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扬名食品

淮扬美食及传说
1个回答2024-02-02 02:30
  清炖蟹粉狮子头

  编辑本段原料:
  猪肋条肉800克,青菜心12棵,蟹粉100克,绍酒10克,精盐20克,味精1.5克,葱姜汁15克,干淀粉50克。
  编辑本段做法:
  一、猪肉刮净、出骨、去皮。将肥肉和瘦肉先分别细切粗斩成细粒,用酒、盐、葱姜汁、干淀粉、蟹粉75克拌匀,做成6个大肉圆,将剩余蟹粉分别粘在肉圆上,放在汤里,上笼蒸50分钟,使肉圆中的油脂溢出。
  二、将切好的青菜心用热油锅煸至呈翠绿色取出。取沙锅一只,锅底安放一块熟肉皮(皮朝上),将煸好的青菜心倒入,再放入蒸好的狮子头和蒸出的汤汁,上面用青菜叶子盖好,盖上锅盖,上火烧滚后,移小火上炖20分钟即成。食用时将青菜叶去掉,放味精,连沙锅上桌。
  编辑本段特点:
  肉圆肥而不腻,青菜酥烂清口,蟹粉鲜香,肥嫩异常。
  编辑本段窍门:
  ① 猪肉必须肥瘦搭配,不要剁得过细。
  ② 蒸或炖时,必须吃足火候,让肉圆中的油脂自然溢出,溶化在卤汁中,使之肥而不腻

  介绍:相传隋炀帝到扬州观琼花以后,对万松山、金钱墩、象牙林、葵花岗四大盛景分外留恋,令御厨以四景为题分别制菜,遂有金钱虾饼、松鼠鳜鱼、象牙鸡条、葵花献肉四道名菜问世,葵花献肉即“狮子头”的原型。到了唐代,郇国公设宴,府中名厨取巨大的肉圆子做成葵花形,以其形似雄狮之头,郇国公遂将此称为“狮子头”。

  大煮干丝
  【菜名】 大煮干丝
  【所属菜系】 江苏菜
  【特点】 色彩美观,干丝鲜嫩绵软,汤汁鲜醇。
  【原料】
  方豆腐干100克。 熟鸡丝50克、虾仁20克、熟鸡腕20克、熟鸡肝20克、熟火腿15克、冬笋25克、豌豆苗15克、虾子5克。熟猪油25克、酱油15克、盐10克、鸡清汤200克。
  【制作过程】
  (1)将豆腐干子先批成薄片,再切成细丝,放入沸水钵中浸烫,沥去水,再用沸水浸烫二次,捞出沥水。
  (2) 锅置火上,舀入熟猪油,放入虾仁炒至乳白色时,倒入碗中。
  (3) 锅中舀入鸡清汤,放干丝入锅中,再将鸡丝、肫、肝、笋放入锅内一边,加虾子、熟猪油,置旺火烧15分钟,待汤浓厚时,加酱油、精盐。加盖再煮5分钟,后离火,将干丝装入凹盘中,腕、肝、笋、豌豆苗分放在干丝四周,上放火腿丝,撒上虾仁即成。
  【制作提示】
  此菜需上汤约500克,如果没有上汤可用高汤或清水代替。
  【典故】“扬州好,茶社客堪邀。加料千丝堆细缕,熟铜烟袋卧长苗,烧酒水晶肴。” 上为清代惺庵居士《望江南》词,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清代扬州的居民品尝“加料干丝”的情景,颇似一幅生动的风俗画。淮扬菜中豆腐制品花色品种极多,“大煮干丝”又称“鸡汁煮干丝”,风味之美,历来被推为席上美馔。清代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扬州地方官员曾呈上“九丝汤”以“宠媚乾隆”。“九丝汤”系用干丝外加火腿丝、笋丝、银鱼丝、木耳丝、口蘑丝、紫菜丝、蛋皮丝、鸡丝烹调而成,有时还外加海参丝、蛭干丝或燕窝丝。又因豆腐干本身滋味很薄,要想入味,必需借用滋味鲜醇的鸡汁,多种佐料的鲜香味经过烹调,复合到豆腐干丝里,吃起来爽口开胃,异常珍美,令人食之不厌。现今大煮干丝,比之“九丝汤”,已有了很大发展,以干丝、鸡丝为主,干丝洁白,外加鲜虾仁,缀以各种配料,称为什锦干丝,色彩美观,其味更鲜。 “大煮干丝”刀工要求极为精细,“鸾刀应俎,霍霍霏霏”,一块白干,厨师经加工可片成18片,切出的干丝不仅整齐、均匀,而且其粗细不能超过火柴杆。大煮干丝的佐料还要求按季节不同而有变化,春季,旧时用竹蛏入味,以海鲜增味;夏季宜脆,用脆膳丝与干丝同煮,使菜肴干香味爽;秋季用蟹黄,汤汁金黄,鲜味浓重;冬季宜用野蔬,娇嫩翠绿,色彩和谐,增色添香。大煮干丝不仅誉满全国,而且被国外来宾誉之为“东亚名肴”。

