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志勤学的演讲稿

名人勤学立志小故事谁知道???
1个回答2024-03-20 10:30
成功来自勤奋
成功,说来容易,做到却很难。唐代文学家韩愈说:“业精于勤而毁于嬉。”事实 一再证明,任何人做任何事都离不开勤奋,勤奋是成功之舟。
?
勤能补拙。传说宋代学者朱熹讲过一个故事:福州有一个叫陈正之的人,反应相当迟钝,读 书 每次只读50个字,读一篇小文章也要五六遍才能读熟。为了克服缺点,他不懒不怠,勤学苦 练,别人读一遍他就读三遍四遍,天长日久,知识便与日俱增,后来,他不但克服了自己反 应迟钝的缺点,而且成了博学之士。梅兰芳年轻的时候去拜师学戏,师傅说他生着一双死鱼 眼睛,灰暗、呆滞,根本不是学戏的材料,拒不收留。天资的欠缺没有使他灰心,反而促使 他更加勤奋,他喂鸽子,每天仰望天空,双眼紧跟着飞翔的鸽子,穷追不舍;他养金鱼,每 天俯视水底,双眼紧跟着遨游的金鱼,寻踪觅影。后来,梅兰芳的眼睛变得如一汪清澈的秋 水,闪闪生辉,脉脉含情,终于成了著名的京剧大师。
华罗庚教授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 分辛劳一分才。”即使天资再差,只要勤奋,就一定能成功。
?
勤出成果。明代历史学家谈迁,29岁时开始著作《国榷》。因为家里穷,买不起参考书,只 好四处求人,借书来抄。一次,为了看点儿资料,带着干粮,冒雨走了100多里路。他奋斗 了27年,六易其稿,终于写成了《国榷》这部500万字的重要史书。这时他已56岁了。不幸 的是,这部书稿被小偷偷走。谈迁伤心得大哭一场。不少人以为,他从此一蹶不振,谁知第 二天他又重新开始写作。冬去春来,周而复始,花了10年光阴,终于再次把书写成了。这时 他已白发苍苍,老态龙钟了。从谈迁的事迹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只要勤奋,就可以为自己所 作的一切画上圆满的句号。
?
勤奋是成功的阶梯,成功是勤奋的结果,只要我们勤奋学习,勤奋探索,勤奋实践,什么事 情都一定会成功!?
其它立志勤学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18 11:12
程 门 立 雪



“程门立雪”说的是我国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颐拜师求教的故事。故事发生时,杨时、游酢两人都已四十岁,而且已考上了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求学。

相传,有一天杨时、游酢两人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老先生,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程老先生明知有两个客人来了,却仍然闭目养神,不予理睬。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杨时、游酢两人求师心切,却又怕打扰先生休息,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等候他睁开眼来。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老先生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惊,说道:“啊,啊!他们两位还在这儿没走?”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由于苦心求学,杨游二人后来成为宋代著名学者。

这个故事,就叫“程门立雪”,在宋代读书人中流传很广。后来人们常用“程门立雪”的成语表示求学者尊敬师长和诚恳求教。



孔 子 尊 师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

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孔子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老师。”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他说:“鸟儿,我知道它能飞;鱼儿,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网来逮住它,会游的鱼儿我可以用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来。至于龙,我却不能够知道它是如何乘风云而上天的。老子,其犹龙邪!”



汉 明 帝 敬 师



汉明帝刘庄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老师,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他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老师的指教。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进门后,往往拉着老师枯瘦的手,默默垂泪,良久乃去。当朝皇帝对桓荣如此,所以“诸候、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孔 融 让 梨



孔融(153-208年),鲁国人(今山东曲阜),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学创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据史书记载,孔融幼时不但非常聪明,而且还是一个注重兄弟之礼、互助友爱的典型。

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见了,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惊喜。从此,孔融让梨的故事也就流传千载,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
有关立志勤学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6 08:47
  1、抗日战争期间,曹禺在四川江安国立剧专任教。一年夏天,有一次曹禺的家属准备了澡盆和热水,要他去洗澡,此时曹禺正在看书,爱不释手,一推再推,最后在家属的再三催促下,他才一手拿着毛巾,一手拿着书步入内室。一个钟头过去了,未见人出来,房内不时传出稀落的水响声,又一个钟头过去了,情况依旧。曹禺的家属顿生疑皮册惑,推门一看,原来曹禺坐在澡盆里,一手拿着书看,另一只手拿着毛巾在有意无意地拍水。

