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蚌相争相声

鱼蚌相争,渔人得利. 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2-29 05:49
双方在争夺时,第三方获得收益。

一个例子:
战国时,苏代(著名纵横家苏秦之弟)听说赵国将要攻打燕国,他替燕国当说客到赵国去劝阻。苏代见赵惠文王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从燕国来赵国途中,经过易水(今河北省中部的一条河,流经易县)时,看到一只蚌露出水面在晒太阳,正巧飞来一只鹜鸟去啄蚌肉。蚌马上合拢其壳,将鹜鸟的长嘴紧紧 地挟住,鹜鸟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被晒死。”蚌回答说:“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你就会被憋死。”双方都互不相让,来了一个打鱼人,一下子把它们都捉了起来。 在苏代的劝说下,赵王放弃了攻打燕国的打算。 苏代讲的这个故事,叫做“鹜蚌相争,渔人得利”。至今还被人们常常引用,以说明由于双方互不相让,结果弄得两败俱伤,使第三者从中得到好处。
鹬蚌相争,鱼翁得利
1个回答2024-02-15 08:21
鹬蚌相争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莫过甘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注释

赵——春秋、战国时的国名,疆域在现今河北省南部、山西省东部一带地区。

燕——音烟,春秋、战国时国名,疆域在现今河北北部一带地区。

苏代——人名,苏秦的弟弟,是战国时著名的说客,洛阳人。

惠王——就是惠文王,赵国的国君,名叫赵何。

曝——音铺,就是晒的意思。

鹬——音玉,一种水鸟名,羽毛呈茶褐色,嘴和腿很长,捕食鱼、虫、贝类。

甘——音钱,同“钳”字,把东西夹住的意思。

喙——音会,嘴,专门指鸟和兽的嘴。

渔者——就是后面的“渔父”,以捕鱼为业的人。

擒——音琴,擒获,就是捕捉的意思。

支——支持,这里是相持、对峙的意思。

弊——弊病,害处,这里是疲弊的意思。



评点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是一个深刻的教训,千百年来已为大家所熟知。这个故事说明:同志之间、朋友之间,应当团结互助,而不应当勾心斗角,要看清和对付共同的敌人。否则,就必然会造成可乘之机,让敌人钻了空子,彼此都遭受灾难。



一曝十寒吧??不是一暴十寒呀!

释 义

曝:晒。原意是说,虽然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

出 处

《孟子·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示 例 他们跑出英文教室,说的听的依然是中国话。这只是‘~’的办法罢了,对于理解的功夫完全抛荒。(叶圣陶《英文教授》)
鹬蚌相争,鱼翁得利的体会
1个回答2024-02-14 20:36
鹬蚌相争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莫过甘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注释

赵——春秋、战国时的国名,疆域在现今河北省南部、山西省东部一带地区。

燕——音烟,春秋、战国时国名,疆域在现今河北北部一带地区。

苏代——人名,苏秦的弟弟,是战国时著名的说客,洛阳人。

惠王——就是惠文王,赵国的国君,名叫赵何。

曝——音铺,就是晒的意思。

鹬——音玉,一种水鸟名,羽毛呈茶褐色,嘴和腿很长,捕食鱼、虫、贝类。

甘——音钱,同“钳”字,把东西夹住的意思。

喙——音会,嘴,专门指鸟和兽的嘴。

渔者——就是后面的“渔父”,以捕鱼为业的人。

擒——音琴,擒获,就是捕捉的意思。

支——支持,这里是相持、对峙的意思。

弊——弊病,害处,这里是疲弊的意思。



评点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是一个深刻的教训,千百年来已为大家所熟知。这个故事说明:同志之间、朋友之间,应当团结互助,而不应当勾心斗角,要看清和对付共同的敌人。否则,就必然会造成可乘之机,让敌人钻了空子,彼此都遭受灾难。



一曝十寒吧??不是一暴十寒呀!

