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钧窑出戟尊

宋代钧窑瓷器简介
1个回答2024-03-15 05:35
宋代五大名窑



钧 瓷



北宋著名瓷窑之一。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州市城内的八卦洞。钧窑利用铁、铜呈色的不同特点,烧出蓝中带红、紫斑或纯天青、纯月白等多种釉色,以蛋白石光泽的青色为基调,具有乳浊而不透明的效果。钧瓷的又一特征是釉面上常出现不规则的流动状的细线,称“蚯蚓走泥纹”。钧窑瓷器是中国历史上的名窑奇珍,品种繁多,造型独特,以瑰丽异常的钧釉名闻天下。其成就在于釉中加入铜金属,经高温产生窑变,使釉色以青、蓝、白为主,兼有玫瑰紫、海棠红等,色彩斑斓,美如朝晖晚霞,被誉为“国之瑰宝”,在宋代就享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盛誉。



汝 瓷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为冠绝古今之中国磁器名窑。窑址在今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宋时属汝州,故名。汝窑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宋人叶寘在《坦斋笔衡》中记载:“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州为魁。”可见汝窑是继定窑之后为宫廷烧制贡瓷的窑场。其器物多仿青铜器及玉器造型,主要有出戟尊、玉壶春瓶、胆式瓶、樽、洗。胎体细洁如香灰色,多为裹足支烧,器物底部留有细小的支钉痕迹。釉色主要有天青、天蓝、淡粉、粉青、月白等,釉层薄而莹润,釉泡大而稀疏,有“寥若晨星”之称。釉面有细小的纹片,称为“蟹爪纹”。汝窑烧宫廷用瓷的时间仅20年左右,约在北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到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故传世品极少,被人们视为稀世之珍。



官 瓷



官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窑有南北之分。据文献记载,北宋末徽宗政和至宣和年间(1111-1125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官府设窑烧造青瓷,称北宋官窑。宋室南迁杭州后,在浙江杭州凤凰山下设窑,名修内司窑,也称“内窑”。后又在今杭州市南郊的乌龟山别立新窑,即郊坛下官窑。以上统称南宋官窑。



官窑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于世。主要器型有瓶、尊、洗、盘、碗,也有仿周、汉时期青铜器的鼎、炉、觚、彝等式样,器物造型往往带有雍容典雅的宫廷风格。其烧瓷原料的选用和釉色的调配也甚为讲究,所用瓷土含铁量极高,故胎骨颜色泛黑紫。器之口沿部位因釉垂流,在薄层釉下露出紫黑色,俗称“紫口”;又底足露胎,故称“铁足”。



宋代官窑瓷器不仅重视质地,且更追求瓷器的釉色之美。其厚釉的素瓷很少施加纹饰,主要以釉色为装饰,常见天青、粉青、米黄、油灰等多种色泽。釉层普遍肥厚,釉面多有开片,这种开片与同期的哥窑有很大不同,一般来说,官窑釉厚者开大块冰裂纹,釉较薄者开小片,哥窑则以细碎的鱼子纹最为见长。



定 瓷



宋代北方著名瓷窑。窑址在河北曲阳涧磁村。始烧于晚唐、五代,盛烧于北宋,金、元时期逐渐衰落。北宋定窑以烧造白釉瓷器为主,装饰方法有划花、刻花、印花和捏塑等。纹饰以莲花、牡丹、萱草为常见,画面简洁生动。定窑除烧白釉外还兼烧黑釉、绿釉和酱釉。造型以盘、碗最多,其次是梅瓶、枕、盒等。常见在器底刻“奉华”、“聚秀”、“慈福”、“官”等字。盘、碗因覆烧,有芒口及因釉下垂而形成泪痕之特点。



哥 瓷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这里所说的哥窑是指传世的哥窑瓷。其胎色有黑、深灰、浅灰及土黄多种,其釉均为失透的乳浊釉,釉色以灰青为主。常见器物有炉、瓶、碗、盘、洗等,均质地优良,做工精细,全为宫廷用瓷的式样,与民窑瓷器大相径庭。



传世哥窑瓷器不见于宋墓出土,其窑址也未发现,故研究者普遍认为传世哥窑属于宋代官办瓷窑。长期以来,人们主要是根据文献记载和传世实物对其进行研究。南宋人叶寘的《坦斋笔衡》明确指出南宋官办瓷窑有两个:一是郊坛下官窑,其窑址已在杭州乌龟山被发现;另一个是修内司官窑,其窑址至今未发现。有学者根据刊于明洪武二十年的曹昭的《格古要论》中对修内司官窑特征的记载,认为传世哥窑即宋代修内司官窑。
宋代钧窑瓷器简介
1个回答2024-04-01 20:18
宋代五大名窑