  2、鲁迅卖奖章

  鲁迅在南京江南水师学堂读书时,因考试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没有戴此奖章,作为炫耀自己的凭证,而是拿到鼓楼大街把它卖了,买回几本心爱的书和一串红辣椒。每当读书读到夜深人静、天寒体困时,他就摘下一只辣椒,分成几片,放在嘴里咀嚼,直嚼得额头冒汗,眼里流泪,嘴里“唏唏”,顿时,周身发暖,困意消除,于是又捧起书攻读。 中华励志网

  3、施洋搓脚夜读

  二·七大罢工著名的工人领袖施洋,幼年家道贫寒,买不起灯油。村里有一座叫隆兴观的古庙,庙里点有一盏长明灯,他就在古庙里读书。冬季寒冷,脚冻得难受。起初他不时地站起来跺脚,后来觉得这样浪费时间,便削了一根圆滑的木棍,放在脚底下,一边读书一边来回用脚搓木棍,搓暖了脚,他又能安心读书了。

  4、王亚南绑在柱子上读书
  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资本论》最早的中文翻译者王亚南,1933年乘船去欧洲。客轮行至红海,突然巨浪滔天,船摇晃得使人无法站稳。这时,戴着眼镜的王亚南,手上拿着一本书,走进餐厅,恳求服务员说:“请你把我绑在这根柱子上吧!”服务员以为他是怕自己被浪头甩到海里去,就照他的话,将王亚南牢牢地绑在柱子上。绑好后,王亚南翻开书,聚精会神地读起来。船上的外国人看见了,无不向他投来惊异的目光,连声赞叹说:“啊!中国人,真了不起!”
  5、黄侃误把墨汁当小菜
  1915年,著名学者黄侃在北大主讲国学。他住在北京白庙胡同大同公寓,终日潜心研究“国学”,有时吃饭也不出门,准备了馒头和辣椒、酱油等佐料,摆在书桌上,饿了便啃馒头,边吃边看书,吃吃停停,看到妙处就大叫:“妙极了!”有一次,看书入迷,竟把馒头伸进了砚台、朱砂盒,啃了多时,涂成花脸,也未觉察,一位朋友来访,捧腹大笑,他还不知笑他什么?
  6、张曜拜妻为师
  清代咸丰年间有个武官叫张曜,因苦战有功,被提拔为河南布政使。他自幼失学,没有文化,常受朝臣歧视,御使刘毓楠说他“目不识丁”,因此改任他为总兵。张曜从此立志要好好读书,使自己能文能武。张曜想到自己的妻子很有文化,回到家要求妻子教他念书。妻子说:要教是可以的,不过要有一个条件,就是要行拜师之礼,恭恭敬敬地学。张曜满口应承,马上穿起朝服,让妻子坐在孔子牌位前,对她行三拜九叩之礼。从此以后,凡公余时间,都由妻子教他读经史。每当妻子一摆老师的架子,他就躬身肃立听训,不敢稍有不敬。与此同时,他还请人刻了一方“目不识丁”的印章,经常佩在身上自警。几年之后,张曜搜辩终于成为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后来,他在山东做巡抚时,又有人参他“目不识丁”。他就上书请皇上面试。面试成绩使皇上和许多大臣都大为惊奇。张曜在山东任上,筑河堤,修道路,开厂局,精制造,做了不少利国利民之事。因为他勤奋好学,死后皇帝谥他为“勤果”。燃漏宏
名人勤学立志小故事谁知道???
1个回答2024-02-01 22:45
成功来自勤奋

成功,说来容易,做到却很难。唐代文学家韩愈说:“业精于勤而毁于嬉。”事实 一再证明,任何人做任何事都离不开勤奋,勤奋是成功之舟。



勤能补拙。传说宋代学者朱熹讲过一个故事:福州有一个叫陈正之的人,反应相当迟钝,读 书 每次只读50个字,读一篇小文章也要五六遍才能读熟。为了克服缺点,他不懒不怠,勤学苦 练,别人读一遍他就读三遍四遍,天长日久,知识便与日俱增,后来,他不但克服了自己反 应迟钝的缺点,而且成了博学之士。梅兰芳年轻的时候去拜师学戏,师傅说他生着一双死鱼 眼睛,灰暗、呆滞,根本不是学戏的材料,拒不收留。天资的欠缺没有使他灰心,反而促使 他更加勤奋,他喂鸽子,每天仰望天空,双眼紧跟着飞翔的鸽子,穷追不舍;他养金鱼,每 天俯视水底,双眼紧跟着遨游的金鱼,寻踪觅影。后来,梅兰芳的眼睛变得如一汪清澈的秋 水,闪闪生辉,脉脉含情,终于成了著名的京剧大师。