释 义

曝:晒。原意是说,虽然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

出 处

《孟子·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示 例 他们跑出英文教室,说的听的依然是中国话。这只是‘~’的办法罢了,对于理解的功夫完全抛荒。(叶圣陶《英文教授》)
鹬蚌相争感想读古文鹬蚌相争的感想.
1个回答2024-02-29 16:55
鹬蚌相争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莫过甘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注释
赵——春秋、战国时的国名,疆域在现今河北省南部、山西省东部一带地区.
燕——音烟,春秋、战国时国名,疆域在现今河北北部一带地区.
苏代——人名,苏秦的弟弟,是战国时著名的说客,洛阳人.
惠王——就是惠文王,赵国的国君,名叫赵何.
曝——音铺,就是晒的意思.
鹬——音玉,一种水鸟名,羽毛呈茶褐色,嘴和腿很长,捕食鱼、虫、贝类.
甘——音钱,同“钳”字,把东西夹住的意思.
喙——音会,嘴,专门指鸟和兽的嘴.
渔者——就是后面的“渔父”,以捕鱼为业的人.
擒——音琴,擒获,就是捕捉的意思.
支——支持,这里是相持、对峙的意思.
弊——弊病,害处,这里是疲弊的意思.
评点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是一个深刻的教训,千百年来已为大家所熟知.这个故事说明:同志之间、朋友之间,应当团结互助,而不应当勾心斗角,要看清和对付共同的敌人.否则,就必然会造成可乘之机,让敌人钻了空子,彼此都遭受灾难
鱼蚌相争渔翁得利类式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1-24 04:19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

  释义 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比喻目光短浅,只想到算计别人,没想到别人在算计他。
  来源 《庄子·山木》:“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汉·韩婴《韩诗外传》:“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

  春秋时期,吴国国王寿梦准备攻打荆地(楚国),遭到大臣的反对。吴王很恼火,在召见群臣的会上警告:“有谁胆敢阻止我出兵,将他处死!”
  尽管如此,还是有人想阻止吴王出兵。王宫中一个青年侍卫官想出一个好办法:每天早晨,他拿着弹弓、弹丸在王宫后花园转来转去,露水湿透他的衣鞋,接连三天如此。吴王很奇怪,问道:“这是为何?”侍卫道:“园中的大树上有一只蝉,它一面唱歌,一面吸饮露水,却不知已有一只螳螂在向它逼近;螳螂想捕蝉,但不知旁边又来了黄雀;而当黄雀正准备啄螳螂时,它又怎知我的弹丸已对准它呢?它们三个都只顾眼前利益而看不到后边的灾祸。”吴王一听很受启发,随后取消了这次军事行动。
填成语:例: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鹬蚌相争
1个回答2024-02-01 11:41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取材于传统寓言故事:鹬鸟和翠鸟在河边争夺一条大鱼。渔翁发现后,用鱼叉刺去,没有击中。鹬鸟趁机抢走大鱼,逃之夭夭。一只河蚌敞开胸怀在沙滩上晒太阳。翠鸟又啄到一条泥鳅,泥鳅挣扎滑落,正好掉在河蚌身上被夹住了,翠鸟想从河蚌壳里夺回泥鳅,鹬鸟又飞来赶走翠鸟,欲与河蚌争夺泥鳅。于是,鹬鸟与河蚌在沙滩上进行了一场智慧与心理的争斗。虽然泥鳅被鹬鸟吞下肚子,但是它的一条腿被河蚌夹伤了。双方都不肯善罢甘休,斗争又继续下去。鹬鸟佯装打盹,河蚌慢慢张开两壳,伺机进攻。鹬鸟出其不意猛然回头啄去,早有准备的河蚌立刻合拢,把鹬鸟的长喙死死夹住。
鹬蚌相争中打鱼得人为什么那么容易捉住鹬和蚌
2个回答2023-10-19 06:20
因为鹬想要吃蚌却被蚌夹住了嘴,折腾的精疲力竭,渔夫看到的时做盯敬候,轻而易举的就把累纯慎到飞不了的被蚌壳夹住则激嘴巴的鹬给抓住啦
鹬蚌相争中的蚌方出曝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2-19 12:29

您好!“蚌方出曝”的意思是:(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

鹤蚌相争你想对鹤和蚌说什么
1个回答2024-02-04 17:47
同志之间、朋友之间,应当团结互助,而不应当勾心斗角,要看清和对付共同的敌人。否则,就必然会造成可乘之机,让敌人钻了空子,彼此都遭受灾难。
天地传说之鱼美人里面的蚌精是谁演的
1个回答2023-02-12 17:50
是杨旻娜出演的蚌精。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