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与糊涂

聪明地糊涂和糊涂的聪明全文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1-27 06:11
聪明地糊涂,说明事办砸了,聪明反被聪明误,自以为是,一时糊涂。糊涂的聪明,说明事办的漂亮,有些事是没有答案的,该糊涂的时候糊涂,装作不明白。一个是真糊涂,假聪明,一个是假糊涂,真聪明。
聪明的糊涂
1个回答2024-01-29 18:43
应该是10小时。我们先设去时路程为1,则去时用的时间为1/30。来回的平均速度15千米,来回的总路程为2,则来回用的时间为2/15,那么回来用的时间为2/15-1/30,再用回来的路程1除以回来的时间,则回来的速度为10km/h
形容聪明人装糊涂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2-10 14:40
大智若愚 [ dà zhì ruò yú ]
生词本虚磨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dà zhì ruò yú ]
某些才智出众的人不露锋芒,看来好像愚笨。
出 处
宋·苏轼差隐斗《贺欧阳修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例 句
鲁迅在《出关》中描写老聃“好像一段呆木头”,其携让实老子是一个哲学家,这个形象,大概就是~吧。
有哪些名人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1个回答2024-03-29 12:35
韩信作为当世少有的明白人、大才能,运筹帷幄,逐鹿中原,为刘汉王朝打下半壁江山,自然也别封王列侯。但是可笑的是,后来有人告他谋反。刘邦听信谗言削了他的兵权,这就让韩信有了危机感,帝王最是容不得自己的江山被人惦记,即使是让他猜疑的人也不行。汉十年,刘邦亲征陈豨。韩信称病未出,搅动兵权暗中派人与陈联络,不巧的被家臣告密。这一些被发现了了之后,就让一个为难了,那就是坐镇京城的吕后,她想召见韩信,又怕他拥兵不肯就范,就只能够同萧何商议计策。解铃还须系铃人,毕竟萧何老谋深算,他派人传旨韩信,声称陈豨已经被捉拿斩杀了,列侯、群臣都要进宫朝贺。这时候,萧何为了避免韩信不来,欺骗韩信道:“你尽管有病在身,也得勉强进宫朝贺,以免皇上生疑。
李斯对秦帝国来说,是个非常重要的人物。用他超群的智慧,为大秦帝国立下了不朽奇功。游说秦王并吞六国;《谏逐客书》千古流传;出谋划策奠定秦国的中央集权。然而在最后关头,李斯却听任赵高的安排,一念之差做出错误的决定,伪造诏书、计杀扶苏,拥立胡亥当皇帝。以至于后半生在赵高的精心策划和步步紧逼下,最后落得身陷囹圄、受五刑、夷三族的悲惨结局,并且留下摧毁秦朝基业的罪名。
李斯之所以受赵高的牵制,主要是经不住权位的诱惑。秦始皇病死后,李斯失去了靠山,担心自己再次变为“厕中鼠”,以至于被赵高胁迫,为了求得二世的信任。然而二世没有什么宏图大志,只顾贪图享乐。二世忌讳李斯位高权重,处处压制怀疑李斯,再加上赵高的挑拨,不仅没有保住权位,最终搭上了宝贵的性命。李斯的“仓鼠哲学”成就了他,也毁灭了他。
李斯跌宕起伏的一生,太在乎权位。如果他在紧要关头,坚持奉诏的心志,拥立仁慈的扶苏当皇帝,那么秦国不会走向灭亡,李斯也不会死于非命。
是不是聪明人才懂糊涂,糊涂人都不聪明?
4个回答2023-05-21 01:52
也不一定,有些聪明人懂得在合适的时候装糊涂,做合适的事,低调不张扬。也有些糊涂人,是真的糊涂。
你怎么理解最糊涂的人往往最聪明,而最聪明的人往往最糊涂?
2个回答2023-05-10 00:45
难得糊涂是人生的大智慧
说明糊涂就是聪明或精明的表现
也是人生的一种境界
所以说有时候糊涂并不是真的糊涂
只是装作糊涂而已
只要没有违背原则和底线
是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没有必要太过较真
因为太过较真你就输了
人生难得糊涂,是糊涂好呢还是聪明好呢?
2个回答2023-01-06 03:36
人可以装糊涂但是不能真糊涂,最好是大事明白小事糊涂些,人聪明不如有智慧,小聪明能帮人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小麻烦,而智慧能帮人度过难过甚至改变命运。
有哪些历史名人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1个回答2024-03-11 00:05
李自成,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只当了42天皇帝江山就没了,问题出在,贪恋美色,失去民心。
雍正儿子中最聪明的一个,为何要装一辈子糊涂,后人却说他是真聪明?
1个回答2024-01-24 00:47

雍正儿子中最聪明的一个,却装了一辈子的糊涂。既保全了自己和子孙后代的荣华富贵,也全了兄弟之道,君臣之道因此说他是最聪明的。

清王朝雍正皇帝,只有四个儿子成年。大儿子弘时还因为和雍正的关系不好,也不上进,被剥夺了争夺皇位的权利,最后郁郁而终。也就剩下了三个,后来弘历继位,因为目睹了哥哥弘时的悲剧,在他继位以后对两个弟弟很是优待。然而却使得两个弟弟恃宠而骄,特别是弘昼,成了历史上著名的荒唐王爷。

弘昼的种种荒唐行为,有时候到了不可理喻的地步,乾隆都从来不曾怪罪过他。他还有一个爱好,就是喜欢办丧礼。别人劝他他还说:“哪个人有不死的,有什么好避讳的?”他还亲自指挥过丧礼,自己坐在院子中间让府里的下人和家人们祭奠他,自己还以此为乐。他还制作一些冥器,放在自己的床前。就这样一位天不怕地不怕的王爷,却得到了皇帝的百般纵容。

在弘昼写得一首诗里,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态度,和对皇位的无意。意思是说他对皇权没有兴趣,只想和知己好友,把酒言欢,做到及时行乐。他的这首诗被史学家们称为“救命诗”,不但保了自己,还保了子孙后代的富贵,同时还成全了皇上的兄弟情义。因此即使弘昼在荒唐只要他不会威胁到皇位,皇帝也就由他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