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转李桂芬资料帽

李丽芬个人资料
1个回答2024-01-20 17:58
 李丽芬

  性别: 女

  地区:台湾

  英文名:Lee, Lily

  1979(台湾纪年:民国68年)参加“海山唱片公司”主办的第二届“民谣风”歌唱比赛,获得冠军,而进入歌唱界。当年的第二名是郑怡,第三名吴四明后来没有步入歌坛,第四名,蔡琴,第五名,苏来 。

  1980年在邱晨的专辑《邱晨的季节》中有李丽芬最初的声音

  1981年与吴楚楚、潘越云推出的合辑《三人展》

  1986 出版个人首张专辑 「梳子与刮胡刀」

  1988 出版第二张专辑 「游戏规则」

  1991 出版第三张专辑 「走音集」

  1994 出版第四张专辑 「发现」

  1995 出版第二张合辑 「春天的花蕊」 (台语)

  1995 出版第五张专辑 「就这样约定」

  1996 出版精选集(个人第六张专辑)「李丽芬的东西—爱不释手」

  后成为台湾“飞碟电台”DJ,主持节目《丽丽新世界》,曾连续三次当选电台十大名主持人 。

  那个电台DJ,现在在话筒前不见面的说着话,主持着节目。节目里,多多少少有歌手来来往往。多多少少,还会放很多的音乐。来聊天的听众,不知道现在还会不会问:你是否愿意为我们唱唱你自己的歌?

  当年有个女生,在很小的时候发现隔壁墙上贴了一个告示,说楼下在进行歌唱比赛,前五名可以得一把吉他。于是为了这把吉他,她跑去参加比赛了。初赛时有很多唱得差的,就对自己很有信心,可是到了复赛、决赛,发现大家怎么唱得这么好,都不想参加了。

  最后只是为了不让一直陪她参赛的朋友生气,才硬着头皮参加了决赛。结果得了第四名。她想肯定是因为长相被扣了分。其实这个比赛是唱片公司故意安排的,他们把每个人的声音都录下来了,就是为了选择新人。这个女生的名字叫蔡琴。当时的5个人,第一名的女歌手叫李丽芬,第二名是郑怡,第三名后来没加入娱乐圈,第五名就是《你的眼神》的词曲作者苏来。

  李丽芬是谁?你听过她的歌,却不再记得这个人。现在她在广播里做着好女人好妻子好DJ。可是,她留下的三首歌,有两首可以被骨灰级别的歌迷在嘴唇边记得,还有一首可以在流行音乐里,在ktv里,一直一直被唱下去。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港剧烽火里杀出台湾武侠来,台湾版的《倚天屠龙记》热播。现在有印象的,不超过三四件事物。周海媚的周芷若、孙兴版的情圣杨逍,还有就是李丽芬的《爱江山更爱美人》。

  谁遇到了谁,刹那发出光芒。然后分开,缘分已尽。这所谓的缘分,也就是说,过了那个时候,你不是你了,他也不是他了。

  李丽芬开始就是广播界,然后到了音乐圈子里。还是在滚石唱片公司的时候,李丽芬寂寞着。寂寞地如同石头一样,谁也不会想,把她好好包装其实也会大红的。那个时候,黄莺莺,陈淑桦已经光华耀眼,凭借女声中的女声,情歌一首一首打入市场。李丽芬寂寞着,她的声音太朴实了,不婉约也不柔媚,甚至另类的有点男人腔调。以至后来唱了成名曲后,到处有人打听,哪里又冒出个男歌手?虽然别致,但很难打磨。潜质藏得太深,没有非凡的功力,很难挖掘出来。

  后来,后来遇到了小虫。台湾乐坛音乐制作人,素有大佑宗(中)盛小虫的说法。大哥二哥三小弟,江湖地位分明。罗大佑深刻得像个诗人,李宗盛率性而温暖烟火气,小虫则是都会情歌的最佳代言人。

  当李丽芬遇到了小虫。早期小虫还没那么的“都会”,迷恋着古典情怀。一贯古典婉约的小虫撞到了古典而不婉约的李丽芬。英雄豪迈又豪情的声音,就这样擦出了火花,然后点燃那一年的大街小巷:

