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兴艺术相声

文艺复兴时期名人,艺术家等的小故事 急!!
1个回答2024-03-13 17:20

达芬奇 

1452年4月15日22时30分,在意大利佛罗伦萨附近的海滨小镇——芬奇镇的一个名为安奇亚诺的小村庄里,一个叫列昂纳多·达·芬奇的小私生子诞生了。他的父亲是佛罗伦萨有名的公证人,家庭富有。达·芬奇的童年是在祖父的田庄里度过的。孩提时代的达·芬奇聪明伶俐,勤奋好学,兴趣广泛。他歌唱得很好,很早就学会弹七弦琴和吹奏长笛。他的即兴演唱,不论歌词还是曲调,都让人惊叹。他尤其喜爱绘画,常为邻里们作画,有“绘画神童”的美称。

皮耶罗确信儿子有绘画天赋,便将小芬奇送往佛罗伦萨,师从着名的艺术家韦罗基奥,开始系统地学习造型艺术。此时的达·芬奇只有14岁。当时,皮耶罗受一位农民的委托,要画一幅盾面画。他听说儿子会画画,想试试儿子的画艺,便将这任务交给了小芬奇。小芬奇凭借自己丰富的想象力,用了一个月的时间,画成了一个骇人的妖怪美杜莎。这幅作品完成后,小芬奇请父亲来到他的房间。他把窗遮去一半,将画架竖在光线恰好落在妖怪身上的地方。皮耶罗刚走进房间时,一眼就看到了这个面目狰狞的妖怪,吓得大叫起来。小芬奇则笑着对父亲说:“你把画拿去吧,这就是它该产生的效果。”

韦罗基奥的作坊是当时佛罗伦萨着名的艺术中心,经常有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在这里聚会,讨论学术问题。达·芬奇在这里结识了一大批知名的艺术家、科学家和人文主义者,开始接受人文主义的熏陶。达·芬奇在20岁时已有很高的艺术造诣,他用画笔和雕刻刀去表现大自然和现实生活的真、善、美,热情歌颂人生的幸福和大自然的美妙。

达·芬奇并不满足他的这些才干,他要掌握人类思想的各个领域。他眼光独到,做事干练,具有艺术的灵魂。有一次,他在山里迷了路,走到了一个漆黑的山洞前。他在后来回忆这段经历时说:“我突然产生了两种情绪——害怕和渴望:对漆黑的洞穴感到害怕,又想看看其中是否会有什么怪异的东西。”他一生都被这两种情绪所羁绊——对生活的不可知性或无力探知的神秘感到害怕,而又想把这个神秘的不可知性加以揭露,加以研究,解释其含义,描绘其壮观。

米开朗琪罗

米开朗琪罗是意大利伟大的雕塑家、画家,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三杰”之一。他在不到30岁时完成的代表作《大卫像》,举世闻名、影响深远。
   
米开朗琪罗从小就对艺术很有天赋,但父亲希望他学习拉丁文和意大利文,以便将来有所成就,光耀门庭。然而,令父亲失望的是,这位宝贝儿子却不喜欢读书。他上课时根本不认真听课,倒是对画画十分热心,经常背着老师偷偷画画。有时,他画得太入迷老师在台上到底讲了什么一点也不知道。老师提问他,自然也就答不上来。
   
米开朗琪罗对画画的钟爱,与他的童年生活有关。他出生不久,父亲因为丧妻,移居到佛罗伦萨,就把他寄养到乡下一个石匠家。锤子和凿子是他玩耍的工具,伴随他的是石头和敲击石头的声音。除此之外,很难见到其他东西。刚会走路,他就拿着一把小锤子到处敲敲打打,被邻居们戏称是小石匠。成年后的米开朗琪罗戏称自己的雕刻天才来源于小石匠的恩赐。然而,在人们眼里,雕塑和画画一样,是雕虫小技,难登大雅之堂,也没有什么前途。对于一个出身名门望族的人,从事这样的“小技”是不可想象的。父亲把他从寄养的人家里接回来,送到学校里接受良好的教育,就是为了他将来有个好前程。当父亲了解到他的学习情况后,大伤脑筋,想出种种的办法来督促他学习。比如,儿子回家后,检查当天的学习情况;学习有所提高时,就给他一点奖励;学习不好时,就给以相应的处罚……但是,所有努力都难以奏效,儿子还是不喜欢老师教的内容,就是喜欢画画。渐渐地,他的学习成绩没有什么起色,倒是画技日益提高,画画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
   
