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黍之约

鸡黍之约出自哪个成语
1个回答2024-02-11 02:39
鸡黍之约 [jī shǔ zhī yuē]
释义
鸡黍之约,汉语成语。
语出《后汉书-独行列传》中范式和张劭的事迹,两人因此留下“鸡黍之交”的美名。
鸡黍之约是指谁和谁的友谊?
1个回答2024-02-09 17:51
范式,字巨卿,山阳郡金乡县(今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人。别名汜。范式年轻的时候在太学游学,成为儒生,和汝南郡人张劭是好朋友。张劭,字元伯。后来两人一起告假回乡,范式对元伯说:“两年后我要回京城,我会去拜见您的父母,看看您的孩子。”然后就共同约定了日期。后来约定的日期快到了,元伯把事情全都告诉了母亲,让她布置好酒食恭候范式。母亲说:“都分别两年了,千里之外约定的事情,你怎么就这么相信他呢?”元伯回答说:“巨卿是讲信用的人,一定不会违背诺言。”母亲说:“如果真是这样就该为你们酿酒。”到了那天,巨卿果然来了,二人升堂互拜对饮,喝得十分畅快后才相互告别。
鸡黍之约的道理
1个回答2023-12-04 11:38
该成语告诉我们做人要诚实守信,有诺必践的道理。
鸡黍之约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诚信典故,故事讲述了范式和张劭二人的诚信精神,两人为了遵守鸡黍之约,连生命都可以抛弃。
鸡黍之约告诉我们,要谦虚、保持礼貌、珍惜交友机会、坐实自己的信仰和原则、对待他人友善而真诚、不管朋友是贵是贱,都要平等相待、重视友谊。
鸡黍之约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个回答2024-05-30 03:36

范式诚信赴约、为死友下葬的故事在当时广为流传,成为千古佳话。

在《后汉书》和《喻世明言》中均有记载,后世传授中故事多有渲染,如明代冯梦龙《喻世明言》中的记载就十分感人。

鸡黍之约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个回答2024-02-07 09:51
范式诚信赴约、为死友下葬的故事在当时广为流传,成为千古佳话。在《后汉书》和《喻世明言》中均有记载,后世传授中故事多有渲染,如明代冯梦龙《喻世明言》中的记载就十分感人。
鸡黍之约出自哪个成语
2个回答2023-01-19 18:05
鸡黍之约
[jī
shǔ
zhī
yuē]
释义
鸡黍之约,汉语成语。
语出《后汉书-独行列传》中范式和张劭的事迹,两人因此留下“鸡黍之交”的美名。
故人具鸡黍的黍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2-11 10:36

黍(shǔ):黄米饭,古代认为是上等的粮食。

出处: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原文: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翻译:

老朋友预备丰盛的饭菜,要请我到他好客的农家。

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苍青的山峦在城外横卧。

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

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再请君来这里观赏菊花。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作者孟浩然隐居鹿门山时,对上姓田的朋家做客这件事的描写。作者心旷神怡,赞叹着美丽的田园风光,创作出这首诗。

原文赏析

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通过写田园生活的风光,写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全文十分押韵。诗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约”一径写去,自然流畅。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隽永。

作者以亲切省净的语言,如话家常的形式,写了从往访到告别的过程。其写田园景物清新恬静,写朋友情谊真挚深厚,写田家生活简朴亲切。

鸡黍之约的故事概括?
1个回答2024-01-05 03:10

东汉明帝年间,金乡范庄(今鸡黍镇),有一个赶考的举人叫范式,途中不幸染上风寒,住进一家客店。恰巧,河南汝南县也有一个赶考的举人张劭,与范式同宿一家店里,。范式在张劭的精心照料下,很快恢复了健康。范、张二人遂结拜为生死兄弟。由于耽误了考期,二人约定明年同去洛阳重考。次年,二人同去赶考,结果双双金榜题名,考进太学。两人在同游太学期间,朝夕相处,互相照顾,亲如骨肉。不知不觉,三年已过。毕业时正值重阳佳节,二人达成一个约定:就是往后每年的重阳节这一天,兄弟二人隔期互拜尊亲,杀鸡煮黍以待。从此,范张二人重阳“鸡黍之约”,多少年都雷打不动,严格遵守,从不误约。

后来,范式年老辞官回归故里,因忙于事务,一时疏忽了“重阳鸡黍之约”的时间。在重阳节这一天,他已无法赶到张家。如果不去,那就违背了诺言。范式寻思无计,就对妻子说:“常闻古人云,人不能日行千里,魂却能日行千里。做人诚信为本,我死也不能失信。要让我的魂灵去汝南赴约。”范式嘱咐罢妻子,遂自刎而死,化魂灵去了汝南赴约。

汝南人张劭,重阳节这天早已准备好了鸡黍饭菜,专等范兄。可他从早晨等到深夜。饭桌旁的张劭迷迷蒙蒙地进入梦乡。梦境中,他看见范大哥正朝他走来。张劭忙起身相迎,让他入座,劝他饮酒食鸡黍。范式却以袖掩面步步后退,不肯就餐。张劭忙追赶范式,不料却一脚踏空,跌倒于地。原来范式托梦给张劭,并将实情告诉于他。恳请张贤弟怜悯愚兄轻忽之过,请您即刻动身前往金乡范庄一见吾尸,我死亦瞑目矣!张劭于梦中得知噩耗后,一下子就哭醒了。

