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墉回北京琴书全剧

北京琴书的北京琴书名作
1个回答2024-02-02 00:07

《七国演义》,又名《前后七国》、《金盒春秋》。《七国演义》分成《前七国志》与《后七国志》两部,其中《前七国孙庞演义》自潼关镇白起偷营,朱仙镇孙庞结义开始,到马陵道庞涓分尸,孙膑拂袖归云梦结束。《后七国乐田演义》叙燕国乐毅联合赵、韩、魏、楚、秦攻伐齐国以及田单火牛阵大破燕国故事。
著名的北京琴书大师关学曾在早期师从梁德贵学习《七国演义》,后来在鼓楼茶馆演出,一连两个多月,每天25分钟里,25分钟里唱上一回或者二回,深受大众喜爱。
《鞭打芦花》,故事是说古时候有个男孩叫闵子骞,自幼丧母其父后娶一女子,又生下一男孩,子骞的继母对他千般苛刻,万般刁难,做棉衣时给自己生的儿子用上好的棉花,而给子骞用芦花,父亲见子骞穿着厚实的棉衣仍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时勃然大怒,举起鞭子抽了下去,棉衣破了,芦花随着寒风纷纷扬扬,父亲泪流满面,回家后子骞的父亲写下休书要休了这个狠心的女人,子骞跪地求情说:自己没有了亲娘,不想让弟弟再失去亲娘,继母虽不爱他却爱弟弟。
这个故事经关学曾先生改编成琴书,唱腔处理细腻,故事生动多波折,曲调委婉动听,在扬琴和四胡的伴奏下,极富特色,令人感动。 《刘二姐拴娃娃》是一件富有情趣的北京琴书作品,讲的是刘二姐婚后盼子心切,听信老人指点去庙中拴娃娃,即用红丝线套上一个中意的泥娃娃,抱回家来,用以“招”来弟弟、妹妹。虽然带有迷信色彩,但过去在京津一带是颇为流行的习俗。
这出北京琴书翟青山先生最先表演,但最出彩得算吴长宝先生和关学曾先生共同出演的版本。吴关两人的版本中,通过二姐的所见所闻,对庙会盛况的描摹却十分精彩:其间人头攒动,拥挤不堪,道旁的摊贩高声叫卖,除了生活日用品外,还有各种各样的风味小吃,“这边吆唤一声酱牛肉!那边吆唤一声馅饼多刷油……”,老北京庙会的热闹景象一览无余,简直就是一幅老北京节日期间的民俗画。进庙之后,二姐在观看、挑选娃娃时,关学曾运用“砸挂”的方式,唱出了“娃娃”的各种形态:“有一个娃娃拉四胡把乐曲奏,有一个娃娃打扬琴不敢抬头……”。这时,琴师吴长宝看了关学曾一眼,引起了观众会心的微笑。

刘墉给孩子的成长书,那如果要给刘墉写一封信,你要写什么?
1个回答2024-01-23 11:58
不大明白,可否说的详细些
话说老北京礼士胡同 刘墉故居
1个回答2023-11-21 17:26
礼士胡同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景山街道。明代属思诚坊。因骡驴市场设置在这里,称驴市胡同。清承明制,还是骡驴市场,直到宣统年间这里废骡驴市场,以其谐音改称礼士胡同,有文化吧。

镶嵌在胡同口房山墙上的胡同简介

43号据说是刘墉的住宅,现在已经变成大大杂院了。胡同里的70号到是标注是刘墉故居。据胡同里的老人讲,这是刘墉父亲刘统勋的住宅。

刘墉(1720~1805年1月24日),字崇如,号石庵,山东诸城人,清代政治家、书法家,首席军机大臣刘统勋长子。

乾隆十六年(1751年),考中进士,先后历任安徽学政、江苏学政、太原知府、冀宁道台、江宁知府、江西盐驿道、陕西按察使、内阁学士、湖南巡抚。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初调入京师后,历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工部尚书兼吏部尚书、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尚书房总师傅、管理国子监事务大臣等职。官至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太子太保。刘墉以为官清廉著称,深得百姓信赖,早在任江宁知府时就获赞誉 “少时知江宁府,颇以清介持躬,名播海内,妇人女子无不服其品谊,至以包孝肃比之”,朝鲜使臣称赞。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洁闻名于世。

