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人吃不起榨菜相声

榨菜是什么菜做的
1个回答2024-02-02 02:38

做榨菜用的菜是茎用芥菜。

榨菜是芥菜中的一类,榨菜是一种半干态非发酵性咸菜,以茎用芥菜为原料腌制而成,是中国名特产品之一与法国酸黄瓜、德国甜酸甘蓝并称世界三大名腌菜。腌制榨菜的是优良茎用芥菜,也称为鲜菜头,鲜菜头也可做小菜,配肉炒或做汤,但更多用于腌制。

它质地脆嫩,风味鲜美,营养丰富,具有一种特殊的风味,具有特殊酸味和咸鲜味,脆嫩爽口,含丰富的蛋白质、胡萝卜素、膳食纤维、矿物质等,以及谷氨酸、天门冬氨酸、丙迄酸等17种游离氨基酸。榨菜可以用于佐餐、炒菜和做汤。

榨菜的保存方式

1、冷藏保存

如果你只是吃了一部分榨菜,而另一部分还没吃完,那么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将其放入冰箱中。将榨菜放入密封袋中,去掉多余的空气,然后放入冰箱即可。榨菜可以在冰箱中保存3-5天,但是最好在3天内食用完。

2、冷冻保存

如果你有很多榨菜,而且不想在短时间内吃完,那么你可以考虑将其冷冻保存。将榨菜放入密封袋中,去掉多余的空气,然后放入冰箱冷冻室中。榨菜可以在冷冻室中保存3-6个月。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冷冻后的榨菜口感会有所改变,而且不适合生吃,最好加热后再食用。

3、泡盐水保存

如果你不想将榨菜放入冰箱或冷冻室中,那么你可以考虑用盐水泡着。将榨菜放入盐水中,然后放入冰箱中保存。榨菜可以在盐水中保存1-2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盐水的浓度不能太高,否则会影响榨菜的口感。



榨菜是什么菜做的
1个回答2024-03-10 09:00

榨菜就是榨菜做的。

拓展资料:

榨菜,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的一科。多为草本植物。榨菜是芥菜中的一类,一般都是指叶用芥菜一类,如九头芥、雪里蕻、猪血芥、豆腐皮芥等。榨菜是一种半干态非发酵性咸菜,以茎用芥菜为原料腌制而成,是中国名特产品之一属世界三大名腌菜。

涪陵榨菜位居世界三大名腌莱(即涪陵榨菜、法国酸黄瓜、德国甜酸甘蓝)之首,历来被列为素菜佳品。其工艺独特,配料考究,鲜香脆嫩,回味悠长。

腌制榨菜的是优良茎用芥菜,也称为鲜菜头,鲜菜头也可做小菜,配肉炒或做汤 ,但更多用于腌制。它质地脆嫩,风味鲜美,营养丰富,具有一种特殊的风味,具有特殊酸味和咸鲜味,脆嫩爽口,含丰富的人体所必需的蛋白质、胡萝卜素、膳食纤维、矿物质等,以及谷氨酸、天门冬氨酸、丙迄酸等17种游离氨基酸。榨菜可以用于佐餐、炒菜和做汤。

榨菜的由来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3-13 01:38

榨菜在1898年始见于中国重庆涪陵,时称“涪陵榨菜”。据原涪陵州志《涪州志》记载: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涪陵县城郊(现涪陵城区洗墨路)商人邱寿安将涪陵青菜头“风干脱水”加盐腌制,经榨压除去卤水(盐水),拌上香料,装入陶坛,密封存放。 当年送一坛在湖北宜昌开“荣生昌”酱园店的弟弟邱汉章,邱汉章在一次宴会上将哥哥邱寿安送与的榨菜让客人品尝,客人们倍觉可口,其风味“嫩、脆、鲜、香”,为其他任何咸菜所不及,争相订货。 1899年,邱寿安专设作坊加工,扩大生产,并按其加工工艺过程将其命名为“榨菜”(意即“经盐腌榨制过的咸菜”)。“榨菜”一词从此诞生,这是“涪陵榨菜”之名的起源。

