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族舞快板曲

蒙古族舞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2-12 18:05
《马刀舞》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敕勒悲歌》
《筷子舞》
《蒙族舞》
蒙古族牧马舞
1个回答2024-02-01 21:44
马在蒙古人民的生产与生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蒙古人的观念里,马是吉祥的化身,兴旺的象征。因此,马步构成了蒙古族舞蹈的重要内容。

蒙古地区流行着“牧马舞”、“厄拉特走马舞”、“祭马舞”等。马步,就是用舞蹈步伐模拟马的各种姿态和动作,其动作繁复,包括轻骑马步、轻跑马步、奔驰马步、刨吸马步、技巧马步等五类。舞者有时模拟牧人骑在马背上,舒缓轻松地行走,有时又模拟牧人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纵马奔驰,有时模拟马在行走时,被意外惊吓的躲闪,有时又模拟马如风雷电掣般的飞腾,仅以手的姿势而论,具有特点的就有扬鞭、抽鞭、提鞭、绕鞭、套马式、牵马式、拴马式腿的动作更为灵活多样,有左右翻腾跳、跃马大跳、勒马仰身转、空中打马转等。
蒙古族舞蹈特点
1个回答2024-02-18 10:45
1 蒙古族舞蹈产生于民间,其特点是节奏明快,热情奔放,语汇新颖,风格独特。动作多以抖肩、翻腕来表现蒙古族姑娘欢快优美,热情开朗的性格。男子的舞姿造型挺拔豪迈,步伐轻捷洒脱,表现出蒙古族男性剽悍英武,刚劲有力之美。保留节目有\"筷子舞\"、\"马刀舞\"、\"驯马舞\"、\"盅碗舞\"、\"挤奶员舞\"、\"鹰舞\"、\"牧民的喜悦\"、\"祝福\"\"鼓舞\"等。
2 蒙古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蒙古族舞蹈的特点是节奏明快,热情奔放,语汇新颖,风格独特。动作多以抖肩、翻腕来表现蒙古族姑娘欢快优美,热情开朗的性格。男子的舞姿造型挺拔豪迈,步伐轻捷洒脱,表现出蒙古族男性剽悍英武,刚劲有力之美。保留节目有"筷子舞"、"马刀舞"、"驯马舞"、"盅碗舞"、"挤奶员舞"、"鹰舞"、"牧民的喜悦"、"祝福""鼓舞"等。
3 蒙古族舞蹈产生于民间,然后搬上舞台。以久负盛名的"筷子舞"为例,它原先是鄂尔多斯的民间舞蹈,已有150多年的历史。筷子舞自娱性很强,由坐式表演,逐步发展为边蹲、边站、边走、边巧妙自如地打击自己身体,变化不同画面的舞蹈形式,从而真切地抒发了牧民热爱生活,乐观欢快的性格和感情。
蒙古族有什么舞蹈
1个回答2024-02-21 02:27
一、太平鼓舞

太平鼓,系用铜圈驴皮制成,呈圆形或椭圆形,鼓皮涂绘山、水、花哉或人物,饰以绒球、花穗,柄部小圈处系有小铁环。多于丰年节日由妇女表演,分集体和单人舞两种表演形式。舞时,左手横握鼓柄,右手持一带穗木棍,边击边舞。动作名称有“拜鼓”、“跑走马”、“拉大锯”、“扑堞”、“弹棉花”、“滚元宵”、“赶鸟”、串门”、“滚秀球”等。顾名思义,这此名目繁多、变化多端的击鼓动作,与劳动人民日常生活密切相联。身段动作一般比较夸张,基本舞姿多是以腰为轴心的仰、俯、倾、侧。舞步开放有力,富有弹性,杂有跳、转等技巧,亦有技艺娴熟者可同时舞耍四、五面鼓,在身体不同部位盘绕回旋,带有杂技色彩。

二、灯舞、盅碗舞

灯舞、盅碗舞是节庆欢宴、亲朋相聚时所跳的一种女子独舞,主要流传在鄂尔多斯草原。此舞因受地点(蒙古包)道具(灯碗)所限,基本上是在原地跪、坐、立而舞。主要赁借手、腕、臂、肩的樟、挑、拉揉和以腰为轴的前俯、后仰进行表演。技艺精湛者,亦能双手各托燃灯,边快步奔走边作流星般盘绕动,此时灯焰飘忽摇曳,舞姿轻盈流畅,富有独特魅力。

