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小说网唐高宗李治

唐高宗李治简历
1个回答2024-03-13 04:43
李治,628年生,683年逝世,陇西成纪(今属甘肃)人。唐高宗皇帝。字为善,太宗第九子,始封晋王。贞观十七年,立为皇太子。公元650~683年在位。在位三十四年。谥曰天皇大帝。 唐高宗李治是第三位登基的唐朝皇帝。
太宗有14个儿子,李治排行第九,他是长孙后所生,小名“雉奴”。贞观二年(628)六月出生在东宫丽正殿,贞观五年(631),封为晋高宗《矛江叙帖》
王,七年(633),遥授并州都督。在他前面,不仅有太宗的长子李承乾,而且有四子李泰,均是他一母所生的同胞兄长。
大明宫麟德殿遗址贞观十七年(643)四月七日,太宗亲驾承天门,下诏立晋王李治为太子。
太宗在太子承乾被废以后没有选立魏王泰,是不希望使后世子孙看到储君之位可以依靠所谓经营而得。而李治能够成为新的皇位继承人,又是因为他的“仁孝”与不争。关于李治的“宽仁孝友”,史书中有这样的记载:李治小时候刚一开始学习《孝经》,太宗就提问他有关书中的要义,李治这样回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君子之事上,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太宗十分满意,夸奖他说:“能够做到这一点,足以事父兄,为臣子矣。”
事实证明,太宗凭借李治的“仁孝”而作出的这一决定,得到了长孙无忌等朝廷亲信大臣的拥护和支持。选立李治以后,太宗在当月下诏降魏王泰为东莱郡王,后来又改降为顺阳王,流放均州郧乡(今湖北均县北),贞观二十一年,进封濮王。
太宗希望李治尽快成熟起来,成为一个合格的储君,便把大量心血倾注到对他的教育上。每逢视朝,常令在侧,观决庶政,或令参议,使李治得到实际的政治锻炼。在日常生活中也往往借题发挥:看见李治吃饭,就说:“你要知道稼穑的艰难,不夺农时,才能经常有饭吃。”见李治骑马,就说:“你应知道不尽其力,才能常有马可骑。”见李治乘船,就说:“水能载舟,也能覆舟,百姓就像水,君主就如舟。”见李治在树下小憩,就说:“木要以墨绳为准才能正直,君要能够接受劝谏才会圣明。”李治每次听了这样的话,都会马上毕恭毕敬地肃立,然后感激父皇的教诲,表示一定“铭记在心”、“永志不忘”。太宗晚年还亲自撰写《帝范》十二篇赐给李治,从《君体》、《建亲》、《求贤》、《审官》、《纳谏》、《去谗》、《戒盈》、《崇俭》、《赏罚》、《务农》、《阅武》、《崇文》等方面总结自己,对李治循循善诱,要他明晰修身治国安危兴废的帝王之道。
贞观二十年(646)三月,太宗亲征高丽的大军返回长安。由于太宗病体虚弱,需要静养,政务暂由太子代理。然而在太宗晚年,皇太子李治的主要工作是照看他父亲的身体。太宗这次卧病以来,在他的寝殿侧安置了一处院落,让太子李治居住。李治在父皇的寝宫外陪住了不少时日。就是这个时候,他和同样侍奉父皇的才人武则天有了私情。这是后话
贞观二十三年(649)五月二十六日,52岁的一代英主长逝在终南山的翠微宫。六月一日,22岁的太子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即大赦天下。
唐高宗李治。是怎样的一个人。
1个回答2023-02-08 02:36
一个悲催的人,
唐高宗李治是唐太宗的第几个儿子?李恪又是第几个?
2个回答2022-12-13 07:41
李治是第九个,长孙皇后的第三个。

李恪是第三个,比长孙皇后的第二个儿子李泰大,李泰是第四子
唐高宗李治为何无法夺回武则天的实权?
1个回答2022-09-03 04:40
他得了“气管炎”。
唐高宗李治的女儿
2个回答2023-03-25 17:45
义阳公主李下玉,萧淑妃所生,下嫁权毅
高安公主,萧淑妃所生,先封为宣城公主,下嫁王勖
安定思公主,武后所生,早夭,麟德元年追封安定公主,谥号思。
太平公主(有人依《全唐文·代皇太子上食表》认为她本名叫李令月),武后所生,下嫁薛绍,又嫁武攸暨。
唐代唐高宗李治是谁的儿子
1个回答2022-11-07 04:17
唐太宗和长孙皇后的儿子呀。
唐代宗李豫跟唐高宗李治是什么关系?
1个回答2022-11-28 17:09
唐代宗李豫,唐肃宗李亨长子,母为章敬皇后吴氏。他是李隆基之孙,李隆基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之孙。孙子的孙子。
大唐皇帝李治是个怎样的人?唐高宗李治都写过哪些诗?
1个回答2023-12-03 03:49

大唐皇帝李治

唐高宗李治为大唐第三代皇帝,为唐国公李渊之孙,唐太宗李世民之第九子,于贞观十七年被饱受诸皇子夺位之苦的李世民册立为皇太子,在盛唐历史上,李治虽因性格懦弱,少有建树,然而却是一位颇为仁爱的皇帝,因而后世口碑一直不错。