  三套鸭
  【菜名】 三套鸭
  【所属菜系】 江苏菜
  久负盛名的“三套鸭”,是扬州地区的一道传统名菜。
  扬州和高邮一带盛产湖鸭,此鸭十分肥美,是制作“南京板鸭”、“盐水鸭”等鸭菜的优质原料。早在明代,扬州厨师就用鸭子制作了各种菜肴,如“鸭羹”、“叉烧鸭”,用鲜鸭、咸鸭制成“清汤文武鸭”等名菜。清代时,厨师又用鲜鸭加板鸭蒸制成“套鸭”。清代《调鼎集》上曾记有套鸭的具体制作方法:“肥家鸭去骨,板鸭亦去骨,填入家鸭肚内,蒸极烂,整供。”后来扬州菜馆的厨师将野鸭去骨填入家鸭内,菜鸽去骨再填入野鸭内,又创制了“三套鸭”。因其风味独特,不久便闻名全国。
  “三套鸭”家鸭肥嫩,野鸭喷香,菜鸽细酥,滋味极佳。有人赞美此菜具有“闻香下马,知味停车”的魅力。
  【特点】 家鸭肉肥味鲜,野鸭肉紧味香,鸽子肉松而嫩。汤汁清鲜,带有腊香,多味复合,相得益彰,堪为一道冬令佳肴。
  【原料】
  活家鸭、活野鸭、活菜鸽各一只。 熟火腿片25克、水发冬菇20克、冬笋片30克。绍酒35克、葱30克、姜30克、精盐20克。
  【制作过程】
  将家鸭、野鸭和鸽子宰杀治净,把三禽分别整料出骨,后入沸水锅略烫。将鸽子由野鸭刀口处套入腹内,并将冬菇、火腿片塞入野鸭腹空隙处,再将野鸭套入光鸭内,然后下锅出水,捞出沥干,将竹箅垫入砂锅底,放入套鸭,加绍酒、葱姜及洗净的肫肝,加清水淹没鸭身,置中火烧沸去浮沫,用平盘压住鸭身,加盖移微入焖3小时到酥烂,拣去葱姜,拿出竹箅,将鸭翻身(胸朝上),捞出腕肝切片,与冬菇、火腿片、笋片间隔排在鸭身上,放入精盐再炖30分钟即成。
扬州特有的美食介绍
1个回答2024-04-04 02:49

扬州菜以“三头”(拆烩鲢鱼头、扒烧整猪头、蟹粉狮子头)为代表,想考验厨师的刀工,不妨点一道大煮干丝。而比这些大菜更出名的则是各色扬州点心和小吃:

  扬州十大名点:三丁包子、千层油糕、双麻酥饼、翡翠烧卖、干菜包、野鸭菜包、糯米烧卖、蟹黄蒸饺、车螯烧卖、鸡丝卷。

  十佳风味小吃:笋肉锅贴、扬州饼、蟹壳黄、鸡蛋火烧、咸锅饼、萝卜酥饼、鸡丝卷、三鲜锅饼、桂花糖藕粥、三色油饺。

  十佳特色小吃:四喜汤团、生肉藕夹、豆腐卷、笋肉小烧卖、赤豆元宵、五仁糕、葱油酥饼、黄桥烧饼、虾籽饺面、笋肉馄饨。

  当然,别忘了还有著名的扬州炒饭!

