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谏如流

谏的意思谏的意思是什么
1个回答2022-11-14 17:46
1、谏释义: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改正错误。进谏、直言敢谏、从谏如流。
2、相关组词:谏诤、讽谏、纳谏、兵谏、劝谏、进谏、规谏、谏阻、距谏、从谏、谏争、谏纸、谏训、谏章。
3、百科释义:谏,旧时指对君主、尊长的言行提出批评或劝告:规谏、进谏。
关于真谏和讽谏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3-01 11:45
  看标题应该是问直谏和讽谏吧,孔子 曰:“忠臣之谏君有五义焉:一曰谲谏,二曰戇谏,三曰降谏,四曰直谏,五曰风谏。唯度主而行之。”

  讽谏比较有名的《邹忌讽齐王纳谏》,苏世长讽谏,都是学过的。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直谏的就多了,历史上凡是有才能有被君王杀了的基本都是直谏,随便举例比如屈原直谏见疏、比干直谏犯纣王等,晏子也擅长直谏。

  梁丘据死,景公召晏子而告之曰:“据忠且爱我。我欲丰厚其葬,高大其垄。”晏子曰:“敢问据之忠且爱于君者,可得闻乎?”公曰:“吾有喜于玩好,有司未能 我具也,则据以其所有共我,是以知其忠也。每有风雨,暮夜求,必存吾,是以知其爱也。”晏子曰:“婴对,则为罪;不对,则无以事君,敢不对乎!婴闻之,臣 专其君,谓之不忠;子专其父,谓之不孝。事君之道,导亲于父兄,有礼于群臣,有惠于百姓,有信于诸侯,谓之忠。为子之道,以钟爱其兄弟,施行于诸父,慈惠 于众子,诚信于朋友,谓之孝。今四封之民,皆君之臣也,而维据尽力以爱君,何爱者之少邪?四封之货,皆君之有也,而维据也以其私财忠于君,何忠者之寡邪? 据之防塞群臣,拥蔽君,无乃甚乎?”公曰:“善哉!微子,寡人不知据之至于是也。”遂罢为垄之役,废厚葬之令,令有司据法而责,群臣过而谏。故官无废法, 臣无隐忠,而百姓大说。
作家连谏 连谏
1个回答2022-07-04 22:35
秘密

类别:现代小说 作者: 连谏 状态:已完成 总点击:167
[ 内容简介 ]
 一个看过之后令人潸然泪下、感动一生的都市爱情故事。
  男主人公顾海洋有一个幸福的小家庭,然而自从他把母亲接来住在一起后,两代人的不同生活习惯引起了不少婆媳矛盾。由于婆媳间的种种误会,母亲选择了离家出走、遭遇车祸。为此顾海洋对妻子充满了怨恨。在母亲住院时,顾海洋又得知自己身患绝症。当知道自己是误解了妻子时,顾海洋默默承受着丧母的悲伤和疾病的折磨,妻子肖晓也独自一人承受着怀孕和被误解的压力……
什么事讽谏,直谏?它们分别有什么好处?
1个回答2024-02-25 15:34
讽谏:指下对上,不直指其事,而用委婉曲折的言语规劝,使其改正错误 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直谏:直言规谏
讽谏 显得更委婉,容易被别人接受;直谏更直接,但是由于是直言规劝,所以有时候难免激化矛盾,导致别人有不满情绪,反倒不容易达到规劝的效果.
与谏言有关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1-26 16:35
【主文谲谏】:zhǔ wén jué jiàn,主文:用譬喻来规劝;谲谏:委婉讽刺。通过诗歌的形式,用譬喻的手法进行讽谏。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婉言规劝。
【饰非拒谏】:shì fēi jù jiàn,饰:掩饰;非:错误;谏:直言规劝。拒绝劝告,掩饰错误。作谓语、定语;指人不听劝告。
【直言正谏】:zhí yán zhèng jiàn,指以正直的言论谏诤。古时多用于臣下对君主。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犯颜敢谏】:fàn yán gǎn jiàn,犯颜:冒犯君主或尊长的颜面;谏:以直言规劝。指敢于冒犯君主或尊长的威严而极力规劝。作谓语、定语;指敢于说真话。
【谏鼓谤木】:jiàn gǔ bàng mù,谏鼓:相传尧曾在庭中设鼓,让百姓击鼓进谏;谤木:相传舜在交通要道立木牌,让百姓在上面写谏言。指广开言路,听取各方意见。
【诽谤之木】:fěi bàng zhī mù,诽谤:引以为谏言;木:木牌。在交通要塞竖立木牌,让人们写上谏言。作宾语;指让人写谏言的木牌。
【杜绝言路】:dù jué yán lù,杜绝:断绝,阻塞;言路:进言之路。堵塞和断绝一切进言之路,指不纳谏言。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直言正论】:zhí yán zhèng lùn,正直公道的言论。作主语、宾语;指公道话。
【直言切谏】:zhí yán qiē jiàn,谓以正直的言论谏诤。古时多用于臣下对君主。同“直言极谏”。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直言极谏】:zhí yán jí jiàn,①谓以正直的言论谏诤。古时多用于臣下对君主。②直言极谏科的省称。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犯颜极谏】:fàn yán jí jiàn,犯颜:冒犯君主或尊长的颜面、威严;极谏:以直言规劝(常用下对上)。敢于冒犯君主或尊长的威严而极力规劝其改正错误。作谓语、定语;指敢于说真话。
【正谏不讳】:zhèng jiàn bù huì,谏:劝谏;讳:避讳。正言相劝,毫不隐讳。作定语、状语;指直说。
【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zhì zú yǐ jù jiàn,yá zú yǐ shì fēi,智谋足以使人拒绝规劝,言辞足以使人拒绝过错。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犯言直谏】:fàn yán zhǐ jiǎn,敢于冒犯尊长或皇上的威严而直立相劝。作谓语、定语;指直言规劝。
【犯颜进谏】:fàn yán jìn jiàn,犯颜:冒犯君主或尊长的颜面;谏:以直言规劝。指敢于冒犯君主或尊长的威严而极力规劝。作谓语、定语;指敢于说真话。
古代冒死进谏的人
1个回答2024-01-29 10:37
魏征 唐太宗李世民的直谏大臣,后来寿终正寝
有关进谏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2-12 15:26
犯颜进谏_成语解释
【拼音】:fàn yán jìn jiàn
【释义】:犯颜:冒犯君主或尊长的颜面;谏:以直言规劝。指敢于冒犯君主或尊长的威严而极力规劝。
三国演义中有关 死谏 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17 01:20
黄权和王累。在刘璋答应收留刘备的时候,很多人都不愿意让刘备进军益州,王累以死相劝,黄权咬刘璋的衣袖,被拽折两颗门牙。刘璋对他们不理不睬,最后刘备占领益州
从谏如流 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2-20 05:18
词目 从谏如流
发音 cóng jiàn rú liú
释义 谏:磨洞直言规劝。听从规劝像流水一样自然。形容乐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
出处 汉·班彪《王命论》:“从谏如顺流,趣时如响赴。”
示例 也有少数聪明点的,为了坐稳江瞎慧枯山,笼络人心,也能~。碧好(臧克家《纳谏与止谤》)
谏逐客书的进谏方式
1个回答2024-01-28 16:46
谏逐客书的进谏方式:
一、避重就轻、缓解紧张局面

