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城古镇特色美食

慈城古镇作文
1个回答2024-02-29 08:12
慈城之行

4月27日,学校组织去慈城春游。一路上,同学们有说有笑,像刚出笼的小麻雀似的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行了近一个小时的路程,就到了美丽的古镇-----慈城。
一下车,导游就带我们来到一座庙前,这座庙叫做孔庙,是用来祭祀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孔子的地方。庙前有几座桥,其中一座叫状元桥,据说在这座桥上走过的人就能考上状元,于是导游带我们走了一趟。蹲在桥旁边有几只石狮子张着威武的嘴巴,就像卫士一样守卫着孔庙。桥的下面是一个池子,池子里的水有点浑浊,但在阳光的照射下,又显得很清澈。池子里面有许多小鱼和几只小乌龟在水里嬉戏。走进庙里,只见孔老穿着红色的衣服,用手捋着胡子,张着嘴,好像要对我们说:“孩子们,每天和我在一起好好读书吧,做一个有学问的人!”
观赏完孔庙,我们又来到县衙。刚一走进去,就看见门口竖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公生明”。两旁有许多用蜡做的人,有些在受惩罚,有些在谈军事,还有些在认真地写字等等。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当时的情形就好像历历在目似的。走进里面,你会看见一杆大称,意思就是要公平、公正。但最引人注目的是后面的犭贪,它是由四种动物组成的,人们还叫它四不像。因为它很贪心,想把人类吃掉,然后还想把太阳也吃掉,最后被太阳烧死了。告诉大家做人不要太贪心。
最后我们还去了校室馆,人们叫做考棚,里面是一间间隔开的小房间,是给学子考试的地方。瞧他们那副十分认真的模样,希望他们都能考中状元。
眨眼间,时间过得飞快,我们的慈城之行就结束了。
慈城镇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3-18 10:00

慈城镇是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目前唯一的辖镇慎扮,位于江北区最西端、宁波市江北区西北部,距市中心14公里,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之一。镇域面积70.07平方公里,是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宽衫灶点镇,省、市中心城镇,浙江省历史文化保护区。慈城史称勾、勾余、勾章,自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始至1954年,历1200多年皆为慈溪县治。千塌塌年的历史为慈城沉积了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保存了完整的传统生活结构方式,保留下来的传统建筑中不但有大量的民居建筑。2010年1月,慈城镇成为宁波市卫星城市试点,被赋予部分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慈林镇来历
1个回答2024-05-03 19:39
慈林镇,位于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东南部,地处紫云山和慈林山北麓,因地处慈林山脚下而得名。该镇面积63平方千米,人口3万。镇人民政府驻张店(该地人口1000)。1949年属长子三区,1953年为东田良乡,1956年为布村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东田良镇,2000年南张店乡并入,东田良镇改名慈林镇。
慈城镇的名称由来
1个回答2024-03-19 04:12

慈城,建城于二千五百年前的春秋时期,为越王勾践筑,城址在慈城西南王家坝。史称“句余”、“句章”。
唐开元二十六年(738)采访使齐瀚向朝廷奏请,划越州东部的区域另设明州(宁波),而明州下面原句章故地置为一县。朝廷委派名相房玄龄的孙子房琯为首任县令。房县令踏遍句章的山山水水,选择九龙戏珠的今慈城之地,作为风水宝地迁建县治。登上慈城城北的浮碧山,当他眺望东北阚峰下巍峨耸立的董孝子祠时,不禁为董黯(汉代名儒董仲舒六世孙)“汲水奉母”的事迹所感动,就把县名句章改为“慈溪”。而后人们习惯把慈溪县城简称为“慈城”。
尽管“慈城”的称谓出现在宋元文人的笔下,明清史志的记载,但官方还是把慈城称为“慈溪”、“县城”、“邑城”、“县治”。慈溪四乡百姓称慈城为“慈溪”、“城里”、“城里厢”。而外县人称慈城为“慈溪”、“慈溪县城”、“慈溪县治”“慈溪城”。到了民国时慈城曾分为孝东、孝西两镇,后合二为一,称之为“孝中镇”。
作为县治的慈城,是慈溪县的心脏。从公元738年至1954年,历经风雨1200多年。还产生了许多诸如“慈水”、“溪上”、“孝溪”、“孝水”、“三孝乡”等别称和俗称。
1954年的10月慈溪县治迁址三北浒山,作为原慈溪县城的慈城,改称为“慈溪镇”,后又改为“慈城镇”,一直使用至今。