  淮扬菜:淮扬菜自古与川、鲁、粤菜并称为四大菜系,注重本味、讲究火工、擅长炖焖,口味清淡鲜美、甜咸适中。

扬州美食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4-21 10:52
  扬州菜以拆烩鲢鱼头、扒烧整猪头、蟹粉狮子头“三头”为代表,大煮干丝体现了淮扬菜的刀功,“三套鸭”则将菜鸽藏于野鸭腹中再将野鸭藏于家鸭腹中,野鸭喷香,菜鸽细酥,大胆的创新造就了无上美味。三头宴和红楼宴、全藕宴一起被称为扬州菜肴三绝。
  扬州小吃也极负盛名。大名鼎鼎的扬州干丝,一片豆腐干可被分成十七层然后切丝,丝细如发;闻名全国的蟹黄包,每年十月取饱满的膏蟹蟹黄,配以精白面粉制成,可谓扬州点心中的极品。此外,扬州炒饭也是来到一定不能错过的传奇美味。扬州十大名点:三丁包子、千层油糕、双麻酥饼、翡翠烧卖、干菜包、野菜包、糯米烧卖、蟹黄蒸饺、车螯烧卖、鸡丝卷子。
  扬州人不仅吃得排场,吃得讲究,更是吃得精细。有首民谣形容了扬州百姓的一天:“早上起来日已高,只觉心里闹潮潮,茶馆里头走一遭。拌干丝,风味糕,蟹壳黄,千层糕,翡翠烧卖,三丁包;清汤面,脆火烧,龙井茶叶香气飘。吃过早饭想中饭,狮子头菜心烧,煨白蹄酱油浇,醋熘桂鱼炒虾腰,绍兴酒,陈花雕,一斤下肚乐陶陶。吃过中饭想下午,浇切董糖云片糕,再来一包香橼条。吃过下午想晚饭,金华火腿镇江肴,咸水虾子撒花椒,什锦酱菜麻油浇,香稻米粥儿粘胶胶。吃过晚饭想夜宵,一碗莲子羹,清新又补脑,一觉睡到大清早。”
扬州十大美食小吃
1个回答2024-04-06 19:22
作为一名扬州土生土长的资深吃货,来例举几个我认为好吃的东西或店。外地人可以参考下。

