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难一自相矛盾

韩非子—哲学—自相矛盾
1个回答2024-01-20 13:47
韩非子的自相矛盾故事反映的不是马哲上的矛盾概念。马哲上的矛盾概念是指对立统一关系。这里有两层关系:对立关系 统一关系。而韩非子的自相矛盾故事反映的是双方的对立关系,没有体现相互依存和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韩非子·难一》里的《自相矛盾》的翻译
1个回答2022-11-26 21:48
《韩非子·难一》:楚国有个人在集市上既卖盾又卖矛,为了招徕顾客,使自己的商品尽快出手,他不惜夸大其辞、言过其实地高声炒卖。 他首先举起了手中的盾,向着过往的行人大肆吹嘘:“列位看官,请瞧我手上的这块盾牌,这可是用上好的材料一次锻造而成的好盾呀,质地特别坚固,任凭您用什么锋利的矛也不可能戳穿它!”一番话说得人们纷纷围拢来,仔细观看。 接着,这个楚人又拿起了靠在墙根的矛,更加肆无忌惮地夸口:“诸位豪杰,再请看我手上的这根长矛,它可是经过千锤百炼打制出来的好矛呀,矛头特别锋利,不论您用如何坚固的盾来抵挡,也会被我的矛戳穿!”此番大话一经出口,听的人个个目瞪口呆。 过了一会儿,只见人群中站出来一条汉子,指着那位楚人问道:“你刚才说,你的盾坚固无比,无论什么矛都不能戳穿;而你的矛又是锋利无双,无论什么盾都不可抵挡。那么请问:如果我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结果又将如何?”楚人听了,无言以对,只好涨红着脸,赶紧收拾好他的矛和盾,灰溜溜地逃离了集市。 现在用这个词来表示自己说的话不能自圆其说。比如:“你刚才的发言前后自相矛盾,别人不知道该怎么理解。”
韩非子<<矛与盾>>:以子之矛,陷子之盾(翻译)
2个回答2022-08-05 21:21
原文: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盾之坚,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译文:
楚国有个卖盾与矛的人,称赞他的盾说:“我的盾这样坚固,没有什么东西能刺穿它。”又称赞他的矛说:“我的矛这样锋利,没有什么东西不能刺穿。”有人问:“用先生的矛刺先生的盾,结果怎么样呢?”那人就不能回答了。那不可能被刺穿的盾和没有什么东西不能刺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我喜欢的女生有男朋友非常矛盾故事很长
1个回答2024-01-28 04:21
做你己觉得该做的,对她好,和她朋友多接触,掌握第一手情报。剩下的就是时间问题。让女生做最后的选择。一切看缘分!
韩非子的寓言《自相矛盾》为什么讽刺写楚人
1个回答2024-01-20 19:42
楚国有个既卖矛又卖盾的人,他赞美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任何武器都无法刺破。”接着,他又夸起了他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没有什么东西是穿不透的。”有的人问他:“如果拿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人便答不上话来了。刺不破的盾和什么都刺得破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编辑本段]成语道理
告诉我们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自相矛盾的道理。
寓言故事
古代的一个故事,一个人卖矛和盾,先夸自己的矛是怎样的尖锐,再说自己的盾是怎样的牢固,于是有人说拿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样,那人就傻眼了.寓意言行不一致,前后不对头。 [提示] 说话、写文章,如果在同一时间和同一关系中,竟有两种相反的说法,前后互相抵触,那就会矛盾百出,象楚国商人一样经不住驳同。这则寓言故事已经深入人心,“自相矛盾”也已成为人们常用的
韩非子的寓言《自相矛盾》为什么讽刺写楚人
1个回答2024-01-25 11:14
楚国有个既卖矛又卖盾的人,他赞美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任何武器都无法刺破。”接着,他又夸起了他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没有什么东西是穿不透的。”有的人问他:“如果拿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人便答不上话来了。刺不破的盾和什么都刺得破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编辑本段]成语道理
告诉我们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自相矛盾的道理。
寓言故事
古代的一个故事,一个人卖矛和盾,先夸自己的矛是怎样的尖锐,再说自己的盾是怎样的牢固,于是有人说拿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样,那人就傻眼了.寓意言行不一致,前后不对头。
[提示]
说话、写文章,如果在同一时间和同一关系中,竟有两种相反的说法,前后互相抵触,那就会矛盾百出,象楚国商人一样经不住驳同。这则寓言故事已经深入人心,“自相矛盾”也已成为人们常用的
自相矛盾这个词跟生活中有吗?因为这个问题能让我解开一道难题.
1个回答2024-01-27 10:54
肯定有关系!
楚人有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成语“自相矛盾”的意思是用自己的长矛刺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的言行相互抵触.
矛:长矛,古代用于进攻的武器;盾:盾牌,古代用于防守的武器.
这个故事出自《韩非子·难一》:楚国有个人在集市上既卖盾又卖矛,为了招徕顾客,使自己的商品尽快出手,他不惜夸大其辞、言过其实地高声炒卖.
他首先举起了手中的盾,向着过往的行人大肆吹嘘:“列位看官,请瞧我手上的这块盾牌,这可是用上好的材料一次锻造而成的好盾呀,质地特别坚固,任凭您用什么锋利的矛也不可能戳穿它!”一番话说得人们纷纷围拢来,仔细观看.
接着,这个楚人又拿起了靠在墙根的矛,更加肆无忌惮地夸口:“诸位豪杰,再请看我手上的这根长矛,它可是经过千锤百炼打制出来的好矛呀,矛头特别锋利,不论您用如何坚固的盾来抵挡,也会被我的矛戳穿!”此番大话一经出口,听的人个个目瞪口呆.
过了一会儿,只见人群中站出来一条汉子,指着那位楚人问道:“你刚才说,你的盾坚固无比,无论什么矛都不能戳穿;而你的矛又是锋利无双,无论什么盾都不可抵挡.那么请问:如果我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结果又将如何?”楚人听了,无言以对,只好涨红着脸,赶紧收拾好他的矛和盾,灰溜溜地逃离了集市.
现在用这个词来表示自己说的话不能自圆其说.比如:“你刚才的发言前后自相矛盾,别人不知道该怎么理解.”
《自相矛盾》选自《韩非子·难一》,这是一则文言文,后来常用于比喻什么?
4个回答2022-11-22 08:02
自相矛盾,典故出自《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后世常用“自相矛盾”比喻人的语言、行动前后抵触、不相应合。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