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行开示明心见性有声书

表示十万火急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1-25 00:07
千钧一发、
十万火急、
迫在眉睫、
火烧眉毛、
危在旦夕、
岌岌可危、
危如累卵、
一触即发、
燃眉之急、
四面楚歌、
朝不保夕、
一发千钧、
救火扬沸、
燕巢幕上、
间不容发、
兵临城下、
盲人瞎马、
急如星火、
危急存亡、
箭在弦上、
险象环生、
如履薄冰、
事不宜迟、
生死存亡、
生死关头、
九死一生、
如箭在弦、
人命关天
表示声音的词,一个字。至少要有1万个
1个回答2023-10-20 16:25
检查员汗罢针对窘拓
有什么成语是表示万物生长的吗
1个回答2024-03-05 02:01

1、万物复没旅码苏:指春镇辩回大地,天气变暖了,树绿了,草青了,各种小动物都苏醒过来了,形容到处生机勃勃,一派欣欣向枯哪荣的景象;
2、生机盎然:指充满生气和活力的样子,形容生命力旺盛的样子,一般比喻花草树木生机盎然;
3、欣欣向荣:欣欣:指草木生长旺盛,荣:指茂盛,形容草木长得茂盛;
4、大地回春:指冬去春来,草木萌生,大地上出现一片生机景象;
5、葱葱郁郁:郁郁:草木茂盛的样子,形容草木苍翠茂盛。

表示万物生长的成语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3-13 11:28

成语    春风化雨    

发音:  巧升  chūn fēng huà yǔ    

释义:    化:化生和养育。指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薰陶和教育。    

出处:    《孟子·尽心上》:“有如时春风雨化之者。”    

示例:    满想在这~的环境里,多受一些教益,哪知道刚入党后的一点钟内,就要离开这块令人陶醉的土地。(李物宽神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十二章    

成语    鸟语花香    

发音:    niǎo yǔ huā xiāng     

释义:    鸟叫得好听,花开得喷香。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八回:“云雾渐淡,日色微明,四面也有人烟来往,各处花香鸟语,颇可盘桓。”    

示例:    春天一到,公园里~,充满了生机。    

成语    春意盎然    

发音:    chūn yì àng rán    

释义:    春意:春天的气象。盎然:丰满、浓厚的样子。形容春天的气氛很浓。    

成语    春暖花开    

发音:    chūn nuǎn huā kāi    

释义:    本指春天气候宜人,景物优美。现也比喻大好时机。    

成语  春风雨露

发音:  chūn fēng yǔ lù

释义:像春天的和风和雨滴露水那样滋润着万物的生长。旧常用罩亏以比喻恩泽

成语:春暖花开  

拼音:chūn nuǎn huā kāi

释义:春天气候温暖,百花盛开,景色优美。比喻游览、观赏的大好时机。

[出处]

明·朱国祯《涌幢小品·南内》:“春暖花开,命中贵陪内阁儒臣宴赏。

有什么成语是表示万物生长的吗?
1个回答2024-03-13 15:40
万物复苏、生机盎然、蓬勃向上、万物生长皆有定律。
春风化雨 [chūn fēng huà yǔ]
[释义] 化:化生和养育。指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薰陶和教育。
[出处] 《孟子·尽心上》:“有如时雨之化者。”
表示世间万物不断变化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2-15 12:24
【不测风云】风云:比喻变幻动荡的局势。不可预测的变幻动荡的局势。
【八方风雨】四面八方风雨聚会。比喻形势骤然变幻,动荡不安。
【变幻莫测】变幻:变化不可测度。变化很多,不能预料。
【波谲云诡】谲:诡:怪异,变化。好像云彩和水波那样,形态不可捉摸。原形容房屋构造就象云彩、波浪一样千姿百态。后多形容事物变幻莫测。
【苍狗白云】比喻事物变幻无常。同“苍狗白衣”。
【春梦无痕】比喻世事变幻,如春夜的梦境一样容易消逝,不留一点痕迹。
【风谲云诡】谲:欺诈;诡:欺诈,怪诞。风云怪诞,变幻不定。比喻局势复杂多变,神秘怪诞。
【风云不测】比喻变幻莫测的局势。
【风雨不测】风和云都不可预测。比喻事物或局势像风云变幻那样不可预测。
【风云突变】风云:比喻变幻动荡的局势。局势突然发生了变化。
【鱼龙曼羡】比喻世事变幻。
【星移物换】星移:星辰移位;物换:景物变幻。景物改变了,星辰的位置也移动了。比喻时间的变化。
表示家和万事兴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2-24 04:01