面对这样的结果,父亲实在无可奈何。没过多久,父亲就想通了,儿子的选择对家庭来说并不是一件荣耀的事,可又有什么办法改变它呢?既然他热衷于画画,而不安心于读书,那就顺其自然。否则,对自己、对儿子都是勉为其难,恐怕到头来两人都得不偿失。想到这里,父亲叹了口气,开始为儿子寻找新的老师。
   
13岁时,米开朗琪罗终于被父亲送到一位画家那里学习画画。对于父亲,这是无奈的选择,而对于米开朗琪罗而言,则是如鱼得水的事。他高兴极了,兴致勃勃地跟着父亲去拜了画家为师。在这位画家的精心指点下,他如虎添翼,进步很快,最终成为后世公认的艺术大师。
   
米开朗琪罗的父亲是一位很理性的父亲,他没有因为儿子违背自己的意愿而大伤脑筋、大发雷霆;当知道儿子的选择已无可挽回时,毅然站在儿子的立场中去,积极为他寻找老师。试想,如果他不这样做的话,结果恐怕是“两败俱伤”了。

 

艺术复兴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29 22:31
达·芬奇(1452~1519),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家、自然科学家、工程师。他出生於意大利佛罗伦萨城附近的芬奇镇,父亲是当地的公证人,母亲是农村妇女,但很早就死了。
  达·芬奇从小就很聪明,长得也很漂亮,非常惹人喜爱。上小学时,他各门功课的成绩都很优异,算术课上他提出的一些问题,经常使老师感到棘手。课余时
间,他的爱好是绘画。他在木板上、地面上、墙壁上居然无师自通地画出了栩栩如生的蛇、蝙蝠、蝴蝶、蚱蜢……父亲见了,非常欢喜。邻居们见他画什么像什么,
都亲切地称他为“小画家”。 
  芬奇的父亲本来不想让孩子学画,希望他子承父业,当一名律师。但儿子非凡的画艺,把固执的父亲征服了。在他14岁那年,父亲终於高高兴兴地把他送到了当时的欧洲艺术中心佛罗伦萨,拜着名的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费罗基俄为师。 
  老师对学生的要求很严,他的教法也很有些特别。达·芬奇来到画室的第一天是学画鸡蛋,第二天是学画鸡蛋,第三天仍是这样。无休止地画呀画呀,枯燥乏味
极了,就这样画了一年。芬奇画腻了,心里想:“这有什么必要呢?一笔下去画一个圈儿就行了。”费罗基俄老师仿佛一眼就看穿了他的心思,对他说:“别以为画
蛋很容易,很简单,要是这样想就错了。在一千只鸡蛋当中从来没有两只蛋的形状完全相同,即使是同一个蛋,只要变换一下角度看它,形状便立即不同了……所
以,如果要在画布上准确地把它表现出来,非要下一番苦功不可。” 
  听了老师这番教诲,达·芬奇懂得了老师的苦心,就决心不停地练习基本功。他每天一大早就对着鸡蛋画起来,直到夜深人静了,仍然对着鸡蛋画。经过3年的
努力,达·芬奇的技艺大长,他画的鸡蛋各具形态、维妙维肖,对色彩的感觉敏锐了,线条的把握准确了,手中的画笔也能绝对服从自己的意志了。老师看了非常满
意。 
  有一天,费罗基俄画了一幅《基督受洗图》,他自己很满意,得意之余,对达·芬奇说:“芬奇,在这幅画上再画两个天使吧!”芬奇高兴地答应了一声,很快
就把两个天使画好了,这两个天使体态活泼自然,面部表情生动柔和。老师一看大吃一惊,相比之下,自己画的是多么生硬板滞呀。他在心里承认学生超过了自己,
感到既高兴又惭愧,从此竟然搁笔不画,专门从事雕刻了。 
  达·芬奇结束了学徒生活,开始了独立创作,《最后的晚餐》《蒙那丽莎》等都是他的不朽名作。他的绘画成就越高,作画越是严肃。据说达·芬奇在画《最后
的晚餐》时,为了把出卖耶稣的叛徒犹大画好,曾到各种场合去潜心观察赌徒、流氓、罪犯的各种形象和举止。最后,他终於找到了让犹大惊惶失措和手里紧握钱袋
的表现手段。这两处细节描绘的巨大成功,是与少年时长达数年的刻苦画蛋分不开的。
兴隆幼儿园的艺术字体怎么写
1个回答2024-03-02 02:21