慈溪有几个镇
2个回答2022-04-10 11:49
慈溪市辖5个街道、15个镇,即:浒山街道、古塘街道、白沙路街道、宗汉街道、坎墩街道、龙山镇、掌起镇、观海卫镇、附海镇、桥头镇、匡堰镇、逍林镇、新浦镇、胜山镇、横河镇、崇寿镇、庵东镇、天元镇、长河镇、周巷镇。
慈溪有那几个镇
4个回答2022-12-22 10:00
15个镇:周巷镇,天元镇,长河镇,庵东镇,崇寿镇,胜山镇,逍林镇,新浦镇,附海镇,观海卫镇,掌起镇,龙山镇,横河镇,匡堰镇,桥头镇
5个街道:浒山街道、古塘街道、白沙路街道、宗汉街道、坎墩街道
(行政区划今年7月有变更,其中合并三镇为一新镇,拆分一街道为三新街道)
最近慈城古镇有什么活动
1个回答2024-04-22 14:12
活动介绍
  2014年慈城古镇户外休闲节分为五个阶段,每个阶段由一个主题活动和一系列附加活动组成。
  第一阶段(2014年慈城古镇户外休闲节开幕式)
  主题活动:登山+微博随手拍比赛
  活动企划:春色满园关不住,春暖花开绕古城。明媚的阳光,春风拂面,花香四溢,山间翠绿,空气清新,一年中最具活力的季节岂可错过?
  春意盎然,登高望远,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注定是登山健身的好时节,在登山之余,更可以身历其境体验这座宜居之城,更寓意新年新气象!
慈溪白沙镇的慈溪白沙镇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4-01 00:21

白沙镇原是杭州湾南岸潮汛冲积之海涂。宋庆历七年(1047年),大古塘(原名莲花塘)兴筑时,在今白沙镇西街沙井头小村两侧发现有白沙层,故名“白沙路”。无地少地的贫苦乡民纷纷迁来,沿塘而居,垒灶煮盐,兼捕海鲜。后海涂延伸,土质含盐量渐少,遂开荒植棉。至明洪武年间建造浒山所设施时,已是村落俨然,具市肆雏形。清雍正三年(1725年),白沙路街集市正式兴起。同治八年(1869年),又兴河角市。白沙多远处客商,河角(白沙乡的一个村)多当地商贩。清末,白沙属余姚县梅川乡。民国初,置白沙乡。1954年10月,划归慈溪县管辖。1985年1月,白沙撤乡建镇。

