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策略

小学低年级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识字学习时,有的按字音归类识字,有的按偏旁结构归类识字,这种知识学习的策略是(  )。
1个回答2024-01-22 18:12

A

解析:

本题考查学习策略的分类。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组织策略有列提纲、利用图形和表格,以及归类策略等。题干中的教师指导学生按字音或偏旁结构归类识字,运用的是组织策略中的归类策略。A项正确。

B项:元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是对自己认知过程的理解和控制的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

C项:资源管理策略是指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的环境和资源的策略。具体包括时间管理策略、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和资源利用策略。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通过形成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使新信息更有意义,从而促进对新信息的理解和记忆的深层加工策略。精细加工策略有记忆术、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联系实际生活、充分利用背景知识等。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阅读策略指导过程中有哪些意识
1个回答2024-02-03 06:15

阅读策略指导过程吵孝中有哪些意识如下:

预测阅读策略的好处是激活原有的知识,产生阅读期待,激发阅读兴趣;引导阅读时关注文章的重要内容和细节;促进阅读理解,提高阅读理解水平和阅读速度;提高分析、判断、推理能力;丰富学生的认知。

预测即是猜想。这是每一个阅读者与生俱来的自然天性。阅读状态常常是这样的――阅读时,在预测,也在等待。预测下一个情节,等待下一个情节,预测,验证、修正.....这是阅读的乐趣所在。

阅读可以分成三种方法:

1、信息式阅读法。

这类阅读的目的只是为了了解情况。我们阅读报纸、广告、说明书等属于这种阅读方法。对于大多数这类资料,读者应该使用一目十行的速读法,眼睛像电子扫描一样地在文字间快速浏览,及时捕捉自己所需的内容,舍弃无关的部分升此稿。

任何人想及时了解当前形势或者研究某一段历史,速读法是不可少的,然而,是否需要中断、精读或停顿下来稍加思考,视所读的材料而定。

2、文学作品阅读法。

文学作品除了内容之外,还有修辞和韵律上的意义。因此阅读时应该非常缓慢,自己能听到其中每一个词的声音,嘴唇没动,是因为偷懒。阅读散文要注意它的韵律,聆听词句前后的声音,还需要从隐喻或词与词之间扒行的组合中获取自己的感知。

文学家的作品,唯有充分运用这种接受语言的能力,才能汲取他们的聪明才智、想象能力和写作技巧。这种依赖耳听—一通过眼睛接受文字信号,将它们转译成声音,到达喉咙,然后加以理解的阅读方法,最终同我们的臆想能力相关。

3、经典著作阅读法。

这种方法用来阅读哲学、经济、军事和古典著作。阅读这些著作要象读文学作品一样的慢,但读者的眼睛经常离开书本,对书中的一字一句都细加思索,捕捉作者的真正的用意。从而理解其中的深奥的哲理。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用经典著作阅读法阅读文学作品,往往容易忽略文学作品的特色,以使读者自己钻进所谓文学观念史的牛角尖中去。

简述识记过程中的复述策略。
1个回答2024-03-30 18:56
正确答案:
答:(1)利用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1分)
(2)排除相互干扰。(1分)
(3)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1分)
(4)多种感官参与。(1分)
(5)反复阅读与尝试背诵相结合。(0.5分)
(6)过度学习。(0.5分)
组织策略的策略方法
1个回答2024-03-02 06:02

常见的组织策略主要有:
1.列提纲
列提纲是用简要的语词写下主要和次要的观点,也就是以金字塔的形式组织材料的要点,较具体的细节都包含在高一级水平的类别之中。
列提纲旨在把握学习材料的纲目、要点及其内在联系。
2.利用图形
图形是用来图解各种知识如何联系的。具体做法是先提炼出主要知识点,然后识别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再用适当的解释来标明这些知识点的联系。
(1)系统结构图
(2)流程图
(3)模式图或模型图
(4)网络关系图
3.利用表格
(1)一览表
对材料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抽取主要信息,从一个角度将这些信息全部列出来,来反映材料的原貌。
(2)双向图
双向图是从纵横两个维度罗列材料中的主要信息。
4.概括和归纳
概括和归纳是学习中最为常用的一种组织策略,学习中可以采用归类来简化纷繁复杂的记忆材料。概括的原则包括:略去枝节,省去不重要的材料;删掉多余,对已涉及的内容不再重复;用上位的概念代替下位的概念;则取要义,找出主题句;自述要义,主动构建主题或中心思想。