怎样提高青少年学生对戏曲艺术的兴趣?
1个回答2024-01-22 02:33
1:由浅入深,用故事情节调动起学生对戏曲的启备歼兴趣。
所有的悄冲中国传统戏曲都有一些丰富多彩的故事在后面,用故事将青少年带进戏曲的艺术殿堂。
2:由此及彼,用流行音乐架起与戏曲的桥梁。
现代很多流行歌曲融入了传统戏曲滚洞元素,用这种方式可以让青少年慢慢地接受戏曲,了解戏曲。这样才能让他们渐渐地喜欢上戏曲。
我叫杨高兴,怎样签艺术名字
1个回答2023-10-16 04:55
画个笑脸 简单明了
为什么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天才,会像雨后春笋一样大量出现?
1个回答2023-03-16 06:17
风雨之后才会见到彩虹
兴化的民间艺术
2个回答2023-11-11 04:22
江苏兴化是有名的锅底洼。有人说,如果高邮那边倒河塘坝,兴化城的宝塔尖子上就会挂水草。你说它低是不低吧。可是,不管哪一年发大水,兴化城就是从来没有被淹掉过。原来兴化城是块荷叶地,漂在水上呢。据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兴化这地方还是一片汪洋大海,属于东胜神州的水域。八仙经常从这里过海去琼山仙岛。有一天,各路神仙都去参加王母娘娘的蟠桃会。八仙中的铁拐李最喜欢喝酒。你没看到他,不管走到哪儿,都是拄着根铁拐杖,铁拐杖上挂着个小酒葫芦?他不但喜欢喝,还贪杯,喝了“蟠桃玉液”,又喝“开坛醉仙”,喝了“琼桨玉露”,又喝“八面威风”。他喝得摇摇摆摆,歪歪扭扭,就蒙头转向地一下子走进了蟠桃园。他望见满园的千年开花万年结果的仙桃树,心想,这些桃木是天的宝贝,扳他一根做拐杖,不是比铁拐杖轻巧,还又能使用上千年万年嘛?有酒壮胆,他什么也不怕,就“劈啪”一声,扳下一根膀子粗的桃木。就这一声“劈啪”,惊动了王母娘娘。她叫身边的仙女彩云去桃园查看查看。不一会,彩云仙女回来禀报了,说铁拐李扳了桃树,毁了园子,还抱着根粗大的桃树枝在那儿睡大觉。王母娘娘一听,怒冲云霄:大胆的铁拐李,身为神仙,却不守天庭的规矩。给他一粒金瓜种,罚他下界种瓜三年。四个天兵天将奉命来到蟠桃园,把金瓜种子顺手往铁拐李的鼻孔里一塞,只图省事,掀起屁股就往下界推。
铁拐李睡得迷迷糊糊地就从天空往下直翻滚,可下面恰恰是汪洋大海。铁拐李因为酒醉末醒,忘记了施法,直觉得头昏目晕,眼看就要栽进海里。就这时,荷仙姑手疾眼快,随手抛下一片荷叶,托住了铁拐李。原来,八位仙人同去参加蟠桃会,酒席没散,就听说铁拐李酒后闹事毁了蟠桃园。七位仙人知道凶多吉少,就在南天门外等候铁拐李。眼见到铁拐李在倒栽葱,这才抓住时机,帮了他。
铁拐李这一惊吓,酒也醒了,梦也飞了,只是觉得鼻子痒痒的。他猛力打了一个喷嚏,从鼻孔里喷出一粒瓜种子。他还在稀里糊涂地拿着金瓜种发呆,心想,我吃的蟠桃会,哪来的金瓜种子?其它七位仙人都在发笑,都说,平日叫你少喝酒,你就是不听。你得罪了王母娘娘,你就为她种三年金瓜吧。铁拐李自认倒霉,只得乖乖地在荷叶地上认罪种瓜。说来也奇怪,这金瓜种子到底是天上的灵物。第一天就发芽,第二天就生根,第三天就破土,第四天就爬藤,第五天就开花,第六天就结果,等到第七天就成熟了。金瓜成熟了。铁拐李欣喜若狂,抱着金瓜就去向王母娘娘赎罪。王母娘娘想到铁拐李认罪态度好,就免了他三年的种瓜劳役。铁拐李更是感激涕零。临走时,他问王母娘娘,这金瓜怎么这样长得快的?王母娘娘笑着回答说,还不是照顾你是个残疾神仙。铁拐李又快活当神仙去了。那块荷叶地就留在了水乡,让兴化城的子子孙孙享福。
绍兴市徐文长故事的来历、内容、文学价值、艺术特点?
1个回答2024-01-23 16:35
徐渭,初字文清,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青藤居士,或署田水月,山阴(今浙江省绍兴)人。天资聪颖,二十岁考取山阴秀才,然而后来连应八次乡试都名落孙山,终身不得志于功名,“不得志与有司”。青年时还充满积极用世的进取精神,“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孜孜于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追求之中,并一度被兵部右侍郎兼佥都御史胡宗宪看中,于嘉靖37年(1558年)招至任浙、闽总督幕僚军师,徐渭对当时军事、政治和经济事务多有筹划,并参预过东南沿海的抗倭斗争。 他在诗文中热情地歌颂了抗倭爱国的英雄,曾为胡宗宪草《献白鹿表》,得到明世宗的极大赏识。本以为能施展抱负,但后来 胡宗宪被弹劾为严嵩同党,被逮自杀,徐渭深受刺激,一度发狂,精神失常,蓄意自杀,竟然先后九次自杀,自杀方式听之令人毛骨悚然,用利斧击破头颅,“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又曾“以利锥锥入两耳,深入寸许,竟不得死”。还怀疑其继室张氏不贞,居然杀死张氏,因之下狱,度过七年牢狱生活。 后为好友张元忭(明翰林修撰)营救出狱。出狱后已53岁,这时他才真正抛开仕途,四处游历,开始著书立说,写诗作画。晚年更是潦倒不堪,穷困交加。 常“忍饥月下独徘徊”,杜门谢客,其中只在张元汴去世时,去张家吊唁以外,几乎闭门不出, 最后在“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 的境遇中结束了一生。死前身边唯有一狗与之相伴,床上连一铺席子都没有,凄凄惨惨。命运的困蹇更激发了他的抑郁之气,加上天生不羁的艺术秉性,“放浪曲蘖,恣情山水”,一泄自己内心的情感,悲剧的一生造就了艺术的奇人。