钧瓷



北宋著名瓷窑之一。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州市城内的八卦洞。钧窑利用铁、铜呈色的不同特点,烧出蓝中带红、紫斑或纯天青、纯月白等多种釉色,以蛋白石光泽的青色为基调,具有乳浊而不透明的效果。钧瓷的又一特征是釉面上常出现不规则的流动状的细线,称“蚯蚓走泥纹”。钧窑瓷器是中国历史上的名窑奇珍,品种繁多,造型独特,以瑰丽异常的钧釉名闻天下。其成就在于釉中加入铜金属,经高温产生窑变,使釉色以青、蓝、白为主,兼有玫瑰紫、海棠红等,色彩斑斓,美如朝晖晚霞,被誉为“国之瑰宝”,在宋代就享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盛誉。



汝瓷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为冠绝古今之中国磁器名窑。窑址在今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宋时属汝州,故名。汝窑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宋人叶寘在《坦斋笔衡》中记载:“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州为魁。”可见汝窑是继定窑之后为宫廷烧制贡瓷的窑场。其器物多仿青铜器及玉器造型,主要有出戟尊、玉壶春瓶、胆式瓶、樽、洗。胎体细洁如香灰色,多为裹足支烧,器物底部留有细小的支钉痕迹。釉色主要有天青、天蓝、淡粉、粉青、月白等,釉层薄而莹润,釉泡大而稀疏,有“寥若晨星”之称。釉面有细小的纹片,称为“蟹爪纹”。汝窑烧宫廷用瓷的时间仅20年左右,约在北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到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故传世品极少,被人们视为稀世之珍。



官瓷



官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窑有南北之分。据文献记载,北宋末徽宗政和至宣和年间(1111-1125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官府设窑烧造青瓷,称北宋官窑。宋室南迁杭州后,在浙江杭州凤凰山下设窑,名修内司窑,也称“内窑”。后又在今杭州市南郊的乌龟山别立新窑,即郊坛下官窑。以上统称南宋官窑。



官窑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于世。主要器型有瓶、尊、洗、盘、碗,也有仿周、汉时期青铜器的鼎、炉、觚、彝等式样,器物造型往往带有雍容典雅的宫廷风格。其烧瓷原料的选用和釉色的调配也甚为讲究,所用瓷土含铁量极高,故胎骨颜色泛黑紫。器之口沿部位因釉垂流,在薄层釉下露出紫黑色,俗称“紫口”;又底足露胎,故称“铁足”。



宋代官窑瓷器不仅重视质地,且更追求瓷器的釉色之美。其厚釉的素瓷很少施加纹饰,主要以釉色为装饰,常见天青、粉青、米黄、油灰等多种色泽。釉层普遍肥厚,釉面多有开片,这种开片与同期的哥窑有很大不同,一般来说,官窑釉厚者开大块冰裂纹,釉较薄者开小片,哥窑则以细碎的鱼子纹最为见长。



定瓷



宋代北方著名瓷窑。窑址在河北曲阳涧磁村。始烧于晚唐、五代,盛烧于北宋,金、元时期逐渐衰落。北宋定窑以烧造白釉瓷器为主,装饰方法有划花、刻花、印花和捏塑等。纹饰以莲花、牡丹、萱草为常见,画面简洁生动。定窑除烧白釉外还兼烧黑釉、绿釉和酱釉。造型以盘、碗最多,其次是梅瓶、枕、盒等。常见在器底刻“奉华”、“聚秀”、“慈福”、“官”等字。盘、碗因覆烧,有芒口及因釉下垂而形成泪痕之特点。



哥瓷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这里所说的哥窑是指传世的哥窑瓷。其胎色有黑、深灰、浅灰及土黄多种,其釉均为失透的乳浊釉,釉色以灰青为主。常见器物有炉、瓶、碗、盘、洗等,均质地优良,做工精细,全为宫廷用瓷的式样,与民窑瓷器大相径庭。