唐高宗李治画像

唐太宗子嗣众多,年幼而又生性敦厚的李治本不在承继大业的人选之内,然而未等太宗皇帝驾崩,太子李承乾、齐王李佑便先后谋反,令得李世民伤心不已,心灰意冷之下,遂生出了将王位传给自己亲自抚养长大的九王子李治,便是后来的唐高宗。

或许在李世民心目中,缺少雄才大略,治国能力不足,尚可教化提高,然而若无一颗仁爱之心,必定无法广施恩泽于天下万民,难以堪当一国之君之重任。

李治登基之初,在朝政大事上倚重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大臣,虽无大错,却始终无法成长一名独当一面英明君主,直到后来,一个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女中豪杰来到了李治身边,唐高宗的执政生涯才得以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个女人,便是后来成为一代女皇的武则天。

关于唐高宗李治,民间对他的评价普遍是一位守成皇帝,说得更明白点,与其说人们对他的政绩感兴趣,不如说对他后宫女人之间的故事更为津津乐道。须知唐高宗李治从父亲李世民手中继承的,不仅仅是大唐的江山社稷,还有李世民生前颇为宠幸的后宫佳丽啊!

李治的诗

盛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诗歌最繁荣的时期,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布衣百姓,皆能作几首诗寄托情感,私以为这与当时开放的民风与清明的政治制度有关。在众多喜爱诗词的帝王中,唐高宗李治当属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位。

唐高宗李治剧照

自幼得父亲太宗皇帝李世民教导的李治,在诗词和书法上都造诣颇高,是一位名副其实的风雅天子。虽然后世普遍评价他性格懦弱,执政能力有限,李唐江山后贞观时代的繁荣主要靠英明果敢的武则天,然而唐高宗在文学方面的成就,是任谁都抹杀不了的。

在李治登基之初,由于王皇后与萧淑妃为争夺帝王的宠爱长期勾心斗角,使得心灰意冷的李治越发将感情转向感业寺内的先帝才人武则天,常与她对诗传情,互诉相思之苦。

武则天回宫后,很快铲除了王皇后与萧淑妃这两个后宫最为难缠的劲敌,风风光光成为大唐的一国之母。高宗得武后辅佐,在朝政大事上终于有了对抗长期把持朝政的权臣的勇气,遂逐步瓦解了以长孙无忌、褚遂良为代表的外戚势力,至此,终于把先帝留下的江山重新打理得井井有条。

这期间,李治的诗词创作水平也有大幅提高,从不少诗篇中都能反映出当时繁荣昌盛的历史景象。如一首《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通过精彩的笔触生动描述了帝女成婚的盛况,《谒大慈恩寺》则记述了高宗在位时期,大唐对东瀛的第一次战争白村江之战取得大获全胜的战绩。

高宗执政时期,是大唐疆域最辽阔,经济最繁荣,人口增长最快速的时期,李治与武则天都为这一重要的历史时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唐高宗李治有实权吗?
1个回答2022-12-08 17:54
其实唐高宗李治是个很有本事的人,只不过他老爸李世民和他老婆武则天都是那种比较牛的人,所以显得李治好像没有本事一样
唐高宗李治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08 23:50

  李治628年7月21日-683年12月27日,字为善,中国唐朝第三位皇帝649—683年在位,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其母为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是嫡三子。贞观五年631年封为晋王,后因唐太宗的嫡长子皇太子李承干与嫡次子魏王李泰相继被废,他才于贞观十七年643年被册立为皇太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即位于长安太极殿,开创了有贞观遗风的永徽之治。唐代的版图,以高宗时为最大,东起朝鲜半岛,西临咸海一说里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维持了32年。李治在位三十四年,于弘道元年683年驾崩,年五十五岁,葬于乾陵,庙号高宗,諡号天皇大帝。

   生平介绍

   早年经历

  贞观二年628六月庚寅,李治出生在东宫的丽正殿。

  贞观五年631,封为晋王。

  贞观七年633,不到任所而接受幷州都督之职。幼而聪慧,端庄安详,宽厚仁慈,和睦兄弟。开始由著作郎萧德言教授《孝经》,唐太宗问道:“这部《孝经》说的什么最重要?”对答道:“孝,开始是事奉双亲,长大后是事奉君王,最终是修身。君子事奉皇上,进朝廷想着尽忠,退居在家想到弥补皇上的过错,将顺从其美,纠正其恶。”唐太宗大喜道:“按此行事,完全能够事奉好父兄,做好臣子了。”等到文德皇后去世,李治时年九岁,悲哀思念之情感动左右的人,太宗多次加以安慰,从此特别受到宠爱。不久被任命为右武候大将军。

  贞观十七年643,皇太子李承干被废弃,魏王李泰也因犯罪被贬,唐太宗与长孙无忌、房玄龄、李积等人计议,立李治为皇太子。唐太宗每次上朝,常令李治在旁边,让他观看自己决断各种政务,有时候让他参加议事,唐太宗多次称赞他好。

