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赤壁怀古赏析

求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赏析
1个回答2023-02-16 02:33
江向东流去,波浪滚滚,千古的英雄人物都(随着长江水)逝去。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时候周瑜(作战的)赤壁。陡峭不平的石壁直刺天空,大浪拍击着江岸,激起一堆堆雪白的浪花。江山象一幅奇丽的图画,那个时代汇集了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瑜,小乔刚嫁给他,他正年经有为,威武的仪表,英姿奋发。(他)手握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就把)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此时此刻),(我)怀想三国旧事,凭吊古人,应该笑我自己多情善感,头发早早地都变白了。人生在世就象一场梦一样,我还是倒一杯酒来祭奠江上的明月吧!
这样回答可以吗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赏析
1个回答2022-12-18 22:00
《念奴娇赤壁怀古》都是《三国演义》里面的情节人物。这篇文章写的非常非常好。
《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
1个回答2022-09-30 22:37
不好,和我们的不一样😓😓😓
赤壁赋的赏析
1个回答2023-01-30 21:58
赏析

本篇是《前赤壁赋》的继续。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与前篇毫无二致,但是笔墨全不相同。写景方面,前篇字字秋色,本篇则“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句句都是冬景,鲜明地反映出不同季节山水面貌的变化,勾勒了两幅截然有别的江山景色图,可见作者描景状物的传神。至于夜间山景:陡壁、怪石、危巢、古木等,都写得逼真而有幽森之气,跟作者“悄然而悲,肃然而恐”的心情密切吻合,而与前篇幽静安谧的情景恰成鲜明的对照。叙事方面,前篇但言“苏子与客”,“举酒属客”,“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都是即事而叙,简洁明了;本篇对于客、酒、肴则用详述,写得别有情味。反之,前篇对于泛舟而歌的情景,用大段笔墨加以渲染;本篇则唯有“顾而乐之,行歌相答”,“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寥寥几句,同样情致盎然。剪裁安排之妙,确很值得借鉴。抒情方面,前篇由乐而悲而解脱,过程起伏,但直抒多于想象,作者的观点表达得完整而且显露;本篇则从飞鹤探舟而西展开想象,将鹤与道士合而为一,完全是幻觉和梦境的描述,涂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这种虚无消极的思想当然不足为训,但是在写作方法上却也告诉我们,只有从不同的角度去表现不同的情景,同一主题的文章才能各具特色。以上有别于前篇的各点,正是本篇的艺术成就。
后赤壁赋赏析
1个回答2022-11-26 18:31
赏析
本篇是《前赤壁赋》的继续。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与前篇毫无二致,但是笔墨全不相同。写景方面,前篇字字秋色,本篇则“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句句都是冬景,鲜明地反映出不同季节山水面貌的变化,勾勒了两幅截然有别的江山景色图,可见作者描景状物的传神。至于夜间山景:陡壁、怪石、危巢、古木等,都写得逼真而有幽森之气,跟作者“悄然而悲,肃然而恐”的心情密切吻合,而与前篇幽静安谧的情景恰成鲜明的对照。叙事方面,前篇但言“苏子与客”,“举酒属客”,“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都是即事而叙,简洁明了;本篇对于客、酒、肴则用详述,写得别有情味。反之,前篇对于泛舟而歌的情景,用大段笔墨加以渲染;本篇则唯有“顾而乐之,行歌相答”,“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寥寥几句,同样情致盎然。剪裁安排之妙,确很值得借鉴。抒情方面,前篇由乐而悲而解脱,过程起伏,但直抒多于想象,作者的观点表达得完整而且显露;本篇则从飞鹤探舟而西展开想象,将鹤与道士合而为一,完全是幻觉和梦境的描述,涂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这种虚无消极的思想当然不足为训,但是在写作方法上却也告诉我们,只有从不同的角度去表现不同的情景,同一主题的文章才能各具特色。以上有别于前篇的各点,正是本篇的艺术成就。
后赤壁赋赏析
1个回答2022-11-27 12:10
赏析
本篇是《前赤壁赋》的继续。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与前篇毫无二致,但是笔墨全不相同。写景方面,前篇字字秋色,本篇则“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句句都是冬景,鲜明地反映出不同季节山水面貌的变化,勾勒了两幅截然有别的江山景色图,可见作者描景状物的传神。至于夜间山景:陡壁、怪石、危巢、古木等,都写得逼真而有幽森之气,跟作者“悄然而悲,肃然而恐”的心情密切吻合,而与前篇幽静安谧的情景恰成鲜明的对照。叙事方面,前篇但言“苏子与客”,“举酒属客”,“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都是即事而叙,简洁明了;本篇对于客、酒、肴则用详述,写得别有情味。反之,前篇对于泛舟而歌的情景,用大段笔墨加以渲染;本篇则唯有“顾而乐之,行歌相答”,“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寥寥几句,同样情致盎然。剪裁安排之妙,确很值得借鉴。抒情方面,前篇由乐而悲而解脱,过程起伏,但直抒多于想象,作者的观点表达得完整而且显露;本篇则从飞鹤探舟而西展开想象,将鹤与道士合而为一,完全是幻觉和梦境的描述,涂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这种虚无消极的思想当然不足为训,但是在写作方法上却也告诉我们,只有从不同的角度去表现不同的情景,同一主题的文章才能各具特色。以上有别于前篇的各点,正是本篇的艺术成就。
后赤壁赋赏析
2个回答2022-06-29 18:06
在第二层中,纯粹写景的文字只有"江流有声"四句,却写出赤壁的崖峭山高而空清月小、水溅流缓而石出有声的初冬独特夜景,从而诱发了主客弃舟登岸攀崖游山的雅兴,这里,作者不吝笔墨地写出了赤壁夜游的意境,安谧清幽、山川寒寂、"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西鹊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奇异惊险的景物更令人心胸开阔、境界高远。可是,当苏轼独自一人临绝顶时,那"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的场景又不能不使他产生凄清之情、忧惧之心,不得不返回舟中。文章写到这里,又突起神来之笔,写了一只孤鹤的"横江东来"'、"戛然长鸣"后擦舟西去,于是,已经孤寂的作者更添悲悯,文章再起跌宕生姿的波澜,还为下文写梦埋下了伏笔。
后赤壁赋赏析
1个回答2022-11-27 01:52
赏析
本篇是《前赤壁赋》的继续。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与前篇毫无二致,但是笔墨全不相同。写景方面,前篇字字秋色,本篇则“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句句都是冬景,鲜明地反映出不同季节山水面貌的变化,勾勒了两幅截然有别的江山景色图,可见作者描景状物的传神。至于夜间山景:陡壁、怪石、危巢、古木等,都写得逼真而有幽森之气,跟作者“悄然而悲,肃然而恐”的心情密切吻合,而与前篇幽静安谧的情景恰成鲜明的对照。叙事方面,前篇但言“苏子与客”,“举酒属客”,“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都是即事而叙,简洁明了;本篇对于客、酒、肴则用详述,写得别有情味。反之,前篇对于泛舟而歌的情景,用大段笔墨加以渲染;本篇则唯有“顾而乐之,行歌相答”,“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寥寥几句,同样情致盎然。剪裁安排之妙,确很值得借鉴。抒情方面,前篇由乐而悲而解脱,过程起伏,但直抒多于想象,作者的观点表达得完整而且显露;本篇则从飞鹤探舟而西展开想象,将鹤与道士合而为一,完全是幻觉和梦境的描述,涂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这种虚无消极的思想当然不足为训,但是在写作方法上却也告诉我们,只有从不同的角度去表现不同的情景,同一主题的文章才能各具特色。以上有别于前篇的各点,正是本篇的艺术成就。
后赤壁赋赏析
1个回答2022-06-30 12:48
赏析

