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舞蹈教学视频

羌族舞蹈的羌族简介
1个回答2024-03-02 19:00

羌族生活在中国的四川省岷江流域,有古老的文化传统。羌族舞蹈在民风习俗和群众生活中有重要的意义,每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种植、收割、放牧、狩猎、盖房、治病等活动,羌族人民都要跳舞。从流传至今的羌族舞蹈艺术中,还反映出羌族文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与汉族、藏族文化的相互影响和传统的渊源关系。羌族民间舞蹈的形式,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即以巫表演为主的祭祀舞──巫舞和“锅庄”(羌语称锅庄为“洒朗”)。

羌族舞蹈羌族有哪些特别的民族舞蹈?
1个回答2023-12-10 15:55


仁木宋娜袜


“强”就是“尊重客人,对人有礼貌”。这是一种迎送客人的礼仪舞蹈,主要由老年人表演。演出中,几名男女舞者站成扇形,面向来宾,用小手指夹住两边的腰带,缓慢地载歌载舞,用赞美歌词表达全村人对来宾的尊敬。进入高潮时,只有男舞者在伴奏下演唱,女舞者双脚着地,以臀部为轴,从右向左重复“绕体”动作。他们的舞蹈端庄优雅。羌族民间舞蹈形式虽少,但特色鲜明,给人一种亲切感。这些舞蹈形式在古拙羌族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起到了团结和激励人们奋进的作用,体现了古代重文轻武、真诚宽厚、好客之风。今天的羌族受地理和历史条件的限制,经济生活和民间舞蹈的发展与周边民族相比还不够快。从民间舞蹈文化的特殊性来看,古代羌族创造的农牧文化遗产中蕴藏着丰富的羌族民间舞蹈,对研究我国舞蹈发展史具有重要意义。


舞蹈盔甲


羌族称“克苏公克苏德”,又称“铠甲舞”、“大葬舞”。这种舞蹈最初是由功勋士兵在葬礼上表演,后来也在普通葬礼上表演。舞者为男性,身穿生皮甲,头戴皮盔,身披山鸡毛或麦秸,手持武器。在表演中,首先唱挽歌和祭祀歌,讲述死者的利益,表达对他的怀念。然后挥舞武器,摇动铠甲,在“哈哈哈”的喊声中稳步起舞。坚定的脚步,铿锵的铠甲,悲壮的呐喊,汇成一种力量,一种庄严的气氛。最后,舞者双手举在空中摇着肩膀,最后爆发出一阵强烈的笑声。羌人自古骁勇善战。他们认为他们为国家的牺牲而自豪。这种舞蹈是古代战争舞蹈的遗迹。


逐步地


“羌”的意思是“宴会上的舞蹈”,即在葬礼或祭祀宴会后表演的舞蹈。总的来说,没有固定的程序,娱乐性很强。舞法和节奏与“萨郎”相似,但根据活动目的和歌词的不同有明显的区别。例如,在“锡伯陀”舞蹈中,当一位有声望的老人去世时,舞者们手牵手载歌载舞。他们的脚交替向前迈,沉重而有力,膝盖微微颤抖,慢慢向前移动。有些歌词是古代流传下来的,按照传统来唱。他们的含义不清楚,但为死者的灵魂祈祷和安慰家人的气氛非常浓厚。“洗布”祭祀神灵,祈求风调雨顺。为了人类和动物的安全,它充满了虔诚和真诚的气氛,体现了人们的无限希望。表达高兴的心情时,在领导的手势中,放开牵手跳舞,多做对称动作。“流畅变化”和“胴体扭环”的姿势频频出现,温暖而精彩。


《西布措》有一首歌叫《莫里安筛子》。舞蹈中有一个劳动的形象:舞蹈者左腿跪着,蹲下,拉着裙子做“尸体运动”,很像在干枯的粮田里筛粮的动作。另一首名为《石魁玉魁》的歌舞,表现了舞蹈时舞者服饰的精美装饰,欢快有趣。








