徙鸟

迁徙过冬的鸟叫候鸟,那么不迁徙的鸟叫什么鸟?
2个回答2022-10-20 09:23
留鸟

文章参考:

人们按鸟类迁徙活动的有无把鸟类分为候鸟和留鸟。留鸟终年留居在出生地,不发生迁徙,如麻雀、喜鹊等。候鸟中夏季飞来繁殖、冬季南去的鸟类被称为夏候鸟,如家燕、杜鹃等;冬季飞来越冬、春季北去繁殖的鸟类称为冬候鸟,如某些野鸭、大雁等。
什么是迁徙鸟?什么是候鸟?
1个回答2024-02-01 20:55
迁徙鸟也叫候鸟
是随季节不同周期性进行迁徙的鸟
鸟类为什么要迁徙 鸟类迁徙搬家之谜
1个回答2024-02-26 05:49
有的科学家认为,鸟类迁徙的根本原因是受体内一种物质的周期性刺激而导致的。这种刺激物质可能是性激素。有时候,由于这种物质刺激导致的迁徙本能,可能超越母性的本能,因此,在这些鸟类中往往可以看到,当迁徙季节来临时,雌雄双亲便抛弃刚出生的小鸟而远走他乡。

也有的科学家用生物钟来解释鸟类迁徙现象。

现在,人们普遍认为,鸟类的迁徙与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和它自己内在生理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哪些鸟要迁徙?
2个回答2022-11-08 13:25
鸟类根据是否迁徙以及迁徙方式的不同,分为留鸟、候鸟、漂鸟和迷鸟等。

(一)留鸟(resident)

终年留居于其栖息区以内的鸟,统称为留鸟。留鸟一般终年栖息于同一地域,或者仅有沿着山坡的短距离迁移现象。

(二)候鸟(migrant)

指一年中随着季节的变化,定期的沿相对稳定的迁徙路线(migration
route),
在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间作远距离迁徙的鸟类。候鸟的迁徙通常为一年两次,一次在春季,一次在秋季。春季的迁徙,大都是从南向北,由越冬地区飞向繁殖地区。秋季的迁徙,大都是从北向南,由繁殖地区飞向越冬地区,但是几乎没有一种鸟是从它的繁殖地区笔直地飞往越冬地区的,而且中途还要多次在合适的驿站作停留。各种鸟类每年迁徙的时间是很少变动的。迁飞的途径也都是常年固定不变的,而且往往沿着一定的地势,如河流、海岸线或山脉等飞行。许多种鸟类,南迁和北徙,是经过同一条途径。各种鸟类迁徙的途径,是不相同的。雁类、鹤类等大型鸟类在迁飞的时候,常常集结成群,排成“一”字形或“人”字形的队伍;而家燕等体形较小的鸟类,则组成稀疏的鸟群;猛禽类的迁徙却常常是单独飞行,个体之间总是保持着一定的距离。绝大多数鸟类在夜间迁飞,以躲避天敌的袭击,特别是食虫鸟类,而猛禽大多在白天迁飞。

1:夏候鸟(summer
resident)夏季在某一地区繁殖,秋季离开到南方较温暖地区过冬,翌春又返回这一地区繁殖的候鸟,就该地区而言,称为夏候鸟。

2:冬候鸟(
winter
resident)冬季在某一地区越冬,翌年春天飞往北方繁殖,到秋季又飞临这一地区越冬的鸟,就该地区而言,称为冬候鸟。

3:旅鸟(traveler

migrant)候鸟迁徙时,途中经过某一地区,不在此地区繁殖或越冬,这些种类就称为该地区的旅鸟。

因此,同一种鸟在一个地区是夏候鸟,在另一个地区则可能是冬候鸟。

(三)迷鸟(straggler
bird)

在迁徙过程中,由于狂风或其他气候条件巨变,使其漂离通常的迁徙路径或栖息地偶然到异地的鸟。

(四)漫游鸟(wander
bird)

漫游亦称“游荡或游猎”,是一种无规律的活动。游荡似乎主要是由于外部食物条件的波动所造成的。游猎活动大多局限于一些猛禽和海洋鸟类。
迁徙的鸟儿
2个回答2023-05-24 13:56
每个鸟儿都会有他的生存技巧的
《迁徙的鸟》
1个回答2023-12-09 20:57
鸟儿的迁徙是一个关于承诺的故事,春去秋来,年复一年,它们为了种群的延续,为了生命的繁衍,在两地之间忠实而规律地往返,它们飞翔时,不断前进而又奋力奔袭着的路途,在影片中构成了一个对生命的影像隐喻,歌颂这种伟大的前进着的生命。

