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遗爱寺朗读

遗爱寺的由来?
1个回答2024-02-14 13:20

公元815年(唐宪宗元和十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这首诗即是在江州任上,于元和十二年游览遗爱寺有感而作。

遗光寺的来历
1个回答2024-05-28 19:28

遗光寺初称龙泉庵,明代太监黄新创建,创建年代不详。

遗爰寺唐白居易的拼音
1个回答2022-12-28 02:21
yí ài sì
遗爱寺
táng bái jū yì
唐 白居易
nòng shí lín xī zuò, xún huā yào sì xíng.
弄石临溪坐,寻花绕寺行。
shí shí wén niǎo yǔ, chù chù shì quán shēng.
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
朗木寺的传说
1个回答2024-01-31 03:28

沿湖岸款步前行,越来越窄,转过峡谷就看到小溪的源头了,源头从崖两边几眼泉眼中潺潺涌出,清清浅浅地淌在碎石滩下,你不妨喝上两口,这可是自然界中的纯净水,源头之水,喝了会让你感到一股沁人心脾的感觉。当地百姓管这泉水叫“乃溪”(圣水),是白龙江的源头。此泉冬暖夏凉,天旱不枯,暴雨不涝,四季清澈见底。站在石滩上向左上方看去,在险峻的山坡上有一个洞穴俯视着泉眼,居高临下,虎踞雄威,这就老虎洞。传说这峡谷曾住着一条善良的白龙在此修道。有一年,山谷中突然发生了一场大火,并盯大火蔓延,燃毁了树林和庄稼,百姓无家可归。正在修练的白龙见状,想去拯救百姓,可神灵却把它困在了岩石下,急得白龙浑身发抖黯然泪下,两眼涌出一串串泪珠,泪珠冲破岩石,扑来了大火。从此这两眼泉水再没有间断过,得救的百姓为感谢白龙的4恩德,便把从这泉眼中流出的河山吵取名“白龙江”。从那以后,白龙江两岸林木茂盛,人畜兴旺。然而好景不长,一头白额大虎常常从森林中出来伤害生灵。人们死的死,逃的逃,非常凄惨。一天,恶虎正在穷追来不及逃散的人们时,空中飘来一位慈祥的“仙女华尔旦纳摩”,她用智慧降伏了恶虎,并把老虎关在石洞内,让它日夜守护绝唯和在白龙江源头。人们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而仙女“华尔旦纳摩”因私自下凡而回不了天庭,就住进了仙女洞。从此这地方便有了“达仓纳摩”这个美丽的名字。(藏语中虎穴叫“达仓”,仙女叫“纳摩”)。连后来的格尔底寺也有“达仓纳摩寺”之称。

遗爱寺的诗意
1个回答2023-01-13 14:20
遗爱寺
白居易
弄时临溪坐,寻花绕石行。
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
[译文]:
我拿着石子面对小溪坐着,为了赏花,我绕着寺庙周围的小路行走。不时听到小鸟的啼叫声,又到处听到泉水的叮咚声。[题解]:
遗爱寺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短诗,诗以“石”“溪”“花”“鸟语”“泉声”的点染,勾勒出遗爱寺令人神往的风景,通过“弄”“寻”“行”等动作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遗爱寺描写了哪些景物?
1个回答2024-02-19 00:55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短诗,诗人将石、溪、花、鸟、泉等多种 自然景物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描绘了一幅清新秀丽、生机勃勃的图画,勾勒出遗爱寺令人神往的风景,又通过“弄”“寻”“行”等细致的动作描写刻画,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

遗爱寺的诗意
2个回答2023-08-16 06:30
遗爱寺
白居易
弄时临溪坐,寻花绕石行。
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
[译文]:
我拿着石子面对小溪坐着,为了赏花,我绕着寺庙周围的小路行走。不时听到小鸟的啼叫声,又到处听到泉水的叮咚声。[题解]:
遗爱寺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短诗,诗以“石”“溪”“花”“鸟语”“泉声”的点染,勾勒出遗爱寺令人神往的风景,通过“弄”“寻”“行”等动作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大唐天宝遗事读后感
1个回答2024-03-05 08:13
《开元天宝遗事》是一本笔记小说,主要讲述了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逸闻遗事,内容以记述奇异物品,传说事迹为主。其中记唐代宫中七夕、寒食等节日习俗以及豪支、传书燕等事有一定的社会史料价值。
大唐雷音寺几个字是谁写的
1个回答2023-04-26 10:00
第-次w,献给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