华罗庚教授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 分辛劳一分才。”即使天资再差,只要勤奋,就一定能成功。



勤出成果。明代历史学家谈迁,29岁时开始著作《国榷》。因为家里穷,买不起参考书,只 好四处求人,借书来抄。一次,为了看点儿资料,带着干粮,冒雨走了100多里路。他奋斗 了27年,六易其稿,终于写成了《国榷》这部500万字的重要史书。这时他已56岁了。不幸 的是,这部书稿被小偷偷走。谈迁伤心得大哭一场。不少人以为,他从此一蹶不振,谁知第 二天他又重新开始写作。冬去春来,周而复始,花了10年光阴,终于再次把书写成了。这时 他已白发苍苍,老态龙钟了。从谈迁的事迹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只要勤奋,就可以为自己所 作的一切画上圆满的句号。



勤奋是成功的阶梯,成功是勤奋的结果,只要我们勤奋学习,勤奋探索,勤奋实践,什么事 情都一定会成功!
求关于自立自强,立志成才的演讲稿
1个回答2022-07-24 10:16
你是那个年龄段的
求一篇关于励志勤学的演讲稿!!
1个回答2024-04-20 19:21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成功的经历,也有遇到失败的苦涩,取得成功的时候,脸上露出的时灿烂的笑容;遇到挫折的时候,有的一败涂地,有的是努力奋进,迎难而上。对于我们学生来说,应该怎么面对学习和生活的成功和失败呢?

  这就引出来我今天要讲的主题——“胜不骄败不馁”。古人曾说过:“胜者不骄傲,败者不气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当你经过自己的一番努力取得成功的时候,决不可沾沾自喜,骄傲于世,目中无人,而应该总结成功的经验,再接再厉,向更高、更好的目标而努力奋斗;当你遇到挫折与失败的时候,决不能灰心伤气,破罐子破摔,而应该仔细检查自己做的事情,从中找出原因,不断总结,就会从一个失败走向成功。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能从中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我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讲得就是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失败有时也是不可避免的,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不就是经过无数次的失败才走向成功的吗?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成功,在失败在成功,最终发明了电灯。爱迪生是这样,雅典奥运会冠军刘翔也是一样,他也是经过了无数次的失败之后才取得了如此骄人的战绩,实现了亚洲人短跑金牌零的突破,为中国人争了光,也为亚洲人争了光!但是要从失败中不断汲取教训,多向成功的人士学习,从心理上要认识失败是暂时的,只要你能调整心态,找出问题的所在,在加上自己的刻苦努力,你一定能取得自己满意的结果。

  我们刚刚进行了期中考试,由于各个学生的基础不一样,有的同学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而有的同学觉得自己的成绩不理想,没有达到自己的目标。这样就出现了两种心态的同学。考试好的同学会欢欣鼓舞,但绝不可骄傲,还要继续前进;考试暂时不理性的同学不要悲观失望,查漏补缺,终究会取得优异的成绩。我想告诉大家的是:考试只是一种检测手段,通过它反映开学以来你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分数的高低只能代表过去,不能代表将来。只要你能从考试中分析自己的失败的原因,总结自己的不足之处,相信在以后的考试中你一定会名列前茅的。

  在我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做到胜不骄败不馁。我真心地希望每位同学,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克服学习上的困难,知难而上,勇攀高峰,力争做到:课前要认真预习,准备好必备的学习用品;课上要积极思考,大胆发言,不懂就问;课后要及时复习,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堂、家庭作业。作业书写工整,作业要独立完成,作业要尽量不错,错了要立即订正。我们坚信,只要同学们努力去做,期末考试一定能考出优异的成绩。