家庭幸福的成语 : 天伦之乐、 和睦相处、 其乐融融、 举案齐眉、 夫唱妇随、 和气致祥、 相敬如宾、 宜室宜家、 伯埙仲篪、 讲信修睦、 笙磬同音、 安居乐业、 父慈子孝、 欢聚一堂、 孝子贤孙

万字文言文启示
1个回答2024-03-04 18:07
1. 读了文言文《万字》之后,有什么感受和启发

有一个土财主,家里很有钱,但是他家世代都不识字.这个财主觉得这样不好,有一年,聘请一个楚国的老师给自己的儿子上课,教文化.这个老师于是就开始教财主的小儿子拿笔描红.在纸上写了一划,教他说:这个字念“一”;在纸上写了两划,教他说:这个字念“二”;在纸上写了三划,教他说:这个字念“三”.地主家的儿子于是就感到很高兴,原来写字这么简单!扔下笔,就去找他爸爸,说:“我学会写字了!我学会写字了!可以不用先生教了,我自己已经全都学会了!可以让先生回家了!”这个地主很高兴,就听了儿子的话.给了那个楚国先生一些钱,让他回去了.不久以后,地主准备找他的亲家朋友,一个姓万的人吃点喝点,让他的儿子早上起床写个请贴,写了很长时间也没写好.这个财主就去看个究竟,问怎么回事?于是他儿子就抱怨说:拍碧“天下有那么多的姓氏,姓什么不好?非要姓万!我从早上起床就开始写,写到现在,才写完五百划!

逾时——不久以后

奈何——怎么会、为什么(在本文中的意思)

故事给了什么启示?

启示就是,学点东西不能太浮躁,自做聪明,说一你自己认为悟出了个二!即使你真悟出来了,也要虚心!

2. 古文《写"万"字》

大致意思是说做事情不应该想当然。

翻译:河南(汝州)地有一位乡下人,家里非常有钱,却连续好几代都不识字。

有一年,这位乡下富翁,请了一位湖北(楚)地方的老师来教导他的儿子。这位老师一来,就开始教导乡下富翁握判的儿子执笔临写描红帖,写一画,就教那孩子说:这是「一」字;写二画,就教著说:这是「二」字。写三画,就告诉那孩子说:这是「三」字。

