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幼儿的语言发展

如何培养幼儿的语言发展
1个回答2024-02-07 20:25
如何培养幼儿语言能力?幼儿期是学习语言最敏感、最关键的时期,也是储存词汇最迅速的时期。因此,幼儿期语言的训练值得重视,培养幼儿语言能力工作刻不容缓。那如何培养幼儿语言能力?

1、学会仔细地倾听

作为父母,在你努力向孩子表达的同时,你也一定得努力地去听孩子的各种话语。这样做,你将会让孩子明白:当你或者其他人说话的时候,他也应该仔细听才对。

2、保持语句的简短

如果你想让孩子迅速集中注意力的话,最好的办法就是:简短。简短的话通常更有影响力,孩子越小,你的句子就应该越短。

3、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语言的学习,除了跟孩子的个体差异有关以外,与语言交往环境也有密切的关系。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可以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语言交往习惯。

4、发展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丰富孩子的词汇量。因为词汇量的丰富与否,直接影响孩子口语表达的能力强弱。然而,孩子词汇量的积累,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解决的,必须是靠孩子在长期的语言学习中,周而复始地学习、运用的一个过程去丰富、积累起来的。它根本就没有捷径可言,完全依靠教师在语言教学中,与孩子一起成长,一点一滴地积累和巩固起来的。

5、鼓励孩子说完整话

可以利用创编诗歌的方法,培养孩子把话说得更加连贯、流畅。

6、相互交流

同伴间的相互作用是孩子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可以促进孩子语言的发展。孩子在交往中会调动已有经验,运用语言技巧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如何培养幼儿的语言发展
1个回答2024-03-13 05:34
正文: 在当今社会,语言代表是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及文化水平。在每个幼儿从出生到成长过程都离不开语言教育。而一个人语言发展最关键的时期就是幼儿时期。首先,幼儿接触到最多的就是家长的各种语言,这其中包括各种语言:普通话、家乡话等等。有些幼儿长期是由爷爷奶奶带,所以幼儿的语言就会与爷爷奶奶的言语相似。大部份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不是特别强,在家里,家长们都几乎包办了幼儿的生活,一切以孩子为中心,过分宠爱孩子。因此,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是我们的一项艰巨任务。 一、丰富幼儿的日常生活,在生活中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必故意去教孩子们去背书认字。我认为可以在平常生活中,家长或教师给予启发和正确引导。如:在家里,到了吃饭时间,让幼儿自己说说今天妈妈做了什么饭菜,味道怎么样。在园,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实际能力引导幼儿大胆在集体面前表达。而可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时,可以创设环境引导幼儿大胆表达,如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设置一个有趣的电话吧。引导幼儿在电话吧与自己的好伙伴畅所欲言,把自己今天在园发生的开心的、不开心的、好玩的、有趣的事儿告诉同伴。或是打电话给老师,把自己的心情与老师一起分享,让幼儿在轻松的环境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朋友发挥主导作用。 幼儿的语言发展大部分是跟随家长的,幼儿从出生开始,第一次接触到的语言就是跟随家里人的语言,有的家庭使用是的普通话,而有的家庭却是使用地方方言,而孩子在这种环境下,语言发展肯定参差不齐。因此,我们平常在幼儿园对幼儿进行语言表达方面的培训时,也尽量做好家长工作,请家长朋友们,在家为幼儿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坚持使用普通话,尽量为幼儿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增长幼儿知识,开阔幼儿视野,扩大加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幼儿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在园语言教育活动中,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除了家庭环境因素以外,在园教师的教育方面就起到尤其关键的作用。在日常的语言教学活动中,幼儿可能听得多,说的少。其实语言与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幼儿在听完一个文学故事或是一篇散文后,他们会有许多的想法及问题。如《木偶奇遇记》中,幼儿会想:童话里的人物真有趣啊,有的人物还具有超常的魔力,会飞上天,会钻入地,还会变出许多稀奇的东西。在童话里,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都会发生,真是太神奇了!而我们教师就应抓住这个点,请幼儿大方说说自己的想法,即满足了幼儿求知欲,也培养了幼儿爱动脑筋思索的好习惯。在平常的教育活动中,教师可利用课余时间,请幼儿上台来进行“我是故事大王”小比赛,即培养幼儿倾听的习惯,又提高了幼儿表达能力,树立了幼儿的自信心。 我觉得,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需要坚持的,在今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一定做好孩子们的榜样,处处以身作则,让孩子们在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下健康的发展。
如何培养幼儿感知觉的发展
1个回答2024-02-07 03:21
宝宝从出生开始,就接触到了这个世界,宝宝和世界的联结需要依靠感官。

那么,宝宝的感知觉发育是怎样的呢?注意力和记忆力的发展都是怎样的。

一起来看看吧!