求几本军事策略类小说,贵在精,策略性越强越好
1个回答2022-05-29 14:00
特战先驱 暗剑
低年级学生错别字的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有哪几种
1个回答2023-11-17 16:20
  摘 要 汉字结构复杂,有些字的结构相同或部分形状相似,差别细微。学生在运用汉字的过程中,在很多同音字面前,不知道用哪个,造成同音字互相替代;或者是形近字混淆而用别字,于是出现了许多错别字。那么,该如何有效地防止学生写错别字,提高写字质量,也就成了教师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关键词 低年级;错别字;策略
  一、趣味课堂,巧记生字
  1.故事讲述法
  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在识字教学中,若能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让他们通过听故事、讲故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记住生字,更能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如教“体”和“休”时,我说,有一位体育老师要退休了,他打了一张退休报告,结果迟迟未能退休,原来他把“退休”写成了“退体”,闹出了一个笑话。这样的故事吸引了学生,因此印象特别深刻,认识到写错字的危害性。
  2.直观演示法
  由于低年级学生的具体形象识记占优势,他们的识记往往要以直接的感性材料做支柱,最容易记住那些具体、直观的识记材料。在教学中,教师可充分采用直观性较强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纠正错别字。如在教“炉”时,可出示炉火的图片,“竿”就出示竹竿的图片,“凤凰”就出示凤凰的图片,“弯”就出示弯弯的小路等。教师趁机引导学生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平时多观察,在生活中识字。
  3.奇特联想法
  低年级学生识记字形往往只注意大体轮廓,而对细节隐蔽的部分则往往注意不够,由此产生的错字很多,这就要求学生在识记汉字时针对字形易错的部位予以联想,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如教“旗”字,有的学生往往把右边部分的撇、横忘记,直接写成“其”。于是,我让学生看着国旗图,想象记忆。有的学生说旗杆上尖尖的头,好像是撇、横,这样的识记非常形象,有很多学生写对了。如“虎”字,学生往往把横勾写成横,我让学生仔细观察老虎,再出示歇后语“没牙的老虎——威风不了”,接着问:“哪个笔画像老虎的牙齿呀?”学生纷纷说横勾的勾,“可你们却把勾忘写了,这不正是‘没牙的老虎——威风不了’吗”。这之后,学生们再也没写错。这样的想象,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改正错字,又可举一反三,在以后的识字中还可灵活运用、触类旁通。
  二、查找原因,跟踪纠正
  1.记录错字
  针对学生的作业,我在本子上及时记录学生的错别字。我还要求学生每人要有一本记录错别字的本子,平时及时记录自己的错字。
  2.分析原因
  从记录中可看出学生写错别字的原因有:(1)先入为主造成的笔误。比如说“劳”“浪”,写成“力”“朗”,这种凭主观印象造成的错误已是司空见惯了。(2)上课不认真听,不仔细观察而写错别字。比如把“己”写成“已”字,把“贝”写成“见”,把“皮”的横钩写成横,把“方”的点写成撇等。这些画蛇添足、缺胳膊少腿的字在学生的作业里比比皆是。(3)对生字的认识、理解程度过浅,常常导致形近字、同音字混淆,这是学生写错别字的又一大原因。比如,把“完成”写成“玩成”,把“篮子”写成“蓝子”。
  3.纠正错字
  俗话说,一人做事一人当。学生自己写错了字,当然要由学生自己去找原因,让他们自己发现错别字,然后问问自己为什么会写错别字,是因为粗心,还是有其他原因。有的学生面对自己作业上的错别字就是认不出来,甚至看了三四遍,对那些错别字仍形同陌路,还得请教师来帮忙。教师可以制作卡片把易错字挂在黑板上,让学生随时能看见,起到时时提醒的作用。也可让他们通过、看课本等方式把错别字找出来,这样才能较好地避免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或者可以让学生之间交换找错别字。每个学生都有那么点通病,有时自己找毛病往往是百分之一百的好,如果换成让伙伴找,那眼睛可尖了,挑出的毛病肯定也不少。总而言之,“集体的力量大”,师生共同努力,一定会让学生找出错别字,并能清楚认识自己究竟有没有犯这样的错误,以便改正错字。
  4.跟踪纠正
  有些学生由于第一次写错,以后往往写错,如“春”“暖”两个字中的“日”经常写成“目”,“燕”字把草字头下的一横漏掉,“琴”下加一点,“补”写成示字旁,“视”写成衣字旁,对于这些易写错的学生,教师要记录名单,并和他们一起探讨记忆的方法。保持跟踪纠正,如有的学生第一次错了,经提醒第二次对了,到第三次又错了,这种曲线型的错例,教师要有心理准备,要不断提醒学生,直到让学生牢记在心,写对为止。
  三、游戏巩固,强化记忆
  纠正学生的错别字是一项艰巨而长久的工作,只在课堂进行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根据小学生好动、好胜、爱表现、积极性容易调动等特点,特别安排了一些平日能坚持做的游戏。如根据学生好胜好强这一特点,组织了“建医院”游戏;根据学生好表现的特点,开展“捉骗子”活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如上完一个单元后,把学生易错的字一一罗列出来,然后组成词语,写成句子、短文,让学生开始“抓特务”。学生们在游戏中积极参与,热情高涨,从而使更多的学生纠正了错别字。
  四、激励评价,展示作品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针对儿童的好胜心、荣誉感极强的特点,我采用多元评价诱导学生快乐书写,纠正错字。学生纠正一个错别字后,教师要及时奖励,可以奖励小星星、小苹果等,要善于抓住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肯定他们的付出与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成功体验,以激起学生写字的兴趣,为以后进一步改正错字注入新的活力。同时还要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如展示优秀作业、书写作品等,这样能形成学生互相欣赏、评价、学习的氛围。
  总之,只要教师做个有心人,注重积累经验,结合学生的易错字,在课堂上趣味识字,调动学生的兴趣;在学生作业时多提醒,细心辅导,激励评价,那学生的错别字一定会越来越少。
幼儿任务意识的培养的策略
1个回答2023-12-12 23:27