慈城镇的地理环境
1个回答2024-03-12 07:37

慈城镇地处浙江省东部宁绍平原,位于宁波市江北区西北部,距离宁波市中心15公里。东与洪塘街道接边;东北与镇海区九龙湖镇接界;南临姚江,与鄞州区隔江相望;西及西北分别与余姚市河姆渡镇、三七市镇接壤;北与慈溪市隔山为邻。镇域面积102.57平方公里,总人口近9万,下辖39个行政村,6个社区,是江南地区唯一保存得较为完整的古县城。被列为中国慈孝文化之乡、国家AAAA级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环境优美乡镇、中国年糕之乡以及宁波市7个卫星城之一。
辖区三面环山,一面临江,平均海拔3.3米,地形北高南低,山水相依,其自然环境优美秀丽,而其山色,城池更因“慈湖、云湖(英雄水库)、鄮湖(毛力水库)”三湖之交相辉映而尤显风姿。慈湖是慈城的点晴之笔,为慈城增添了水灵秀气,而狮子山、大宝山、清道山等却烘托了慈城的雄浑霸气。
2009年全镇实现三次产业增加值13.5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9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8亿元;进出口总额5.34亿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45元;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10876元
慈城地域优势明显,交通便捷。其距宁波市中心约15公里,距离宁波栎社机场20余公里、距离北仑港约38公里;有市公交车331、333、335、336、337路直通慈城,行程15-20分钟;西侧的余姚江即是浙东运河的部分。境内有萧甬铁路(箫山-宁波)、甬余公路(宁波-余姚)、慈骆公路(慈城-骆驼)、庄浦公路(庄桥-慈城)。杭州湾大通道贯穿慈城、进入宁波,使慈城成为宁波市北端的门户客厅上海远郊。
慈城土壤肥沃,物产丰富,且可开发利用率高。2008年全镇共有各类企业400余家,已形成了有色金属、服装、建筑、机械、化工、轻纺、医药等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以种植业、林特业、畜牧业为主要结构的都市农业已成为慈城经济发展的一个新亮点。
慈城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历代名人辈出,且具有优越的、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2000年来,相继被命名为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全国综合改革试点镇和宁波市中心镇。经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慈城将逐渐显示古色、绿色、山色、水色和现代经济特色。

宁波慈城古镇有哪些名胜古迹
1个回答2024-03-12 07:37
  慈城地处东海之滨,姚江之畔,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史记:“周元王三年(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城——勾余”,这是慈城最早的古名,后改称“句章”。至唐开元26年设慈溪县,因县城建此取名慈城。经过2400多年的历史沉淀,慈城拥有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特别是以古县衙、孔庙、校士馆、冯俞宅、甲第世家、符卿第等古建筑为标志, 城内留存官宦宅第、祠堂牌坊、学宫书院和粉墙绮窗,文物古迹众多,历史遗迹丰厚,在约5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拥有国家省市区四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3家。同时,慈城还是一块人杰地灵的沃土,历代文化学者、名人层出不穷,自唐宋至明清,慈城一带出进士519人,素有“鼎甲相望、进士辈出、举人比肩、秀才盈城”之誉;到了近现代,又涌现出周信芳、秦润卿、应昌期、谈家祯、冯骥才等一大批名人名家。

  慈城古县城的文化价值,不仅在于悠久的人文历史,而且表现在钟灵毓秀的独特风貌。全城山水相映成趣,其中五磊山、太宗山等山脉丘陵构成“九龙戏珠、四灵围合”的朴素形态,姚江、城河等江河湖溪造就“四水归堂”的水系格局,城区穹隆起顶,街衢坤龟成形,生态环境秀丽清幽,凝聚了古人追求“天人合一、人杰地灵”居住环境的美好愿望。

  见证千年历史沧桑,感受久远浓厚的儒风雅俗,水乡情韵,千年慈城 ——“江南第一古县城”!



  孔庙

  孔庙是用来祭祀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地方。慈城孔庙位于城内中心位置上,建于北宋雍熙元年,比现今北京孔庙的历史还要早318年,1048年迁移到现址。历代累有兴毁,现存的孔庙仍保持清代光绪年间原貌。占地约7000平方米,共有祠、阁等房屋137间,建筑布局完整,气势宏大。中轴线上由南向北分别为棂星门、泮池、大成门、大成殿、明伦堂、梯云亭;两侧的左右轴线上也对称地建有祠、阁,体现出儒家“中和为美”的审美标准。



  县衙

  据清光绪年间县志记载:慈城县衙创建于唐开元26年(公元738年),是第一任知县房琯所建,延续至1954年,已有1200余年的历史。初建在浮碧山上,由于外敌入侵和自然灾害的关系,屡建屡毁,现存的县衙是按照光绪年间《慈溪县志》上详图重建的,占地四万多平方米。



