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引力

有没有一个成语或者说法,用来形容,某个条件本该引起一个结果,却没有,反而引发另一个结果。
1个回答2024-03-08 11:16
歪打正着
【拼音】:wāi dǎ zhèng zháo
【解释】:比喻方法本来不恰当,却侥幸得到满意的结果。也比喻原意本不在此,却凑巧和别人的想法符合。
【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二回:“将药煎中,打发晁大舍吃将下去。想歪打正着,又是杨太医运好的时节,吃了药就安稳睡了一觉。”
【示例】:他有种非智慧的智慧,最善于~。(老舍《牛天赐传》)
【近义词】:瞎猫逮死耗子
【反义词】:画蛇添足、弄巧成拙
【歇后语】:瞎猫逮死耗子
【语法】:作宾语、补语、分句;指凑巧
【英文】:score a lucky hit
【日文】:见当违(けんとうちが)いのやり方(かた)をして,幸运(こううん)にもうまくゆくこと,けがの功名(こうみょう)になる
【法文】:atteindre son but par un coup de chance
如何引导学生总结反思
1个回答2024-02-10 02:26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老师一般习惯自己对一课的得失进行总结,然后让学生机械记录或者记忆。初中学生限于其年龄特征以及数学认知水平,往往热衷于做题而不善于反思总结,因而,学生的学习也就仅停留在知识表面。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类似的问题还会做重复工作,出现“上课听的懂,课后依然不会做”的现象。我在课堂教学中,在每个环节中包括例题分析时都会及时引导学生独立总结,像对知识的认识、解题分析、常用结论等,提高学生总结反思能力
那么,在数学教学环节中,如何适时引导学生总结?总结什么?一、对课堂知识点及常规运用总结反思。
在实际教学中课堂小结是容易忽略的部分,往往一节课由于疏忽了这个环节而是整个授课环节成“虎头蛇尾”之势。每节课的教学都有教学目的,上课结束时是否达到了目的,可以通过五分钟学生总结就可以知道。
在这个过程中,我是让学生先独立回忆本课学习过程(可以查看课本和草稿),引导学生梳理、巩固要点、难点,使其形成内化的东西形成个人总结,老师根据学生能力和课堂教学知识的难易让学生总结,其他学生补充交流,最后老师总结。
通过总结或强调重要部分来使学生保持专心直至授课结束。引导学生独立总结自己本课掌握程度,明确课后复习目标,提升数学思想形成过程的再次感悟与体验。
二、对例题和作业的总结和反思
课堂例题和作业的设置,不仅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做这道题,更应该达到提高解题能力、发展思维,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因此,要引导学生学会对例题的反思,以归纳方法、总结规律、体会技巧、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如此一来,例题的作用无疑会被扩大。
怎样引导学生学会反思?
1个回答2024-02-11 02:44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与思相伴而行,有学习发生的地方一定就有反思。及时、恰当地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能巩固知识,提炼方法,感悟过程,训练思维。那么,日常教学过程中,该怎样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呢?

一、反思的必要性

反思不仅是一种数学学习习惯,更应该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吾日三省吾身”,反思能促进自身行为的自觉性,学会用批判的眼光看待问题,从而在反思中不断成长和进步,提高行动力!

在数学学习中,反思也是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学习手段之一。

在新课讲授时,引导学生对预习进行反思,能让学生迅速找到新、旧知识的联接点,使新知识的学习自然发生;在整理复习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能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形成学习方法。在解决问题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能感悟数学思想,提炼学习策略。

二、培养反思习惯

很多学生学习过程中没有反思的习惯,所以,要想让学生学会反思,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

每一节课的小结就是一个绝佳的反思机会,利用课堂小结组织学生进行反思,堂堂思,节节思,让反思自然而然地变成学生自觉主动的行为,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习惯,学会反思。

三、注重语言引导

有了好的习惯,还需要教师用适合的语言来引领学生进行反思。很多老师在引导学生反思时,会简单地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这样的问题宽泛,目的性差,往往很难有精彩的生成。