1甘泉路西边路头的潘师傅炸鸡腿,不能最好吃,相对已经很好吃了。

2甘泉路中段的一个50左右的大叔摊的鸡蛋饼,还有火烧,特好吃,目前吃到的鸡蛋饼里可以列入前三

3国庆路的桃酥,很好辨认,排队最长的就是

4广陵路的小觉林麻花

5梅岭东路的二旦面馆,我曾一度疯狂的每天跑去吃,此店只经营上午半天。

6在石塔寺桥南边下去的坡子边,有一家干拌,味道特正宗,虽然店面破败不堪,但有时越是这样看起来陈旧的小店面,味道越好

7曾经市一中门口和渡江桥往南十字路口西边角落,卖糍饭的特别特别好吃,现在已经不知道去哪里了,有知道的朋友还望告知。

8东花园银泰雅苑东门往东,工商银行往东,一家座南朝北,叫忘不了的粉丝店,十几年了,虽说现在味道不如当年,但也是目前市面上比较好吃的粉丝了。

9再推荐我个人比较喜欢吃的店,虹桥坊全聚德,每隔一段时间必须要去,应该是扬州地面上最好吃的烤鸭了,里面的炒菜也不错。

10最新心头好,非常宝贝的一家新发现的店,在东区大润发东门往北,第一个十字路口往西50米,座南朝北,叫福地土菜馆,里面主要是鸡汤,甲鱼汤,各种补汤,绝不是一般在外面喝到的调味料的味道,我吃了几次发现这家饭店的采购真是有两把刷子,食材新鲜,鸡汤特别好喝,有家里炖汤的味道,炒菜这块就要表扬厨师了,特别厉害,新鲜的食材,配合厨师高超的手艺,炒的好吃死了,就跟舌尖上中国那种感觉一样,绝不是调味料调出来的味,特别特别要表扬里面的扬州炒饭,目前是我吃过最好吃最地道的扬州炒饭了,每次去必点,3碗起步。
有关扬州美食的作文
1个回答2024-02-29 02:24
  扬州美食闻名天下,扬州人好吃,扬州人不仅吃得排场,吃得讲究,更是吃得精细。这从过去扬州曾广为流传的一首民谣:
  “早上起来日已高,只觉心里闹潮潮,茶馆里头走一遭。
  拌干丝,风味高;蟹壳黄,千层糕;翡翠烧卖,三丁包;
  清汤面,脆火烧,龙井茶叶香气飘。
  吃过早饭想中饭,狮子头菜心烧,煨白蹄酱油浇,
  醋熘桂鱼炒虾腰,绍兴酒,陈花雕,一斤下肚乐陶陶。
  吃过中饭想下午,浇切董糖云片糕,再来一包香橼条。
  吃过下午想晚饭,金华火腿镇江肴,咸水虾子撒花椒,
  什锦酱菜麻油浇,香稻米粥儿粘胶胶。
  吃过晚饭想夜宵,一碗莲子羹,清新又补脑,一觉睡到大清早。”中足以反映扬州人对吃的迷恋和讲究。
  吃早茶在扬州人的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上班族来说,大街小巷到处都是包子铺,烧饼店,二两包子,一两饺面就让你不仅吃得饱,而且吃得好。可对于那些有钱闲赋的人来说,进茶楼,下茶馆,品茶吃点心,那可就不是仅仅图个饱的事情了。“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早上进茶楼品茶,晚上到浴室泡澡。正是这种生活的真实写照。

  请看扬州名人朱自清在他的《说扬州》中,是如何说的:“扬州最著名的是茶馆,早上去下午去都是满满的。吃的花样最多。……扬州的小笼点心,肉馅儿的,蟹肉馅儿的,笋肉馅儿的且不用说,最可口的是菜包子菜烧卖,还有干菜包子。菜选那最嫩的,剁成泥,加一点儿糖一点儿油,蒸得白生生的,热腾腾的,到口轻松地化去,留下一丝儿余味。干菜也是切碎,也是加一点儿糖和油,燥湿恰到好处;细细地咬嚼,可以嚼出一点橄榄般的回味来。”

  要说扬州的早茶点心,不能不说扬州的点心三绝:三丁包、千层油糕和翡翠烧卖。

  那三丁包子是以面粉发酵和馅心精细取胜。发酵所用面粉“洁白如雪”,所发面软而带韧,食不粘牙。所谓“三丁”,即以鸡丁、肉丁、笋丁制成,鸡丁选用隔年母鸡,既肥且嫩;肉丁选用五花肋条,膘头适中;笋丁根据季节选用鲜笋。鸡丁、肉丁、笋丁按1:2:1的比例搭配。鸡丁大、肉丁中、笋丁小,颗粒分明,三丁又称三鲜,三鲜一体,津津有味,清晨果腹,至午不饥。

  扬州还有一种“五丁包子”,它是选用参丁、鸡丁、肉丁、笋丁、虾丁作馅制成。相传乾隆有一次巡游扬州时,说到御膳早点的备办,要做到这么五句话:即“滋养而不过补,美味而不过鲜,油香而不过腻,松脆而不硬,细嫩而不过软”。扬州油香,少而不过腻;冬笋松脆,少而不过硬;虾仁细嫩,少而不软。这五味掺合,则补、鲜、香、脆、嫩皆俱。如各味用料少一点,那就达到“五不过”的圣旨。于是众厨师按照师傅的设计,将参丁、鸡丁肉丁、笋丁、虾丁加工成馅,制成包子。乾隆尝后,问及包子的名称,随员答道,这叫五句包子。后来当地的百姓想到这种包子的馅心用的是五丁,首创厨师又姓丁,便叫它五丁包子。
  翡翠烧卖,名号就赋予人想象空间,买相清新可人。擀成菊花边状的面皮包入青菜馅,形如石榴,底若钱币,上端突露如蓬头,点缀上少量火腿茸,色如翡翠,看着就令人愉悦,犹如满园春色关不住。朱自清曾作文赞美道:“滋润利落,决不腻齿腻舌,不但味道鲜美,颜色也靓丽悦目。”烧卖里碧绿的颜色,透出蒸熟后薄如纸的面皮,犹如翡翠一般。轻轻地咬上一口,皮一点便破,吃到里面由虾仁、韭菜和鸡蛋制成菜茸,爽口清润。吃下去后嘴里还充满虾仁的香味,真可谓齿颊留香。翡翠烧卖的口味有甜有咸。甜的是扬州产的“梅岭青菜”,取其叶斩成茸,以熟猪油、火腿末、绵白糖、食盐拌和成馅。与其他各地咸的米烧卖相比,别是一番滋味。