  校士馆

  民间称考棚,是封建科举制童试之地。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慈城当地乡贤郑廷荣父子慷慨捐银二万四千两建造校士馆,后被毁。现存的校士馆是按照光绪年间《慈溪县志》上详图重建的。她坐北朝南,占地面积近8000平方米,整组建筑为中国传统的中轴对称布局:中轴线上由南向北分别为大门、仪门、大堂、二堂、挑试所;左右轴线上对称地建有文场、公祠等,采用传统的明清建筑风格。



  慈湖

  位于慈城东北,由慈溪首任县令——唐朝房琯下令开凿,用以灌溉农田,当时面积有150亩之广。因吴太傅阚泽旧居就在附近,因此,又把此湖叫做“阚湖、德润湖、普泽湖”。宋时,普济寺的僧人在湖心筑堤直贯南北,以便往来,从此湖分东西,二湖之间用?#92;相通。慈湖不仅以风光秀丽著称,而且还有许多人文景观和美丽的传说代代相传,如师古亭、慈湖先生杨简遗韵、水上坟等等,因此,据县志记载,每当天气晴好,便有居民租船游湖,歌声笑语不绝于耳。



  清道观

  位于慈城东门外塔山之上,建于唐天宝八年(749年),是道教敬神祀仙,道士修炼养性,以及进行各种有关活动的场所,唐宋两代是中国道教史上的鼎盛时期,与慈城清道观的命运结合。元以后,历经毁坏、重修和扩建,到民国时期,清道观槐荫夹道,松皇满亭,依山建筑共有七层,阁、厅、殿分布其中,各式塑像不可胜记,尤以巨钟而闻远近,该建筑于文革期间拆毁,现正重建。



  冯宅

  省级文保单位,位于慈城太阳殿路18号,此宅为明代湖广布政使冯叔吉后代的居所。该宅大门朝东,前有八字式封檐墙,下端的石须弥座和上部的砖雕均较为考究。该宅的二门为一砖雕门楼。宅院内有一三合 院。据考证,此宅为清初的代表作。



  向宅

  省文保单位,位于慈城民主路70号,该宅由北宋右仆射向敏中后裔向恒升于清乾隆年间的建筑,为一四合院建筑,前有东西方向的一条长弄,弄口有冬官、恩荣两石牌坊。据向家后代口述,向恒升在福建有树行,造此宅的木材都是从福建运来的。



  浮碧山

  又曰浮鳖山,位于慈城北面,因山的北、西、东三面凿为湖,而此山象一只鳖浮在水面上,故有此名。又因慈溪旧县治建于此山之上,故亦称此山为“县山”。由于此山地理位置独特,加上它的人文色彩浓厚,有不少文人墨客以此为题吟诗作赋,如把浮碧山比作一颗明珠的诗句:九岭环趋类九龙,青珠一颗正当中,若非官舍来相压,抢入阳候海梦宫。



  宝善堂

  据《慈溪县志》,宝善堂在县治东北隅浮碧山东麓,现慈城华家巷7号。清 嘉庆9年(1804年)应慎修,募集资金建此堂,用以施舍棺木、药品、资助孤儿寡母等,又有杨九畹等各捐置义山、义田以助此善举。此堂于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重修。建浮碧山房和来鹤山房,成为当时文人聚会,登高望远的好去处。据当地人口述,此地也是慈城名人应昌期夫妇订婚之处。



  朱贵祠

  省级文保单位,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位于慈城大宝山西麓,俗称朱将军庙,1843年,为褒奖朱贵将军与英军殊死搏斗而阵亡的英雄事迹,由当地举人捐资兴建。该祠占地1000平方米,正殿内墙面上有彩绘11幅,记录着朱将军生平事迹。1984年在祠后山上新建了鸦片战争大宝山战役阵亡将士墓。