嘉庆九年十二月(1805年1月),刘墉去世,时年八十五岁,追赠太子太保,谥号文清。刘墉书法造诣深厚,是当时著名的帖学大家,有“浓墨宰相”之称。

灯市口小学低年部

这里现在是灯市口小学低年部。请读者往前看,还有很多老房子,很气派。当年敬信大学士住宅,民国北洋政府时期,做过蒙藏院,显然那个时代就是公家的地方了,蒙藏院,相当于今天的国家民委。后来又变成了学校。

敬信(1832年-1907年)谥文恪,爱新觉罗氏,清朝正白旗满洲宗室,体仁阁大学士,追赠太子少保衔。早期在宗人府为七品笔帖式,后逐渐进入高层,光绪三十年因病离职,光绪三十三年逝世。

传习所旧址

位于灯市口小学低年部西侧,应该是晚清时期教八旗女子学习谋生技能的地方。与今天劳动就业局办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班差不多。晚清时期政府财政入不敷出,无力为全体旗人提供所谓的“铁杆庄稼”(全员按月领取俸银)了。直至清亡,效果不佳。

灯市口小学低年部大门

传习所旧址东边不远就是灯市口小学低年部,学校的大门墙上是冰心先生为学校师生的题词“献给灯市口小学全体师生 乐业敬群 自强不息 冰心题 一九九零年九月二日”

 1913年,13岁的冰心跟随父亲谢葆璋从福州老家来到中华民国海军部任职,举家住在铁狮子胡同(现张自忠路)的中剪子巷。冰心初到北京时在家里待了大半年后,1914年,家人把她送到位于灯市口的贝满中斋读书。贝满中斋是一所教会女校,相当于初中,除了女校,还有一所男校育英学校。这两所学校都在一个大院子里。育英和贝满采用西式教育,教育质量在京城数一数二,有“男育英,女贝满”的说法。冰心晚年在《我入了贝满中斋》《我的中学时代》等文章中回忆过在贝满的那段经历。冰心是家中长女,家中还有三个弟弟。她进入贝满读书后,弟弟们也顺理成章地进入育英读书。而若干年后,冰心又把自己的儿子送进育英,把女儿送入贝满,可见冰心对这两所学校感情之深。现在的景山学校、166中、二十五中、灯市口小学都是当年一个学校分开来的。从1864年算起,已经147年了,灯市口小学从日伪时期独立办学也80多年了,这都是北京的百年名校呀!

清末武昌知府宾俊的住宅

此宅原是清末武昌知府宾俊的宅邸,后其子锡琅于日伪时期将宅出售给投机米商李彦青,此后又为律师汪颖所有。不久转手给天津某盐商之子李颂臣,经过改建成为今日之规模。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曾作为印度尼西亚驻华使馆,后为中国青年报社社址。现为单位办公使用。此院于1984年5月24日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逛北京胡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国 历史 ,了解北京 历史 ,丰富人生。

举报/反馈
刘墉的《你不可不知的人性》:每个人都应知世故,而不世故
1个回答2024-01-29 15:39
尼采说:“人是一根绳索,架于超人与禽兽之间。”

这世上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人既有狡诈蔽羡自私的一面,又有良善热心的一面,人性是复杂,是多变的。

《你不可不知的人性》是作家刘墉继《我不是教你诈》深度揭露人性的又一作品,他以“身边的小故事”和古今实例,一层层地剖析真正的人生。

作者通过尖锐、露骨地剖析人性,让人喘不过气的同时,更让读者“谅解”人性,感受到人性真善美的一面。

在《你不可不知的人性》中我们应该知道的几个人性。

01 顾及别人脸面,失意人前,不说得意事

老话说的好:“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

在中国,许多人把面子看得比任何东西都重要,在维持脸面上花费了许多功夫。

比如有的人,不管本尊长得怎样,都要经过美颜相机,或者美图秀秀处理,美化后才晒出;

有的人,无论钱包多瘪,身上欠债多少,总会在聚餐时争着买单;

有的人,前一刻还在为自己的一日三餐发愁,下一秒就能买得起名牌包包……

当你顾及别人脸面时,人家可能记挂你的一分好;当你不顾及别人的脸面时,人家可能会找你拼命,伤人又伤己。

刘墉在《你不可不知的人性》中,就说了这样一个故事。

公司的王经理被称为“王铁嘴”,在过去的两个礼拜里,只要他推荐的股票都会涨,大家赚了钱,为了感谢他,开了庆功宴。

可好景不长,接下来的两周,“王铁嘴”就失灵了。

他说哪只股票涨,哪只就会跌;他说哪只股票跌,哪只就会涨。

渐渐地,同事们都不相信王经理了,自抱成团成立自救会,一起研究股票。

除了坐在角落的小邱,他依然跟着王经理买。

每天一看到王经理,小邱就追上去问。然后像挖到个宝贝似的,回来向大家宣布。

成立自救会的大伙赚到钱,准备开庆功宴,邀请王经理时,他板着脸,沉沉地说:“我有事。”

