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小升初衔接

小升初英语衔接建议
1个回答2024-01-27 11:38

小升初英语衔接建议如下:

一、功在平时,贵在坚持。

针对初中英语新教材知识容量大的特点,应克服惰性,树立“勤”字当头的学习精神。

在小学英语学习中,相对中学来说,知识容量较少,内容较浅,一般情况下上课认真听,用心学,课下基本不用花费很大力气,学生们就能取得不错的成绩。但是进入中学后就需要同学们有勤学苦练的精神+良好的学习方法投入到外语学习中。

二、坚持记忆大型笑量词汇。

以下为大家介绍几种记忆词汇的方法:

1、记例句背单词与词组。

将书上或老师讲的例句理解并记忆下来,同时也记住了单词和词组。

2、通过课文记单词与词组。

预习课文时先听录音、模仿并熟读单词与词组,同时理解其意义。然后用铅笔将生词的中文与音标标注在课文中。朗读课文时,尤其注意生词,加深印象。待老师讲课文及复习课文时,不用翻单词表,而是在课文中有语境的情况下,通过有联系的上下文进行记忆,经过多次巩固,生词都能熟练背出之后,再将注释擦去。

3、通过阅读记单词与词组。

平时利用读趣味小故事、英文报纸及做阅读习题,可枝租基以在阅读中复习已学过的词汇,而对文章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生词,则可通过阅读文章马上快速记忆下来,而对于文章中影响全文理解的主要生词,应及时查字典,记忆其音、形、意及相关用法,如此,单词量猛谨得以快速扩充。

初中升高中衔接的重要性是什么?初中衔接高中的应该注意些什么?
3个回答2022-11-25 15:10
最重要的是心态问题,一定要摆这样学习态度,在初中衔接高中的时候,我们在上课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听讲,如果有不会的题一定要问老师,千万不要不懂装懂,而且也要多做一些练习题,也可以家教,也可以在外边报一个补习班,并且也要购买一些错题本。
幼儿园如何科学做好幼小衔接
1个回答2024-02-02 01:46
对家长来说,要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并进行训练。幼儿园依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教学活动一般都不长,小班15分钟,中班20分钟,大班最多30分钟,可是到了小学就不一样了,一般40分钟一节课,课间休息的时间也很有限,从小就要培养孩子注意力集中,在40分钟的时间里专心听老师讲课,让孩子的有效听课时间延长。在幼儿园培养注意力有一些小小的要求,老师会规定在一分钟的时间内,请孩子做完布置的任务,但要求一定要具体,不能说丢给孩子就不理孩子了,有些家长就会你玩你的,我玩我的,家长还是要有意识的给孩子一些要求,比如: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书,你看十分钟,我看十分钟,一起看,但一定要要求在这十分钟内专心看。到第二天,可以玩玩其他游戏,比如益智类的游戏,爸爸陪着孩子玩棋,但要提前说清楚,今天我们要玩12分钟,到12分钟后才能起来,慢慢的孩子在十二分钟里注意力就会很集中,再慢慢延长时间,孩子的注意力就会越来越好。
生活自理能力:在幼儿园老师会做相应的要求,而部分家长包办代替的问题还是很严重,举个生活中看到的例子,比如放学时家长会带东西给孩子吃,连葡萄皮都给剥好了,完全可以让孩子自己做,不要什么事都帮孩子做得妥妥贴贴的;还有一些小学生家长,放学后就将孩子所有的东西都接到手里。
接下来就是习惯的培养,曾经带过一个孩子,妈妈有意识的提醒老师让孩子在幼儿园多做事,什么都安排给孩子做,做苦力都行,这个孩子特别喜欢整理书籍,孩子的任务就是每天去整理书,有掉的、没整理好的,都要去整理,孩子从小班一直坚持到了大班。到了小学一年级,孩子书包里的书从来没有落过,而且根据课程表把书从里至外摆放,东西也没有落过;这个例子里孩子的良好表现,得益于从小就培养起了整理书籍的习惯。
规则意识:到幼儿园后都会有一定的规则,比如排队上卫生间,怎样排队洗手,这些都是规则,玩游戏的时候也要遵守规则,排队啊,不推不挤等等,这样孩子到了小学和社会后,都会遵守规则,有规则意识的孩子,条理性会更强。
交往能力的培养,是语言和社交能力的二者合一,从小要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有些孩子在幼儿园时遇到问题不会表达也不会去说,和小朋友起冲突时就等待老师来解决,而作为一个有智慧的老师,会等一等看一看这两位孩子是如何解决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因为孩子开始交流,孩子的语言就能得到发展,但如果老师直接介入,会断送了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孩子和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时,要先等一等看一看,看孩子是怎样解决的。
计划性和坚持性:在幼儿园来讲就是孩子要有序的做很多事情,老师先去问,今天我们做什么,而孩子要会说,今天我们要做些什么,要有条理和清晰,然后老师和家长就会帮孩子去分析和计划,哪些是重要的事情先做,再慢慢做不太重要的事情,让孩子明白重要与不重要之间的差异,等同于小学生回家做作业,哪些先做;还有就是坚持性,坚持很重要。
阅读,是一种学习能力的体现,任何学习方法都是通过阅读来体现的,幼儿园一般都是通过故事、儿歌,让孩子了解语境,懂得如何完整的说一句话,怎样去表达自己的想法。阅读习惯的培养,应提倡孩子自主阅读,并且阅读后,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出来,在小班时建议亲子陪读,每天要坚持;每届小班新生家长会时都会提醒家长,要每天陪孩子读十分钟甚至半小时的书,孩子慢慢就会养成阅读的习惯,而不是逼近孩子去读,是孩子自愿去读;还有就是带孩子经常去读书的地方,比如图书馆,或是书店,定期去看书,有计划并且有周期性,一个月要去几次,也助于养成爱看书的习惯,从开始的陪伴到最后的自主阅读,就会学习到书中很多的知识点。
幼升小与幼小衔接的区别
2个回答2023-08-22 02:01
还是有区别的,金色雨林认为,幼升小可能侧重与知识的教学,而幼小衔接还包含了环境适应能力,知识积累与衔接,人际交往能力训练等方面
中班升大班幼小衔接的重点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1-25 18:41