  道不尽红尘舍恋,诉不完人间恩怨

  世世代代都是缘留着相同的血

  喝着相同的水这条路漫漫又长远

  红花当然配绿叶这一辈子谁来陪

  渺渺茫茫来又回往日情景再浮现

  藕虽断了丝还连,轻叹世间事多变迁

  爱江山更爱美人那个英雄好汉宁愿孤单

  好儿郎浑身是胆壮志豪情四海远名扬

  人生短短几个秋啊不醉不罢休

  东边我的美人哪西边黄河流

  来呀来个酒啊不醉不罢休

  愁情烦事别放心头

  放眼港台,真没有哪个歌手适合了。度身制作就是度身制作。谁也抢不走,谁也翻唱不出那种感觉。论唱,李丽芬把女子的叹惋痴情,男儿的重情抛江山都唱出来,论词,小虫写出隐士的超脱,仁者的豁达,智者的欲求。

  雅俗共赏本是罕见事。也是流行歌曲那种所有艺术里的至高境界。这次小虫做到了,就这一次。

  《爱江山更爱美人》,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江山美人,每个人也有她自己的英雄好汉。所以都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那一种。最朴素文字,最简单的文字意象,单单拆开看,每一字每一词每一句都能够找到唐诗宋词元曲的韵味,连起来,又充满了最中国最古典的情意。

  所有的中国顶尖故事里,最本质的,无非就是江山与美人。词意练达,但旋律却又异常通俗,任何人都能够上口。

  古时候说有井水的地方就能够歌柳词。

  有华人的地方,就能够一起跟着唱这首江山美人。

  后来的《得意的笑》,不但发挥了李丽芬的声线,而且风格成型。一听就知道是谁。后来的《爱不释手》是《爱江山更爱美人》的延续,也随着《唐太宗》的播出红过一阵。

  小虫为李丽芬所打磨的工夫,就好像是璞石成玉。如同没有遇到小虫,李丽芬最多就是一个优秀的电台主持人,而不会有人会记得,她还是一个歌手。如果小虫不是因为她的一把别致的声音,谁知道会不会有谱曲填词的灵感?

  王羲之写《兰亭集序》的时候,就此一次的感觉完美,书法上成就了一篇皇冠上的明珠。对于小虫的制作人生涯,我以为这也是他作品的顶峰。后来的小虫不知道是玩了一把,终于另有所好,还是已经颠峰,只有折回换路。天作之合的合作落幕。转进广播界的李丽芬,节目很有口碑,连续三次当选电台十大名主持人,广播DJ的时间,许多年弹指一挥过去!

  做的电台节目《丽丽新世界》是给女人听的。言辞极其清淡,谈到节目平和得不能够再平和了:也许是些默默行事、平凡平庸的人,但却能传达最真实的生活;也许经营一些逃离现实的幻想,但并不会过度美化,因为最后还是要回到现实世界,不过回来时是充满动力的。以轻松幽默的形式、成熟冷静的态度。

  从此再没听到小虫这样的情怀了。再没有如此文人的手笔,又如此流行的魅力。

  从此她的声音,成为那个年代上空最响亮,最大气洒脱、狂放不羁的记忆。

  那个歌手李丽芬告了她流行音乐生涯的历史终结,只在唱片里,只在MTV里,只在电台里听到。十年后每次再听,犹如当初第一次在电视剧播放完,准备散场时候,蓦然歌曲传来,忍不住就回头,好好把歌给听完的感觉。
李桂芬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2-21 20:00

一、基迹世誉本情况李桂芬,返伏女,生于1964年,汉族,本科学历,中姿段学高级职称,胶州市第三中学数学教师,教龄25年,班主任工作7年。

芬奇的资料
1个回答2024-03-30 13:12
人们在凝视达·芬奇的不朽之作《蒙娜丽莎》时,常常会被画中人物的微笑所迷惑。乍一看去,人们会领略一份安谧的微笑;进一步观察,又会感到笑容消逝;再一看,笑容重现,继而又退去……