邀请小邱时,小邱也拒绝了,陪王经理坐在办公室吃便当。

当大家连续赚到钱,王经理却赔了不少时,身为王经理的大学同学小张,就叫王经理跟着他买,但都被王经理冷冷回绝了。

同事也私下劝小邱,别跟着王经理买了,小邱却不听。收盘时大家欢呼,小邱坐在一角,低着头。

后来,王经理破产了,据说欠了两千多万,债主追到公司来,他不得不递交了辞呈。

令人费解的是,小邱不但不跨,他还从小职员升职到经理,据说还是王经理极力推荐的。

当小邱在家举办升职宴,同事看到小邱的家里焕然一新时,无不感到诧异。

原来小邱也偷偷跟着大伙买推荐的股票,大赚了一笔,只是他没说出来。

小邱深知人最要脸面,不要在失意人前说得意事。所以,他努力地维护王经理的面子:

当大家都不信时,他每天追问王经理买哪只股票;大家去庆祝时,他默默地陪着王经理吃便餐;当跟大家赚钱大发时,他忍着不吭声……

正是小邱在人前极力维护王经理的尊严,王经理觉得小邱理解他,跟他是“一路人”,所以在走之前大力推荐小邱。

锦上添花容易,雪中送碳难得。

在别人不如意时,或许我们不能提供任何有效的帮助,但能感同身受,不炫耀自己的成绩,或许就是最大的安慰了。

当朋友向你抱怨,孩子不听话时,与其给他支招,不如说自家孩子糟心的事;

当别人向你诉苦,夫妻间的矛盾时,与其传授夫妻间相处之道,不如说“我们也经常吵架,甚至还闹过离婚呢。”

李嘉城有一段至理名言:

“当你放下面子赚钱的时候,说明你已经懂事了。当你用钱赚回面子告陵的时候,说明你已经成功了,当你用面子可以赚钱的时候,说明你已经是人物了。”

人靠一张脸,树靠一张皮。当我们学会给人“面子”,维护别人的自尊时,可能离成功不远了。

02 别高估宏友拍感情,别低估利益

丘吉尔曾说过:“没有永远的朋友,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高估感情,往往会让自己遍体鳞伤;如果低估利益,终将会满盘皆输。

书中有一个故事:

退休士官老莫,因领导的体恤,正好碰上政策,原先分得一套好房子。

房子是由建筑专业的人士设计,材料用第一流石材的红色花岗岩,地点在佛朗哥元帅住的银宫大厦的对面,视野宽阔,风景迷人。

但这么好的房子,就因为老领导桑将军“提前参观”后,就不翼而飞,变身为“资质平平的了。

这能怪谁?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这么好的房子,地点好、建材好、视野好,又是一流建筑师的设计,将军都没能拥有,一个退伍的士官哪里有资格拥有。

要怪只怪老莫太高估了老领导对他的情义,而忘记桑将军也是人,也想将美好的事物占为己有的本性。

类似的事情,从古至今,比比皆是。

《史记》里的《伍子胥列传》中的父亲

楚平王知道自己的儿子太子建念念不忘秦国的女子于秦,就派手下到秦国去帮儿子找人。

女子找到了,但楚平王却没交给太子建,而是将她纳为自己的妃子,因为那女子太美丽了。

美色当前,亲如父子,都可以反目成仇,别说没有血缘关系的两人了。

所以,下次当你准备升职加薪,还没有正式认命时,先不要急着告诉你的同事;

当你和某个男生或者女生互有好感,还没确认男女朋友关系时,也别急着告诉身边的朋友。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在自己还没有能力守住拥有的东西时,最好不要轻易告诉别人,也不要轻易向别人炫耀,不管你与对方的感情有多深。

这或许很残忍,可就是人性。

就像马戏班的驯兽师的那句句格言:

“在你把自己的头塞进狮子的嘴里之前,别忘记手里握着鞭子,以及先喂饱你的狮子。”

03 不患寡而患不均

姜子牙曾说过:

“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人之天下。”

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都人人都渴望被公平对待,一旦失去公允,就会产生很多问题。

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二桃杀三士》就是这样的例子。

春秋时期,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人武功高强,为齐景公打下大好江山。

可他们仗着战功赫赫,谁都不放在眼里,而且结为兄弟,狼狈为奸,欺压百姓。

晏婴想除去这三人,便请景公将两个桃子赐予他们,让其论功取桃。

公孙接快言快语地说“我打老虎救君王有功”,就得到一个桃子。

接着古冶子说“我在水里杀鼋救君有功”,也得到了一个桃子。

当时田开疆就急了,说:“我为国征战有功,为什么没有桃子?”