候鸟的迁徙是一个关于回归的承诺,它们的旅程不仅遥远,还时刻充满着危机。而它们所行的目的就是为了生存下来,这也是一场为生命而战的故事。

最终脚上缠有渔网的灰雁追上了族群,来到了一处新的栖息地,它们将在这里完成生物繁衍后代的重任。
候鸟迁徙的意义
1个回答2024-02-24 06:38
鸟类迁徙的原因很复杂,到目前为止还无统一的解释,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外界生态条件的影响如气温高低、光照长短、食物多少等。在夏季,我国及其以北地区气温变高,日照延长,食物丰富,因此许多鸟类从南向北迁徙,选择适宜的地点繁殖和育雏;到了冬季,这些地区气温变低,河湖封冻,食物减少,觅食时间又短,不宜于它们生活,特别是一些水禽和以昆虫为食的鸟类,就结群飞往南方越冬。

(2)内在的生理原因有人认为鸟类体温很高,精巢又在腹腔中,高温对精子的发育和存活不利。而且,外部生态因素必须通过内部生理机制才能起作用,神经内分泌等生理活动对于有机整体的生活机能具有重要影响。实验证明,鸟类的一些激素的分泌与光照的长短有密切关系。光照增长,激素分泌相应增加,促使生殖腺发育、膨大,使鸟类向北迁徙;相反,就会促使鸟类向南迁徙。

(3)历史遗传性因素有人认为鸟类的迁徙是一种本能,是由于历史上自然环境发生变化而形成的。如地壳的变化和冰川的消长产生的影响,迫使鸟类从原来生活地区向另一个地区迁徙,在长期的历史作用下,逐渐形成了代代相传的迁徙的本能。


形成候鸟迁徙现象的主要原因不外乎有以下三种:
1.冰川时期的影响:在冰川时期,地球北大陆多被冰川覆盖,大批昆虫、植物死亡,鸟类为了生存,多次被迫向南方迁飞,每次冰川融化后,又迁回它的出生地,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鸟类的本能而遗传下来了。

2.繁殖地的选择:鸟类的繁殖地,需要具备丰富的食物和必要的安全条件,越冬地不适宜营巢繁殖,所以每到春天,它们又返回故乡。

3.生理上的刺激:鸟类的迁徙,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体内所产生的内分泌刺激的结果。

鸟类的繁殖地域一般相对固定(在繁殖季节食物、气候最适宜的地方),一般不认为繁殖为鸟类迁徙的主要原因。如果能为鸟类提供足够的食物,有的鸟类是不会在冬季迁徙到南方的,经人工投食的的丹顶鹤就有冬季停留在北方的现象。当一些树木的果实丰产的时候,原本迁徙的一些以果实为食物的鸟也会有停留北方越冬现象。

这三方面的原因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系,相互制约的。

========================================

"影响候鸟迁徙的因素是什么?",有人说是温度,有人说是光照,还有人说是食物,观点不一。那么影响鸟类迁徙的生态因素究竟是什么呢?
一般都认为迁徙是鸟类的一种本能,这种本能不仅有遗传和生理方面的因素,也是对外界生活条件长期适用的结果。候鸟对于气候的变化似乎非常敏感,只要气候一发生变化,它们就纷纷开始迁飞,这样可以避免北方冬季的严寒以及南方夏季的酷暑;气候的变化,还直接影响到鸟类的食物条件,我国北方的深秋,鸟类的食物如一些植物纷纷落叶、枯萎,昆虫也死亡了,候鸟在这样的环境里不能维持生活,只有迁徙到食物丰盛的南方,才能很好地渡过冬天。到了第二年的春天,北方气候转暖,其繁殖地区的植物茂盛了,昆虫增多了,这时它们又回到繁殖地区产卵、育雏。因此,若只从表面上看,似乎气候、食物等生活条件的变化与鸟类迁徙的关系更为密切。然而,科学的研究发现影响鸟类迁徙的主导因素是日照的长短。为什么每年春季候鸟都能按时到达营巢区,而秋季又能在大体相同的日期同年份迁来和飞走的时间都不会相差几日如此严格的迁飞历,是任何其他因素如气候和温度的变化、食物的缺乏等所无法解释的,因为这些因素在不同年份中相差太大,只有日照长短是地球上最严格、最稳定的周期变化,因此也成为许多生物生命节律最可靠的信号,对很多生物的生活史和繁殖周期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春天浙日照时间逐日延长,通过视觉、神经系统而作用于下丘脑的睡眠中枢,使之抑制,引迁起鸟类处于兴奋状态;同时还增强了脑下垂体的活动、促进鸟类性腺的活动,以便为繁殖做准备;同时也影响甲状腺和肾上腺的分泌,增强机体的物质代谢,为迁徙做准备。由于这些生理上的准备工作完成,进一步提高了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当日照达到一定的长度就激发了鸟类向北方迁飞的本能;反之,当夏末和秋季的日照一天天缩短的时候,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共同作用下,又使鸟类南迁。

