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蛇清音谷

小时候看过一本中篇小说,记不清了,很多大蛇跟着蛇王与捕蛇人斗法,蛇王是一条小蛇,却吃大蛇脑髓
1个回答2024-04-03 09:30
《大蛇王》,那条蛇是实验室里的,由于被药物和意外电击刺激导致突变,变得巨大无比。最后被战机射杀。有些像金刚和哥斯拉的剧情。
一个女人被扔到蛇谷里
1个回答2024-01-31 05:03
蛇魔女,我以前回答过这问题,那个女的被捉了,割她头上的蛇头,不是勾魂蛇魔女,分开点
斗折蛇行的斗,蛇,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2-07-30 11:47
斗:弯曲
蛇: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
斗折蛇行的斗、蛇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2-19 02:07
“斗折蛇行”的斗是指像北斗星一样,蛇是指像蛇一样,形容道路曲折蜿蜒,出自唐·柳宗元《永州八记·小石潭记》:“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例句:
1、固城河纵贯全境,河道斗折蛇行,迂回曲折。
2、崇山峻岭之中,一条小路斗折蛇行,依稀可辨。
3、斗折蛇行的小溪是家乡的特景之一,她蜿蜒曲折,犹如一位身着素服身材修长的窈窕淑女。
斗折蛇行的斗和蛇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2-09-25 12:39
"斗折蛇行"出自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小石潭记》:"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用来形容道路曲折蜿蜒。

斗折: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蛇行:像蛇爬行一样弯曲。形容道路曲折蜿蜒。斗:指北斗七星
斗折蛇行的斗、蛇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11-09 17:26

斗折蛇行,意思就是说:斗折,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蛇行,像蛇爬行那样弯曲。

斗:像北斗星那样,名作状。蛇,像蛇那样,名作状。


“斗折蛇行”出自于《小石潭记》,下面我带大家回忆一下这篇课文:

小石潭记

【唐】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看不懂文言文的小伙伴,看下面的翻译吧。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为之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

感兴趣的同学,接下来再跟我一起来深入了解一下这篇文质精美的山水游记。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是一篇文质精美、情景交融的山水游记。全文193字,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全文对小石潭的整体感觉是: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小石潭记》第一段共四句话,写作者如何发现小石潭以及小石潭的概貌。作者采用 “移步换景”的写法,写发现小石潭之经过及小石潭的景物特征,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很象一部山水风光影片,具有极强的动态画面感。第一二句着重描述了作者一行发现小石潭的经过。文章一开头,便引导我们向小丘的西面行一百二十步。来到一处竹林,隔着竹林,能听到水流动的声音。未见其形,先闻其声,如鸣佩环,心乐之。小石潭的出现,虽称不上千呼万唤,也堪称犹抱琵琶半遮面之妙。再由水声寻到小潭,既是讲述了发现小潭的经过,同时也充满了悬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渐地在人们眼前展开一幅美妙的图画。待到伐竹取道,才见到小潭。真乃是曲径通幽,景象确实不凡。这潭完全是由各种形态的石头围出的,所以,作者为它起名曰小石潭,而且潭中露出的石头又都是那么姿态奇特,为坻,为屿,为嵁,为岩。而“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就是作者对于池潭上景物的描绘了。青青的树和翠绿的藤蔓缠绕在一起,组成一个绿色的网,点缀在小潭的四周,参差不齐的枝条,随风摆动。这潭上的描绘仅十二个字,便将小石潭周围的极幽极佳的景致展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愈加觉出小潭的美妙所在,使小石潭的全景富有清静感,仿佛不是人间的一个小天地,而是传说的佛国中的一块净土。

第二段采用 “定点特写”的方法,直接把镜头对准潭中的鱼,描写其动静状态,间接突现潭水的清澈透明,着重表现一种游赏的乐趣。以静衬动,写潭中小鱼。这是本文的最精彩之笔。这潭中鱼很怪诞:一是鱼居然可数,约有“百许头”;二是“影布石上”,神态自若地“怡然不动”。这是继续写静,既烘托出小石潭的幽寂,也勾勒出小石潭水的清澈。由此转为写动。其实在写静时已作伏笔,水中之鱼不能不动。鱼之静止,正像电影中的定格只是某个刹那的显示。这个定格过后,便见潭中之鱼“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鱼触动了作者情怀。在此,这一“乐”字值得注意。作者由于改革受挫,被贬远方,精神负担很是非斗之地,在这里找到了这样一块清静之地,看到游鱼的怡然自得,灵魂得到了净化和复归。水之清,鱼之乐,终于给作者带来了片刻的欢乐。清静神乐是这篇散文前半部分的主旋律。

第三段用变焦的手法,把镜头推向远方,探究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的景物。写潭源溪流的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向西南望过去,一条小溪逶迤而来,形状像是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像是一条蛇在游动,有的地方亮,有的地方暗。小溪两岸高高低低,凹凸不平,犬牙相错。作者娴熟地使用比喻手法,用北斗七星的曲折和蛇的爬行来形容小溪的形状,用狗的牙齿来形容小溪的两岸,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第四段写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先写外景环境,后写内心感受,写得情景交融,构成一种特异的境界。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作者突出了一个“静”字,把环境中的静深入到心神中去,情景相融,写出了一种凄苦孤寂的心境,这无疑是作者被贬后心情的曲折反映,面对这种原始的悄怆之景,或许更感到难受,或许更激起作者凄凉的联想,因此形成了感情从“乐”到“凄”的大幅度滑坡。这一滑坡的表现也是立者相乐”。但好景不长,很快便感到这些“凄神寒骨”了,心里觉得“其境过清”,就匆匆离开了。这一乐一忧,耐人寻味。这是由于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此凄苦是他感情的基调,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

第五段记下与作者同游小石潭的人。

斗蛇是什么动物
1个回答2024-03-29 20:41
为:
斗蛇是什么动物?