齐景公只好摊摊手:“可惜没桃子了。”

田开疆最爱面子,听到这话非常生气,又在酒醉之际,居然一气之下拔剑自杀了。

公孙接、古冶子两人看到誓共生死的兄弟,只因为没有分得桃子而自杀,两人非常羞愧,于是也都拔剑自刎。

“不患寡而患不均”,社会需要公平,追求公平是人性。

马丁·路德金用尽一生追求平等,在著名演讲《我有一个梦想》中呐喊出:

“我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的红山上,昔日奴隶的儿子将能够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坐在一起,共叙兄弟情谊。”

简爱不因家境的贫寒,外貌的普通,放弃公平追求,反而大声宣告:

“我贫穷,卑微,不美丽,但当我们的灵魂穿过坟墓来到上帝面前时,我们都是平等的。”

家财万贯的富人,因偏爱小儿,导致家族分裂,兄弟反目成仇……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做事要公平公正,待人要不偏不倚。

在公司,要表里如一,对待领导和同事要一视同仁,不卑不亢;

在家里,要一碗水端平,不要偏爱某个孩子,否则只会害人害己,得不偿失。

在处世上,要尊重和平等对待每一个人,既不卑躬屈膝,盛气凌人……

莎士比亚曾说:“同一的太阳照着他的宫殿,也不曾避过了我们的草屋:日光是一视同仁的。”

社会因平等而和谐,个人因公平而满足。

04

曾经看过这样一句话:

“一个人最好的状态莫过于,眼里写满了故事,脸上却不见风霜。”

刘墉的《你不可不知的人性》辛辣直白地揭开人性,或许非常血淋淋,但不乏温度和真情,是一本非常有广度、深度的著作,值得一读。

愿我们每个人都知世故而不世故,历圆滑而弥天真 ,善自嘲而不嘲人,处江湖而远江湖。
刘墉有几个孩子
1个回答2024-02-10 04:15
我网查查似乎像
请问刘墉有哪些书是写给他儿子的?
1个回答2024-02-14 13:40

《超越自我》、《创造自我》、《肯定自我》这三部分也是写给青年人的,但也是身为父母阅读的好作品。

在这本书中,作者写出了自己的孩子,在成长时期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及时各种问题所表现出来的态度,以书信的方式,殷切的叮咛,教导他那走向成年的孩子如何对待自己的家人,如何对待纷杂的社会,如何去爱别人,如何去接受别认的爱。告诫年青的孩子如何战胜自己的惰性,克服依赖心理,在复杂的社会中,找到生存自保之道,并寻求进一步的突破,使自己走向成功。年青人可以从本书中学到生存进取的态度;父母们则可以从这本书中领悟一些育人的方法。使天下的父母和孩子们共同度过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时期。

刘墉的做个快乐的读书人
1个回答2024-02-17 16:33
这书我10岁就看过了,挺好的,很有收藏价值,买一本吧,又不贵
刘墉其人
1个回答2024-02-11 00:34
清代大学士刘墉,刘统勋之子
请问刘墉有哪些书是写给他儿子的?
1个回答2024-02-20 12:31
《超越自我》、《创造自我》、《肯定自我》这三部分也是写给青年人的,但也是身为父母阅读的好作品。在这本书中,作者写出了自己的孩子,在成长时期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及时各种问题所表现出来的态度,以书信的方式,殷切的叮咛,教导他那走向成年的孩子如何对待自己的家人,如何对待纷杂的社会,如何去爱别人,如何去接受别认的爱。告诫年青的孩子如何战胜自己的惰性,克服依赖心理,在复杂的社会中,找到生存自保之道,并寻求进一步的突破,使自己走向成功。年青人可以从本书中学到生存进取的态度;父母们则可以从这本书中领悟一些育人的方法。使天下的父母和孩子们共同度过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时期。
刘墉有几个孩子?
1个回答2024-02-23 02:05

刘墉没有生子,以侄儿刘锡朋为嗣子,刘锡朋生二子,刘光海与刘耀海。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