  贞观十八年644,唐太宗将讨伐高丽,命令李治留守定州。等到唐太宗基本确定了发兵日期,李治悲哀,整天啼哭,因而请求驿站飞马传递自己生活工作起居的表章,并传递边境情况的报告,唐太宗都同意了。用快马奏事,从此开始。等到唐太宗大军凯旋,李治跟从唐太宗到幷州。当时唐太宗生了个大毒疮,李治亲自用口吸毒脓,扶著车辇步行跟从了几天。

   登基为帝

  贞观二十三年649五月二十六日,唐太宗驾崩。二十七日,以礼部尚书、兼太子少师、黎阳县公于志宁为侍中,太子少詹事、兼尚书左丞张行成为兼侍中、检校刑部尚书,太子右庶子、兼吏部侍郎、代理户部尚书高季辅为兼中书令、检校吏部尚书,太子左庶子、高阳县男许敬宗兼礼部尚书。二十八日,李治回京。六月一日,李治即皇帝位,时年二十二岁。八日,改民部尚书为户部尚书。叠州都督英国公史李积为特进、检校洛州刺史,仍在洛阳宫留守。十日,诏令司徒、扬州都督、赵国公长孙无忌为太尉兼检校中书令,主持尚书省、门下省二省政事,其余官职依前一样,赐物三千缎。二十日,特进、英国公李积为开府仪同三司、同中书门下三品。秋七月三日,有关衙门请求改治书侍御史为御史中丞,诸州治中为司马,别驾为长史,治礼郎为奉礼郎,以避讳李治的名。因为贞观时不避讳先帝太宗“世民”二字,所以不同意,有关衙门上奏道:“先帝两个名字,在礼制上不偏向某一避讳。皇上既是单名,臣下不应指斥。”李治于是听从之。六日,于阗王伏阇信来朝见。八月一日,河东地震,晋州尤其厉害,毁坏了房屋,压死了五千多人。三日又发生地震。诏令派遣使者慰问,免赋税三年,压死的人家各赐给绢绸三匹。以开府仪同三司、英国公李积为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仆射开始连带同中书门下。十八日,将唐太宗安葬在昭陵。九月十二日,加授鄜州刺史、荆王李元景为司徒,前安州都督、吴王李恪为司空兼梁州刺史。二十四日,赠梁国公房玄龄为太尉;赠申国公高士廉为司徒,赠蒋国公屈突通为左仆射,都可在太宗庙庭配祭。

  永徽元年650春正月六日,李治立妃子王氏为皇后。七日,封陈王李忠为雍州牧。五月九日,李治对群臣道:“朕继承皇帝大位,刑罚教化不明,致使晋州多次地震。确实是由于赏罚不公正,政理荒谬所致。你们应该晋封章奏事,尽量指明政教得失,以挽救朕之不足。”吐火罗派遣使者献大鸟,大鸟像骆驼,吃铜铁,李治派人献到昭陵。吐蕃赞普死,李治派遣右武卫将军鲜于匡济持皇帝书信前往吊祭。九月,高侃击擒突厥车鼻可汗,分置单于、瀚海二都护府。

  永徽二年651正月,西突厥贺鲁自立为沙钵罗可汗。七月沙,钵罗可汗攻入庭州,遣梁建方讨之。八月大食国始遣使来唐。

  永徽三年 652年正月,唐军在牢山大败贺鲁军。吐谷浑、新罗、高句丽、百济并遣使入贡。三月建大雁塔。七月户部计,全国380万户。十一月驳马国遣使朝贡。是年孙思邈著《千金方》。

  永徽四年653年,房遗爱、高阳公主、巴陵公主、薛万彻柴令武等人密谋拥立荆州王元景为帝,事情败露,,二月三日,房遗爱、薛万彻、柴令武等都被处死;李元景、巴陵、高阳公主都被赐以自杀。左骁卫大将军、安国公执失思力发配到辒州充军;侍中兼太子詹事、平昌县公宇文节发配到桂州充军。吴王李恪、江夏王道宗、蜀王李愔等因得罪长孙无忌、褚遂良,或死或贬。

  同年,李治颁布孔颖达的《五经正义》,每年秋举明经考试就依据《五经正义》。

   乾纲独断

  早在李治还是太子的时候,就与大他四岁的太宗才人武氏私通;唐太宗驾崩后,武氏依唐后宫之例,入感业寺削发为尼。

  永徽元年650年五月,唐高宗在太宗周年忌日入感业寺进香之时,又与武氏相遇,两人相认并互诉离别后的思念之情。

  永徽二年651年五月,唐高宗的孝服已满,武氏便再度入宫。次年五月,被拜为二品昭仪。

  不久高宗欲废王皇后,改立武氏为后。对此,长孙无忌及褚遂良等元老重臣表示反对。李义府、许敬宗等却迎合帝意,表示赞成;宿将李积则奏称:“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高宗在李义府等人的支援下,终于在永徽六年655年废王皇后,立武氏为皇后。长孙无忌及褚遂良等均遭贬斥,不久,长孙无忌被迫自缢,褚遂良则被流放至更遥远的爱州今越南清化,死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