榨菜是怎么做的?
1个回答2024-02-02 01:52

榨菜就是榨菜做的。

榨菜,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的一科。多为草本植物。榨菜是芥菜中的一类,一般都是指叶用芥菜一类,如九头芥、雪里蕻、猪血芥、豆腐皮芥等。榨菜是一种半干态非发酵性咸菜,以茎用芥菜为原料腌制而成,是中国名特产品之一与法国酸黄瓜、德国甜酸甘蓝并称世界三大名腌菜。在1898年始见于中国四川涪陵,时称“涪陵榨菜”。因加工时需用压榨法榨出菜中水分,故称“榨菜”。

榨菜出自于哪里
1个回答2024-02-29 05:42
  榨菜在1898年始见于中国重庆涪陵,时称"涪陵榨菜"。因加工时需用压榨法榨出菜中水分,故称"榨菜"。现已发展到重庆市内30多个市县,浙江、福建、江苏、上海、湖南、广西、台湾等省、市、自治区也有生产。
  榨菜,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的一科。多为草本植物。榨菜是芥菜中的一类,一般都是指叶用芥菜一类,如九头芥、雪里蕻、猪血芥、豆腐皮芥等。榨菜是一种半干态非发酵性咸菜,以茎用芥菜为原料腌制而成,是中国名特产品之一属世界三大名腌菜(即涪陵榨菜、法国酸黄瓜、德国甜酸甘蓝)。
  产于全国各地。中部地区有作蔬菜栽培。嫩茎叶作蔬菜食用;全草入药,有利尿、止血、清热、明目、消积功效。本科入药的还有菘蓝、独行菜、糖芥等。桂竹香、紫罗兰、香雪球、庭荠等是夏日常见栽培的观赏植物。
榨菜是如何生长的?
1个回答2024-05-30 21:40

榨菜在原产地四川,每年是秋播,露地越冬后于春季收获,生长期长达1602-170天。榨菜的生长对温度要求比较严格,不耐高温,也不耐寒。在早播种、苗期温度偏高的情况下,易感病毒。榨菜不能忍受长时间零度以下的低温。据观察,榨菜在旬平均气温二十三至二十五度时,种子很快发芽出土,叶片生长适温为旬平均气温二十至二十五度,肉质茎形成的旬平均气温为十三至二十度。榨菜的生长要求中等强度的光照,短日照有利于肉质茎膨大。榨菜根系较弱,耐旱及涝性均较差,喜土壤和空气湿润。要使榨菜生长良好,需选有机质丰富、疏松、肥沃的土壤进行栽培,并施有机肥作底肥,注意增施磷、钾肥。

怎样腌榨菜?
1个回答2024-01-29 22:04
  榨菜的腌制材料准备
  大头菜若干 生盐适量 五香粉适量 辣椒若干
  榨菜的腌制方法
  1.如果自己家里种大头菜,那可以把它割下来,然后放到地上凉一到两天,用刀把它的切掉根系,然后用大量的水洗干净,如果是在市场里面购买的,那直接用刀把它的切掉根系,然后用大量的水洗干净。
2.把洗干净的大头菜洗干净后用菜刀切成片佛手的形状,然后用食盐把它的水分脱掉,一般是腌制4到5天就可以了。
3把腌制完的大头菜拿出来,然后放到干净的地方凉干,一般把它晒到7成干就用手搓一下的,让它软化,味道更好。
4.把搓过的大头菜又再一次放到容器里面腌制三天左右,让它更加入味,然后拿出来继续晒。
5.如果太阳好,那晒一两天就可以了,然后把晒好的大头菜放到坛子里面,加入五香粉 辣椒,要记得搅拌均匀哦,然后密封盖子,加入适量的水在坛子槽上。
6.腌制数天就可以食用了。
  榨菜的腌制方法小提示
  1.大头菜可以选择嫩的,老的也行,但是味道就点差别咯。
2.可以加入其它的调味料,使得味道更好吃。
3.把坛子放到通风 干燥与阴凉的地方最好。
4.如果开口取出的完毕,一定要把盖子密封好哦,不然漏风的。
榨菜哥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1-07 00:23
  榨菜哥,指的是黄世聪。从其发布的微博中可以看到,他自称榨菜哥,洋洋得意自己登上热搜,并自称涪陵榨菜的代言人;