光周期现象对哺乳动物的繁殖周期和毛皮颜色也具有十分明显的影响。鹿总是随着秋天短日照的到来而进入交配期,而雪貂在日照时间渐渐加长的春季开始进行繁殖。在实验室内用人工控制光照的方法所进行的实验证明,确是日照时数的变化控制着这些的动物的繁殖周期。室内试验还证明,雪兔换白毛也完全是对秋天短日照的一种生理反应,而同温度的改变和有无降雪完全无关。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引起鱼类洄游的生态因素却主要是温度,水的深浅不同,光照的明暗差异很大,而鱼类往往在水中上下游动,这自然无法准确地感知日照长短变化。比较而言,水(特别是海洋)的温度在同一季节中往往比较恒定,在不同年份中的变化往往比较规则,不会成为鱼类洄游的错误信号。
鸟类怎样迁徙?
1个回答2024-03-11 07:38

鸟类在不同季节会更换栖息地区,或是从营巢地移至越冬地,或是从越冬地返回营巢地,这种季节性现象称为迁徙。鸟类因迁徙习性的不同,可分为留鸟、夏候鸟、冬候鸟、旅鸟、迷鸟等几个类型。鸟类的迁徙通常在春秋两季进行。秋季迁徙为离开营巢地区,速度缓慢;春季迁徙由于急于繁殖,速度较快。

候鸟为什么要迁徙
1个回答2024-03-13 17:13
引起鸟类迁徙的原因很复杂,一般都认为这是鸟类的一种本能,这种本能不仅有遗传和生理方面的因素,也是对外界生活条件长期适应的结果,与气候、食物等生活条件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候鸟对于气候的变化感觉很灵敏,只要气候一发生变化,它们就纷纷开始迁飞。这样,可以避免北方冬季的严寒,以及南方夏季的酷暑。气候的变化,还直接影响到鸟类的食物条件。例如,入秋以后,我国北方大多数植物纷纷落叶、枯萎,昆虫活动减少,陆续钻入地下入蜇或产卵后死亡,数量锐减。食物的匮乏促使以昆虫为食的小型鸟类不能维持生活,只有迁徙到食物丰盛的南方,才能很好地渡过冬天,而以昆虫和小型食虫鸟为猎捕对象的鸟类也随之南迁。

天气的好坏、风向、风力的大小等均对鸟类的迁徙有较大的影响,较为适宜的是晴朗的天气,并有风力为3—5级的顺风。但春季迁徙的一部分鸟类,有时由于繁殖期的临近而急于赶到繁殖地,因此即使在十分不利的气候条件下,也会克服困难,继续迁飞。

更令人称奇的是,鸟群在迁徙时竟然能够飞行得十分协调,时而向左,时而旋转,时而如万马腾空跳跃,蔚为壮观。这种现象自从古罗马博物学家皮里尼首次对大雁等鸟类作过观察记录以来,已经被人们研究和探索了20个世纪,但至今仍众说纷坛,莫衷一是。目前趋向于三种解释:其一是“节能”说,根据“空气动力学”或“跑道”原理,鸟类在作“V”字形飞行时,把翅膀放在其他鸟类飞行时所产生的气流之上,就可以节约大约70%的能量,这对躯体比较笨重的大雁类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其二是“信息”说,在鸟类群飞时,常有一只或几只有经验的领头鸟带路,领头鸟可以为鸟群提供食源、水源等的可靠信息;其三是“安全”说,认为大群鸟类集合在一起的时候,要比单独一只或仅有数只鸟的情况更容易发现敌害,因为在鸟群飞行或栖息时,只要其中有一只鸟发现敌害,它就会很快将这个信息以一传十、十传百的方式传递给所有的鸟,鸟群就会立即采取应急的对策,或者迅速逃跑,或者一起鸣叫,将敌害吓退。