这孩子学到这里,就欢喜高兴的丢下笔回家,告诉他的父亲说:「我会了,我都会了!可以不必再麻烦老师,再多给一些薪俸,就可以请老师回去。」

他的父亲听了很高兴,就依照儿子的话,准备钱感谢并辞掉这位湖北来的老师。

过了一段时间,这孩子的父亲打算请一位姓万的亲戚来喝酒,就叫这孩子早晨起来写请帖,写了很久却还没有写好。

父亲催促他,只见儿子生气的说:「天下的姓那麽多,为何偏要姓万?我从早晨起来一直写到现在,才写完五百画而已啊!」

一般初步学习的人,往往对所学的知识只有一点了解,就志得意满的以为自己已经懂得很多了,以为全学会了,这般人的幼稚无知,差不多就类似这位写「万」字的孩子一样。

①汝:地名。田舍翁:地主。

②家资殷盛:家产富裕。

殷:厚实,富裕。盛:多的意思。

③不识之乎:不识字的意思。

之乎:这里指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段贺改

④搦(nuò)管临朱:拿着笔描红,练习写字。

⑤治状:写一封请帖。

治:办理。状:帖子一类的书信。

⑥趣:同“促”,催。

⑦恚(huì):怨恨,恼怒。

累:连续

一岁:一年

训:教

辄:则,就

遣:送,打发

掷:扔

逾:过了些时间的意思

治:通“制”,制作之意,这里指:写

趣:询问

3. 谁知道文言文《万字》

万字》赏读

汝(1)有田舍翁(2),家资殷盛(3),而累世不识"之""乎"(4).一岁(5),聘楚士训其子(6).楚士始训之搦管临朱(7),书一画,训曰"一"字;书二画,训曰"二"字;书三画,训曰"三"字.其子辄(8)欣欣然,掷笔归告其父曰:"儿得矣,儿得矣;可无烦先生矣,重费馆谷(9)也,请谢(10)去."其父喜,从之,具币(11)谢遣楚士.逾时(12),其父拟征召姻友(13)万氏姓者饮,令子晨起治状(14),久之不成.父趣之(15).其子恚(16)曰:"天下姓字(17)伙(18)矣.奈何姓万 自晨起至今,才完五百画也."

(节选自《应谐录》)

注释:

1,汝:地名,在今河南南阳. 2,田舍翁:地主. 3,家资殷盛:家产富裕.殷:厚实富裕;盛,多的意思. 4,累世不识之乎:几代人都不识"之"字"乎"字.累世,数代,接连几个世代. 5,一岁:一年. 6, 聘楚士训其子:请一位楚地的老师教育他的儿子. 楚士:楚地的读书人. 7,搦管临朱:拿着笔描红,练习写字.管,笔的代称;临朱,照着红颜色的原本写,即描红. 8,辄.就,便. 9,馆谷:请人开管教授功课应付给的酬金,即学费. 10,谢:辞,辞退. 11,具币:准备钱财,礼物. 12,逾时:过了一些时候. 13,姻友:指有姻亲关系的亲戚. 14,治状:写一封请贴.治,办理.状,帖子一类的书信. 15,趣之:催促他.趣,同"促",催促.之,代词,他,指田舍翁的儿子. 16, 恚:抱怨,怨恨,恼怒. 17,姓字:姓氏. 18,伙:多.

译文:

汝地有个乡村老头,家里很富裕,但几代人都不识"之"字"乎"字.有一年,请来一位楚地的读书人教他的儿子.这位老师一开始先教他的儿子执笔描红.写一画,教他说:"这是一字."写二画,教他说:"这是二字."写三画,教他说:"这是三字."富翁的儿子觉得读书写字太简单了,就非常高兴,丢掉笔回去告诉他的父亲,说:"我学会了!我学会了!可以不必烦劳老师,再多花学费了,请辞退他吧!"他的父亲很高兴,就依从了自己的儿子,准备了一笔钱辞退了那位楚地的读书人.过了一些时候,富翁打算邀请一位姓万的姻亲来喝酒,叫他儿子早晨起来就写一份请贴.但等了好久仍不见写成,父亲就去催促他,他儿子抱怨说:"世上姓氏很多,为什么偏偏要姓'万'呢 我从清早写起,直到现在,才写完了五百画!"

简析:

而累世不识'之''乎'",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就把一个典型的目不识丁的斗大的字都不识几个的土财主的形象勾画出来了.至于一句"儿得矣,儿得矣",则很生动的描绘出了其子在学会"一","二","三"之后那种自以为掌握了获得知识诀窍的得意神态,同时也表现出他的幼稚无知. "天下姓氏伙矣,奈何姓万 ······",则又是一句生动传神的话,它巧妙的描摹出富翁的儿子他那一副委屈,懊恼的神态,不禁令人发笑.富翁的儿子哪里知道,学习不下功夫,浅尝辄止,满足于一知半解,是迟早要出洋相的啊.我们当代中学生处于一个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更应该循序渐进,扎扎实实的搞好学习,为将来报效祖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则笑话从画"一""二""三"开始,到画不成"万"字结束.这样的构思也是很别出心