张劭便连夜起程,白装素裹,千里迢迢,赶赴金乡。数日后到达,一打听果然如梦中情景一样,他就直奔墓地而去。张劭哭倒于地。张令人买来祭物和香烛纸帛,陈列于范式灵柩前。随后,张劭躬起腰身,头朝着范式灵柩,连碰三个响头,就地而亡。众人来不及阻拦,看着已死去的张劭,非常痛惜,在惊愕中,忙为之设祭,备好棺椁把范张二人同葬于一金井(即墓穴)之中。

范、张二人死后,金乡范庄的老百姓念及他们一诺千金,诚恳守信的壮举,改范庄为鸡黍,即现在的鸡黍镇。汉明帝也怜其信义深重,以励后人,下拨银两在范式故地筑坟修庙,即鸡黍镇的“二贤祠”与“范张林”。

鸡黍之约的故事简介:
1个回答2024-01-10 23:13

张劭字元伯,汝南人。二人结束学业,一同归回故里。分手时范式对张劭说:“两年之后,我将去拜访您的尊亲,见见你的家人孩子。”于是两人约定了相见的日期。两年后,约定的日期快到了,张劭对母亲说明情况,请求准备好酒菜等候范式。张母说:“已经分别两年了,相距千里,你怎么能相信这话能实现呢?带握”张劭回答:“范巨卿是诚信之士,一定不会违约的。”张母说:“果真这样,我就为你们酿酒。”到了决定的日子,范式果然如期而至。他拜见了张劭的母亲,和张劭相聚饮酒,尽欢而别。
分别后范式做官至山阳郡功曹,和张劭一直未再见面。张劭的积年旧病越来越沉重,他的同乡郅君章﹑殷子徵每天早晚都来探望他。张劭临终时叹息说:“很遗憾不能见到我的'死友'”。子徵说:“我和君章尽心尽力照顾你,这还算不得'死友'的话,还有谁算得上呢?”张劭说:“像你们二位这样的,是我活着的朋友。而山阳的范巨卿,才算得上我生死相交的朋友。”不久他就去世了。一天,范式突然梦见张劭戴着黑色的帽子,帽子上的带子也没有系上,光着脚,对他呼唤道:“巨卿,我已经于某天死去了,另一天就要下葬,就此永远阴阳两隔。你即使没忘了我,也见不到我了。”范式突然惊醒了,悲伤叹息,流下泪水。蠢枝庆他禀告了太守,请求前去奔丧。太守虽然不信,但也不愿过于违背范式的心情,就答应了他。范式脱去官服,穿上与朋友相见的衣服,赶赴搭枣张劭下葬的日期,快马加鞭,急速赶路。范式还未赶到,葬礼已经开始举行。当到达墓地,将要下葬的时候,棺木怎么也放不进墓穴。张劭的母亲抚摸这棺木哭着说:“你还有什么祈望吗?”于是就把棺木停在外面一段时间。接着就看见有白车白马,一路号哭而来。张母远远看见,说:“这一定是范巨卿到了。”范式赶到后,叩拜行丧礼,说:“元伯你上路吧,我们各自走在生死两条路上,就此永别了。”来参加葬礼的有上千人,全都流下了眼泪。范式拉着棺木上的绳子走在前面,棺木才开始移动了。范式留下来,为张劭修好坟墓,在墓地周围种上树木,一切收拾停当,才离去了。

鸡黍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12-23 23:32

鸡黍的意思是指以鸡作菜,以黍作饭。指招待宾客的家常菜肴,也用以表示招待朋友情意真率。

【拼音】jī shǔ。

【基本释义】以鸡作菜,以黍作饭,意思是菜肴;指招待宾客的家常菜肴;也用以表示招待朋友情意真率。

【出处】《论语·微子》:“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示例】

1、《北史·卢道虔传》:“卢道虔为尚书同僚於草屋之下设鸡黍之膳,谈者以为高。”

2、司马光《招鲜于子骏范尧夫》诗:“轩车能朅来,鸡黍足充馁。”

3、徐复祚《红梨记·初会》:“鸡黍惭无,深媿居停。”

【语法】构词方式是主谓式;在句子中通常作主语、谓语、定语、状语。

鸡黍造句

1、婚姻是一道鸡黍。丈夫喜欢吃咸的,于是只管往里面放盐,妻子喜欢吃甜的,于是只管往里边放糖,如此这般,当这道菜出锅后,他们谁也没法吃了。

2、盐是咸的,但鸡黍不可少;真理是苦的,但对未来不可少。

3、再精心准备的鸡黍也喂不饱男人想溜之大吉的心。

4、除夕年夜饭,邀你来品尝:美酒一杯忘烦恼,鸡黍一桌馋人嘴,欢聚一堂乐闹闹,幸福快乐每一秒。除夕佳节,祝你合家团圆!

5、喜宴上宾客尽欢,大伙儿直吃到杯盘狼藉,鸡黍俱尽,才逐渐散去。

6、来金山就餐,品尝广州名厨主理的精美鸡黍,追求不同凡响的感受,体验金山温馨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