感知觉的发生与发展

孩子天生具有感知能力,可以帮助他们获得外界信息,对照顾者做出反应,形成各种社会关系,这些是发展的基础。

0-1岁婴儿感知觉的发生

(1)听觉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听觉并非是出生后才具有,而是胎儿阶段就拥有听力能力。

(2)视觉敏锐度

新生儿视觉系统发育不完善,主要是眼睛分辨细微物和距离较远的物体的能力不足,即视觉敏锐度(视敏度)不强。

视敏度是衡量新生儿视觉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3)颜色视觉

颜色视觉就是衡量孩子区别相近颜色的能力。

其实,新生儿颜色视觉难以衡量很不容易,因此对其认识很有限,但是新的研究成果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4)注视

其实大多数测量孩子视觉感知能力的方法主要依靠观察孩子眼睛如何运动,重点是观察注视和追视2方面。

(5)其他感知能力

触觉反应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先天无条件反射,例如吮吸反射、抓握反射等。味觉和嗅觉也生来就有,保护孩子嗅觉和味觉的敏感性,可以帮助孩子认知外界环境。

有研究发现,孩子的认知能力不再局限于客体某个方面的简单特性,而是能够认识到其复杂之处。

1-3岁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1)触觉

主要有两种形式:口腔、手。

(2)形状知觉

满两岁的孩子能够在游戏和生活中表现出区分物体大小、形状或者色彩等特点;常常说出和大小、形状等有关的词语。

由此看来,此阶段孩子认知物体首先关注的形状,而不是色彩。

为了保护和促进孩子感知能力发展,一定要注重感官教育,并且要保护孩子的感觉器官,日常应常引导孩子说话,还要发展孩子的观察力。

注意的发生与发展

· 0-1岁婴儿注意的发生

(1)原始的注意行为

注意力与生俱来即拥有,其实是一种无条件定向反射。

2)无意注意行为

出生两到三个星期后,孩子注意力不断发展,注意的客体不断变多。

尽管孩子注意力得到发展,但是集中时间不长,很容易被转移。

· 1-3岁婴儿注意的发展

这个阶段主要是无意注意,主动注意处在初始阶段,维持的时间很短,还要不断提醒才能集中注意。

记忆的发生与发展

· 记忆的发生

条件反射的出现表明孩子已经拥有记忆能力。

宝宝最初的条件反射为喂奶姿势。

一般被认定为孩子最先拥有的记忆是喂奶姿势形成的条件反射。此外,另一个表现是对熟悉的事物渐渐习惯。

· 1-3岁婴儿记忆的发展

孩子不能主动、有意识地记住一些经历过的事物。记忆持续时间不长,需要反复教、重复才能记住。
幼儿的个性发展该如何培养
1个回答2024-03-14 21:10
要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需要以及当地客观条件,积极地和有创造性地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只有在吃透课标、深钻教材、研究学生的前提下,才能做到精心备课,在教学中胸有成竹和有的放矢。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7.怎样培养幼儿想象力
1个回答2024-03-09 11:38
方法
扩大幼儿视野,
丰富幼儿感性知识和生活经验
大班幼儿能力发展的特点及培养
1个回答2024-01-19 18:22
大班幼儿园动手能力还是需要老师引导和家长的培养才可以。
培养幼儿的主体精神、发展幼儿的主体意识、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这主要体现了幼儿园环境创设的( )原则。
1个回答2024-02-29 16:30

A

解析:

A。

[中公教育解析]参与性原则是指环境的创设过程是幼儿与教师共同合作、共同参与的过程。让幼儿参与环境创设过程的意义体现在:培养幼儿的主体精神;发展幼儿的主体意识;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

根据6~7岁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此时期应着重培养( )
1个回答2024-01-23 08:34
【答案】:D
略。

【命题立意】考查6~7岁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

【错因分析】对6~7岁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理解有误。
如何发展学生个性,教师如何培养学生
1个回答2024-02-10 20:32
这主要是要看学生的个性,不同情况要不同分析。好的个性要进行积极的肯定和夸奖,要是不好的个性,要进行引导。
如何培养孩子的语言发展
1个回答2024-02-18 08:18
你好,要培养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平时要多和,多创造语言环境,鼓励宝宝开口说话,当宝宝能够很清晰的表达出来的时候给予鼓励激发宝宝说话的兴趣。如果宝宝说的不清楚,也不要着急更不要嘲笑,放慢语速,让宝宝看你的口型来说出准确的发音。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