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乱弹陕派相声

陕派相声演员苗阜跨界做什么?
1个回答2024-02-24 21:45

陕派相声演员苗阜跨界主演话剧。


《龙门笑传》演出现场 

昨日(3月24日)下午,由西安青曲茶馆制作出品的话剧《龙门笑传》在青曲社鼓楼剧场首演,剧中,陕派相声演员苗阜首次跨界“话坛”担纲主角。

演出前,苗阜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他表示,这次演出绝非“玩票”——在中兴陕派相声的“主业”之外,今年自己将与“小伙伴们”进军小剧场话剧领域,“希望西安本土原创的小剧场话剧能被更多人关注,蓬勃发展起来。”

 是“回归”

  也是寻求自我成长

《龙门笑传》是全国大热的经典话剧《龙门客传》的升级版本,故事内容更加丰富,人物形象刻画更加饱满鲜明,由于有曲艺演员的加入,台词和“包袱”也有了较大升级。据主创人员介绍,《龙门笑传》大胆让“90后”年轻演员力挑大梁,邀请了在西安话剧圈颜值与演技双在线的年轻小生小花,在导演李华的指导下刻苦排练,反复推敲,力求让观众满意。

作为观众聚焦的绝对主角,一向以相声演员形象出现的苗阜,此次首次挑战阴柔“公公”常言笑一角,一出场就引发全场爆笑不断。

谈及为什么会涉足话剧领域,苗阜称自己一直是个梦想家,有很多想要尝试的东西,做话剧是回归,也是希望自己有所成长,“刚从业时,我从事的是舞台剧的编导工作。而今尝试话剧舞台表演,更多是想提升和丰富自己的表演,继而反哺相声创作——我不想让表演风格总是一种模式,也害怕观众会疲劳。”

 搅热西安小剧场

  话剧的“春水”

首次出演话剧,苗阜称,一开始确实非常不适应,“话剧和相声完全是两回事,开始我总想在台词间加上很多包袱,但是我一加包袱又会影响到其他演员的表演,所以排练前期其实是一直在适应。好在经过层层打磨,现在我们基本理顺了。”

据了解,话剧《龙门笑传》除了在青曲社鼓楼剧场、大华·1935小剧场等地进行演出外,还将于今年8月走出古城,在全国巡演。而在《龙门笑传》后,青曲茶馆将推出的第二部话剧目前也已投入创作,剧本是由我国著名编剧王宏亲自执笔 。

在自己跨界出演之外,苗阜有更大的“野心”——培养出一批好演员,推出一批好作品,搅热西安小剧场话剧的“春水”。他以从西安走出的著名舞台剧编剧俞白眉为榜样,“我一直非常想把西安的小剧场话剧做起来。”苗阜认为,西安其实有大量小剧场话剧的追随者和受众基础,每次外地话剧来这里演出也人气很高,“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更多人了解西安本土的小剧场话剧。” 

蛋仔派对弹弹乐怎么玩
1个回答2023-09-10 04:56

蛋塌源仔派对弹弹乐玩法技巧分享

玩蛋仔派对弹弹乐需要掌握好跳板路,以下是几个技巧:

跳板非常多,要跳到降下来的墙块处才陆衫漏能弹起来。

如果蛋仔立刻站上去就不会被早烂弹起来,需要短暂时间才能继续弹。

扬州弹词有哪些流派?
1个回答2023-04-20 05:20

扬州早期的说书艺术家中

苏州评弹的流派
1个回答2023-08-22 06:26

苏州评弹大致可分三大流派 ,即陈(遇乾)调、马(如飞)调、俞(秀山)调。经百余年的发展,又不断出现继承这三位名家风格,且又有创造发展自成一家的新流派。如陈调的继承人刘天韵、杨振雄;俞调的继承者夏荷生、朱慧珍,他们均自成一家。其中“马调”对后世影响最大,多有继承并自成一派者,如薛(筱卿)调、沈(俭安)调、“琴调”(朱雪琴在“薛调”基础上的发展)。周(玉泉)调是在“马调”基础上的发展,而蒋(月泉)调又出自“周调”,如此发展繁衍形成了苏州评弹流派唱腔千姿百态的兴旺景象。

陕西陕北之间有什么区别
1个回答2022-10-22 19:25
陕北是陕西的一部分
陕西宁陕五郎关神话传说
1个回答2024-03-03 04:27
地处子午古道宁陕县的五郎关,历史上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
关于五郎关的传说有三:
一、县城南门有五块巨石酷似五条狼,故称为五狼关。
二、城北有子午关(也称石羊关)、夹岭关、高关、腰岭关、五谷关五道关隘。这五道关棚镇象五位壮士镇守,故将关瞎和清口宁陕县城总称为五郎关。
三、宋代杨五郎曾屯兵镇守宁陕,故称五郎关。所以,五郎关石雕以杨家将为主。
在五郎磨前关山上建有650米长廊,蜿蜒上下,颇为壮观。
陕西的“陕”在哪里?
1个回答2022-12-06 22:00
陕的意思应该是指山脉名称,可能是古时候的某个山脉,名为陕,在这座山的西部就是陕西的地界。
派派的弹技能5000多星星,能上紫吗?
4个回答2022-10-27 18:17
无熟练度八千金星,充值一百,活动点,稳上。
为什么陕西叫陕西?
1个回答2023-01-13 11:00
陕西的地理特征分为关中、陕北、陕南三个自然区域来理解的。其实,“三秦”得名源于项羽分封诸侯,让秦的三个降将分治秦之故地:章邯为雍王,领有咸阳以西;司马欣为塞王,领有咸阳以东;董翳为翟王,领有陕陌以西。“三秦”即由此得名。
陕西会馆的陕西商人
1个回答2024-03-11 18:42

在明清两代五个多世纪里,陕西商人从盐业起步,发展到棉、布、粮、油、茶、药材、皮毛、金融等各个行业都能雄踞一方;陕西商人依托故里,扩展到全国各地的关隘重镇和商埠都会,从内地贸易开始做起,直到把贸易扩展到外蒙古、俄罗斯、朝鲜等邻近的国家地区。
陕西商人的贸易活动,大大丰富了中国古代的商业文化,把中国的商贸经营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明清时期的陕西商人将秦人经商的历史、经商的智慧、经商的艺术推向了自秦汉、隋唐以后的又一个极致。陕西商人的魄力之大、足迹之远、财富之巨让世人认同了“无西不成商”的历史事实。
分布于全国各地的诸多陕西会馆中,有的与山西商人合建,称“山陕会馆“,或“西商会馆”,有的是纯粹的陕西会馆,又称西秦会馆。
尤其在云贵川一带,由于明清时陕西商帮的经济在那里处于垄断地位,当地便保存了好多会馆,像成都、重庆等地的中心繁华街道,就是由于有会馆而命名为“陕西街”、“陕西路”。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