  台湾财经媒体人黄世聪因一句大陆人吃不起榨菜遭到群嘲,结果,在收到两箱榨菜后又画风突变,突然开始吹捧大陆的北斗卫星系统,他还开通了微博,自称涪陵榨菜的代言人。

  本月初,黄世聪在台湾政论节目《关键时刻》中,讨论中美贸易摩擦时言之凿凿,从榨菜的销量和股价可以看出大陆人的生活质量,榨菜卖得不好,说明大陆经济低迷,大陆人现在连榨菜都吃不起。

  此言一出,黄世聪立刻遭到群嘲,《关键时刻》节目的Youtube页面随即将与榨菜相关的言论尽数删除。

  黄世聪在节目中提到的涪陵榨菜则非常大气,给黄世聪寄了一箱,并表示,关键是我们吃得起,也能让《关键时刻》人人吃得上,这是中华传统的礼尚往来。
榨菜起源
1个回答2024-02-17 23:17
榨菜的起源



涪陵榨菜蜚声中外近百年,那么涪陵榨菜究竟起源于何时,究竟系何人所发明?这是一个长期以来饶有兴味的问题。因文献资料有限,现介绍一则流行于涪陵城西一带的民间传说。 榨菜还未发明以来,涪陵早有用包包菜(即后来所称的青菜头)制作泡菜、干咸菜的历史,其中以城西聚云寺(俗名赛丰都、天子殿)和尚所制最为讲究,远近驰名。相传清朝道光年间,有邱正富者,世居忠州(今四川忠县)。家世小康,终日鸡鸭鱼肉、膏粱厚味,致使食欲减退,身体渐渐消瘦,心中郁闷,悉烦不安。一天夜晚,他迷迷糊糊入睡,见一鹤发童颜老道走来,给他看相,说他是有福之人,并面授机宜,言道:“涪州(今四川涪陵市)天子殿包包菜泡菜最能送食,施主何不一试?邱正富南柯一梦醒来,一切都记得明明白白,但又半信半疑。最后想来想去,还是决定在上九会时(正月初九)去涪州天子殿晋香。晋香后,他有幸尝到老和尚招待远道香客的斋饭。桌上摆出好几种香脆的咸菜,其中一种是泡菜,颜色青生生的,入口生津,又嫩又脆,特别送食。饭毕,他找到长老,问泡菜为何种菜做成:长老回答,系本地包包菜泡制。后来又带他去寺后菜园看包包菜。邱肯求给点儿种子带回忠州栽种。长老吩咐小和尚去拈一小勺种子给他,并教其如何栽种,如何做泡菜和咸菜。邱正富回家后,让长工按其种法在自己的菜园里种植,果然长出了包包菜,制出的泡菜虽不及天子殿的嫩脆,但还是好吃。他的食欲开始好起来,精神状态一天比一天好。于是精心留种,待第二年再种。奇怪的是情况变了,那菜长不出包包了,当然包包菜、泡菜、咸菜都吃不成了。邱正富以为自己心不诚,长老使了法,又去天子殿晋香,并献上一大笔善资。他再次从天子殿讨回种子,头年灵验,种到第二年又变了。邱正富觉得神奇,又一心想吃包包菜,遂到涪州天子殿以东洗墨溪买下一块地方,举家迁涪。从此,年年有包包菜做的泡菜、咸菜供其享用。他最后活到93岁,无疾而终。这时大约已是清朝光绪初期的事了。 传说中有真实的历史的影子。这则传说透露出这样几个值得注意的信息:包包菜(或用它制作泡菜、咸菜起于民间,系素食佳品,天子殿僧人对此独有发现;邱氏对包包菜特有喜爱并获得好处。 那么,历史文献资料的记载又如何呢?据清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涪州志》载:又一种(即另一种青菜--笔者注)名包包菜,渍盐为菹,甚脆。按,菹即用盐水浸渍而成的泡菜。说明此前涪州人已有用包包菜制泡菜的习俗。又据民国17年(1928年)出版的《涪陵县续修涪州志》载:近邱氏贩榨菜至上海,行销及海外,乡间多种之”;又载:“青菜有包有薹,盐腌,名五香榨菜”。