中班升大班是幼小衔接的重要阶段,以下是一些重点方面:

1. 适应环境变化:中班到大班是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阶段,环境、学习方式和课悉烂程内容都会有较大的变化。重点是帮助幼儿适应新的环境,熟悉大班的教室、教学用具和日常规则。

2. 建立学习习惯:在大班,幼儿将面临更多的学习任务和学习要求。重点是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自主完成作业、按时上交作业、认真听讲和参与课堂活动等。

3. 提升自理能力:大班要求幼儿具备更高的自理能力,包括穿脱衣服、整理书包、用餐自理等。重点是培养幼儿的自理技能,帮助他们逐渐独立完成日常生活贺庆任务。

4. 培养社交技能:大班的学习环境更加多样化,幼儿需要与更多的同伴进行互动和合作。重点是培养幼儿的社交技能,如与他人交流、分享、合作、解决冲突等。

5. 语言表达和交流:大班对幼儿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有更高的要求。重点是培养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睁拍漏论和小组活动,提高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6. 发展认知能力:大班注重幼儿的认知发展,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问题解决和创造力。重点是通过丰富的探索性学习活动,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促进他们的认知发展。

7. 情感管理和自我认知:大班是培养幼儿情感管理和自我认知的重要阶段。重点是帮助幼儿认识自己的情感和情绪,并学习有效地管理情绪,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和自尊心。

这些重点方面需要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教师、家长和学校之间的密切配合,共同为幼儿的顺利过渡提供支持和指导。

英国预科的衔接课程
1个回答2024-02-20 16:43
利物浦商科预科课程:



BA (Hons) Accounting 会计学

BA (Hons) Business Economics 商科经济学

BA (Hons) Economics 经济学

LLB (Hons) Law 法律学

BA (Hons) Politics 政治学

BSc (Hons) Psychology 心理学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人力资源管理

media 传媒



关于转学的问题 英国的学校普遍不支持转学 学校和学校不一样



政策也不一样 在这里我也不能胡说 个人认为商科的就业前景要



远远好于数学专业。



希望 能帮到你
有没有有趣又科学的幼小衔接书籍?
1个回答2024-02-09 07:03
推荐《小可豆幼小衔接》系列,《小可豆幼小衔接》是2022年1月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主编是桃李春天。本书是以2021年3月发布的《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为依据,参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策划的适合中国家庭使用的幼小衔接全系列产品,是一套综合性入学准备方案。产品主打“亲子共学”的教育理念,兼顾内容的科学性与形式的趣味性,并且注重知识积累,行为习惯,思维训练,以及学习能力培养。采用彩虹色设计,大字号,护眼纸张,环保大豆油墨,更加关心孩子身心健康。在体例编排和内容设计上,融合了一线骨干教师教学方法,并逐条在内容上写给家长。实实在在做到了给家长工具,让家长省心߅
幼小衔接主要衔接哪些方面
1个回答2024-02-09 12:18

幼小衔接主要衔接方面如下:

一是身心准备。如:向往入学,有良好的情绪,喜欢运动等。

二是生活准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自理,参与劳动,增强安全防护能力等。

三是社会准备。会交往合作,诚实守规,有任务意识等。

四是学习准备。好奇好问,有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浓厚,有一定的学习能力等。

身心准备,是指幼儿需要在心理方面和身体动作发展等方面做好相应的准备,主要包括对小学生活充满向往、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喜欢运动、动作协调等。教师、家长需要帮助孩子:

