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践作文素材

求高中生生活实践的作文素材!百来字就好了!
1个回答2024-03-21 07:58
我这里有一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2000年7月22日至7月27日,我随青岛海洋大学工程学院三下乡队伍来到平度市崔家集镇周家村社会实践.对于从小生活在城市中的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经历.短短的五天时间,感受了浓厚的乡村生活气息,也产生了很多感想.
周家村是远近闻名的文明村,全村耕地面积1550亩,住户面积200亩,230户人家,800口人,其中党员19名.村固定资产120万,村每年平均收入3800元左右.生活在附近乡村中属富裕水平.周村长自74年上任以来,为村里的工作耗尽心血,给村里带来了大量收益,村子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提起周村长,村里的老少爷们儿们都直竖大拇指.
进村后,首先引起我注意的就是有序的道路和整齐的房舍,以及道路两旁那既有经济效益又能美化环境的柿子树,与我想象中的农村有着相当大的区别.待融入到村中去以后,可以深切的感受到村里的治安情况相当好.经济上的宽裕和生活上的安宁,使我毫不夸张的用了"安居乐业"来作为周家村给我的第一印象.
听村里的领导介绍,村里的主要收入来源于种植业,其中200亩果园收益可达每亩4000元左右,而辣椒更是达到了每亩10000元.但当我们问到村中是否有自己的企业和项目时,村里领导向我们道出了苦衷:数年前曾有一木器厂,在村里投入生产,但不到3年,木器厂就因接连亏损而在村中消失,而其后的几次上项目的想法,都因缺资金少技术(尤其是少技术少人才)而夭折.
"人才、教育"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在其后几天给孩子们上课的过程中,这个烙印日渐加深.
学校并不算大,还算明亮的教室和尚未残缺的课桌,与偏远山区相比,以令孩子们满足.但与我从小生活的城市中的小学已有着天壤之别.仅从每天上完课孩子们必须将自己的凳子搬回家来说,这的学习环境并不能用一个"好"字来形容.但孩子们那对学习特有的热情和认真把我深深的感动了,他们几乎想要我们在5天之内把所知道的所有知识都教给他们.
在和孩子们的交流中我了解到,他们都很想成为大学生成为科学家,对外面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憧憬.但当我问他们以后回不回来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沉默了.也许是还是小学生的他们尚未明白我这个问题的含义,也许是一直以来伴随他们左右的"考大学,去大城市"的话影响着他们.没有一个孩子表示自己将回到自己的家乡.
"人才、教育"再一次在我的脑海中回荡着.
一位朋友曾对我讲过一个真实的故事,某省重点中学有一位来自穷山村的学生,学习非常用功.他的床头贴着一句激励自己学习的话,只有九个字:别忘了!你是农村户口!
听到这件事的时候,我的内心是沉重的.我国城乡的巨大差异造成了教育观念上一个极其偏激的错误.农村的孩子迫于自己农村户口及生活环境的压力,几乎用尽自己所有的精力去学习考大学,以此来摆脱落后的环境,实现自己美好生活的梦想.但当这些村里的骄傲考出去成为大学生以后呢?他们中有几个回到自己那还不富裕的家乡,投身其中的建设呢?人都向往美好的生活,这本无可厚非,但村里留下的是什么?几个大学生的名字,一个虚幻的荣誉而已.人才依旧缺乏,生活依旧贫困.
这种人才流向并非只存在于农村和城市之间,也同样存在于小城市和大城市之间,落后地区和发达地区之间,以至于我国的西部和东部之间及国内和国外之间.
孩子们的想法和做法并非出自自己思考,而大部分都来源于家长和老师的言传身教.在和一位老大爷的聊天当中,老人告诉我们他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都考学去了城市,在谈到孙子时,老人很自豪的告诉我们,他的大孙子刚在一所省重点高中考了前十名,以后考大学,考名牌大学,到大城市去!老人的笑容让我感受到了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情.我问老人想没想过让孙子回家乡支援家乡建设,老人说:"村子里太苦,能到外面去,干嘛回来.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过点好日子!"
以周家村的生活水平来说,村子应属富裕的行列.周家村的村民都不想让孩子回来,可想而知其他贫困村的情况.
周家村之所以富裕,关键在于和韩国合作的200亩高效田,其实这对村里既是一笔客观的收入,又是一种劳动力的利用.韩国人出种子,出技术,村里出劳力,出土地,收获后,韩国人回收所有果实和种子,付给村里的报酬只是收益中极少的一部分.而且还规定村里不得留果留种,否则将受重罚.这完全是一种劳动力的欺骗,可是以我们的知识就是无法掌握其中的技术关键.而我们为了这笔可观的收入,还必须甘受韩国人的这种技术欺骗,其原因何在?人才不足!试想如果村里有这么一批农业知识相当丰富的人才,我们完全可以掌握韩国人的技术,从而为我们自己所用,那时所有的收益都将归我们自己所有.村里将远比现在要富裕!
孩子们是渴望知识的,村里也是需要人才和技术的.但一些客观现实又使我们的教育观念发生变化,造成了人才的流失.改革开放20年来,人们的思想有了极大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在周家村采访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80%的家庭将孩子的教育费用作为自己未来几年内的最重要支出.在资金比过去有了保障之后,我们支持农村教育以不仅仅是财力上的帮助,还应是教育人才和教育观念上的帮助.孩子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同样需要做人的道理、适应时代发展的观念和大局观.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有责任有义务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支持农村的教育事业!
下乡过程中所见所闻很多,但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教育问题."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新时期农村的教育事业依然面临很多的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将极大的促进农村的发展.
实践出真知的名人素材李白
1个回答2024-04-27 18:10