三、达力根巴雅尔

在鄂尔多斯草原,自古留传着一种“招福致祥”的民间祭祀仪式,名日“达力根巴雅尔”。多于丰年或战争凯旋时举行,以示感恩,祈求康乐太平。祭祀完毕,所有参加者便开始在草原上尽兴欢歌起舞,往往跳至更深不止。主要动作有甩臂击鼓、跪蹲请安、拧身跺足、横摆漫步等。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真挚地表现了以游牧为生的蒙古族人民欢乐时的情感和豪迈的精神气质。
蒙古族小孩骑马舞音乐
1个回答2024-01-24 01:12
第一次回答,好紧张啊,有没有潜规则,用不用脱啊,该怎么说啊,打多少字才显的有文采啊,我写的这么好会不会太招遥,写的这么深奥别人会不会看不懂啊,好激动啊,怎么才能装成是经常回答的样子,好紧张啊
蒙古族舞蹈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3-11 10:28
蒙古舞男人跳起来很好的,感觉 背靠蓝天、面向草原 主要表现 大气 、豪迈、奔放。
蒙古族的风俗习惯以及蒙古族舞蹈的特点。
1个回答2024-02-12 06:54

蒙古族的风俗习惯

献哈达:哈达是蒙古族日常行礼中不可缺少的物品。献哈达是蒙古族牧民迎送客人和日常交往中使用的礼节。献哈达时,主人张开双手捧着哈达,吟唱吉祥如意的祝词或赞词,渲染敬重的气氛,同时将哈达的折叠口向着接受哈达的宾客。宾客要站起身面向献哈达者,集中精力听祝词和接受敬酒。接受哈达时,宾客应微向前躬身,献哈达者将哈达挂于宾客颈上。宾客应双手合掌于胸前,向献哈达者表示谢意。

敬茶:到牧民家做客或在旅游点上,主人或服务小姐首先会给宾客敬上一碗奶茶。宾客要微欠起身用双手或右手去接,千万不要用左手去接,否则会被认为是不懂礼节。主人或服务小姐斟茶时,宾客若不想要茶,请用碗边轻轻把勺或壶嘴一碰,主人便即刻会明白宾客的用意。

敬酒:斟酒敬客,是蒙古族待客的传统方式。他们认为美酒是食品之精华,五谷之结晶,拿出最珍贵的食品敬献,是表达草原牧人对客人的敬重和爱戴。通常主人是将美酒斟在银碗、金杯或牛角杯中,托在长长的哈达之上,唱起动人的蒙古族传统的敬酒歌,客人若是推让不喝酒,就会被认为是对主人瞧不起,不愿以诚相待。宾客应随即接住酒,接酒后用无名指蘸酒向天、地、火炉方向点一下,以示敬奉天、地、火神。不会喝酒也不要勉强,可沾唇示意,表示接受了主人纯洁的情谊。

敬神:蒙古民族的礼宴上有敬神的习俗。据《蒙古风俗鉴》描述,厨师把羊割成九个相等的肉块,“第一块祭天,第二块祭地、第三块供佛、第四块祭鬼,第五块给人,第六块祭山,第七块祭坟墓,第八块祭土地和水神,第九块献给皇帝”。祭天则把肉抛向蒙古包上方;祭地则抛入炉火之中;祭佛置于佛龛前;祭鬼置于包外;祭山则挂之于供奉的神树枝上,祭坟墓即祭本民族祖先。置于包外,祭水神扔于河泊,最后祭成吉思汗,置于神龛前。这种习俗可以追溯到古老的萨满教,其崇拜多种神祗,尔后蒙古族信仰的喇嘛教又吸收了其古老的民间信仰,把众多的神祗入了喇嘛教的轨迹。