1、建立对小学生活的向往

建议家长在家和孩子们多聊聊关于小学的事,比如小学的学习生活是怎样的,与幼儿园有什么不同,自己儿时上学的趣事等;也可以让孩子接触身边的小学生,帮助孩子初步了解,建立积极的入学期待。请家长注意莫用负面的话来吓唬孩子(如 “你就淘吧,过些日子上学了让老师治你!”之类),让孩子对小学生活有压力感和抵触情绪。

2、提升情绪调控能力

建议家长帮助孩子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学会情绪管理。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注意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亲密友好的亲子关系,让孩子也受到积极情绪的带动。此外,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表达和调控情绪的能力,可借助绘本故事、谈话等方式,引导孩子认识和应对自己的感受。

3、积极运动,提升动作协调能力

建议家长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的运动,可根据幼儿个体情况,适当增加运动量和运动强度,提升动作协调能力,增强体质。此外,注意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精细动作,参与一些诸如画、剪、折、撕、粘、拼等方面的活动,多动手勤思考。

幼升小衔接学哪些知识
1个回答2023-11-16 07:11

幼升小是指孩子从幼儿园升入小学的过程,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幼升小衔接是一个重要的过渡阶段。以下幼升小衔接中需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

1、语言和文字:在幼儿园阶段,孩子已经开始学习基础的语言和文字知识,包括认识和书写汉字、字母的音与形的对应关系,以及一些简单的识字和拼音能力。在幼升小阶段,孩子需要进一步扩充词汇量、提高阅读能力和书写技巧,以适应小学的语言和文字学习。

2、数学基础:幼儿园阶段,孩子开始接触数学概念,如数量和形状等。在幼升小时,需要进一步学习加减法、数的概念、简单的乘除法,以及简单的几何图形等数学知识。

3、社会与科学常识:孩子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社会与科学常识,如家庭、校园、季节、动植物等,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周围环境、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4、认知和思维能力:幼升小过程中,孩子需要逐渐培养一些认知和思维能力,如观察、分类、比较、推理等。这些能力有助于他们在学习各种学科知识和解决问题时的思维发展。

5、社交技能和自理能力:除了学习学科知识外,幼升小也需要培养孩子的社交技能和自理能力,包括与同学和老师的交流、合作,以及自己的日常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的培养。

需要注意的是,幼升小的衔接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转变,还包括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要的是要为孩子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鼓励他们主动探索、学习和思考,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幼升小衔接的学习对孩子的作用

1、顺利适应小学学习环境:通过幼升小衔接的学习,孩子可以提前接触和了解小学的学习环境,包括新的学校、新的老师和新的同学。这有助于他们更快地适应小学的学习氛围和规则,减少适应期的困惑和压力。

2、建立学科基础知识和技能:幼升小衔接的学习帮助孩子建立和巩固一些基础的学科知识和技能,如语言、数学、科学等。这为他们在小学阶段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跟上小学的教学进度。

3、培养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幼升小衔接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可以学会如何独立思考、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管理时间等,这些都是小学阶段必备的学习技能。

幼小衔接的意义是什么?怎样做好幼小衔接?
1个回答2024-02-21 21:01

1、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幼儿对小学生活的态度、看法、情绪状态等,与其入学后的适应能力关系很大。因此,幼儿园阶段应注意培养幼儿愿意上学,对小学的生活怀着兴趣和向往,为做一个小学生感到自豪的积极态度,并让幼儿有机会获得对小学生活的积极情感体验。

2、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

幼儿入学后,是否适应小学的新环境,适应新的人际关系,对其身心健康影响很大。有一种认识是,幼儿只要提前认一些字,学一点拼音、算术等就没有问题了,这是十分片面的。

3、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

学习准备是着眼幼儿终身学习的需要,发展他们基本的学习素质,并在此过程中,悔桐帮助他们打下今后学习的基础。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和自理能力 我们都知道,在幼儿园里面孩子过的是一种被照顾的集体生活,幼儿园的老师整天都跟着,吃饭、穿衣服、系鞋带、上厕所,老师都会看护周到,及时给予帮助。

4、培养孩子与人沟通的能力

相对于幼儿园,小学生活更加独立,自主和多变,所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品性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对于他顺利、成功地展开新的校园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做好幼小衔接的准备:

第一,要创设利于学习的环境,在家里要为孩子创设一个学习的小角落,备有写字台、书架、玩具架等,以摆放游戏和学习用品,使之成为孩子学习的主要场所。

第二,保持和睦的家庭氛围,家庭成员之间互尊互爱、互帮互助,会使孩子心情愉快,从而形成情趣高涨、精力旺盛的良好学习状态。

第三,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让孩子的作息时间逐渐与入学要求靠近,每天早睡早起,有固定的学习与游戏时间。

第四,碧者坦准备合适的学习用品,如书包、铅笔盒、水嫌悄杯等。

第五,激发其对成长的自豪,家长要利用节假日多带孩子外出,共同讨论有趣的事物与现象,激发孩子认识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从而萌发对入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