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电话相声课文的资料

求人教版小学英语课本语音资料...
1个回答2022-08-28 02:41
不知道哦问问身边的人
有关课本剧的资料
1个回答2024-03-11 19:20
一、根据剧本特点编写课本剧

1.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 2.反映现实生活的矛盾要尖锐突出

3.剧本的语言要表现人物性格

二、将剧本改写为故事
五年级下册课文《龙的传人》课外资料
1个回答2022-07-17 05:18
全中国都是龙的传人
草原的课文的资料
1个回答2022-09-26 02:41
不能帮你把不vvv
有关小学课文《微笑》的资料
1个回答2022-09-05 13:42
dawdsda
课文《陶校长的演讲》的资料
1个回答2024-03-12 07:41
1、内容中心:是陶行知先生一篇演讲稿,要求学生每天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四方面问一问自己,以此激励和鞭策自己不断进步。

2、特点:演讲稿辞真意切,极有鼓动性,感染性;结构上,按“总----分----总”方式谋篇,以“问什么、为什么问,怎么办”方式构段,十分整饬。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陶冶情性和思想教育的好教材。

3、设计:第二段是教学的重难点,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教”(导读“问身体”一段)——“扶”(导学“问学问”一段)——“放”(自学“问工作、问道德”两段)的方法,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习第一段先让学生想想作者为什么要先问身体有没有进步?让学生通过朗读明白“健康第一”的观点。教师要抓住关联词进行语言训练。接着,启发学生想一想,怎么样才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抓住两个“离不开”指导学生朗读。最后指导学生朗读整个自然段,弄清这一段的层次:先问自己身体有没有进步?再回答为什么要这样问?最后提出希望。这一段教师要重点指导,但不要过多分析课文,而应该侧重词句的训练和朗读训练,并作必要的学法铺垫。

学生第二问,可采用“半扶半放”的方法。先让学生默读课文,再组织学生讨论:“第二问”是问什么?为什么要问自己的学问有没有进步?怎么才能使自己的学问有进步?最后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问”和“第四问”可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关键之处稍作点拨。如“公德”“私德”和“真人”的含义。
寓言两则课文资料
1个回答2024-03-13 16:07
寓言两则课文资料如下:
1.揠苗助长
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张得快些,天天到天边去看。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长高。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他们长。”
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野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
他回到家里,一边喘气一边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有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他的儿子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第二天到田里一看,禾苗都死了。
2.守株待兔
古时候有个种田人,一天,他在田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野兔从树林里窜出来。不知怎么搞的,它一头撞在田边的树桩上,死了。
种田人急忙跑过去,没花一点儿力气,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他乐滋滋地走回家去,心里想:“要是每天能捡到一只野兔,那该多好啊。
从此他丢下了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过来撞死在树桩上。日子一天天过去,再也没有野兔来过,他的田里已经长满了野草,庄稼也全完了。
爬山这一课的作者侠名的资料。
1个回答2024-04-27 13:46
佚名,亦称无名氏,并不是指一个人的姓名,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因此这篇课文是没有作者资料的。
穷人课文资料
1个回答2024-06-06 00:01

这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个短篇小说。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本课思想内容有以下两个重点: 
 
一是表现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除了题目,全文没有一个“穷”字,但穷人“穷”到什么地步,我们却能从文中感受得十分真切。桑娜的丈夫为了一家七口人的生活,竟然冒着危险出海打鱼,清早出去,深夜未归;桑娜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可见桑娜一家的生活是多么艰难。再看西蒙一家,丈夫已死了,在这个寒冷的夜晚,她也悲惨地病死在稻草铺的床上。屋里又潮湿又阴冷,两个无依无靠的孩子熟睡在死去的母亲旁边。这些描述饱含作者的感情,使读者深切地感受到穷人的悲惨命运。 
 
