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治未病

张仲景为人治病的故事
1个回答2022-06-17 04:15
如果心火不能温煦肾水、肾水不能上济心火,就容易出现上热下寒的现象,即上面表现出心中烦热、口舌干燥,下肢却又表现出怕冷、酸软等,此外,水火不调的人还容易生病、显得衰老。
张仲景为人治病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12 00:33
襄阳访医
张仲景年轻的时候,在医学上就有了名望。但他仍勤奋好学,四处查访名基,登门求教。
这一年,张仲景的弟弟,要出外做生意,临行时说:“哥哥,我这次要出远门,你给我看看,日后有没有大症候!”
哥哥给弟弟抚了抚脉,说:“明年只怕你要长个搭背疮!”
弟弟惊讶道:“哎呀!常听你说,疮怕有名,病怕无名,长个塔背疮,我眼看不见,手摸不着,怎么治呀?”
张仲景说:“不要怕!我给你开个药单,到时候,服了这付药,把疮挪到屁股的软肉上好了。日后谁识得搭背疮,就叫谁医治。谁治好了,要给我来个信。”弟弟放心地走了。
张仲景的弟弟到湖北做了一年生意。第二年在襄阳,一天突然觉得脊背上疼痛,忙照哥哥开的药单取付药吃了。不几日,疮真的从屁股上发
中医当中的治未病是怎么回事,怎么治未病?
3个回答2023-08-08 07:46
1、懂得养生,这样就可以防病于未然。《黄帝内经》中讲了很多如何养生的方法和不注意养生导致的后果。这种算是一种治未病。
2、在治病时,要考虑病的传遍,不要只看到正在病的脏器,还要看到病将会如何传到其他脏器。比如,《内经》“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持脾”,肝病会影响脾胃,厉害的中医治肝病时会顾护脾胃,而不是一味的用药攻邪而伤了脾胃。这也是一种治未病。
治未病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1-19 05:25
“上医治未病”最早源自于《黄帝内经》所说:“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治”,为治理管理的意思。“治未病”即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其在中医中的主要思想是: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
一、未病先防重在于养生。主要包括:法于自然之道,调理精神情志,保持阴平阳秘这三方面。
二、既病防变,顾名思义,已经生病了就要及时的治疗,要能够预测到疾病可能的发展方向,以防止疾病的进一步进展。
什么是“治未病”?
1个回答2023-02-11 18:07
中医讲治未病有三个层次概念:首先指没有病先做防治治疗;另外已经发生疾病后要防止疾病进一步进展;还有指患病以后的康复三个范畴。未病指机体处于一种没有疾病状态,而且在疾病动态变化过程中,可能将来时段初会可能出现状态,包括刚开始得疾病时没有典型临床表现;或者是有临床表现但比较轻微;或许已经有表现但还没有被发现;或者有典型表现还没有引起相关并发症;或者已经有恶化表现,而恶化表现还没有到濒临生死关头的过程。所以中医治病要防患于未然,不要等到疾病出现再去治疗,这就治未病意思。
什么叫“治未病”?
3个回答2022-10-06 00:20
“ 治未病”思想源自《黄帝内经》,历代医家乃至现代医学对“治未病”思想都极为重视。根据现代医学理论,将人群的健康状态分为三种:一是健康未病态;二是欲病未病态;三是已病未传态。因此,“治未病”就是针对这三种状态,具有未病养生防病于先、欲病施治防微杜渐和已病早治防止传变的作用。
 现代医学的理论,可以将人群的健康状态分为三种:一是健康,未病态,即人体处于没有任何疾病时的健康状态;二是欲病未病态,即体内病理信息隐匿存在的阶段,或已经具有少数先兆症状或体征的小疾小恙状态,但尚不足以诊断为某种疾病;三是已病未传态,即人体某一脏器出现了明显病变,根据疾病的传变规律及脏腑之间的生理、病理关系,病邪可能传入其他脏腑,但病邪尚局限在某一脏腑未发生传变的状态。
 “治未病”就针对以上三个状态,具有以下作用。一是未病养生,防病于先:指未患病之前先预防,避免疾病的发生,这是医学的最高目标,是健康未病态的治疗原则,也是一名高明医生应该追求的最高境界;二是欲病施治,防微杜渐:指在疾病无明显症状之前要采取措施,治病于初始,避免机体的失衡状态继续发展。这是潜病未病态的治疗原则;三是已病早治,防止传变:指疾病已经存在,要及早诊断,及早治疗,防其由浅入深,或发生脏腑之间的传变。这是欲病未病态、传变未病态的治疗原则。另外,还有瘥后调摄、防其复发:指疾病初愈正气尚虚,邪气留恋,机体处于不稳定状态,机体功能还没有完全恢复之时,此时机体或处于健康未病态、潜病未病态,或欲病未病态,故要注意调摄,防止疾病复发。
我个人认为主要是在医院检查结果都正常,自己感觉不舒服,就应该找个中医调理一下了。
张仲景百病秘方
1个回答2024-02-29 00:30
张仲景的那年代还没有腰间盘突出这病名,如果有这说法也是 冒名的. 我曾经也是腰间盘突出,是我女儿12岁,每天晚上跟我 踩背踩好的,坚持了40天左右吧 如今已经3年没有复发了.
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2-10-20 16:41
一个上等的医生(优秀的医生),不是专门治已经发病(症状明显)的疾病,而是在有了疾病,但是还没有发病的情况下就能发现,并且治疗好
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怎么翻译
1个回答2024-01-19 22:27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你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鹊答:“长兄最佳,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问:“那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鹊答:“长兄善治未病之病,于病情发作之前,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也就是我们家人推崇备至;中兄善治欲病之病,于病情初起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本乡里;而我仅善治已病之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下针放血、用药教药,都以为我医术高明,因此名气响遍全国。”

  《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时期,扁鹊本来是传说中黄帝时代的名医,但上述史载的扁鹊实为约生于公元前407年左右(战国时代)的齐国名医,本名秦越人,被后人称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鼻祖。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的“上医”和“中医”的思想,在2500年前左右都已产生。  

   当代名医陆广莘先生云:“上医治未病之病,谓之养生;中医治欲病之病,谓之保健;下医治已病之病,谓之医疗。”用后现代医学的说法,“上医”属于养生学,“中医”属于保健学,或都叫预防医学,下医才是今天理解的医学。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