民国28年(1939年)张肖梅在《四川经济参考资料· 榨菜》一文中记载:涪陵人邱寿安,家世小康,平时自制多坛家用。邱君于宣统未年赴宜汉,随带十余坛送亲友,获得赞美,遂秘密返川经营,专运省外”。在此前后,不少报刊亦有报道,但所述发明情况均较粗略,且互有出入。较系统而可靠的记载当数1963年9月涪陵县供销合作社收集整理的《涪陵榨菜简史》。其资料可靠的原因如下:对当时健在的不少老榨菜技工进行了采访并召开了座谈会;查找和核对了有关历史文献;找到了民国28年(1939)金陵大学农学院园艺教授李家文等亲自到涪调查后形成的《榨菜调查报告》,该报告称:“调查费时两月有余,并访晤榨菜发明人”,《涪陵榨菜简史》即采用了有关榨菜发明过程的资料。兹将其中有关榨菜缘起的内容综述如下: 榨菜起源于涪陵城西邱寿安家。邱寿安,清光绪年间涪州城西洗墨溪下邱家院人,早年在湖北宜昌开设“荣生昌”酱园,兼营多种腌菜业务,家中雇有资中人邓炳成负责干腌菜的采办整理和运输。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下邱家院一带的青菜头丰收。邓看到菜多难于加工,与邱家妇女们商量,试着仿照大头菜的全形腌制法,将青菜头全部制成腌菜。制好后,邓顺便捎带两坛到宜昌供邱尝新。邱又用它待客,亲友及同行一致觉得鲜香可口,为其他酱腌菜所不及。邱顿生谋利之念,决定将它投入市场,次年(1899年)正月,邱赶回老家,以邓炳成为技师安排大量制造青菜头腌菜。初腌后,用压豆腐的木箱榨除盐水。邱把这种用木箱除盐水后制成的新的腌菜制品取名为“榨菜”。当年生产80坛(每坛折合25公斤),全部运销宜昌,获利十分可观。邱于是严令家人及长工保密加工方法,连年扩大生产和销路。光绪三十四年(1908),邱寿安之弟邱翰章因经商顺便捎运80坛试销上海。当时无人问津,邱在报上登广告,又以切细的小包榨菜在公共场所分送行人,并附上食用说明书,产品渐为消费者接受。至宣统二年(1910年)上海已能销四五百坛;时已有人将其转运国内其它市场,以至南洋各地;民国初年(1912年)以后,邱氏加工榨菜的技术广泛传开,涪陵榨菜加工业开始兴起。
为什么有种食品叫榨菜?谁知道其由来?
1个回答2024-03-01 20:37

榨菜起源于四川涪陵,它的发明是不经意间形成的。

光绪年间,四川涪陵有个叫邱寿安的商人,在湖北宜昌开设荣昌酱园,同时经营四川大头菜。

可是不知怎么回事,他的生意十分清淡。

后来,他雇佣四川中县人邓柄成在老家涪陵做腌菜工。

邓柄成很聪明,他把肥嫩的青菜头腌制成新的蔬菜。

由于这种菜在腌制过程中经风干、脱水,使用了木榨压、除盐水的制作方法,所以成为榨菜。

邓柄成将这种榨菜送往宜昌。

邱老板觉得这种菜不错,设宴请人品尝。

大家品尝后,都称赞不已。

于是,荣昌酱园开始销售榨菜。

结果,榨菜一上市,就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

从此,荣昌酱园生意兴隆。

现在,全国的榨菜形成了两大基地,一为四川,一为浙江。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