  千层油糕通体半透明,芙蓉色,菱形块,柔韧异常,糕分64层,层层糖油相间,层层相分,糕面布以红绿丝,观之清新悦目,食之绵软嫩甜。味道甜糯适度而爽口。各地扬州点心店都以此招徕顾客,因其为他地所无。

  这三丁包、千层油糕和翡翠烧卖不仅是扬州的代表名点,更是扬州富春茶社的看家绝活。

  富春茶社这个闻名中外的百年老店。1885年始为富春花局,1910年由茶座起家,一时间扬州城的盐商士绅、骚客名流,常来此赏花、作赋、品茶、博弈,茶馆成了高雅艺术云集、闲人雅士共居的处所。头脑灵光的陈步云老板为取得更广阔的市场,别出心裁地把点心引进了茶社,还聘请了白案大师傅、堂倌、伙计,生意越做越红火。

  1913年,一位黄姓白案师傅来到富春,这个脸上有“麻子”的黄师傅,改良了传统千层油糕和翡翠烧卖制作方法,大受顾客欢迎。黄师傅制作的油糕通体半透明,柔韧异常,层层相叠又层层相分,甜糯适度而爽口;翡翠烧卖则以绿色菜叶为馅,口味有甜有咸,馅心绿色透过薄皮,形如碧玉。这两道点心被称为扬州“面点双绝”。另有一位陈师傅,除了精于制作酥饼、双麻烧饼等点心外,煨面是他的杰作,品种多,味道好,脍炙人口。
  黄师傅去世以后,名厨师尹长山在包子的花色品种上下了一番功夫,三丁包子就是他首创。当时富春下面一律用鸡汤,每天用量在五十只左右。鸡肉、鸡皮以及下脚料没法处理,尹长山就和陈步云商量,将鸡肉切成丁,外加猪肉丁和笋丁,做成三丁包子。开始的时候吃的人并不多,后来慢慢大受欢迎了。同时,师傅们还用多馀的鸡皮拌干丝,或做成鸡皮饺;鸡翅、鸡头、鸡爪则做成"飞、叫、跳",供人下酒。既增加了品种,又避免了浪费。

  富春包子讲究的是:造型上,口似鲫鱼嘴,形如荸荠,波浪式皱褶三十馀道;口味上,讲究配料,注重提鲜,每点一味,各有特色;品种上,因时而变;四季有别,应时上市。至于发酵油酥、水调面粉等面团制品多达三,四十种。把点心做到如此精细,这在全国实为罕见。

  富春茶社还有一绝:那是名为"魁龙珠"的茶,是由富春人自行窨制。用浙江龙井、安徽魁针,加上富春自己种植的珠兰制作而成。取龙井之味、魁针之色、珠兰之香,以扬子江水泡沏,融苏、浙、皖名茶于一壶,茶色清澈,别具芳香,入口柔和,解渴去腻。头道茶,珠兰香扑鼻;二道茶,龙井味正浓;三道茶,魁针色不减,色香味俱佳。再配上别具风味的富春点心与佳肴,难怪远近客人为之流连忘返。

  富春不仅仅有包子,随时令季节的变化,点心品种也花样繁多。如端阳时有火腿粽子,夏天有西沙白菜、煎饼、糖藕、双麻烧饼、蛋糕等,秋天增加蟹黄汤包,冬天则有雪笋包子、黑芝麻包子、野鸭菜包子上市。仅近年来所创新的品种,就有裕果粉点、月宫玉兔、三鲜雪梨、沙仁锅饼、脆皮包、素什锦包、明虾杯等十余种。