教学中,引导学生反思的语言应目标明确,指向性强。比如:在刚才的学习活动中,你遇到了什么困难?是怎么克服的?今天学的知识和以前的哪些知识有联系?有什么作用?我们是用什么方法获得这些知识的?在这个过程中你有什么新的发现?能提出什么新的问题?诸如此类,根据每节课的特定内容选择合适的语言来引导反思,这样学生思考的目的会更明确,思考也会更深入。

四、关注提炼总结

学生反思后,如果不及时提炼总结,从而上升到方法论,这样的反思对学生而言形同虚设。

因此,引导学生反思时,要根据学生反思的内容及时提炼总结,让反思发挥最大作用。如:对学习过程的反思,要注意提炼学习方法;对学习能力与态度的反思,要关注情感的培养;对学习结果的反思,要留意知识应用情况。

学会反思的学生方法更独特,思维更清晰,理解更深入!
如何引导孩子学会反思?
1个回答2024-01-20 17:35
你说的情况应该慢慢的引导孩子去做,而不是一下子,就让孩子能够做到,因为这些东西都需要,多方面的知识来进行综合的。
什么是反引力?
2个回答2022-08-24 03:31
(1)如果两个物体相互吸引而产生万有引力。那反应力就是两个物体相互排斥产生的力,其大小同样和它们的质量成正比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只是力的方向和万有引力相反。(2)反引力的产生,首先就要求物体是由反物质构成的。只是目前科学家在宇宙中只能捕捉到少量的反粒子,还没有发现由反粒子构成的反物质。因为反物质和我们这个宇宙中的物质是不能相遇的,否则将一起湮没。(3)由上诉可见反引力的作用就是反物体间的引力,在反物质或反宇宙世界中起吸引作用,从而使反物质积聚在一起。 而对于正物质和反物质之间起着排斥作用。
这是不是反引力
2个回答2023-06-20 12:25
反引力就是斥力,就像电磁学里面说的同极相斥,就是这种斥力的样板。但事实上所有质量都只能产生引力而颂胡不能产生斥滑瞎力,要有斥野让拦力就必须找到反质量物质,而这从现在来说根本找不到。
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反思
1个回答2024-02-10 18:27
每课——回顾反思
学习是一个知识构建的过程,自我反思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构建。每节课我们都给学生留有一定的回顾反思时间,即:一堂课临结束时,我们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反思: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体验,你觉得本课的学习重点是什么,最感兴趣的内容是什么,你还有什么不清楚的问题,对老师的教学有什么建议,你觉得自己这节课表现怎样??学生通过反思,检查对照,内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并确定补习的方向。学生之间还主动交流自己的反思情况。
每日——自我反省
作业与评价是习惯养成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巩固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形成能力的关键之一,也是教师了解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情况,了解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以往的作业设计与评价仅仅停留在“我说你写,你写我改,有错订正”的阶段上,对于学生而言只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很少去思考自己从中得到了些什么,有什么收获,哪些地方还需改进。
在实践中,我做了一些程序上的改进,引导学生进行了以下尝试:(1)在完成作业前要有“温故环节”,因为课本是我们学习中的第二位老师。课本知识是最基本的知识,它随时伴随在学生身边,每天做作业以前应当阅读本课学习内容,进行反思整理,在回顾当天所学新知的基础上完成作业。(2)在学生完成作业后让他结合自己的作业给自己一个评价,可以结合作业是否都正确、书写是否工整、是否可以独立完成当天作业等进行综合评价 (一般学生都会较客观地自评)。(3)睡前反思,学生躺在床上还未入睡时,想一想今天我学到了什么?一般用分科思考,回忆不起的内容可请教同学,住校生还可适当讨论、补充。也可以想想自己一天的心情指数,自己与老师、家长、同学的知心话语,还可以是自己反思自我、
体验成长的过程,自己对于某件事情发表的评论等等,内容并不重要,只要有意义就行,重要的是让学生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
作业的批改也走向了师生间的对话,教师将作业批改的最终落脚点在于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在知识掌握、思维方法或学习习惯等方面的长处和不足上,及时调整和改善学习过程,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对学习积极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使作业评价成为学生自我反思、调节、完善的发展过程。如:在一些作业完成较好的作业本上,不妨写上简短的鼓励语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对于学习习惯暂时落后的学生,更应抓住其闪光点,适时的给与鼓励。如“你的书写工整多了,老师相信你下次会做得更好!”,“瞧!付出总有回报!计算的正确率提高了!”,你进步了!继续努力等。对于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来说,这些尊重、鼓励的评语,不仅是情感上的补偿,更是心理上的激励与安慰。