答:
斗蛇:法(海)斗白蛇
精。海:代表(龙),
代表(龙)斗蛇,蛇败!
斗蛇二则
1个回答2024-02-16 22:50
第一篇有个姓张的偶然走到山谷的溪水边,听到岩石上发出很大的声音。他寻找一条路径爬上去看,只见一条大蛇,身围像碗口那样粗,在树丛里摇晃着,伸着尾巴拍打着柳树,柳条都折断了。(看那)翻来覆去滚动跌打的情状,好像有什么东西在捕捉制服它,但仔细察看,却什么也没有,他很是疑惑。慢慢地走近它,只见一只螳螂盘据在蛇的头部,用锋利如刀的脚去抓它的头,甩也甩不掉,长时间后,巨蛇竟然被弄死了。看蛇的额头,皮肉已被撕破了。

第二篇 原文  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离地约二三尺。一大蛇过其下,昂首欲吞蜘蛛,而势稍不及。久之,蛇将行矣。蜘蛛忽悬丝而下,垂身半空,若将追蛇者;蛇怒,复昂首欲吞之。蜘蛛引丝疾上;久之,蛇又将行矣,蜘蛛复悬丝疾下,蛇复昂首待之,蜘蛛仍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蛇意稍倦,以首俛(同‘俯’)地。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飙(读音biao一声,暴风)下,踞蛇之首,抵死不动。蛇狂跳颠掷,以至于死。蜘蛛乃盬(读音gu声,吸饮一样的声音,也借指吸饮)其脑,果腹而去。  译文:曾经看见一只蜘蛛,在墙壁之间布网,离地大约二三尺(高)。一条大蛇从它下面经过,抬起头想吞食蜘蛛,(它着势往上)而高低略微差一点。时间长了,蛇将要走。蜘蛛忽然(垂丝)悬挂而下,将自己吊在半空中,好像要把蛇追赶,蛇大怒,回过头来等它。蜘蛛便顺着丝往上爬,时间长了,蛇又要离开了,蜘蛛又从蛛丝上悬下来,蛇又抬头想吃它,蜘蛛仍然又是回到它的网中。像这样三四次。蛇感觉稍微有点疲倦,将头趴到地上。蜘蛛乘其不备,奋身迅速下来,蹲在蛇的头上,拼死不动。蛇狂跳颠摔,而到死。蜘蛛就吸它的脑浆,吃饱肚子后离开。
斗蛇二则
1个回答2024-02-14 23:57
第一篇 有个姓张的偶然走到山谷的溪水边,听到岩石上发出很大的声音。他寻找一条路径爬上去看,只见一条大蛇,身围像碗口那样粗,在树丛里摇晃着,伸着尾巴拍打着柳树,柳条都折断了。(看那)翻来覆去滚动跌打的情状,好像有什么东西在捕捉制服它,但仔细察看,却什么也没有,他很是疑惑。慢慢地走近它,只见一只螳螂盘据在蛇的头部,用锋利如刀的脚去抓它的头,甩也甩不掉,长时间后,巨蛇竟然被弄死了。看蛇的额头,皮肉已被撕破了。

第二篇  原文   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离地约二三尺。一大蛇过其下,昂首欲吞蜘蛛,而势稍不及。久之,蛇将行矣。蜘蛛忽悬丝而下,垂身半空,若将追蛇者;蛇怒,复昂首欲吞之。蜘蛛引丝疾上;久之,蛇又将行矣,蜘蛛复悬丝疾下,蛇复昂首待之,蜘蛛仍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蛇意稍倦,以首俛(同‘俯’)地。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飙(读音biao 一声,暴风)下,踞蛇之首,抵死不动。蛇狂跳颠掷,以至于死。蜘蛛乃盬(读音gu声,吸饮一样的声音,也借指吸饮)其脑,果腹而去。   译文:曾经看见一只蜘蛛,在墙壁之间布网,离地大约二三尺(高)。一条大蛇从它下面经过,抬起头想吞食蜘蛛,(它着势往上)而高低略微差一点。时间长了,蛇将要走。蜘蛛忽然(垂丝)悬挂而下,将自己吊在半空中,好像要把蛇追赶,蛇大怒,回过头来等它。蜘蛛便顺着丝往上爬,时间长了,蛇又要离开了,蜘蛛又从蛛丝上悬下来,蛇又抬头想吃它,蜘蛛仍然又是回到它的网中。像这样三四次。蛇感觉稍微有点疲倦,将头趴到地上。蜘蛛乘其不备,奋身迅速下来,蹲在蛇的头上,拼死不动。蛇狂跳颠摔,而到死。蜘蛛就吸它的脑浆,吃饱肚子后离开。
蛇谷诅咒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4-16 08:31

《蛇谷诅咒》是1987年上映,由Marek Piestrak执导的一部科幻、冒险影片,Krzysztof Kolberger、Roman Wilhelmi等主演。该片讲述了在上世纪50年代初,特拉文随法军入侵印度,在老挝的寺院中掠走一尊金像,金像的一个蛇头状饰物中藏有一份古老的神秘手稿。30年后,手稿被一位波兰教授破译,说是在老挝的一个洞穴中,藏着一种可以统治世界的力量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