1.“分步骤下达”任务,引导幼儿积累完成任务的方法:

幼儿在完成任务时常常会因为缺少方法、经验,表现得毫无头绪,缺乏条理性。因此,在布置任务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分步骤下达”任务的方式,帮助幼儿有序完成任务。

可鼓励幼儿采访家长、与同伴共同协商等方式明确完成任务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让幼儿对所要完成的任务有一个预先思考。

还可以提供一张长条形纸、任务图片,鼓励幼儿尝试将自己所承担的任务按先后顺序进行排序,并按照排好序列的“任务条”进行活动。

2.将任务内容与完成时间建立联系,促进幼儿形成时间观念:

“按时完成”、“把握时间进程”是完成任务的关键要素,往往因幼儿在执行任务过程中没有时间概念,因而常常会出现过程拖拉、结果不了了之等现象。

可以在制定“任务计划书”过程中,将计划书内容放大,画上表示任务完成时间的图示(早上、中午、下午)和任务内容,引导幼儿自制写有自己字母或姓名的人物标志,放入相应的时间栏。这样,幼儿对于自己在什么时候、完成什么任务一目了然。还可在过程中引导幼儿感受离完成任务的最后时间越来越近,以此暗示幼儿及时完成任务。

3.不断发现幼儿在完成任务中的新经验,提供交流分享的机会:

关注幼儿执行任务的过程,通过了解幼儿在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发现幼儿完成任务的不同经验与方法,并为幼儿提供交流分享的机会,鼓励幼儿把自己完成任务的好方法、小妙招和家长、同伴分享,从而让幼儿在相互交流分享中,吸纳别人的经验,习得更多的方法。

为了帮助家长更好的育儿,老师制作了一张“任务卡”供大家参考。观察、了解生活中幼儿所关注的热点与兴趣点,把幼儿愿意做的事情化为任务,如:观察到幼儿对恐龙特别感兴趣,可布置为期两周的任务,引发幼儿在两周时间内自我计划、自我安排,找寻各种有关恐龙的秘密与信息等。

小学低年级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识字学习,有的按拼音字母归类,有的按偏旁部首结构归类。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1个回答2024-01-18 10:58

A

解析:

本题考查学习策略的分类。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策略。它包括列提纲、利用图形和表格,以及归类策略。题干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要学习的汉字进行分类即归类策略,属于组织策略。A项正确。

B项:元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是对自己认知过程的理解和控制的策略,有助于学习者有效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资源管理策略是指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的环境和资源的策略,具体包括时间管理策略、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和资源利用策略。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精加工策略是一种通过形成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使新信息更有意义,从而促进对新信息的理解和记忆的深层加工策略。它包括记忆术、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客观实际等。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策略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5-22 03:10
办法 一个意思
策略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2-12-08 12:49
做事情的技巧和谋略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