当学生作业中出现审题、观察、分析等方面的错误时,老师可以利用评语进行方法指导,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这个结果能使式子有意义吗”、“用逆推方法试试看”、“怎样找最简公分母?”等评语实际是向学生指明思考的路线。
当教师批阅后再让学生结合教师的评价找找产生差距(这个差距可能不明显,也可能较大)的原因。每个学生都会关注自己所努力的或需要努力的事情的成效:“我的作业如何?”实施自我反思,从而找出自己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经过反思,能够使每一位学生都获得有益的帮助,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肯定和成就感,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明确下一步的努力方向。
每周——在校总结
写总结不失为学生自我评价的一种较好的方法,通过回忆、重温活动的情景,强化学生在校活动中的积极情感,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可以让学生客观地认识自我,避免学生的盲目性和自卑心理。教师通过学生总结可以了解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家庭情况等,从而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我们要求学生每周一次反思,以“总结”的形式进行记录;同时,针对学生反感以正式文章形式总结的实际,让学生自主选择总结方式:以书面总结形式或周末以口述形式向家长汇报在校一周情况。总结内容包括四部分:本周所学所获,学习中的困惑或不足,本周心情指数以及老师,我想对你说。回到学校后,我利用晚辅导随机抽部分同学进行现场“总结”,教师与学生细心听,随后有时会针对每位学生总结中的困惑进行面对面地解惑,有时会对学生一周的表现进行科学性地评价。
通过一周总结的方式,学生可以对他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写出他们自己的情感、态度、困难之处或感兴趣之处,也可加强学生与家长、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和相互了解。新课程强调发展学生交流能力是基础教育的目标之一,而自我总结无疑提供了一个让学生自己的语言表达学习思想、方法和情感的机会。而且总结还可以发展成为一个自我报告,评价自己的能力或反思自己问题的策略。从这个意义上说总结有助于教师培养和评价学生的反省认知能力过程。
每次考试——得失反省
根据教学目标,教师在每学期中要配合学校或自行组织适当次数的考试,考试结束后发给学生检测试卷,学生自己对做错的题进行订正,遇到不能订正的题目可以查阅课本、请教同学或老师,同时写出错题原因,然后再小结一下自己在本次考试中表现突出的地方,与同桌交流。长期这样训练,学生就对自己的知识结构了解清楚,对照学习目标,找出差距,今后的学习会更有针对性。
每学期——综合总结
为了督促学生良好反思习惯的形成,我在每学期结束给学生布置假期作业时,给学生布置一道特殊的数学作业,:让他们从学习、在校生活、成就等方面进行一次综合总结,形式也是灵活的: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上的,但一定要真实,开学后在班上进行交流。借此引导学生关注学习与生活过程,促进学生“更全、更优、更好”地发展。同时利用优秀学生的成功学习经验和成长过程引导提升其他的学生。
有哪些因为小事连锁反应引发的大事情?
1个回答2024-05-15 22:21
因为小式连锁反应引起的大事,有可能是蝴蝶效应,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然后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州引起了一场龙卷风,这就是因为一件小事然后引发的大事情,这些都是通过推论,然后得到了一系列科学证明的,正好解答了问题。
反差 怎么引导?
1个回答2023-02-04 20:51
反正都已经到了,反正是重新登记了完整,反正还是挺好的,你等着以后呢反差怎么说呢,你等着你等你等你好了,你等着你好了。
为什么不存在反引力
2个回答2023-09-10 14:00
反重力(反告手引力)这种提法不妥,或者说这种提法错了,应该是利用重力(利用引力)。现在各国的卫星、航天器森友派等都是利用引力。因为产生卫星、航天器的轨道,就是引力在自转作用下产生的。也就是说没有重力,即没有引力就不会有轨道,也就没有卫星、航天此贺器等。现在已研究到利用银河系的银心引力,因为冲出太阳系的第三宇宙速度,证明已经是研究到银河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