二是赞颂穷人富于同情、热心助人的美德。课文里没有一句直接赞美的话,然而穷人的高尚品质却被表现得感人肺腑。收养孤儿,本来就是一件感人的事,而作者把收养孤儿这件事安排在一个孩子多、生活已经十分艰难的穷人桑娜家里,这就感人至深了。桑娜抱回两个孤儿以后,作者细致地描写了她紧张、担忧的复杂心理活动。造成桑娜内心矛盾的客观原因,就是桑娜一家的生活十分艰难,而收养两个孤儿,无异于在极为沉重的生活压力上,再增加一个包袱。然而最后桑娜夫妇还是做出了收养孤儿的决定。作者在叙述这个故事时,没有拔高人物,而是植根于现实的土壤,真实地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桑娜夫妇没有说一句豪言壮语,然而他们那颗善良、淳朴的美好心灵,却深深地打动了读者。 
 
课文以“穷人”为题富有深意。文章通篇反映了桑娜与西蒙两家的贫穷──住得差,吃得差,劳动条件差,还有疾病,是沙俄时期俄国渔民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就是在这样贫穷的情况下,桑娜与渔夫做出了令人难以相信的举动:在自己五个孩子的基础上,主动收养西蒙的两个孤儿。作者就是通过这样的事例,讴歌了穷人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有力地抨击了当时上流社会的堕落与腐化。 
 
课文在写作上特色鲜明,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心理、对话的描写,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环境描写有力地烘托出主人公勤劳、善良的品质。关于桑娜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地展现了桑娜的内心世界,刻画了一个充满爱心、乐于助人的穷苦劳动妇女的形象。渔夫与桑娜的对话,个性鲜明,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人物的真情实感。渔夫的话显示出他爽直、乐于助人的品质。而桑娜则小心应对,说话断断续续,表明了她紧张、不安的内心,反映出她热爱丈夫、同情西蒙的善良品质。 
 
课文段落分明,结构独具匠心。全文以桑娜的内心矛盾为主线,围绕收养西蒙的两个孤儿这件事,前后设置了两个悬念:渔夫是否平安回家?渔夫回家后能否同意收养孩子。两个悬念交替展开,逐步消除,从而推动着故事向前发展。这样处理,使得全文波澜迭起,扣人心弦,显示出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

贝的故事这篇课文相关资料
1个回答2024-01-24 03:43
教学目标:
  1、会认“甲、骨、类”等16个生字,会写“贝、壳、甲”等10个生字,会写“贝壳、甲骨文、样子、可以、钱币、钱财、有关”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贝字的起源做谨改,贝的作用以及字形字义。
  3、进一步了解汉字的意思,与偏旁有关的特点。
  4、进一步认识形声字的规律,归纳一批学习过的形声字来学习本课。
  5、通过学习,感受汉语言文字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教学重点:
  了解贝字的起源和字形字义特点,掌握贝在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中书写不同的特点。
  教学难点:
  有贝字推衍开去,总结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甲、骨、类”等16个生字,会写“贴、街、扫”等9个生字,会写“贝壳、甲骨文、样子、可以、钱币、钱财、有关”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贝字的起源,贝的作用以及字形字义。
  一、激趣引入。
  1、观察,说说你的发现。
  (1)流、泪、河、江(2)说、话、记、读
  (3)树、杨、李、林(4)购、货、赠、赚
  2、说说你的发现。
  生1:第一组的字都是“氵”,三点水的字都与水有关。
  生2:第二组的字都是“讠”,言字旁的字都与说话有关。
  生3:第三组的字都是“木”,木字旁的字都与树木有关。
  生4:第四组的字都是“贝”,贝字旁的字都与钱有关。
  3、师晌兆:孩子们真聪明,观察得非常仔细。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与贝有关的课文。
  4、揭示课题:3、贝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了解预习情况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完成以下要求:
  (1)借助拼音认识文中的生字。
  (2)有困难的生字多读几遍,有困难的句子多读几遍。
  (3)有不认识的生字圈出来。
  (4)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汇报自学情况。
  (1)同桌互读生字,看看有不会的吗?如果有不会的,同桌互相教读。
  (2)出示有困难的生字,强调:
  A珍、饰、赚都是翘舌音。
  B随、损、财都是平舌音。
  C品、贫都是前鼻音。
  D漂是多音字
  piāo()
  漂
  piào()
  (3)去掉拼音读一读这些生字。
  (4)把生字送入词语宝宝中再读。
  甲骨文贝类漂亮珍贵饰品随身携带有关
  容易损坏钱币钱财贝壳样子可纯判以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