在说服开始阶段,最好不要直接谈及此事,而是采用迂回战术,避重就轻,对对方嘘寒问暖,表示出自己的诚意,表明自己的态度和立场,通过这样的方式拉近说服者与被说服者的距离,消除对方对自己的警惕之心,环节紧张的局面,营造出轻松安定的说服环境。李斯对这方面的技巧把握得极好,能够充分结合当时的情景和交际环境,审时度势,出其不意地提出一些方法和途径,运用避重就轻的说服技巧,缓解与秦王的紧张对立局面。
二、摆事实、举实例,用事实说话
在《谏逐客书》中,李斯运用了大量的难以反驳的实例就逐客的不利进行阐述,表达出招贤纳士的重要性以及对国家的好处。李斯从历史和当前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一方面,李斯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例举了穆公、昭王等由于重视客卿,善于听取客卿提议的实例,最终实现了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安居乐业,以此说明客卿的重要性,没有客卿的帮助,秦国也无法走到现在强大的地位。另一方面,李斯又从现实出发,对秦国当前的财政情况进行分析,例举出秦王所珍爱的各项珠宝,大多是来自于周边邻国的进献或是买卖,从而很隐晦地指出了逐客令的莫名其妙和荒唐。李斯在对秦王珍爱的奇珍异宝进行阐述时,所用的文笔是非常夸张的,并且一样一样详细地例举珍宝种类,从而与逐客令形成鲜明的对比,指出不管在历朝历代,人才才是最宝贵的财富,但秦王却喜欢珍宝,不爱人才。以此说明逐客令并不是明智之举,不是秦王这样想做明君的君王应当做的事情,指明了逐客令的存在是错误的。
三、学会换位思考,为对方着想
在说服的过程中,应当尽量站在对方的角度进行思考,感受对方的忧虑,体会对方的想法。这就要求说服者应当学会换位思考,时刻为对方着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拉近双方的距离,使对方放下对自己的警惕,以真诚打动对方,获得对方的信任。因此,李斯在《谏逐客书》中,必须摆明自己的立场,将自身的事业发展与秦国的统一大业有效结合在一起。李斯并没有谈及自身未来的发展以及逐客令对自身的影响,只是从秦国发展以及国家利益的立场上进行分析,为秦王统一天下积极献计献策,共同谋划。直接指出逐客令对国家利益的不良影响,与统一天下的目标相悖,秦王为了实现自己统一天下的目标,只能重新斟酌。这样的说服方法,直接表明了自己的立场,更好地实现了进谏的目的,最终使得秦王收回成命。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