  说到这,您千万别误会了,别以为到了富春只能品茶吃点心,其实不然,富春茶社的菜肴品种以清淡味雅、与面点配合见长。大煮干丝刀工精细、特美价廉;水晶肴蹄,香酥爽口;鸡包鱼翅,功夫独到;逸圃花篮、草菇花篮、富春鸡、叉烧鳜鱼、烤乳猪、扒烧猪头等等,无不滋味隽永,美不胜收。不断创新同样是富春菜肴的生命力之源,近年来富春创新的菜肴,就有牡丹鳜鱼、八宝鸡腿、草菇花篮、松子板虾、炸串虾、橄榄豆腐、金凤鱼皮、佛手长鳝鱼、八宝蘑菇球、三丝刀鱼面等30多种。

  富春茶社,这座坐落在古城扬州得胜桥的百年老店,这座始以花局起家,继以茶座兴盛的老店,历经百余年的苦心经营,形成了花、茶、点、菜结合,色、香、味、形俱佳,闲、静、雅、适取胜的特色,被公认为扬州茶点的正宗代表店。扬州人宴请尊贵宾客的常用方式,就是去富春吃茶。古往今来的过往客人到扬州,都以品尝富春茶点为莫大享受。正可谓“不进富春门,不算到过扬州城”。
扬州美食作家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5-14 13:56

扬州菜的四海名扬,少不了汪曾祺的功劳。汪老是著名的作家,也是极爱美食、能吃会做的资深老饕。甚至连他的美文也不乏以美食为主题的作品:《端午的鸭蛋》、《故乡的食物》、《家常酒菜》、《咸菜茨菰汤》,字里行间洋溢着的,是热气腾腾的扬州家乡的味道。

扬州有什么好吃的美食
1个回答2024-03-17 20:09
扬州有什么好吃的美食? 扬州炒饭

扬州炒饭又名扬州蛋炒饭,是江苏省扬州市的一道传统名菜,属于淮扬菜,其主要食材有米饭、火腿、鸡蛋、虾仁等。

扬州炒饭选料严谨、制作精细、加工讲究,而且注重配色。炒制完成后,颗粒分明、粒粒松散、软硬有度、色彩调和、光泽饱满、配料多样、鲜嫩滑爽、香糯可口。

三丁包子

三丁包子,是由鸡丁、肉丁、笋丁,“三丁”为原料制成的一道江苏扬州传统特色小吃。

三丁包子是扬州的名点,以面粉发酵和馅心精细取胜。发酵所用面粉“洁白如雪”,所发面本地软而带韧,食不粘牙。富春茶社一直保持这种发酵的传统特色。

烫干丝

烫干丝是江苏扬州和泰州一带传统的地方小吃,早茶名点之一,色泽素雅,软嫩异常,鲜美隽永。

在烫干丝中,扬州烫干丝与泰州烫干丝在原料和加工工艺上有些许不同,也形成了两地烫干丝的不同口感与风味。扬州烫干丝的做法讲究烫功,讲究入味,爽口、绵软。

扬州美食
1个回答2023-10-04 10:46

扬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古人早有“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的诗句,由此可以看出扬州从古至今都是很受人们欢迎的,那么这样一座魅力四射的城市又有哪些好吃的经典美食呢?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扬州的知名美食。

1、翡翠烧麦

翡翠烧麦是扬州非常经典的一道美食了,在扬州有着很高的人气,很受扬州人民的欢迎。这道菜主要是通过各种不同的绿色菜叶做馅儿调制的,制熟以后呈现出碧绿的颜色,所以叫翡翠烧麦。

