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魏野

魏野畴是哪里人?
1个回答2022-11-13 20:26
1898年出生于陕西兴平
魏野畴是兴平啥地方人
1个回答2023-08-22 23:56
兴平板桥乡魏家村
魏书生的儿子为什么能考上清华
1个回答2024-02-18 23:56

魏书生的儿子能考上清华的原因是努力。

魏书生的儿子魏星,魏书生,1950年5月4日,出生于河北省泊头市交河镇,1956年随父母迁居沈阳。1957年9月,就读于沈阳和平区砂山一校。1963年9月,考入沈阳市三十二中学读初中。

1965年接触了对他此后生活发生重大影响的两本哲学书籍《辨证唯物主义纲要》、《哲学讲义》。1968年,到辽宁省盘锦地区新建农场当下乡知识青年。1969年,受上级指派在新建农场的红旗小学教书。

魏书生的荣誉称号

1981年02月,被辽宁省政府授予“优秀班主任”称号。1982年06月,被中共辽宁省委和省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

1999年09月,申报的专著《班主任工作漫谈》;获全国第二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999年,被盘锦市委、市政府授予“十佳公仆”称号。

魏野的寻隐者不遇的诗意,注意:是宋代魏野写的
2个回答2022-12-07 09:54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注解】:
1、云深:指山深云雾浓。
【韵译】:
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
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
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
可是林深云密,不知他的行踪。
【评析】:
这是一首问答诗,但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尽致。其言繁,其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钦慕高仰。这首诗有人认为是孙革所作,题为《访夏尊师》。
魏野的<<寻隐者不遇>>
3个回答2023-10-28 09:23
魏野 960-1019,宋初诗人。《宋史·艺文志》著录其《草堂集》 2卷,《钜鹿东观集》10卷。前者有腔前《两宋名贤小集》本;后者为其子魏闲所编,有《峭帆楼丛书》本,另《补遗》1卷,《附录》1卷。

寻真误入蓬莱岛,
香风不动松花老。
采芝何处未归来,
白云遍地无人辩裤扫。

注释:
“白云遍地无人扫”,多么伍灶清迷人、脱俗的景致
魏野的寻隐者不遇的意思
1个回答2022-09-23 13:55
唐代贾岛《访隐者不遇》(上)与宋代魏野《寻隐者不遇》(下),既分又合的作比较诗词鉴赏。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寻真误入蓬莱岛,香风不动松花老。采芝何处未归来,白云满地无人扫。
参考专家评析,可以得出贾诗借助与童子的三问三答,推进“失望———有望———无望”的内心跌宕情味,表达诗人对不畏艰险、采药济世的清高隐士钦慕之情;而魏诗以白描手法,勾勒仙岛幽雅迷景,告示得道真人难觅之实,内蕴诗人敬异惘然之情。对比两诗,应有三处不同:1、贾系主簿小官,是非隐者访隐者;魏系一生不仕,是隐者寻隐者。2、贾诗采用“我隐他显”的问答形式写诗;魏诗采用“我显他隐”的问答形式写诗。3、贾诗景处深山,抒敬仰神往之情;魏诗景处仙岛,抒惘然失意之情。
转载
《寻隐者不遇》的意思 魏野写的那个
1个回答2023-05-13 04:01
自己查唐诗三百首
魏清禾这个名字好不好?
1个回答2023-08-13 22:17
挺好的,我是60后,我的名字是父母给起的,也叫了半辈子了,现在出生的孩子都是花钱起的名字,每个人的名字只是一个代号而已,不必太在意叫啥,无所谓,自己觉得开心就好
寻隐者不遇 魏野 诗意
4个回答2022-10-05 11:40
  1、这首诗的原诗是:
  《寻隐者不遇》
  宋.魏野
  寻真误入蓬莱岛,香风不动松花老;
  采芝何处未归来,白云遍地无人扫。
  2、这首诗的诗意是:
  诗人本想去拜访一位隐居蓬莱岛的高士;高士所隐居的环境山高云漫,松涛阵阵,香气弥漫。待诗人到达隐士所居处时,恰好隐士已上山采灵芝去了,既不知他何时归也不知他去何处采,只好扫兴;但这锻造的环境也使诗人领略到了另一番风景,得到了另一种收获。
  3、具体赏析这首诗:
  《寻隐者不遇》是宋代诗人魏野去拜访一位隐居蓬莱岛的隐士,可是没有遇到而写下的。他发现这里非常的美,高山环绕,松涛阵阵。诗人到隐居者的居处时隐居者去采药了。诗人有些失望,可看到像天上一样的风景时,心情又开朗了。魏野在这首诗中描绘了一幅清新脱俗的蓬莱仙境,借此抒发超然出尘的胸怀,令人神往。
  4、必要补充:
  我们熟悉贾岛的那首《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二者的内心世界和向往是一致的,可谓同曲同工。
寻隐者不遇 魏野诗意
5个回答2022-08-26 19:10
其实,诗人的诗题已说明了——寻隐者不遇。通过读此诗,我的理解是,诗人本想去拜访一位隐居蓬莱岛的高士;高士所隐居的环境山高云漫,松涛阵阵,香气弥漫……待诗人到达隐士所居处时,恰好隐士已上山采灵芝去了,既不知他何时归也不知他去何处采,只好扫兴;但这锻造的环境也使诗人领略到了另一番风景,得到了另一种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