4. 《万字》文言解词翻译

汝地有个乡村老头,家里很富裕,但几代人都不识"之"字"乎"字.有一年,请来一位楚地的读书人教他的儿子.这位老师一开始先教他的儿子执笔描红.写一画,教他说:"这是一字."写二画,教他说:"这是二字."写三画,教他说:"这是三字."富翁的儿子觉得读书写字太简单了,就非常高兴,丢掉笔回去告诉他的父亲,说:"我学会了!我学会了!可以不必烦劳老师,再多花学费了,请辞退他吧!"他的父亲很高兴,就依从了自己的儿子,准备了一笔钱辞退了那位楚地的读书人.过了一些时候,富翁打算邀请一位姓万的姻亲来喝酒,叫他儿子早晨起来就写一份请贴.但等了好久仍不见写成,父亲就去催促他,他儿子抱怨说:"世上姓氏很多,为什么偏偏要姓'万'呢 我从清早写起,直到现在,才写完了五百画!"

5. 文言文《万字》书一画,训曰:"一字"书的意思

原文

有田舍翁,家资殷盛,而累世不识“之”、“乎”。一岁,聘楚士训其子。楚士始训之搦(nuò)管临朱,书一画,训曰“一字”;书二画,训曰“二字”;书三画,训曰“三字”。其子辄(zhé)欣欣然掷笔,告其父,曰:“儿得矣!可无烦先生,重费馆谷也,请谢去。”其父喜从之,具币谢遣楚士。逾时,其父拟征召姻友万氏者饮。令子晨起书帖。久之不成。父趣之。其子恚(huì)曰:“天下姓字夥矣,奈何姓万?自晨起至今,才完五百画也。”呜呼!世之学者偶一解,辄自矜有得,不欲更进,殆(dài)类是也。

翻译

有一个乡村老人,家里很有钱,但是他家世代都不识字。有一年,聘请楚地读书人教育他的儿子。楚地读书人于是就开始教老人的儿子拿笔描红。写了一划,教他说:“一”;写了两划,教他说:“二”;写了三划,教他说:“三”。他的儿子就高兴地扔下笔,告诉他父亲说:“ 我学会写字了!可以不用先生教了,(要付)先生这么多的学费,可以把先生辞掉了! ”他父亲很高兴就听了儿子的话,准备了货币辞退楚地人并打发他走。不久以后,他的父亲准备找他的亲家朋友一个姓万的人吃喝,让他的儿子早上起床写个请帖,写了很长时间也没写好。他父亲催促他,他儿子发怒说:“天下有那么多的姓氏,姓什么不好?非要姓万!我从早上起床就开始写,写到现在,才写完五百划!”唉!世上求学的人偶然懂得一点,就自夸已经学有所得,不想再进一步学习上进,大概像田舍翁之子这般人吧。

简析:

而累世不识'之''乎'",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就把一个典型的目不识丁的斗大的字都不识几个的土财主的形象勾画出来了.至于一句"儿得矣,儿得矣",则很生动的描绘出了其子在学会"一","二","三"之后那种自以为掌握了获得知识诀窍的得意神态,同时也表现出他的幼稚无知. "天下姓氏伙矣,奈何姓万 ······",则又是一句生动传神的话,它巧妙的描摹出富翁的儿子他那一副委屈,懊恼的神态,不禁令人发笑.富翁的儿子哪里知道,学习不下功夫,浅尝辄止,满足于一知半解,是迟早要出洋相的啊.我们当代中学生处于一个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更应该循序渐进,扎扎实实的搞好学习,为将来报效祖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启示

求学问要谦虚,要永不满足。

学无止境,浅尝辄止、一知半解只会贻笑大方,让世人看不起。

6. < >刘元卿 求文言文难词解读

【原文】

汝有田舍翁①,家资殷盛,而累世不识之乎。一岁,聘楚士训其子②。楚士始训之搦管临朱③,书一画,训曰:“一字。”书二画,训曰:“二字。”书三画,训曰:“三字。”其子辄欣欣然,掷笔,归告其父曰:“儿得矣!儿得矣!可无烦先生,重费馆谷也④,请谢去。”其父喜从之,具币谢遣楚士。逾时,其父拟征召姻友万氏者饮⑤,令子晨起治状⑥,久之不成。父趣之。其子恚曰:“天下姓字多矣,奈何姓万?自晨起至今,才完五百画也。”