《蒙娜丽莎》中人物穿丧服、不佩戴首饰,这与达·芬奇作画期间米兰公爵夫人的母亲去世有着某种联系;此外,画中人所着服装上还有斯福尔扎家族的标志,这也与米兰公爵夫人的背景相同。





现在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蒙娜丽莎》画像的原型是佛罗伦萨商人弗伦奇科斯·焦孔多的妻子。





蒙娜丽莎》与《达·芬奇自画像》在五官的轮廓与发际线等细节处全部吻合, 这让人无法否认二者之间的关联。越来越多的美术史学家认为,《蒙娜丽莎》就是达·芬奇对着镜子中的自己临摹而成。





至于达·芬奇为什么要把自己画进一个永恒的女性形象,一种解释是因为他要用这种方式隐晦地挑战以基督教为代表的西方男性霸权话语。蒙娜丽莎是一个雌雄合体,这是达·芬奇心目中人性最理想的结合方式,男人和女人平等地融合在一起。从字源上来看,古埃及的生殖男神叫Amon,生殖女神叫Lisa,稍微玩一点变体的游戏,合在一起的话,就变成了Mona Lisa。
关于桂花的资料
1个回答2024-04-01 18:30

桂花是中国木犀属众多树木的习称,代表物种木犀,又名岩桂,系木犀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质坚皮薄,叶长椭圆形面端尖,花生叶腑间,花冠合瓣四裂,其园艺品种繁多,最具代表性的有金桂、银桂、丹桂、月桂等。

桂花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集绿化、美化、香化于一体的观赏与实用兼备的优良园林树种,桂花清可绝尘,浓能远溢,堪称一绝。

尤其是仲秋时节,丛桂怒放,夜静轮圆之际,把酒赏桂,陈香扑鼻,令人神清气爽。在中国古代的咏花诗词中,咏桂之作的数量也颇为可观。自古就深受中国人的喜爱,被视为传统名花。

扩展资料:

生长习性

桂花适应于亚热带气候地区。性喜温暖,湿润。种植地区平均气温14-28℃,7月平均气温24-28℃,1月平均气温0℃以上,能耐最低气温-13℃,最适生长气温是15-28℃。

湿度对桂花生长发育极为重要,要求年平均湿度75%-85%,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特别是幼龄期和成年树开花时需要水分较多,若遇到干旱会影响开花,强日照和荫蔽对其生长不利,一般要求每天6-8小时光照。 

桂花喜温暖,抗逆性强,既耐高温,也较耐寒。因此在中国秦岭、淮河以南的地区均可露地越冬。桂花较喜阳光,亦能耐阴,在全光照下其枝叶生长茂盛,开花繁密,在阴处生长枝叶稀疏、花稀少。

