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书埋儿孝母

郭旭埋儿孝母亲 二十四孝故事
1个回答2024-01-28 09:04
汉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儿可再有,母不可复得。”妻不敢违。巨遂掘坑三尺余,忽见黄金一釜,上云:“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郭巨,东汉隆虑(今河南安阳林州)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
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
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
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郭巨思供给,埋儿愿母存。黄金天所赐,光彩照寒门。
读《24孝之埋儿奉母》有感!!!急
1个回答2024-02-09 11:05
孝顺父母虽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埋儿奉母》这个故事荒诞愚昧,迷信色彩甚浓。但根据古书记载分析,主人公郭巨可能确有其人,于是便成为封建社会宣扬儒家孝悌思想的典型人物,成为封建文人的笔下素材,通过夸张虚构,以说教世人效仿。其实这些故事中的孝大多属于“愚孝”,是不可取的。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说:“童年时代的我和我的伙伴实在没有什么好画册可看。我拥有的最早一本画图本子只是《二十四孝图》。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鲁迅先生还不无讽刺地说道,不仅他自己打消了当孝子的念头,而且也害怕父亲做孝子特别是家境日衰、祖母又健在的情况下,若父亲真当了孝子,那么该埋的就是他了。不是让谁照着学,而是有一点让大家明白, 父母给予我们生命, 我们应该去爱自己的的父母,但是害自己的孩子是不对的,但要学习这种文化,而非是模仿。
埋儿奉母是二十四孝之一吗?
4个回答2023-11-19 09:56

埋儿奉母的故事是这样的:郭巨孝顺是个很孝顺的人,由于母亲跟随自己生活,他家庭条件又不好,为了能有更多精力,更多银子孝顺老母,他和妻子商量好,决定将儿子活埋了,省下粮食养母亲。幸好在挖坑的时候,挖到了一坛金子。上书“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首先,从“郭巨埋儿”的故事出发。郭巨并没有埋掉儿子,反倒是在心存一颗孝心,在打算埋掉儿子时,意外的获得了一坛黄金。这个故事不是告诉我们,为了孝顺父母,就可以不择手段,甚至去杀掉自己的儿子。故事的本意是,只要你心存孝道,全心全意侍奉父母,这样你就不会走上绝路,甚至连神仙都会帮你。
韩信那么孝顺,为什么却会活埋他的母亲?
2个回答2023-02-28 16:51
这个人其实还是有很大的私心的,因为当时他和母亲被围困在敌人的包围圈里,他只能这么做逃命。
二十四孝中有个“郭巨埋儿”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0 14:13
据史考证:编二十四孝的老祖宗们都有份。
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中谁活埋了自己的亲儿子为什么要活埋?
1个回答2024-01-29 22:05

埋儿奉母,又名“为母埋儿”、“郭巨埋儿”,为中国传统民间故事此故事在东晋干宝所著《搜神记》、宋代《太平广记》、元代郭居敬的《二十四孝》、明代嘉靖时期的《彰德府志》等书中均有记载。

原文

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儿可再有,母不可复得。”妻不敢违。巨遂掘坑三尺余,忽见黄金一釜,上云:“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释义

郭巨,晋代隆虑人(今河南省林州市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的母亲非常疼爱孙子,自己总舍不得吃饭,却把仅有的食物留给孙子吃。郭巨因此深感不安,觉得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面写:“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从此,郭巨不仅过上了好日子,而且孝顺的美名传遍天下。

评价

鲁迅在《二十四孝图》与《后记》中的评论:至于玩着“摇咕咚”的郭巨的儿子,却实在值得同情。他被抱在他母亲的臂膊上,高高兴兴地笑着;他的父亲却正在掘窟窿,要将他埋掉了。说明云,“汉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但是刘向《孝子传》所说,却又有些不同:巨家是富的他都给了两弟;孩子是才生的,并没有到三岁。结末又大略相象了,“及掘坑二尺,得黄金一釜,上云: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我最初实在替这孩子捏一把汗,待到掘出黄金一釜,这才觉得轻松。然而我已经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我父亲去做孝子了。家境正在坏下去,常听到父母愁柴米;祖母又老了,倘使我的父亲竟学了郭巨,那么,该埋的不正是我么?如果一丝不走样,也掘出一釜黄金来,那自然是如天之福,但是,那时我虽然年纪小,似乎也明白天下未必有这样的巧事。

历史上活埋母亲的是谁,为么埋呢?
1个回答2024-02-24 18:49
韩信(?-前196),西汉初年异姓诸侯王,战国时期韩襄王姬仓庶孙,为避免与同名的名将韩信相混,史书多称其为韩王信。韩国被灭后一直在韩国故地生活,后随张良入关任将军之职,不久又任韩国太尉,领兵攻取韩国故地。韩国平定之后受封韩王。并随刘邦击败项羽平定天下。
《十面埋伏》是古琴曲吗?
1个回答2023-01-21 13:33
不是,是琵琶曲。
为母埋儿成语的意思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2-29 10:45

这是一个典故,不是成语,出处郭巨,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母亲将亲儿子活埋!
1个回答2024-03-12 07:59
正常 我认识一个母亲 也是害死了自己十岁的孩子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