【注释】

① 汝有田舍翁:汝州,在今河南省西部。

②楚士始训之搦管临朱:指江南一带。

③搦管临朱握持。管:指毛笔。临朱:指描红。朱,朱砂,红色。

④重费馆谷也:给塾师的酬金。

⑤征召姻友万氏者饮:因婚姻关系而结成的亲戚。

⑥令子晨起治状:写请贴。

⑦其子辄欣欣然掷笔:立即

⑧请谢去:辞退

⑨逾时:越过

⑩奈何姓万:为什么

【译文】

汝州有一个土财主,家产很多,但是几辈子都不识字。有一年,请了一位楚地的先生教他的儿子。这位先生开始教他儿子握笔临帖。写一画,教他说:“这是一字”;写两画,教他说:“这是二字”;写三画,教他说:“这是三字”。那孩子便喜形于色地扔下笔跑回家里,告诉他父亲说:“孩儿全会了!孩儿全会了!可以不必再麻烦先生,多花学费了。快把他辞了吧。”他父亲一听很高兴,就照他说的办了。准备好了钱打发走了这位先生。过了些时候,他父亲打算请位姓万的亲友来喝酒,让他早晨起来就写请帖。过了好长时间也不见写完,便去催促。这孩子气愤地说:“天下的姓那么多,干嘛姓万!我从早晨到现在,才写完五百画。”

海底两万里启示和道理分别是?
1个回答2024-03-08 16:45

启示:告诫人们在看到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同时,重视防止被坏人利用、危害人类自身危机的行为;提出要爱护海豹、鲸等海洋生物,谴责滥杀滥捕的观念。

这些至今仍然热门的环保话题,早已在两百年前就有先知者呼吁,可见留下有关人类正义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才是此书让读者感受丰富多采的历险和涉取传神知识后,启发我们以心灵更大的收获。

道理: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只有当时具备郑态一定的科学背景,才可能有来源喊薯源于现实或高于现实的想象,否则不是科幻只是空想,而如果连想象都没有,没有目的,没有方向,更不可能有科学的进步。

扩展资料

《海底两万里》描绘的是人们在大海里的种种惊险奇遇。潜艇在大海中任意穿梭,海底时而险象丛生、千钧一发,时而景色优美、令人陶醉。美妙手孝壮观的海底世界充满了异国情调和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体现了人类自古以来渴望上天入地、自由翱翔的梦想。

凡尔纳没有到过海底,却把海底的景色写得如此生动,读来引人入胜,使读者身临其境,表明他具有非凡的想象力。

凡尔纳的小说得以广为流传,还因为他具有社会正义感和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他笔下的人物都是品质高尚、献身科学的人,是英勇顽强、不畏艰险的人。像尼摩船长等反抗压迫的战士的形象,正是他反对殖民主义,反对奴隶制和压迫者的进步思想的体现。

表示万分紧急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2-12 11:37
一发千钧(千钧一发)
千钧之物吊在一根发丝上.比喻极其危急
假手鞑靼,连岁屏除,岌岌之势千钧一发矣.—— 宋· 程珌《丙子轮对剳子》
十万火急
危如累卵
【注释】累:堆积.累卵:把蛋一个一个堆积起来.
【用法】这则成语用来比喻眼前情势的危急.
【成语】:朝不保夕
【解释】:早晨不能知道晚上会变成什么样子或发生什么情况.形容形势危急,难以预料.
【出处】:晋·李密《陈情表》:“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示例】:这通告示,轰动了整个固始城,津津乐道,竟似忘了身在危城,~.(高阳《清宫外史》上册)
【近义词】:危在旦夕、岌岌可危
【反义词】:安然无恙、高枕无忧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形势危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