许多鸟类有一种本能,即所谓“返巢本性”,这种本性反映出它们对于自己的出生地枣故乡的眷恋,以及寻找旧居的能力。它能帮助鸟类在第二年繁殖季节,顺利地返回旧巢。有人曾捕获一只雕鴞,13年后,这只获得了自由的鸟儿竟回到了离故址不到2公里的地方。鸟类从千里之外定向识途的本领,一直是神奇的大自然的奥秘之一。它们靠什么来决定航向?北极星?太阳?月亮?风?气候?还是地磁?它们的方向意识又是从何而来的?这始终是自然界中一个使人百思不得其解的谜。科学家通过环志、雷达、飞行跟踪和遥感技术等方法测到,鸟类在飞行时,往往主要依靠视觉,通过天空中日月星辰的位置来确定飞行方向。此外,地形、河流、雷暴、磁场、偏振光、紫外线等,都是鸟类飞越千里不迷航的依据。最近的研究还表明,鸟嘴的皮层上有能够辨别磁场的神经细胞,被称之为松果体的神经细胞就像脊椎动物对光的感觉器官一样起着重要作用。对哺乳动物和信鸽进行的多次电生理学试验表明,部分松果体细胞能对磁场强弱的微小变化作出反应。

一般认为,在白昼迁徙的鸟类是根据太阳来定位的,夜间迁徙的鸟类迁徙是根据星空定位。另有一种观点认为,鸟类拥有适应于空中观察的敏锐视力。在开阔的环境中,人类的视野半径为9.6公里,而在2000米的高空飞行的鸟类视野为100公里,它们并能牢记熟悉了的广大地区的特征作为方向标志,为其从繁殖地向越冬地迁徙往返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鸟类的迁徙绝非轻易之举。通常飞越一个宽阔的海面和高大的山脉后,其体重会减轻一半,大批当年出生的幼鸟在迁徙途中或到达迁徙终点后都难逃夭折的命运。在迁徙的途中来不及觅食、骤起的风暴、浩瀚的水域等等,无时无刻都在吞噬着这些生灵。同时迁徙时间的早晚也蕴藏着危机,太早意味着北方的生活环境还被冰雪覆盖,过晚则会遭遇暴风雨的危险,而且还有无数人为的干扰:高大建筑物,无线电天线,灯塔与烟囱、与飞机相撞等等,都潜伏在鸟类漫长的迁徙途中。
候鸟迁徙的原因
1个回答2024-02-04 14:53
  影响鸟类迁徙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即有外在的气候、日照时间、温度、食物等,也有鸟类内在的生理因素。
  气候:在纬度较低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候鸟较少而留鸟较多,而在中高纬度地区候鸟较多而留鸟较少。其主要原因低纬度地区气候变化较小,每年间各项气候指数相对稳定;而中高纬度地区季节鲜明气候变化较大。
  温度:温度不仅仅影响了鸟类本身的感受同时也会影响鸟类的食物来源,当高纬度地区温度降低时,鸟类便会随之迁徙,而由于地形等因素的影响中高纬度地区也会有一些区域会保持相对较高的温度,生活在这里的候鸟就有可能转变为留鸟。
  日照时间:有相当一部分候鸟,每年开始迁徙时间非常稳定,据室内实验的验证,这与日照时间有关,当日照时间达到一定长度以上或以下之后,会触发鸟类体内的某种反应机制,诱发其迁徙行为。
  食物:食物状况是影响鸟类迁徙一个重要因素,有学者认为,由于鸟类是恒温动物,本身对环境温度的变化较不敏感,因而温度因素对鸟类迁徙的影响主要就是通过食物来实现的,温度降低不仅食物本身的活动停止,而且鸟类的觅食活动也受到很大限制,正是这一因素迫使鸟类开始迁徙。
  鸟类生理因素:根据对笼养鸟类的观察,每到繁殖季节鸟类会出现所谓“迁徙不安”的行为,部分物种会终日朝向迁徙方向站立;或不断试图起飞,一些夜间迁徙的物种会颠倒昼夜节律,在夜间显示出异常的活跃,由于在笼养条件下,气候、温度、光照、食物的条件终年不变,因而笼养鸟在迁徙季节的“迁徙不安”行为说明至少对部分物种而言,迁徙是其生命本能的一部分,受到其内在生理因素的调节。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