传世哥窑瓷器不见于宋墓出土,其窑址也未发现,故研究者普遍认为传世哥窑属于宋代官办瓷窑。长期以来,人们主要是根据文献记载和传世实物对其进行研究。南宋人叶寘的《坦斋笔衡》明确指出南宋官办瓷窑有两个:一是郊坛下官窑,其窑址已在杭州乌龟山被发现;另一个是修内司官窑,其窑址至今未发现。有学者根据刊于明洪武二十年的曹昭的《格古要论》中对修内司官窑特征的记载,认为传世哥窑即宋代修内司官窑。
怎样看宋代的钧窑瓷器
1个回答2024-05-03 04:12
中国宋代北方五大名窑之一。瓷窑遗址在河南禹县境内。20世纪60年代以来已发现窑址 100余处。其中钧台八卦洞窑烧造的瓷器,工精质高,最有代表性。禹县钧窑烧瓷始于唐,北宋晚期窑业鼎盛,金元时延续烧造,且对河南、河北、山西一带窑业产生影响,形成一个烧制钧釉产品的钧窑系。
禹县境内的绝大多数瓷窑为民间窑业,主烧民众生活日用的天蓝、月白釉碗、盘、碟、罐、注、炉、钵等器物,兼烧磁州窑白地黑花、红绿彩等品种。唯钧台八卦洞窑是北宋后期建立的烧造宫廷用品的官窑。品种有:天蓝、天青、月白釉青瓷和紫红色调的铜红釉瓷;器类有宫廷陈设用的花盆、盆奁、洗、尊等。1974~1975年河南省博物馆对禹县八卦洞及钧台的古窑址进行局部发掘,出土了数以千计的宫廷陈设瓷的残品,其造型、釉色、烧造工艺及器底刻数字标号等特点均与清宫旧藏并流传至今的宋钧窑陈设瓷相同。这类钧窑陈设瓷,造型古朴端庄,釉色凝厚,或纯净典雅,或绚丽多彩,都有一种优雅含蓄的美。如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钧窑月白釉出戟尊,高大规整的尊体,施凝厚的月白色乳光釉,古朴而典雅。台湾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同式出戟尊,施绚丽的紫红釉,雍容而富丽。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钧窑天蓝釉红斑盘,在天蓝色釉面上缀着几片玫瑰色紫红斑,宛如晴空上飘浮的彩云,如诗似画般的动人。
钧窑属北方青瓷系统,但釉色独特。它不同于由玻璃相组成的透明青釉,而是一种典型的二液相分相釉形成的乳光青釉。绝大部分产品的釉色是各种浓、淡不一的天蓝色乳光釉,蓝色较淡的称为天青,更淡于天青的称为月白,几种釉色都具有如莹光般的蓝色光泽,极为美观。蓝色乳光釉是钧釉的重要特色之一。钧窑的紫红色釉特点更为突出。红色是釉料中铜的还原呈色,紫色是红釉与蓝釉相互熔合的结果。天蓝釉上的紫红斑, 是于天蓝色釉上随意涂洒铜红釉所致。钧釉的另一特点是釉面上显有"蚯蚓走泥"纹,它的形成是由于在素烧胎体上施厚釉,釉层在干燥或初烧时,出现干裂痕,后被高温阶段的低粘度釉流入填补裂罅而造成的纹理。钧窑成功地烧出还原铜红釉,不仅是钧瓷工艺的一大创举,而且开辟了陶瓷美学的新境界,为元、明、清时期出现的釉里红、鲜红、郎窑红、豇豆红、霁红等名品奠定了基础。
钧窑宫廷用瓷有铭文的不多。铭文形式有二:一是于烧窑前刻在坯体上的,仅见"奉华"、"省符"两铭。"奉华"为宋宫殿名,汝、定窑均有此铭文器;二是清代造办处玉作匠后刻的清宫殿名,以标志器物的陈设处所,如"养心殿"、"重华宫"、"景阳宫"、"钟粹宫"、"养心殿遂安用"、"养心殿明窗用"等。铭文有横、竖刻之分。横刻者多为东西六宫的宫名,竖刻者则是东西六宫的配殿名。另有刻中海瀛台的"虚舟用"与"静憩轩用",以及刻"永安寺悦生殿用"铭文。除上所述,最多见的是于花盆、奁、洗、尊等陈设器上刻"一"至"十"之间的数字标号。标号多在烧出前刻在坯体上。有极少的是在器成后补刻的。标号多刻在器物底部,偶有刻在花盆的圈足内侧,盆奁与三足洗类中有少数标号同刻于器底与一足内侧。数字标号与器物的大小相关。标号"一" 为起始号即最大号, 至"十"为截止号亦是最小号。每一类器物标号大小的确定都以器物尺寸大小为准,即高、口径、足径三者最大者刻最大数字号"一",尺寸最小者,刻最小数字号"十"。每类器物都有十种大小不同的型号。因此,钧窑宫廷陈设瓷上刻的数字号是器物大小的标记,亦是器物型号规范化的标记和统计烧制件数的标记,从而有利于花盆与盆奁器的配对使用。
宋代钧窑瓷器图片
1个回答2024-05-17 04:40