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只爱玩耍。一天他又丢下书本,跑到野外去。路上,他看见一位老婆婆,蹲在地上,手握着一根大铁棒,在一块石上努力地磨呀磨。

李白很好奇,便问老婆婆说:「你在干什麼呢?」

老婆婆头也不抬,回答他说:「我在造一口绣花针呀!」

李白觉得奇怪,说:「铁棒这麼粗大,怎麼可以磨成小小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一边磨一边说:「只要有恒心,什麼事都做得成!」

李白听了,觉得老婆婆的话很有道理。从此他专心一志,用功读书,结果成为唐代的大诗人。

勾践?
1个回答2022-05-01 23:05
勾践的父亲叫允常
故此勾践不姓勾
勾践只是一个名字
勾践是什么意思?
2个回答2022-12-01 10:24
其实他的一把剑也叫勾践,十大名剑。
勾践是什么意思?
2个回答2022-09-23 23:58
是人啊,是赵王,卧薪尝胆的主人公就他.
什么的勾践
2个回答2022-09-14 17:18

忍辱负重的勾践

阴险狡诈的勾践

越王勾践是怎么死的?
1个回答2022-12-27 15:12
应该是老死的吧...
越王勾践的儿子是谁
1个回答2022-10-19 08:56
勾践的儿子是 与夷
请勾践女女与王的翻译?
1个回答2024-02-18 15:45
文: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1),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2),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3)。”大夫种进对曰(4):“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5),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夫虽无四方之忧(6),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7)。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8)?”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9)?”执其手而与之谋。



遂使之行成于吴(10),曰:“寡君勾践乏无所使(11),使其下臣种,不敢彻声闻于大王(12),私于下执事(13)曰: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14);愿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15)。请勾践女女于王(16),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越国之宝器毕从(17)!寡君帅越国之众以从君之师徒。唯君左右之(18),若以越国之罪为不可赦也,将焚宗庙,系妻孥(19),沈金玉于江;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乃必有偶(20),是以带甲万人事君也,无乃即伤君王之所爱乎(21)?与其杀是人也,宁其得此国也,其孰利乎?”



译文:

越王勾践退守会稽山后,就向全军发布号令说:“凡是我的父辈兄弟及全国百姓,哪个能够协助我击退吴国的,我就同他共同管理越国的政事。”大夫文种向越王进谏说:“我听说过,商人在夏天就预先积蓄皮货,冬天就预先积蓄夏布,行旱路就预先准备好船只,行水路就预先准备好车辆,以备需要时用。一个国家即使没有外患,然而有谋略的大臣及勇敢的将士不能不事先培养和选择。就如蓑衣斗笠这种雨具,到下雨时,是一定要用上它的。现在您大王退守到会稽山之后,才来寻求有谋略的大臣,未免太晚了吧?”勾践回答说:“能听到大夫您的这番话,怎么能算晚呢?”说罢,就握着大夫文种的手,同他一起商量灭吴之事。



随后,越王就派文种到吴国去求和。文种对吴王说:“我们越国派不出有本领的人,就派了我这样无能的臣子,我不敢直接对您大王说,我私自同您手下的臣子说:我们越王的军队,不值得屈辱大王再来讨伐了,越王愿意把金玉及子女,奉献给大王,以酬谢大王的辱临。并请允许把越王的女儿作大王的婢妾,大夫的女儿作吴国大夫的婢妾,士的女儿作吴国士的婢妾,越国的珍宝也全部带来;越王将率领全国的人,编入大王的军队,一切听从大王的指挥。如果您大王认为越王的过错不能宽容,那末我们将烧毁宗庙,把妻子儿女捆绑起来,连同金玉一起投到江里,然后再带领现在仅有的五千人同吴国决一死战,那时一人就必定能抵两人用,这就等于是拿一万人的军队来对付您大王了,结果不免会使越国百姓和财物都遭到损失,岂不影响到大王加爱于越国的仁慈恻隐之心了吗?是情愿杀了越国所有的人,还是不化力气得到越国,请大王衡量一下,哪种有利呢?”
勾践儿子叫什么
1个回答2024-02-14 19:46
根据史记的《越王勾践世家》得知越王的儿子叫王鼫,孙子叫王不寿国的王族自称是夏禹的后代,故以姒为姓。所以勾践姓姒,名勾践。

为什么勾践的后人又姓王呢?古代姓、氏分离,可能从勾践的儿子开始以王为氏,也就是说姒姓的王氏,因为是国王的后代。也可能勾践本人也是以王为氏的,只是史书上没有记载而已。

其他例子,秦始皇嬴政出生在赵国,按当时的规矩,他就是嬴姓的赵氏,一度被称为赵政。

另一种我认为更合理的解释:

王鼫、王不寿等,均是越王的称号,正如周国的文王、武王,赵国的武灵王等。注意《史记》中对各国的君主都用这种称号,而不是直接称名。越国从勾践开始称霸中原,可能从勾践的儿子开始才模仿中原诸侯采用某某王这样的称号。

为什么王字在前,而不是鼫王、不寿王呢?因为那时的越国不属于华夏族,而是越族,越语与汉语的一个重要区别是语序颠倒,被修饰的词位于修饰词之前。比如今天的“越南”,其原意就是“南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