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商鞅列传原文

商鞅变法 --《史记商君列传》
1个回答2024-02-09 03:16
小样,还没分。算了,帮你了。
1 既:已经。
乃:于是,就。
辄:立即,就。
以:用来。

2 募民有能徒置北门者予十金。
翻译:招募百姓中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给十金。

3 有一人徒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其意思是:有一个人把它搬走了,当下就给了他五十金,借此表明令出必行,绝不欺骗。事后就颁布了新法。

4 从治国:无规无矩不成方圆,法制是一个国家的重要保障。而政权的尊严性、权威性则又是法治的基础,老百姓对政府的信任就是政府尊严性、权威性的体现。怎样让下面的人信任你政府?就是你政府以及代表政府的要员你要言必行、行必果。
春秋后期齐国司马穰苴杀了齐景公的宠信大臣庄贾以立威服众心,孙子抗君令弑吴王爱妾以整军纪,都表明了严明政策的决心。反之,则有烽火戏诸侯的悲剧。

从为人:“信则人任焉”,人与人之间要诚实守信,狼来的故事就是个好的教训。
历史上的商鞅有儿子吗 白起是商鞅的儿子吗
1个回答2024-03-03 04:57

关于商鞅的儿子是谁历史上并没有记载,不过,据电视剧《大秦帝国》里记载,商鞅的儿子是卫子岭,当然,这是小说和电视剧里的记载,与历史并无关系。

商姓仍有后代。商鞅原名为公孙鞅,来到秦国后,秦孝公任用商鞅在秦国进行变法。变法的结果深入人心,一方面加强了秦孝公的集权统治,另一反面,变法使秦国走上国富民强的道路。秦孝公便将公孙鞅封为商鞅,并赐予他封地。所以,商鞅的封地境内的人,都为商氏。

扩展资料

商鞅辅佐秦孝公,积极实行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政治上,他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经济上,他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战;军事上,他统率秦军收复了河西之地,被秦孝公赐予商於十五邑,号为“商君”,史称为商鞅 。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公子虔诬为谋反,战败死于彤地〔今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原华县)西南〕。尸身被运至咸阳车裂,全家被杀。

历史上商鞅是怎么死的 商鞅的妻子是谁有后代吗
1个回答2023-01-25 05:38
商鞅死于车裂
商鞅列传翻译
1个回答2024-03-14 07:01

原文: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译文:
商君是卫国公室的庶出公子,名鞅,姓公孙,他的祖先原本姓姬。商鞅年少时喜好刑名之学,事奉魏国相国公叔座。公叔座知道他有才干,还没有来得及向魏王进荐。适遇公叔座病重,魏惠王亲自前往探望病情,说:“您的病倘若有三长两短,国家将怎么办?”公叔座说:“我的中庶子公孙鞅,年纪虽轻,却身怀奇才,希望大王把全部国政交付给他。大王哪橡如果不起用公孙鞅,就一定要杀掉他,别让他出国境。”秦孝公立即任用卫鞅,卫鞅准备拿拿变法,实行新法十年,秦国百姓皆大欢喜,路上不捡拾他人遗李敏旁物,山中没有蟊贼强盗,家家富裕,人人满足。

商鞅的妻子是谁,历史上商鞅妻子最后结局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3-02 02:25

商鞅又名卫鞅、公孙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姬姓公孙氏,卫国(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人,是卫国国君的后裔。商鞅是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

关于商鞅的妻子,历史上并没有真正的记载过,只是一个虚构的人物,但是这个虚构的人物给了商鞅很大的支持与关爱,可以说商鞅的成功离不开他的妻子。

商鞅的妻子便是嬴荧玉,嬴荧玉是秦献公的小女儿,也就是秦孝公和公子虔的小妹。商鞅深得秦献公的赏识,于是秦献公便把他最宠爱的小女儿许配给商鞅,荧玉是一个非常开朗阳光的美丽公主,不带一点娇气,颇有巾帼豪侠的气概,而且心怀家国,为了国家和爱人可以做任何事。商鞅虽然奉命娶了她,但他的心里却是爱着豪门白家的女主白雪的。但是荧玉做了商鞅的妻子后,给予商鞅最大的理解和包容,她用自己最真挚的爱和最全面的体贴,赢得了卫鞅的爱和敬重。