钧窑始于宋代,来源于唐代柴窑,他开辟了一代颜色釉瓷器。到目前为止钧窑瓷器很多,但是宋代的没几件,有几件真品的图片发给你看一下。谢谢

钧窑鼓钉洗

象耳瓶

宋代钧窑瓷器特征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5-17 04:40

宋钧特别是官钧窑的作品,窑变釉色自然温润,真正体现出火的艺术。我们能看到的宋钧瓷窑变釉色大体上分为三类:

一是窑变单色釉,主要有月白、湖蓝、天青、豆绿等;

二是窑变彩斑釉,以天蓝红斑或乳白紫晕为代表;三是窑变花釉,主要有丹红、海棠红、霞红、木兰紫,丁香紫等品种。其中以窑变花釉的艺术价值为最高,因为它最能代表钧瓷自然窑变的风格神韵。大多数意境精妙的景观图画,都是由花釉窑变自然形成,从而使瓷器成为艺术珍品。

北宋定窑孩儿枕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1-22 18:35

一种瓷器样式、以“定窑、景德镇烧制为最美!枕做孩儿伏卧于榻上状,以孩儿背做枕面,故名”孩儿枕“。

钧窑
1个回答2024-01-28 04:22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窑址在今河南禹县。灰色胎致密、细腻、厚重。马蹄形半倒焰窑(还原焰)匣钵烧。钧窑瓷器的釉色最为丰富。

其一,蓝色乳光釉。釉中的发色剂是白釉,但釉料中又含有相当量的氧化铁,含量高时就呈深蓝色,也称天蓝;含量低时就呈浅色,也呈天青(或叫月白)。

其二,于青釉中加铜在还原焰中烧成,造成在蓝釉中带有红色的乳光,这就是所谓的蓝天中的彩霞。

其三,窑变釉。多种发色剂在高温下互相侵融形成多种色泽,或同一发色剂在不同的窑温下形成不同的色泽,即为窑变釉。钧窑的有多种色彩:青、蓝、黑、紫、红、绿、黄、月白等。

其四,蚯蚓走泥。钧窑瓷器先在1300摄氏度的高温下素烧成形,稍冷后再上釉正烧。由于釉厚,在烧制过程中,低温时釉层裂开,高温时粘度较低的釉流入裂罅填补空隙,形成“自然”的纹饰。宛如蚯蚓在灰尘中走过的痕迹。

钧窑是如何得名的?
1个回答2024-03-18 15:45

钧窑的窑址在河南省禹县神垕镇,禹县北宋时称阳翟县,金时更名为钧州,钧窑之各由此而来,鼎盛时期为北宋徽宗时期,至金元后继续盛烧。

北宋五大名窑
1个回答2023-01-15 01:14
汝窑,哥窑,官窑,钧窑
王樾 方鸣什么是钧窑,钧州窑
1个回答2024-01-28 17:26
钧州窑这一名词较早出现在明代。如明代张应文所著的《清秘藏》卷二《论窑器》中有载:“钧州窑,红若胭脂者为最,青若葱翠色,紫若墨色者次之”。

明代高谦在其著的《遵生八笺·燕闲清赏笺》一书中记载:“钧州窑,有珠砂红、葱翠青(俗名鹦哥绿)、茄皮紫。红若胭脂、青若葱翠、紫若墨黑,三者色纯少变露者为上品;猪肝色、火里红、青绿错杂若垂涎色,皆上三色之烧不足者,非别有此色。”

再者明人方以智《通雅》卷三十三有载:“钧州有五色窑,即汝窑一类也,窑变则时有之,报国寺观音像也。”

清代也有较多此论,如朱琰《陶说》一书卷二载:“钧州窑今河南禹州。”

这些支言片语,虽无确切理论体系,但都彰显着一个信息,钧州产钧瓷,钧州窑就是钧窑,钧州窑简称钧窑。

真正将钧州窑的理论体系嫁接给钧窑的当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代陶瓷专家陈万里先生。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