谁有贝多芬的资料
1个回答2023-01-10 13:20
一搜索不就知道了吗~~~~~~
贝多芬的个人资料
3个回答2022-04-09 16:07
1770年12月16日,贝多芬出生于德国莱茵河畔的一个十分清贫的平民家庭。从四岁起,在父亲的拳打脚踢下开始学习钢琴,十三岁便成为管风琴师,并开始创作音乐作品。
1792年至1802年,贝多芬迁居维也纳,一个处处充满音乐的艺术殿堂。在这期间,贝多芬刻苦追求音乐技艺的纯熟,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虽然耳朵渐聋但他克服困难,创作了一支又一支受人们喜欢的曲子。1815~1827年,他的耳朵几乎听不见一点声音了,却创作出了一部又一部震撼人心的音乐作品,1827年3月26日在孤独、耳聋、贫困中的伟大艺术大师告别了人间。
贝多芬是欧洲音乐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被人们称为"乐圣"。他的所有作品在世界各地广为传诵,他的成功完全来之自身的艰苦奋斗,直到今日还被人们视为奋斗的楷模
韩再芬个人资料
1个回答2022-05-04 06:33
有谁知道再芬姐有没办戏剧学校??
贝多芬的资料
1个回答2024-02-18 09:00
贝多芬四岁时就被迫练习乐器;八岁开音乐会;十一岁起随宫廷风琴师尼菲学习.尼菲看出贝多芬有创作天才,因此不断地鼓励他,帮助他.
当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喊的阵天价响的时候,贝多芬来到音乐之都维也纳.当时风行的理想主义主张:人应该身体力行发挥人性的潜力,救赎自己.贝多芬不由自主被这些思想所吸引.於是浪漫主义早期的思想,和贝多芬心灵中的乐音结合成震撼人心的音乐.
贝多芬怎麼死的
.
1792年(22岁) 贝多芬正式移居维也纳,先与有「交响乐之父」之称的海顿(Joseph Haydn) ,阿布雷兹亲王,萨里耶瑞等大师学习,之后在罗勃科维兹亲王,鲁道夫大公,金斯基亲王等贵族的赞助下,逐渐在维也纳尊定了名声,在维也纳贝多芬很快便成为出色的钢琴家,特别是他即兴演奏的本领更受人爱戴.
1800年左右,贝多芬发现听觉衰退,并且越来越严重,直至1812年(42岁) 完全失聪.
贝多芬1827年3月26日逝世於维也纳,终年57岁,死因是贝多芬不小心染上感冒,引发长年来的多种症病而死亡.
_ _
贝多芬的感想
贝多芬是德国人.1770年12月16日生於波昂,射手座;1827年3月26日逝於维也纳,享年五十七岁.四岁时就被迫练习乐器,常为了练琴事挨鞭子,八岁即开过音乐会.
1972贝多芬来到音乐之都维也纳.曾师事莫札特,莫札特伯乐知千里马:「他会受世人注目,不久世人都会因他而骚动.」
二十八岁开始耳聋,听力越来越差,曾跟好友说:「……我时常觉得自己是上帝创造的众生之中最悲惨的一个.」最后终於完全聋掉.一度想到轻生,而留下著名的「海得堡遗书」.但全聋后仍坚决与命运搏斗,开始用"心"来作曲.
贝多芬的图片
贝多芬的资料
一代乐圣贝多芬的传奇故事很多,他是继海顿,莫札特之后的古典音乐与浪漫音乐的大师.他的坏脾气是出了名的,这跟他失聪有直接关系.他的音乐素养遗传自他祖父,可惜在他三岁时祖父便过世了,他的音乐天份是由他的酒鬼老爸所发掘,但是他老爸当时的动机纯粹是希望把乐圣训练成神童莫札特第二,好利用他来赚钱;因此孩童时代的贝多芬常为了练琴的事挨鞭子,也常常边流泪边弹琴.
贝多芬的个人资料
贝多芬与海顿 , 莫札特并称为维也纳古典乐派三大作曲家 .
1770 年诞生於德国莱茵河畔波昂市的一个清寒家庭中 . 父亲及祖父都曾是宫廷中的乐师 , 父亲约翰是一位才华平庸的又爱酗酒的男高音手 , 母亲玛丽亚则是一位贤淑的女性 . 贝多芬从小极受在宫廷中担任指挥的祖父宠爱 , 可惜好景不长 , 贝多芬三岁时祖父就与世长辞了 .
贝多芬的生平
贝多芬生於德国波昂一个有音乐背景的家庭,是西洋音乐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父亲是当地的宫廷乐师.贝多芬八岁时已公开演奏,十三岁担任宫廷的助理管风琴师和中提琴手.四年后被送往奥地利维也纳学习音乐.
1792年贝多芬再次赴维也纳.1800年左右贝多芬发觉听觉衰退并越来越严重直至1812年完全失聪.
贝多芬1827年3月26日逝世於维也纳.
贝多芬的一生
有乐圣之称的贝多芬於1770年12月16日出生於德国莱茵河畔的波昂,祖先是荷兰人,他是音乐世家,祖父是波昂宫庭乐长,爸爸於科隆选帝宫廷礼拜堂担任男高音歌手及宫廷乐长的职务,贝多芬有两个年幼的弟
谁有达芬奇这张画的资料啊!急求!
1个回答2022-09-20 18:17
dsssssssss
贝多芬的资料?
1个回答2022-11-07 19:17
贝多芬,德国作曲家和音乐家。
出生日期:1770年12月
逝世日期1827年3月26日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出生于德国波恩,毕业于波恩大学,欧洲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