羌族舞蹈的羌族简介
1个回答2023-12-11 12:41

羌族生活在中国的四川省岷江流域,有古老的文化传统。羌族舞蹈在民风习俗和群众生活中有重要的意义,每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种植、收割、放牧、狩猎、盖房、治病等活动,羌族人民都要跳舞。从流传至今的羌族舞蹈艺术中,还反映出羌族文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与汉族、藏族文化的相互影响和传统的渊源关系。羌族民间舞蹈的形式,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即以巫表演为主的祭祀舞──巫舞和“锅庄”(羌语称锅庄为“洒朗”)。

羌族舞蹈的巫舞
1个回答2024-02-14 19:28

羌族巫舞是巫觋祭祀活动中的舞蹈。原始社会早期,由于生产力低下,人类对宇宙间物质运动的规律、自然现象等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冥冥中好像有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在支配世界,于是神鬼的概念产生了。巫觋则是被认为能与神鬼交往、代表它们说话、执行它们意志的人。 巫舞约有以下几种形式: 是祭祀山神、祈求丰收的舞蹈,来源于古西羌风俗。舞者戴凤、狮、虎、豹、牛、羊、猪等面具,以凤领头碎步入场。舞蹈中有传统的套路动作,分“充柱”、“甘柱”、“央柱”3套,以鸟为祭。此种遗风在茂汶县羌族中仍有流传,每年十月初一,青壮年手执羽毛,到山上唱歌跳舞以娱神。 i [ 1
   是为老人举行丧事所跳的舞蹈。在丧事之后,死者的亲朋都参加舞蹈,一般在室外旷地表演。伴唱的内容主要是歌颂死者生前的高贵品德和表示怀念之情。舞蹈气氛低沉。舞时男在前,女在后,拉手成弧形或圆圈,动作沉稳、缓慢。各地忧事锅庄风格特点不尽相同,有的步伐单一,反复跳动,有的舞步活跃。

羌族舞蹈 羌族礼仪舞蹈《克西格拉》
1个回答2023-11-12 02:57

远古时代以游猎为生的氐羌部族,主要分布在我国北部和西北部的广大地区。在5000余年的民族变革中,它经历了中华大地各部族间的征战、吞并、分裂,以及在不断的迁徙中与多方地域的土著氏族或部落进行融合,由此出现了目前我国半数以上的民族具有羌族成分的事实;另一方面形成,变原来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的氐羌部族,为如今只存于四川松潘以北岷山地区、人口稀少的羌族。

任何一个民族原有的古老文化和习俗,都会伴随着岁月的演变更替、民族间的交流融合而日益丰富。羌族是一个具有民族语言而没有文字,保留着许多古 *** 俗的民族。但由于居住区长期与藏族毗邻,使某些生活方式、歌舞称谓和祭祀崇拜等方面受到藏族风俗习惯与宗教的影响。但即使是这样,属于羌民族自身无论在建筑、祭祀形式、传说、民间工艺、歌舞等方面,仍然遗留下诸多闪耀历代辉煌,保留着充满古拙而浓厚羌风遗韵的人文景象,令人瞠目、赞叹而流连忘返。

四川是个山多、河流多,地形复杂的省份。若想深入川北羌族地区,去亲眼目睹充满异域风采的民俗歌舞活动,那必须从成都出发先到四川藏族羌族自治州首府茂县,然后再奔赴岷山之中的各个羌族集聚地。

要想考察羌族古老的礼仪舞蹈《克西格拉》,就必须花上将近一天时间,在高山叠嶂的重重包围中驶过漫长的柏油路、石子路、土路和用脚踩出来的羊肠小路,当地平线上出现了座座矗立于高山之颠、朴实无华的羌寨“邛笼”时,那距离目的地岷山深处的西尔地区麻窝乡西尔瓜子寨就不远了。

出于古羌人之手,高耸挺拔和造型不一的“邛笼”建筑,不但在我国56个民族中是唯一的,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而且它作为古老羌族的文化符号,拥有着高度的建筑科技水平和丰富的人文内涵。

