二十三叫“过小年”。 农村有些地早渣方叫“祭灶”,即祭主宰吉凶祸福的“灶王爷”,以求温 饱。 过罢小年,人们便为春节做准备了。一般农家,杀猪宰羊,碾米 磨面,做点豆腐,购买蔬菜,吊挂粉条,准备好过年所需的一切食 物。腊月二十七到二十九为关中人蒸馍时间。家家户均短几笼子 馍馍,要吃到正月十五以后,有“正月十五以前不擀面”的习俗。妇 女上街为老人和孩子添置衣裳鞋袜、老年人则购买红纸、年画、冥 币、白麻纸等大年礼仪用品。
大年前两天,陕西不论关中、陕南、陕北,还是城市农村,要“扫 舍”,城里人叫打扫卫生。家家房前屋后,窑里赛外,连拐角都要 打扫得拦简于于净净。窗房上重新糊上白纸,贴上大红窗花。年三十早, 家家房户贴对联和门神,屋里挂上年画。年终于来临了。
腊月三十夜称“除夕”,也叫“大年三十晚”,是全家团圆的日 子。在外地的亲属千里迢迢赶回家与亲友团聚。入夜家家户户明 灯高照(有的还在院子、田地坟头燃起运火),燃放爆竹,达旦简睁裤不眠, 谓之守夜(岁)。否则一年都会变做或者不吉利。 守岁的主要活动内容是包饺子。在城里全家团坐一起。擀面皮 的擀面皮,包馅的包馅,欢声笑语,喜气洋洋。刚结婚的新媳妇和女婿“回门”,蒸20个大礼馍, 带4包厚礼(糖、烟、酒、点心)看望父母,当日返回,不在娘家住 宿,有“正月不空房”的习俗。过年期间,各乡村都组织起来,敲锣打 鼓,演戏唱曲,进行文艺和体育比赛,热闹非凡。
陕西的民俗有哪些?
1个回答2023-09-13 05:25
正确答案是秦腔不唱吼起来
陕北民歌经典
1个回答2024-02-01 16:34
陕北婆姨自编自唱《受苦人难》,唱哭多少揽工人
陕北小媳妇为丈夫唱一首《十劝郎》,句句在理。
陕北放羊婆姨清唱《娘怀儿十个月》
陕北拦羊婆姨唱《打马茹》,原生态
陕北拦羊婆姨又唱一首《大离婚》 惊艳!
陕北放羊婆姨唱《女娃寻汉》
放羊婆姨唱《绣荷包》,听听原生态陕北民歌
陕北小伙《想妹妹》红遍咱大陕北
一首陕北酸曲《胡日鬼》,十八岁以下禁听
陕北婆姨大路上唱酸曲,陕北味十足
陕北婆姨KTV一曲《害娃娃》,好听
陕北美女一首《十八相送》,太美了
陕北民歌:《棉被热炕我等你来》
陕北民歌《牡丹花和放羊娃》
《我的陕北村庄》,陕北人思乡之歌!
改编版《梦中的兰花花》,陕西人都听听
陕北民歌《一搭搭里 》
陕北苏文演唱《小桃红》,太好听了
美女新版《圪梁梁》,歌美人更美
陕北放羊婆姨唱《女娃寻汉》
陕北美女一首《初一到十五》,小伙子们听醉了
陕北唢呐:袁锦荣 演奏传统曲牌《三合三》等
陕北民歌:《公公烧媳妇》酸溜溜的
陕北民歌《五哥放羊》,唱的好
陕北民歌《交朋友》,被这位美女唱火了
经典陕北民歌《就恋这把土》
陕北俊婆姨酒桌上唱了一首歌,惊艳四座
六岁小孩唱《梦中的兰花花》 长大又是个陕北民歌王子
11岁陕北女娃娃一曲陕北民歌惊呆评委!
陕北民歌:《陕北人》 刘建东
陕北民歌
1个回答2024-02-01 22:38
《陕北抒怀》是陈耀星、杨春林先生创作的一首著名秦派二胡曲。乐曲抒发了红军老战士重游故地时对战斗岁月的回忆和对故地建设的无限感慨。作者运用“娃娃腔”、“秧歌”等陕西地方音调和演奏手法,使作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给人以特别的亲切感。乐曲由引子、中板、快板和中板再现组成,是典型的复三部曲式结构。
希望能帮上你的忙~~
最火的陕北民歌
1个回答2024-02-29 00:25