本篇是《前赤壁赋》的继续。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与前篇毫无二致,但是笔墨全不相同。写景方面,前篇字字秋色,本篇则“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句句都是冬景,鲜明地反映出不同季节山水面貌的变化,勾勒了两幅截然有别的江山景色图,可见作者描景状物的传神。至于夜间山景:陡壁、怪石、危巢、古木等,都写得逼真而有幽森之气,跟作者“悄然而悲,肃然而恐”的心情密切吻合,而与前篇幽静安谧的情景恰成鲜明的对照。叙事方面,前篇但言“苏子与客”,“举酒属客”,“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都是即事而叙,简洁明了;本篇对于客、酒、肴则用详述,写得别有情味。反之,前篇对于泛舟而歌的情景,用大段笔墨加以渲染;本篇则唯有“顾而乐之,行歌相答”,“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寥寥几句,同样情致盎然。剪裁安排之妙,确很值得借鉴。抒情方面,前篇由乐而悲而解脱,过程起伏,但直抒多于想象,作者的观点表达得完整而且显露;本篇则从飞鹤探舟而西展开想象,将鹤与道士合而为一,完全是幻觉和梦境的描述,涂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这种虚无消极的思想当然不足为训,但是在写作方法上却也告诉我们,只有从不同的角度去表现不同的情景,同一主题的文章才能各具特色。以上有别于前篇的各点,正是本篇的艺术成就。
满江红·赤壁怀古的介绍
1个回答2022-11-18 01:30

《满江红·赤壁怀古》是南宋词人戴复古的宋词。词的上片缅怀三国赤壁之战,盛赞周瑜”气吞区宇“、火烧曹兵的雄才大略。下片寻访遗踪,感叹兴亡,抒发忧时伤世之情,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深深忧虑。词的风格豪健,语言朴素、自然,是怀古词中的一篇佳作。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