  胜不骄,败不馁。让我们永远保持一颗奋斗的心,总结今天的成功与失败,展望明天的辉煌,经过大家的努力学习和拼搏,相信大家都能达到自己理想的彼岸。

  请牢记:“胜不骄,败不馁,”这句名言,相信它会为你的人生带来极大的鼓励和帮助。
有关名人儿时立志成才的故事 (立志是重点)或者是小时候怎样勤学苦练的。要短
1个回答2024-01-20 16:21
韩国前总统金泳三年轻时就立下当总统的志向,在他的卧室内写着“未来总统”,经过不懈努力,最后终于坐上总统宝座。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印度尼西亚上小学时,在《我的志愿》作文中,表达了要做美国总统的愿望,当时同学们嘲笑他,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但是奥巴马志存高远,最后终于当上美国总统。

曼德拉就经常目睹当地大酋长在解决部落争端过程中被白人政府的法律所约束,他逐渐萌发了寻求正义和平等的理想。年纪更大一些后,他多次领导同学抗议学校的白人法规,甚至因领导学生运动而被除名。在一次次的“斗争”中,曼德拉逐渐立下志愿要为南非的每一个黑人寻求真正的公正。经过几十年不屈不挠的斗争,曼德拉终于带领人民废除了种族隔离制度,并成为南非第一位黑人总统。
有关名人儿时立志成才的故事 (立志是重点)或者是小时候怎样勤学苦练的.要短有关名...
1个回答2024-01-23 14:00
头悬梁,锥刺股出自于《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太平御览》卷三百六十三引《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立志,勤学,改过。”这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2-07-04 15:07

1.立志是指立下志愿,树定志向 。

2.勤学是指指努力学习。

3.改过是指改正过失或错误或错误的行为。

关于“勤奋学习,立志成才”的小故事
1个回答2024-01-22 10:04

一、墨池

王羲之是1600年前我国晋朝的一位大书法家,被人们誉为“书圣”,绍兴市西街戒珠寺内有个墨池,传说就是当年王羲之洗笔的地方。

王羲之7岁练习书法,勤奋好学。17岁时他把父亲秘藏的前代书法论著偷来阅读,看熟了就练着写,他每天坐在池子边练字,送走黄昏,迎来黎明,写完了多多少少的墨水,写烂了多多少少的笔头。

每天练完字就在池水里洗笔,天长日久竟将一池水都洗成了墨色,这就是人们今天在绍兴看到的传说中的墨池。

二、海伦•凯勒

海伦•凯特是美国的著名的女作家,她小的时候生了一场大病,弄得她双目失明,耳朵也失去了听觉。当海伦七岁时,她的父母为她请来了一位教师,帮助她学习。

可是,海伦看不见,也听不见,怎么学呢?所以这位教师想了一个办法:先拿一个洋娃娃给她玩,然后在她的手心上,写上洋娃娃这个词儿,这样海伦就知道了什么叫洋娃娃了。

因此,海伦很快就喜欢上这种学习的方法。从此以后,海伦就用这个办法学习,她一个一个地记,日积月累,她学会了不少的词。你可以想想,海伦作为一个又聋又瞎的孩子,她要克服怎样的困难啊?

但她不怕困难,以惊人的毅力在学习、在生活,终于成为一个举世闻名的作家。因此,只要我们学会不怕困难,不半途而废,刻苦学习,立志成才,就一定会成功。

三、鲁迅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

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四、王亚南

王亚南小时候胸有大志,酷爱读书。他在读中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条脚锯短半尺,成为三脚床。

每天读到深夜,疲劳时上床去睡一觉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他一下子被惊醒过来,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读。天天如此,从未间断。

结果他年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被誉为班内的三杰之一。他由于少年时勤奋刻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杰出的经济学家。

五、宋濂

明朝著名散文家、学者宋濂自幼好学,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写得一手好文章,被明太祖朱元璋赞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宋濂很爱读书,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总要刨根问底。

有一次,宋濂为了搞清楚一个问题,冒雪行走数十里,去请教已经不收学生的梦吉老师,但老师并不在家。宋濂并不气馁,而是在几天后再次拜访老师,但老师并没有接见他。

因为天冷,宋濂和同伴都被冻得够呛,宋濂的脚趾都被冻伤了。当宋濂第三次独自拜访的时候,掉入了雪坑中,幸被人救起。

当宋濂几乎晕倒在老师家门口的时候,老师被他的诚心所感动,耐心解答了宋濂的问题。后来,宋濂为了求得更多的学问,不畏艰辛困苦,拜访了很多老师,最终成为了闻名遐迩的散文家!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