2、红烧狮子头

提到扬州的经典美食,红烧狮子头一定是必须要说的,红烧狮子头是扬州名菜之一,不仅在扬州本地,甚至在全国都十分出名,是许多人到扬州一定要去品尝的一道美食。

3、扬州牛皮糖

扬州牛皮糖一宽氏直有着“扬州一绝”的美誉,口感十分香甜,但是甜而不腻,吃起来极具弹性,美味又有趣,去到扬州的话一定要尝一尝正宗的牛皮糖。

4、千层油糕

千层糕也是扬州的一道知名小吃,吃起来软绵细腻,而且能很盯册明显的感觉到其中的层次感,层层相间的糖油更是异常绝妙,是一道既好看又好吃的扬州美食。

5、扬州炒饭

说到扬州的经典美食,最值得一提的还是当属扬州炒饭了,这道美食在全国各地都掀起了“扬州炒饭”热潮,几乎是每一家经营凯巧宏炒饭的餐馆都会有扬州炒饭这一选项,但是真正正宗的扬州炒饭还是要来扬州吃!

扬州的经典美食其实是数不胜数的,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比较出名的,还有一些街头小吃也是非常美味的,想去扬州旅游的小伙伴一定不要错过~

去扬州必吃十大美食
1个回答2024-03-13 05:20

扬州小吃排行榜前十名:

1.清炖蟹粉狮子头



清炖蟹粉狮子头是扬州传统特色美食,其起源于隋朝,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狮子头就是大猪肉丸子,但肉里面还掺着螃蟹肉、蟹黄和调料,下面再垫上青菜,然后放到蒸笼上蒸。成菜猪肉肥嫩,蟹粉鲜香,菜心酥烂,十分美味。




2.炝虎尾



炝虎尾是扬州传统名菜,是选用鳝鱼尾背一段净肉,再用开水稍汆加浓计调味拌制而成。因其形似虎尾,所以叫做炝餐尾。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在唐朝以后就十分流行。




3.鸡汤煮干丝



鸡汤煮干丝属于淮扬菜系,干丝是指豆腐干切成的丝,一般是用鸡汤,加笋丝,鸡丝,木耳,虾仁,蛋皮等食材烹饪而成,十分的鲜香美味。




4.拆烩鲢鱼头



拆烩鲢鱼头是扬州的传统名吃,它是用鲢鱼头为主要材料,里面加上香菇、鸡腿肉、火腿等食材一起炖煮而成。成菜鱼肉肥嫩,汤汁浓稠,口味鲜美,营养丰富,十分的美味。




5.扬州春卷



扬州春卷是当地著名传统小吃,相传是由春饼演变而来。其创始于唐朝,多为长形,一般是用猪肉、芽笋、韭黄、木耳、冬菇、胡萝卜为馅料,味道鲜咸美味,十分可口。




6.虾籽饺面



虾籽饺面从字面意思就是饺子加面条,其实这道美食就是饺子和面条放在同一个碗里,混沌皮薄如纸,肉馅鲜美饱满,面条筋道爽滑,然后用虾籽熬成酱色汤汁,它看起来毫不起眼,但最为鲜美的其实就是汤了。




7.翡翠烧卖



翡翠烧卖距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其是将青菜剁碎,里面加上精盐、白糖、熟猪油拌匀成馅,以半熟烫面擀成薄皮,捏成菊花型。其皮面白亮,馅心碧绿,甜润清香,十分美味。




8.三丁包子



三丁包子是扬州的传统名吃,相传起源于清朝乾隆时期,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扬州厨师丁师傅为其制作的早餐。里面是用海参丁、鸡丁、肉丁、冬笋丁、虾仁为馅做成的包子,后来因为考虑到平民的消费水平,所以讲海参丁和虾仁去除,于是就有了现在的三丁包子。




9.千层糕



千层糕是扬州当地的传统名吃,据悉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一般是用上白面粉、生猪板油、白砂糖、甜红瓜丝、食碱、熟猪油等制成。千层糕的特点是层层糖油相间,绵软甜嫩,十分可口。