徐渭平素生活狂放,对权势不妩媚。当官的来求画,连一个字也难以得到。在当世凡前来求画者,须值徐渭经济匮乏时,这时若有上门求画者投以金帛,顷刻即能得之。若赶在他囊中未缺钱,那么你 就是给的再多,也难得一画。实在是一位性情中人。



徐渭的写意花卉惊世骇俗,用笔狂放,笔墨淋漓,不拘形似,自成一家,创水墨写意画新风,与陈道复并称“青藤、白阳”,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历来被世人称道。当然他的才气还表现在戏曲的创作之中。他的杂剧《四声猿》曾得到汤显祖等人的称赞,在戏曲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他的诗文书画处处弥漫着一股郁勃的不平之气和苍茫之感。



徐渭的书法与沉闷的明代前期书坛对比显得格外突出。徐渭处于祝允明之后,他和祝允明一样学书的路子毫无例外是属于二王一脉,他倾慕王羲之的人品书艺,作为同乡人,他对王羲之的法帖心摹手追,但给他的影响最大的是宋人,其中取法最多的米芾。他在《书米南宫墨迹》一跋中激动地说:“阅米南宫书多矣,潇散爽逸,无过此帖,辟之朔漠万马,骅骝独见。”没有广泛的研习,是不会作出“潇散爽逸”的恰切评述,可见他对米芾的深悟透解。徐渭最擅长气势磅礴的狂草,但很难为常人能接受,笔墨恣肆,满嚼墙澹??宰约旱氖榉???愿海??约喝衔?拔崾榈谝唬????娜???摹薄S衷?凇短庾允橐恢μ锰?分兴担骸案呤椴蝗胨籽郏?胨籽壅叻歉呤椤H淮搜砸嗫捎胫?叩溃?延胨兹搜砸病!闭庖材压郑?爸?摺庇钟屑感恚?/p>



