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来听大兵这段相声

我是一个兵——少年通信兵这本书主要讲了什么
1个回答2024-01-25 23:11
我是一个兵少年通信兵这本书主要讲了T小队的少年们。
主要讲了T小队的少年们来到大山深处,加入令敌人闻风丧胆的火箭军部队作战的故事。火箭军部队又称战略导弹部队,是全军科技含量最高的部队。
我是一个兵讲述的是T小队在海军陆战队中训练:泅渡训练,飞行试验。
我是一个兵少年通信兵讲了什么
1个回答2024-01-25 21:44
T小队的少年们来到大山深处,加入令敌人闻风丧胆的火箭军部队作战的故事。《我是一个兵少年》是一套大型国防教育主题少儿军事科普小说,文中讲了T小队的少年来到大山深处,加入了令敌人闻风丧答的火箭部队作战的故事。《我是一个兵少年》目的是向少年儿童宣传国防教育,普及国防知识,增强国防意识,助力中国梦、强军梦建设。
信号兵的意思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2-29 10:50

信号兵,是信号传递的兵

奇志大兵的一段相声
1个回答2023-08-11 00:15
m kan guo
请问奇志和大兵说的一段相声的名字?
1个回答2022-08-20 12:09
远亲不如近邻
兵车行第一段给我编个故事!!!我急
1个回答2024-03-27 19:05
也是要和原文题材一样的吗?

也不知道你要哪种风格..不知道这个可以不

我就是扩写的哈



在一片暮色中,他背起了弓箭,离开家去往那个充满未知的战场.身边,车轮滚滚,吟出了莫名的悲怆;马蹄阵阵,仿佛在为他壮行...他正准备离去,却听得身后传来熟悉的呼唤,带着些许哭泣.他回头,漫天的的尘埃已经遮蔽了他归家的咸阳桥,但他的耳边,却真真切切地听见亲人的絮语,那些撕心裂肺的哭泣,早已响彻天地...



写得不好.呵呵....不能用就随便看看吧..
韩信点兵中有哪些数学故事?
1个回答2024-01-23 16:50
韩信点兵又称为中国剩余定理,相传汉高祖刘邦问大将军韩信统御兵士多少,韩信答说,每3人一列余1人、5人一列余2人、7人一列余4人、13人一列余6人……。刘邦茫然而不知其数。



我们先考虑下列的问题:假设兵不满一万,每5人一列、9人一列、13人一列、17人一列都剩3人,则兵有多少?



首先我们先求5、9、13、17之最小公倍数9945(注:因为5、9、13、17为两两互质的整数,故其最小公倍数为这些数的积),然后再加3,得9948(人)。



中国有一本数学古书「孙子算经」也有类似的问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



答曰:「二十三」



术曰:「三三数之剩二,置一百四十,五五数之剩三,置六十三,七七数之剩二,置三十,并之,得二百三十三,以二百一十减之,即得。凡三三数之剩一,则置七十,五五数之剩一,则置二十一,七七数之剩一,则置十五,即得。」



孙子算经的作者及确实着作年代均不可考,不过根据考证,着作年代不会在晋朝之后,以这个考证来说上面这种问题的解法,中国人发现得比西方早,所以这个问题的推广及其解法,被称为中国剩余定理。中国剩余定理(ChineseRemainderTheorem)在近代抽象代数学中占有一席非常重要的地位。
“韩信点兵”是什么样的典故
1个回答2024-01-19 14:34
古代算术题
韩信点兵又称为中国剩余定理,相传汉高祖刘邦问大将军韩信统御兵士多少,韩信答说,每3人一列余1人、5人一列余2人、7人一列余4人、13人一列余6人……。刘邦茫然而不知其数。

我们先考虑下列的问题:假设兵不满一万,每5人一列、9人一列、13人一列、17人一列都剩3人,则兵有多少?

首先我们先求5、9、13、17之最小公倍数9945(注:因为5、9、13、17为两两互质的整数,故其最小公倍数为这些数的积),然后再加3,得9948(人)。

中国有一本数学古书「孙子算经」也有类似的问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

答曰:「二十三」

术曰:「三三数之剩二,置一百四十,五五数之剩三,置六十三,七七数之剩二,置三十,并之,得二百三十三,以二百一十减之,即得。凡三三数之剩一,则置七十,五五数之剩一,则置二十一,七七数之剩一,则置十五,即得。」

孙子算经的作者及确实着作年代均不可考,不过根据考证,着作年代不会在晋朝之后,以这个考证来说上面这种问题的解法,中国人发现得比西方早,所以这个问题的推广及其解法,被称为中国剩余定理。中国剩余定理(Chinese Remainder Theorem)在近代抽象代数学中占有一席非常重要的地位。
“韩信点兵”的故事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1-18 23:05

“韩信点兵”的故事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典故中得来的。具体故事如下:

刘邦曾经问他:“你觉得我可以带兵多少?”韩信:“最多十万。”刘邦不解的问:“那你呢?”韩信自豪地说:“越多越好,多多益善嘛!”刘邦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那我不是打不过你?”韩信说:“不,主公是驾驭将军的人才,不是驾驭士兵的,而将士们是专门训练士兵的。”

1、《史记》和《汉书》记载,韩信,淮阴(今江苏清江西南)人,善于带兵打仗。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

2、刘邦问韩信:“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如何?”曰:“臣多多益善耳”(《史记·淮阴侯列传》)。这段对答说汉王问:“以你之见,我能带多少兵?”韩信答:“你最多带十万。”汉王又问:“那么,你能带多少兵?”韩信答:“我多多益善,”即越多越好。后来人们把这个典故归纳成“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3、韩信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萧何誉为"国士无双",刘邦评价曰:"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韩信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王侯将相"韩信一人全任。"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之时人们对其的评价。

另一个韩信点兵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3-01 20:02
最初的故事是韩信将兵,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公何如?”曰:“如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后九章算术里出了一个韩信点兵的数学题.

韩信带1500名兵士打仗,战死四五百人,站3人一排,多出2人;站5人一排,多出4人;站7人一排,多出6人。韩信马上说出人数:1049。



至于你小时候看的,只是借了韩信点兵之名的一个小故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