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冻三尺一

冰冻三尺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3-06 16:33

有句民谚:“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观文而望其义,这句谚语比喻一种情况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酝酿的。

这句谚语暗示了我们无论是在学习、工作,或是对人生的追求中,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一个长期奋斗积累、厚积薄发的过程。

从前,有一位果农在地里种下两棵苹果树的幼苗,很快它们开始发芽。

鹅黄的叶片在春风中抖动着,很是惹人怜爱,第一棵树立志要长成白杨那样的参天大树,于是它拼命从地下吸取水分和养料,储备起来,滋养每一根枝干,为将来长成一棵大树做着积极的准备。

但由于第一棵苹果树只顾着努力向上伸展枝丫,最初的几年没有结一个苹果,这让果农很恼火。

相反,另外一棵树也是拼命从土里汲取营养,但志向是尽快开花结果,结果几年后,它就结了满树的苹果,果农欢喜极了,就更勤奋地给这棵苹果树浇水、施肥,那棵不结苹果的树就被冷落了。

时光飞转,那棵不结苹果的大树因为枝粗叶茂、养分充足,在一个秋季,成熟了一树又红又大的苹果。而那棵过早开花结果、急于求成的树,却因未成熟的时候就开始开花结果,现在养分耗尽、枝干叶枯,只能结出几个苦涩难吃的苹果。

果农诧异地叹了口气,用斧头砍伐了这棵过早衰败的苹果树。

冰冻三尺的意思是什么
3个回答2023-02-07 05:39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表面意义是冰冻了三尺,并不是一天的寒冷所能达到的效果。比喻一种情况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酝酿的。任何事的发生都有其潜在的,长期存在的因素,不是突然之间就可以形成的。
冰冻三尺的意思
1个回答2022-11-21 00:33
[ 拼音 ]:bīng dòng sān chǐ,fēi yī rì zhī hán
[ 同义词 ]:滴水穿石、铁杵磨针
[ 反义词 ]:浅尝辄止
[ 解释 ]:比喻一种情况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酝酿的。
[ 出自 ]:高阳《胭脂井》:“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大局坏到如此,也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错。”
[ 语法 ]:复句式;作主语、谓语;比喻事态的严重不是一时所致而是长期造成的。
冰冻三尺是什么意思?
3个回答2023-08-11 08:05
水被冻结了三尺的冰,不是一天的寒冷就可以造成了.准确意思是,任何事的发生都有其潜在的,长期存在的因素,不是突然之间就可以形成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 bīng dòng sān chǐ,fēi yī rì zhī hán )
英语翻译 Rome is not built in one day
表面意义是冰冻了三尺,并不是一天的寒冷所能达到的效果。比喻一种情况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酝酿的,积少成多。
准确意思是,形成一项事物,是需要长期的积累,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完成的,任何事的发生都有其潜在的,长期存在的因素,不是突然之间就可以形成的。贬义时,多用来形容矛盾的日积月累之形成;褒义时,则形容成绩取得实属来之不易。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冰冻三尺是几日之寒?冰冻几日是一尺之寒?
1个回答2022-11-03 01:32
只要你努力的去做,不久就能达到“冰冻三尺”
古人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那么冰冻三尺是几日之寒?冰冻几尺是一日之寒?
3个回答2022-10-23 02:47
冰冻三尺左右一般需要很长的时间。
冰冻三尺之寒是什么意思
3个回答2023-02-07 07:00
冰冻三尺之寒的完整语句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其意思是:做任何事情,要有耐心才能够达到理想效果。成功并不是一蹴而成,而是需要一个努力奋斗的过程。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30 15:32

王充《论衡》--《状留篇》中的句子:

“故夫河冰结合,非一日之寒;积土成山,非斯须之作。”

后演变为现在的谚语:“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为山九仞,岂一日之功。”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典故
1个回答2024-01-18 16:52
出自
王充《论衡》--《状留篇》中的句子:
“故夫河冰结合,非一日之寒;积土成山,非斯须之作。”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典故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1-24 21:29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本是一句俗谚。汉代哲学家王充在他的名著《论衡》的《状留篇》中,曾有相似的说法。它说:

“河冰结合,非一日之寒;

积土成山,非斯须之作。”

“斯须”,是一会儿的意思。河水结成冰,不是一天骤然寒冷的结果;用泥土堆积成高山,也不是短时间所能办到的。这两句话的原意,都是比喻:天下任何事物的产生,都必然要经过酝酿、发展的过程,决不会突然而来。

不过,古人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句谚语,在它字面原意之外,却还有另外的含意,那就是把“寒”字借用为同音的“嗛”字。“嗛”[xián],是怀恨的意思。这句话表面上是说“非一日之寒”,意思却是说:怀恨已久,“非一日之嗛”。为了不愿明说“嗛”,便用“寒”字借代;为了使“非一日之寒”这句话说得生动、形象,便以“冰冻三尺”作比喻。这类谐音双关语,常见于古代的一些民歌中。例如:“石阙生口中,衔碑不得语(衔悲不得语)”;“桑蚕不作茧,昼夜悬长丝(昼夜悬长思)”;“明灯照空局,悠然未有棋(悠然未有期)”等等。一般都是前后两句,而其用意多着重在后句,字面原意是次要的,暗借的谐音字及其含义才是主要的用意所在。

但是,现在我们引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句话的时候,却并不象古人那样地把它用作双关语,而是而是用它来比喻事情的发生早有前因,并非偶然。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