徐渭死后二十年,“公安派”领袖人物袁宏道偶于友人陶望龄家翻到一本徐渭的诗文稿,“恶楮毛书,烟煤败黑,微有字形”。但在灯下读了几篇,不禁拍案叫绝,惊问此人是今人?还是古人?竟拉起陶望龄一起彻夜阅之,“读复叫,叫复读”,以致把童仆惊醒。而后袁宏道不遗余力地搜罗徐渭的文稿,研究徐渭,大力宣扬徐渭,认为徐渭诗文“一扫近代芜秽之气”,认为徐渭书法“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在王雅宜、文征明之上”;又云“不论书法论书神,诚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侠客也”(《书林藻鉴》)。袁宏道还写下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人物小传——《徐文长传》。可以说他是徐渭第一个知音者,而后来追随者不计其数,其中有八大山人朱耷、甘当“青藤门下牛马走”的郑板桥等,近代艺术大师齐白石在提到徐渭时曾说:“恨不生三百年前,为青藤磨墨理纸。”这足以说明徐渭对后人影响之深。  





徐渭的寂寞真可以用他自己的一首《题墨葡萄诗》来概括:



半生落魄已成翁,



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



闲抛闲掷野藤中。



--------------------------------------------------------------------------------



-- 作者:高青

-- 发布时间:2005-10-22 12:37:24



--

徐文长传



余一夕坐陶太史楼,随意抽架上书,得《阙编》诗一帙,恶楮毛书,烟煤败黑,微有字形。稍就灯间读之,读未数首,不觉惊跃,急呼周望:“《阙编》何人作者?今耶?古耶?”周望曰:“此余乡徐文长先生书也。”两人跃起,灯影下读复叫,叫复读,童仆睡者皆惊起。盖不佞生三十年,而始知海内有文长先生。噫,是何相识之晚也?因以所闻于越人者,略为次第,为《徐文长传》。



徐渭,字文长,为山阴诸生,声名籍甚。薛公蕙校越时,奇其才,有“国士”之目。然数奇,屡试辄蹶。中丞胡公宗宪闻之,客诸幕。文长每见,则葛衣乌巾,纵谈天下事,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议者方之刘真长、杜少陵云。会得白鹿,属文长作表。表上,永陵喜。公以是益奇之,一切疏记,皆出其手。



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然竟不偶。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蘖,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其所见山奔海立、沙起云行、风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虽其体格时有卑者,然匠心独出,有王者气,非彼巾帼而事人者所敢望也。文有卓识,气沉而法严,不以模拟损才,不以议论伤格,韩、曾之流亚也。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奴之。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欧阳公所谓“妖韶女老,自有余态”者也。间以其余,旁溢为花鸟,皆超逸有致。



 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张太史元汴力解,乃得出。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显者至门,或拒不纳。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或以利锥锥其两耳,深入寸余,竟不得死。



周望言:“晚岁诗文益奇。无刻本,集藏于家。”余同年有官越者,托以抄录,今未至。余所见者,《徐文长集》、《阙编》二种而已。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石公曰: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狂疾不已,遂为囹圄。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虽然,胡公间世豪杰,永陵英主,幕中礼数异等,是胡公知有先生矣;表上人主悦,是人主知有先生矣,独身未贵耳。先生诗文崛起,一扫近代芜秽之习,百世而下,自有定论,胡为不遇哉?梅客生尝寄余书曰:“文长,吾老友。病奇于人,人奇于诗。”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悲乎!
文艺复兴的美术分为哪几个阶段
1个回答2022-09-11 20:08
你就知道三杰就行了
什么都不会的人想重新学习东西应该学习哪些内容 对艺术方面比较感兴趣
1个回答2024-04-06 04:25

      亲,中国有句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也就是说只要想学习,什么时候都不晚。然而,学习只有寻求较好的方法才能事半功倍,但却绝无捷径可走。根据您的情况,当然是从基础文化开始啦,我所说的基础文化,当然是指九年义务教育所涉及的基础知识。您对艺术感兴趣,也可以同时学习自己热爱的艺术,不过千万得掌握基础文化知识——兴趣是学习一切知识、技能的原动力,文化是万门之钥匙。

      祝您成功!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