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口古镇特色美食

荡口古镇的荡口名人
1个回答2023-01-21 23:11
呵呵?呵呵?
荡口古镇的荡口文化
1个回答2024-03-01 21:48

【孝义之风代代传】
荡口的礼让、孝义之风,代代相传。源于吴文化的谦让美德和儒家思想。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荡口尤为昭彰,汉有丁兰,晋有华宝,元末华幼武,明初华贞固。华幼武、华贞固侍奉母亲的“春草轩”从堠阳移徙鹅湖,历经数百年,堪称中国第一所家庭养老院。荡口还先后建起了怡老园、养萱斋等孝养敬老的场所,传承了“孝为行首”的优良传统。明代杰出书画家沈周为荡口华蒙养萱斋题曰:“南齐孝子千年孝,今代还生奉母人”。文征明赠华世桢诗曰:“祖孙继好兼三世,道义相看重百年。”明末忠臣华允诚一片丹心、冒死直谏、舍生取义的献身精神,一直鼓舞着华氏家族的子孙后代。
恪守孝道,推已及人,博爱众生,务本济物。把“孝”衍化为“义”,是荡口孝义文化升华为实际行动的具体表现。荡口在明初华仲谆首设义仓,赈灾扶贫;明弘治年间(1503)华祯首建无锡第一义庄(比华云的义庄早约50多年);明万历年间,华察又创设役田接济族人;清乾隆年间,华进思捐义田1340亩,建立了华氏老义庄。至清末,老义庄义田数量达7000亩,规模在苏南独占鳌头;随后,华氏又相继建起了永义庄、新义庄、襄义庄、春义庄,另有徐氏义庄、殷义庄、须义庄等,全盛时全镇义庄近十所,其规模之大、数量之多,均为江南之首,在全国也属少见。荡口的义庄有着周密的规章制度,在赡族济贫、慈善解困、训养童蒙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孝义文化不仅使华氏家族长盛不衰,也营造了荡口地区民风淳朴、和谐安居的社会环境。“崇孝尚义”成为荡口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
【诗礼持家奠基业】
荡口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明洪武三年,鹅湖华氏始迁祖华贞固来到荡口后,带动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华贞固当年被朝廷征为孝廉通经儒士,他自幼好学,熟读诸子百家、佛道儒兼通,并能将其融会贯通,形成独特的家教理论,著有《虑得集》行世。“虑得”取自《大学》“虑而后能得”之句。后人把《虑得集》被誉为治家经典,荡口华氏子孙世代相传,为华氏家族的长足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这里,我们整理了华贞固“虑而后能得”部分语录,以飨读者。
1、以义为利,积德为重。
2、孝悌通神明,积善来百祥。
3、取与之际,常存阴骘。以济物为心,种德於子孙。处事接物,宁人负我,毋我负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4、慈善之心忠孝之道吾家历代循守,伤人之财害人之事吾家积祖不为。
5、人家成败,必有其由,为善则成,为恶则败,理之必然而无疑者。凡合理者谓之善,悖理者谓之恶。
6、辛酉自省诗戒:勿贪可无悔,守分可无忧。坚制可无怨,克励可无求。
7、训蒙习书:洒扫应对安详恭敬,言温气和意诚心正。笃学修身孝悌忠信,格物致知穷理尽性。仁熟义精为贤希圣,书此训辞子孙是听。
8、遣怀自释:收薄田,住陋屋。著麄衣,吃淡粥。低头行,蜷足宿。勿贪财,休纵欲。善固穷,能忍辱。屈如伸,是为福。
9、辞世:身居浮世上,心似浮云闲。悟彻从前事,逍遥天地间。
在鹅湖这块风水宝地的浸润下,经诗礼文化的培植,荡口便成为“孝义之邦”和“名人摇蓝”。
【小桥流水傍河居】
荡口古镇东枕鹅肫荡,南挽南青荡,北连蔡湾荡,西接苏舍荡,古镇四周,河网密布。伯渎河与镇内的市河、北仓河、北新河、东新河、鳗鲡浜、银鱼浜、庙浜、新开河,纵横交错。湖荡、河浜、桥梁、舟楫和修复完善后的水池、水榭、水埠以及丰富的地方物产,组成了荡口亲水文化的美丽画卷。
历代文人墨客多有赞美之词。清代诗人杜汉阶的竹枝词诗曰:“东南巨浸首鹅湖,绝妙烟波万叠图。云外青山遥映带,风光得似邑西无。”秦琦的诗曰:“鹅湖美色水深深,系棹携壶取次斟。询是水乡风味好,银鱼如雪细如针”。“侬有鸡头正堪采,鹅肫荡里泛青波。”杨南峰诗曰:“天知早稻上场来,故放晴光日日开。老酒深缸软草铺,与君同把太平杯。”文征明也有诗句云:“翘首鹅湖刚百里,遥怜岁晚客间身。”
“浣女捶衣河滩头,客船停于屋檐下”。小桥流水、傍河民居,驳岸河埠,船只往来,形成了浓郁的水乡特色。根据古镇核心区保护性修复实施方案,修复建设的桥梁有 24座,有石拱桥、石板桥、廊桥,有单孔的也有多孔的,形态各异。这些桥梁演绎着荡口人积富为民、行善积德、造福桑梓、崇尚孝义的生动故事。荡口船的种类繁多,有米包子船、火轮船、航船、乌蓬船(亦称嘡嘡船),还有小网船、罱泥船、小画子船、蚱蜢船、放鸟船、龙船、浆船,以及救火、戽水的“洋龙船”,堪称船文化博物馆。
由于水面广博,水上物产丰富,鹅肫荡内原盛产菱芡、鱼虾,尤以银鱼最著名,“岁亦不下万斛”。近年来,省级绿色无公害水产品青鱼、鲢鳙鱼、中华鳖驰名省内外。