由于商鞅变法得罪了公子虔等人,后来秦献公死后,秦惠王上位,公子虔等人告发商鞅“欲反”,秦惠王于是下令逮捕商鞅。荧玉痛骂秦惠文王,又深深痛恨自己救不了商鞅,怨愤悲痛之下竟然一夜白头,衰弱得快要死掉。商鞅在逃亡路上一路遇阻,最终被抓进云阳国狱,最终被处以车裂,全家也被抄斩。

历史上商鞅是怎么死的
1个回答2024-02-24 20:13
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人,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卫鞅、公孙鞅。后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故称之为商鞅。
商鞅通过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政治上,商鞅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经济上商鞅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军事上商鞅作为统帅率领秦军收复了河西。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逝世,其子秦惠文王继位。秦孝公去世的同年,商鞅因被公子虔诬陷谋反,战败死于彤地,其尸身被带回咸阳,处以车裂后示众。
历史人物商鞅
1个回答2024-02-29 01:24

一天认识一位历史人物——商鞅

男主简介

商鞅,中国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先秦法家代表人物。历任中庶子左庶长、大良造等职,号为商君。进行变法,提升秦国国力;大败魏军,收复河西失地。著有《商君书》、《秦律》传世。秦孝公逝世,其子秦惠文王继位。同年商鞅因被公子虔指为谋反,战败死于彤地,其尸身被带回咸阳,处以车裂后示众。

生平大事

01、投奔秦国,商鞅专研以法治国,后为魏国宰相公叔痤家臣,公叔痤病重时对魏惠王说公孙鞅年少有奇才,可任用为相。王既不用公孙销孙虚鞅,必杀之勿令出境。但公叔痤死后魏惠王没有照做。

而此时秦孝公为了强大秦国,向天下征召有才能的人。商鞅听到这个消息后决定入秦。他三见秦孝公提出了帝道、王道、霸道三种君主之策。只有霸道得到秦孝公的赞许,并成为秦国强盛的根基。前359年任左庶长开始变法。

02、实施变法,公元前359年,正当商鞅辅佐秦孝公酝酿变法时,旧贵族代表甘龙、杜挚起来反对变法。商鞅针锋相对一一进行驳斥,为实行变法作了舆论准备。这时太子犯法,商鞅曰法之不行,自凯漏上犯之。刑其太傅公子虔与老师公孙贾。后太傅公子虔复犯法,商鞅施以割鼻之刑。变法日久,秦民大悦。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国力日渐强盛!

03、经略秦国,收复河西失地、恢复秦穆公时期的霸业是秦献公、秦孝公两代国君的愿望。经过两次变法后的秦国国力强大,而商鞅作为收复河西的主将在战争中显示了他的军事及外交才能。

公元前352年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大良造,趁魏国国内空虚之机率兵长驱直入,包围魏国并占领魏国旧都安邑。公元前351年商鞅又率兵包围并占领魏地固阳。公元前341年商鞅进攻魏河东,魏军大败!被迫割让河西部分亏燃土地求和商鞅因战功获封于商十五邑,号为商君。

04、诬告被杀,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太子驷即位,即秦惠王。公子虔等人告发商鞅“欲反”秦惠王下令逮捕商鞅。商鞅逃亡至边关,想到魏国去,但魏国因他曾生擒公子印拒绝他入境。他回到自己的封邑商,举兵抵抗,结果失败战亡而后被下令车裂其尸。

商鞅之死,商鞅是怎么死的?
1个回答2024-02-23 01:22
商鞅是在孝公死后,受到贵族诬害以及秦惠文王的猜忌,车裂而死。 拓展资料 商鞅(约前390年~前338年),汉族,战国时期卫国(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一带)人,政治家,思想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
《史记 商哲列传》关于商鞅的成语?
1个回答2023-12-20 09:52
富国强民 [ fù guó qiáng mín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fù guó qiáng mín ]
指使国家富足,民力强盛。

出 处
《商君书·壹言》:“故治国者;其抟力也;以富国强兵也。”
关于《史记•商君列传》商鞅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1-10 20:34
我只能想到“作法自毙”。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