  俞宅

  市级文保单位,位于慈城太阳殿路东端。该宅原为明嘉靖年间湖广布政使冯叔吉的故居的一部分,后卖给了俞家,现存的为清代初期建筑。此宅总面积达6700多平方米,该宅是宁波市现存规模最大,保存较完好古建筑群之一,体现了清初江南建筑的风格。



  应宅

  区级文保单位,位于慈城杨家巷15号,建于清乾隆九年(1744年),主人名字不详细。今存东厅、照壁、影墙等。东厅西间的天花板上有统漆花草,较为罕见。宅之正南大门外有一大型照壁,三开间,高约4米,全长7米。下端为石砌须弥座,刻有卷草、凤凰、牡丹等图案,上端的砖雕图案有喜鹊、腊梅、双龙抢珠 、白鹤、桃花等。



  阚峰山

  位于慈城东北一里,现慈湖中学左侧。因三国时吴国的太子太傅(地位相当于宰相)阚泽居此山之下,故名。阚泽,字德润,幼年时家境贫寒,但从小博闻强识。成年后辅助孙权治理国政,因精通经学、历书而深受孙权器重。



  护城河

  位于慈城镇东、南、西三面,又称濠河。明朝嘉靖年间开挖。护城河至今仍保持原貌。



  三忠墓

  区级文保单位,原建于宁波西郊马公桥边,后迁至慈城朱贵祠后山,是明代抗清斗士董志宁和王栩、冯京第合葬墓之总称。1651年,三人因抗清失败而殉难后,乡人找回董的尸体、王的头和冯的手臂分别安葬在西郊马公桥边。1824年,因年代久远,三人之墓已无法分辨,当地人就把墓合而为一,统称三忠墓。



  符卿第

  区级文保单位,位于慈城民权路29号,主人陈鲸是明嘉靖5年(1526年)进士,官至南京尚宝卿。该宅始建于明嘉靖年间,现存的建筑为清代中期所重建。宅院坐北朝南,由前厅、后楼和左右厢房组成,东侧开门,砖、石、木雕题材丰富。



  桂花厅

  省文保单位,位于慈城民族路25号,是明代较有影响的刘姓大族的一处宅院,原名刘家大厅,因主人曾品桂吟诗,故称桂花厅。现存中堂、后楼及左右厢房。其中仍保持着明代早期的建筑风貌。



  方状元宅

  位于慈城太湖路24号。它是一处现存规模较大的清中期建筑群。主体建筑由前楼后楼及砖雕二门组成,另有配屋数十间及保存完整的朝东二大门一座。总占地面积约四千平方米。建筑坐北朝南,前后楼房各五间二弄,均面阔26.5米,进深12.2米,硬山式马头墙,穿斗、抬梁混合架构,设月梁前廊,前后楼间设有一高大砖雕台门,门楼面阔4米,高6.4米,正面采用砖墙式,上有“迎薰受祜”篆书砖刻门额及辛亥岁十一月以斋冯全修题。(冯全修:乾隆六十年乙卯科进士),门楼斗拱飞檐,背面砖雕草龙花卉,蝙蝠云纹,博古垂幔等精美装饰。据调查,该宅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宣统末年进行重修,主大门及前厅等部分已毁,大部分保存完整。



  师古亭

  区级文保单位,位于慈湖湖心堤上,由清乾隆年间慈溪县令胡观澜于1771年建造。“师古”意即向先人学习,为百姓造福,这是宁波市现存唯一的一座乾隆年间的亭子。该亭为六面重檐结构,由12根石柱支撑全亭,亭内藻井处及四周绘有“哪吒闹海”、“西天取经”等故事,亭内有楹联两对,镜水平分涧底流。



  护龙寺

  据清光绪《慈溪县志》记载:护龙寺,县西半里,乾隆年间建,道光二十二年二月,大宝山英吉黎之战所焚毁,咸丰元年秦氏檀越重建大殿未落成旋圯。民国初,秦氏后裔既秦润卿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