待客:蒙古族自古以来以性情直爽、热情好客著称。对家中来客,不管常客还是陌生人,都满腔热忱。首先献上香气沁人的奶茶,端出一盘盘洁白的奶皮、奶酪。饮过奶茶,主人会敬上醇美的奶酒,盛夏时节还会请客人喝马奶酒。有些地区用手扒肉招待客人,还有一定的规矩。例如用一条琵琶骨肉配四条长肋骨肉进餐;牛肉则以一根脊椎骨肉配半节肋骨及一段肥肠敬客。姑娘出嫁前或是出嫁后回娘家都以羊胸脯肉相待,羊的小腿骨、下巴颏、脖子肉都是给晚辈和孩子吃的。接待尊贵的客人或是喜庆之日则摆全羊席。

 

蒙古族舞蹈的特点是节奏明快,热情奔放,语汇新颖,风格独特。动作多以抖肩、翻腕来表现蒙古族姑娘欢快优美,热情开朗的性格。男子的舞姿造型挺拔豪迈,步伐轻捷洒脱,表现出蒙古族男性剽悍英武,刚劲有力之美。蒙古族舞蹈久负盛名,传统的马刀舞、鄂尔多斯、筷子、安代、布利亚特婚祀、驯马手、小青马、盅碗舞等,节奏欢快、舞步轻捷,都表现出了蒙古族劳动人民纯朴、热情、精壮的健康气质。保留节目有"筷子舞"、"马刀舞"、"驯马舞"、"盅碗舞"、"挤奶员舞"、"鹰舞"、"牧民的喜悦"、"祝福""鼓舞"等。

蒙古族盅碗舞
1个回答2024-02-11 14:41
盅碗舞,是蒙古族喜庆节日中由男艺人表演的单人舞蹈。
表演者双手各持一对盅子(极小的酒具),用食指、无名指夹住上面盅子的边缘,中指扣于碗内,大姆指托住下面的盅子,使两盅子之间留有空隙以碰击作响,当表演者和着乐曲的节拍轻抖双腕时,盅子即发出细碎、轻脆、银铃般美妙的声音,是一种技艺性很高的表演形式。表演开始时,艺人坐在地毯上轻击盅子,徐缓起舞;站起后双臂或伸或屈,或在胸前环绕,并在时进时退或绕圈行走的表演中,让动听的碰击声始终不停,节奏转快后,则更为精彩。表演中,人们常唱着当地民歌为之助兴,使环境气氛更为热烈融洽。
布里亚特蒙古族舞曲
1个回答2024-03-03 13:34
布里亚特是古代生活在贝加尔湖以东的巴尔虎津一带的蒙古族的一支。同属于古代贝加尔湖地区巴尔虎诸部族之一,史称巴尔虎诸部有豁里、秃马惕、巴尔忽惕、不里牙惕(即布里亚特,“特”、“惕”同意,复数词)等部落。
布仁巴雅尔
布里而特蒙古族怨曲(The Dance Of The Burvat)
作词:斯琴朝克图
作曲:杨艳蕾
总想看看你的芝脸
总想听听你的声音
总想住住你的毡房
总想举举你的酒樽
我和草原有个约定
相约再寻找共同的根
如今踏上归乡的路
走进了阳光迎来了春
看到你笑脸如此纯真
听到你声音如此动人
住在你毡房如此温暖
尝引你奶酒如此甘醇

我和草原有个约定
相约再祭拜心中的神
如今迈进回家的门
忍不住热泪激荡到心
我曾在远方把你眺望
我曾在梦乡把你亲近
我曾默默为你祈祷
我曾深深为你牵魂
我和草原有个约定
相约诉说思念的情
如今依偎在草原的怀抱
就让这约定凝成永恒
蒙古族民间舞蹈有那些
1个回答2024-02-24 02:55
蒙古族因族内地区差异导致民间舞蹈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舞种,蒙古族舞蹈有:1、自娱性民间舞蹈《安代》;2、宗教性舞蹈《萨握友满舞蹈》《丛皮咐查玛》;3、表演性民间舞蹈《渗纯筷子舞蹈》《蛊碗舞蹈》《好德钦》等舞蹈。这些舞蹈表演形式虽然不多,但都有其深远的历史背景及其深邃的蒙古族的民族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