荡口古镇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3-29 08:10

荡口古镇位于无锡东南鹅湖镇境内,西邻鸿山越国贵族墓群和泰伯墓,东与苏州、常熟接壤。古名丁舍,相传是东汉孝子丁兰故里,因位于鹅肫荡口而得名。秀丽的鹅湖孕育了历史名镇。镇内居民以华氏居多,其祖先华贞固熟读诸子百家,著有《虑得集》行世,族内子孙代代相传。因此,这里孝义之风盛行,物华天宝、钟灵毓秀、名人辈出,经济社会发展快速,成为江南粮赋第一乡。这里河道纵横、湖荡密布,小桥流水、环境幽雅。历经数年保护开发,荡口古镇历史文化街区按照国家5A级旅游景区精心打造成了一个集旅游、休闲、观光、度假为一体的江南水乡古镇。荡口历史遗存众多,有四个(13处)省级文保单位,一个市级文保单位,一个控保单位,50处历史建筑。2004年被公布为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2008年被确定为无锡市五个重点保护的历史文化街区(名镇)之一,2010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春游荡口古镇作文
1个回答2022-12-11 13:26
我.......
荡口古镇有哪些名人故居
1个回答2024-04-28 10:46

王莘故居、钱穆故居、华君武故居

荡口古镇的获得荣誉
1个回答2024-03-23 17:16

2008年被确定为无锡市五扮茄个重点保护的历史冲神文化街区(名镇)之一,2010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14年被列为国家散缺亏级4A景区。

石湖荡镇的名胜古迹
1个回答2024-04-15 16:04

罗汉松位于石湖荡集镇西端中心幼儿园内(原楞严庵)。树龄700多岁,高约20多米,树干胸围11.6米,树冠遮阴约60平方米。据清光绪松江府志(卷三十八)记,罗汉松,在石湖塘楞严庵殿前,根盘半亩许,元杨维桢(又名杨铁崖,是元代文学家、诗人)手植。相传清代康熙皇帝南巡时发现,被封为“江南第一奇松”(又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封)。 明王庙位于松江城西南约4公里处,李塔东侧。据明、清两代松江府县志记载:李塔庙,按苏(州府)志吴江昭灵候庙引旧,经云:唐太宗第十四子明,初封曹王。调露二年(680年),贬苏州刺史。先天二年(713年),奉刺立祠于松江。梁开平四年(910年),封昭灵候庙,食十有二所,或号曹王、或号李明王,今府境修竹乡称李塔明王庙界,则所祀曹王明也。 李塔位于松江城西南约4公里处,李塔汇集镇中部延寿寺(院)内。据清嘉庆《松江府志》黄之隽《延寿院》记:“相传唐太宗(李世民)第十四子曹王李明任苏州刺史时建,故以姓其塔,盖塔先于院。”宋代曾翻修重建,历代均有大修,故今存李塔属宋代建筑,部分结构和斗拱等为明式,塔高40.94米,砖木结构,七级方形。

荡口古镇历史名人
1个回答2024-01-03 20:37
华燧,钱穆。根据查询网易新闻网显示。
1、中国古代铜活字印刷鼻祖华燧,就是荡口古镇人,开创了古代铜活字印刷的先河,印刷的书籍,流传至今,已经堪称稀世珍宝,价值连城。
2、国学大师钱穆,钱穆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和国学大师,通晓经史子集,毕生著书70余种,共约1700多万字。
美味小镇食谱
1个回答2024-02-23 02:37
呵呵,这个有很多啦。
你可以去问你在不同地区的好友的。就是问每个街道都不同的好友。
芙蓉镇有什么美食?
1个回答2022-12-24 03:51
有米豆腐、桂花鱼、蜂仔、榜爷酒、螺丝肉、姜糖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