10.扬州炒饭



扬州炒饭是扬州当地的传统名吃,其起源于隋朝时期,一般主要食材为米饭、火腿、鸡蛋、虾仁等,发展到现在风味各异,品种繁多,深受人们喜爱。

弘扬闽南美食文化的意义
1个回答2024-03-30 13:07
有利于促进文化繁荣
深入探讨和研究闽南文化,有利于促进文化繁荣,以地域文化的繁荣推动全国文化的繁荣。
闽南地区文化积淀深厚,传统文化生态充满着生机和活力。泉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982年),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6个综合性试点之一;漳州是国务院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986年),文化底蕴深厚,民俗风情多姿,历代名人辈出。同时,闽南地区还聚集了众多成规模、成建制的民间职业剧团;民间南音、北管吹奏、吟诵、芗剧等民间社团比比皆是。流布于闽南民间的乡土文化,灿若星辰,美不胜收。自古以来闽南人崇尚海外贸易,凡舟楫达到之所,都可以看到闽南人的身影、找到闽南方言和民俗文化。闽南人把中华文化推向世界各地,让国际社会更直接、更深刻地了解中华文化深邃的内涵和鲜明的文化特色。
闽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其自身的特点,加强闽南文化的研究与宣传,传承和弘扬闽南文化的精髓,展示闽南文化强大的辐射作用,有利于传承以闽南文化为主的优秀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以地域文化的繁荣推动中华文化的繁荣。
(三)有利于促进两岸交流合作
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闽南文化是增强台湾同胞对中华文化认同感的基石,也是推进两岸交流合作的纽带和桥梁。80%以上的台湾居民祖籍福建,闽南文化深深地扎根在台湾民众精神生活中。从语言、建筑、生活习惯、生产劳动,到民间习俗、民间信仰、民间艺术、人文性格等,无不带着浓厚的闽南文化色彩。在闽南诸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有多项与台湾有着紧密关系,有许多至今仍在台湾广为流衍传播,比如地方戏曲中,在闽南一带盛行的梨园戏,素有“宋元古南戏遗响”的美称,弥足珍贵,在台湾也拥有热心的观众。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们常说闽台之间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的源由。
闽南文化对台湾地区有着强大的辐射作用,对台湾同胞有着强大的吸引和凝聚作用。弘扬闽南文化,对加强两岸经贸联系、直接“三通”、旅游双向对接、农业全面合作、文化深入交流,形成更紧密、更直接、更深入、更全面的良好互动局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在这样的背景下,2007年6月9日,国家文化部正式批准设立“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成为全国首批文化生态保护区之一。设立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是国家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发挥闽南文化资源优势,加强保护文化遗产,进一步深化闽台交流合作,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一项重要举措。
(四)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向心力,民族的认同、民族的凝聚,离不开文化的力量。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闽南文化在促进海内外闽南乡亲的相互了解,增进共识,增强海内外同胞对祖国大陆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闽南文化起源于中原,延展于闽南、台湾、潮汕、海南以及东南亚各国在内的海外地区等。对全世界所有闽南人来说,尽管历史风云变幻,但闽南的文化习俗和文化精神,至今仍然深深地扎根在日常生活中。“闽南”这两个字,在一代又一代闽南乡亲的心底,始终是一个难以割舍的理念和向往。不同地区的闽南乡亲以不同方式传承和弘扬着闽南文化,保留着闽南方言和生活习俗。
闽南文化是海内外闽南乡亲“同根、同祖、同源”不可分割的文化见证和桥梁纽带。弘扬闽南文化,既有利于发挥精神层面的凝聚力,也有助于海内外闽南乡亲的心灵沟通;既能更好推动中华儿女的民族认同,也是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举措。
(五)有利于闽南地区发展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2009年4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寄希望于福建成为两岸经贸合作的紧密区域、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以及两岸直接往来的综合枢纽。
宗教石刻馆(王艺铭/摄影)
对一个地区来说,决定其竞争力的不仅是经济、科技等硬实力,还包括人们思想观念、文明素质、传统文化及人文性格等因素组成的文化软实力。十年发展比经济,五十年发展比制度,一百年发展比的则是文化。美国学者托夫勒说:“哪里有文化,哪里早晚就会出现经济繁荣,而哪里出现经济繁荣,文化就更快地向哪里转移。”
只有把闽南文化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结合,才能形成闽南地区乃至整个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弘扬闽南文化对建设福建文化强省,实现海峡西岸经济、政治、社会协调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应大力弘扬包括闽南文化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以地域文化的繁荣推动海峡西岸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