最火的陕北民歌排名前三的是《信天游》、《黄土高坡》、《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1、《信天游》

在陕北大地有两千年以上的流传史,在20世纪80年代, 这首动听的陕北民谣在全国歌坛刮起一股西北风,浓厚的黄士风情将中华民族魂演绎得淋漓尽致,由于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加之摇滚节奏的配乐,摇滚或流行歌手的现代唱法等演绎,使西北风歌曲成为家喻户晓流行风潮。

2、《黄土高坡》

范琳琳演唱的《黄土高坡》使这首歌曲风靡大街小巷,流行一时。以至拦慧于当年的很多女歌手纷纷效仿,除著名歌手外,各种群众自发性的文艺活动,都能听到很多的女歌手大声演唱《黄土高坡》,从而引发西北风歌潮,堪称中国流行歌曲的经典之作。

3、《山丹丹开花红艳艳》雹衡磨

是最经典的陕北民歌之一,由经典民歌《信天游》和陇东民歌《揽工调》改编而成,两首民歌交替演唱,前者悠扬高亢,后者激情奔放,全曲有变化对比,又相互融合,浑然一体,这是一首颂扬中共红色政权的歌曲,以陕甘民歌作为为表现形式,曾被誉为经典中的经典。

陕北民歌介绍

陕北民歌,主要流传在陕西省北部黄土高原上的的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陕北民歌历史形成时间较早,如民歌信天游即产生于周代中期,至汉代稳定成形。陕北民歌主要包括信天游、山曲、爬山调、船工号子、传统小调及众多风俗歌曲等共两万七源斗千余首。



陕北民歌啊哈嘿原唱
1个回答2024-02-29 07:12

陕北民歌啊哈嘿原唱是冯一航。

冯一航 ,唢呐演奏家、音乐人、唱作人。代表作品:《土豆花》、《爱上黄土坡》 、《想家的爷们》、《最美米脂》、《想你》、《风光正好》、《爱如星火》、《刮大风》 等歌曲。获得陕西明星爱心联盟未来之星奖。2017年10月29日,参加歌手段娟首张专辑发布会。

2017年10月9日,参加2017中国府谷首届海红果节暨金属镁产业高峰论坛开幕式晚会。2017年8月7日,到绥德县海满坪村慰问受灾群众。2017年4月18日,参加“一壶老酒孝行天下”演唱会。2017年4月9日,陕西明星爱心联盟成立一周年盛典2017年1月8日,参加第二届咸阳公益春晚。

陕北民歌

陕北民歌,主要流传在陕西省北部黄土高原上的的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陕北民歌历史形成时间洞激和较早,如民歌信天游即产生于周代中期,至汉代稳定成形。2008年6月,陕西省榆林市、延安市申报的陕北民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陕北民歌主要包括信天游、山曲、爬山调、船工号子、大秧歌调、旱船曲、酒曲、二人台、榆纳盯林小曲、清涧道情、传铅余统小调及众多风俗歌曲等共两万七千余首。

陕北民歌
1个回答2022-07-03 03:00
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陕北民歌儿歌?
1个回答2024-05-07 23:54

歌曲名称:《三十里明山二十里水》歌词如下:三十里明山二十里的水五十里的路上哥哥我来看你半个月我跑了那十五回,十五回咋把哥哥跑成个罗呀么罗圈圈腿石板上栽葱扎呀么扎不下个根玻璃上亲嘴急呀么急死个人不来这一回我见不上个人,见不上个人什么人留下个人想人,过了一回黄河没喝一口水交了一回朋友没亲妹妹的嘴擀了一块双人毡没和妹妹睡,没和妹妹睡哥哥走了妹妹你后悔呀不后悔如果哥哥走了妹妹怕后悔今天晚上妹妹就陪哥哥一起睡睡到半夜咱两亲上一口嘴,亲上一口嘴你看这日子过得美呀美不美走你家的窑顶,瞭呀么瞭你家的院看见妹妹头顶,看不见妹妹的脸大路上不走我小路上来,小路上来正门上不走我翻呀么翻墙墙来东井上吃水西井上个担,就因为看妹妹绕了一个大坝湾乾坤湾里担了一回水,担了一回水枉枉辛苦哥哥白呀么白跑腿咱们两个相好呀你妈胡隔搅白日里我不敢把妹妹你来叫到黑了你别嫌羞也表害臊,你表害臊咱们二人尽情地混呀么混圪崂想你呀想你哥哥我实想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