早在《后汉书·西南夷传》中,就对古羌部族冉駹人的住所“邛笼”有“依山居止,垒石为室,高者至十余丈”的记载。匍匐于这些守卫山寨“邛笼”之下的,便是羌民的居所 — 依山而立、鳞次栉比、古朴而凝重的灰白色石头房子。一挂挂晾晒在不同高度屋顶上或垂落在石室窗下的火红辣椒和金光灿灿的玉米棒子,赋予了蔚蓝天空下每座石头房子无限的生机。

而且别于他族的是,这里每座房子的屋角上,都叠放着大小不一的白色石块,但这绝非出于“装饰”而是来自在远古时期羌族祖先与外族交战,在寡不敌众、面临民族存亡的危急时刻,得到白石神的搭救而使羌族绵延至今的传说。此后,羌族对白石神的崇拜和敬仰便留存至今,至使羌民们以通过在屋角堆放白石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白石神的崇拜,同时获得神灵的保佑。

羌族是个性情豪爽、喜爱歌舞的民族。羌族的歌舞主要分为两大类:祭祀舞蹈和自娱性舞蹈。羌族自古笃信万物有灵而崇拜多神,认为亡灵对生者有着重大的影响而对丧葬礼仪尤为重视。

这里要谈及的《铠甲舞》便是祭祀中的一种礼仪性舞蹈,是古代将士出征前或为村寨中德高望重的老人、民族英雄举行追悼、超度亡灵时所举行的歌舞活动,羌语称之为《克西格拉》。

羌族舞蹈最有名的是莎朗舞,它的由来是什么?
4个回答2023-12-14 17:23
羌族舞蹈最有名的是莎朗舞,“莎朗”意为“唱起来、摇起来”的歌舞,是一种典型的羌族锅庄舞蹈。
羌族舞蹈的介绍
1个回答2023-12-13 02:53

羌族普遍信仰万物有灵和崇拜祖先的原始宗教,他们在祭祀时以舞蹈娱神。在各种类型的祭祀舞蹈中又都以巫为组织者和领导者,因此统归为巫舞。

羌族舞蹈羌族的羊皮鼓舞和萨朗是什么样的?
1个回答2023-12-10 16:24


灵感羊皮


羌族语言“莫纳沙”最初是由女巫表演的祭祀舞蹈,用于祭神、驱鬼、祈福、许愿、送死者灵魂上天。羌族巫是各种信仰的专职巫,不脱离农业生产。根据祭祀活动的需要,法定舞蹈由1-2名或以上的巫师表演。在大型法会活动中,一个有威望的巫师会戴上金丝猴皮帽,手持魔杖和铃铛,先念一段咒语,然后挥舞法器,后面跟着6-8个巫师,一个手持单面羊皮鼓柄,另一个挥舞鼓槌,敲鼓跳舞,做一些简单的队形。


开始时鼓声沉闷,钟声轻快,舞步单一缓慢,形成一种虔诚神秘的气氛,祈求神灵降临人间。节奏变快后,他们的动作变强,蹲、跳、转、跳,情绪高涨,表示获得了神力,赶走了鬼魅。羌寨可保平安。表演中的许多鼓乐舞蹈粗犷、稳定、娴熟。消除了迷信色彩后,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大众自娱自乐的舞蹈。其中,“上阳跳腿鼓”、“扭腰鼓”和一些蹲跳鼓是优秀的技术。


萨朗


羌族意为“唱摇”,是一种自娱自乐的舞蹈。“摇晃”等“身体运动”是其特点。演出中舞蹈演员演唱的歌曲内容丰富,歌词丰富。它反映了舞蹈名称“唱”和“摇”的含义。


当人群跳起“萨朗”舞时,男女站成一排,全国形成一个圆圈。跳舞前,先唱男舞曲,然后是女歌手。接着,一位男性舞蹈专家带领众人载歌载舞。跟歌词和舞蹈没有直接关系,只是烘托气氛而已。


节奏变快后,领舞者加快舞步,变换动作,或交替跺脚,或左右旋转。男女舞者与他共舞,经常在热烈的气氛中举行比赛。当舞蹈达到高潮时,男团大喊“啊,你好”。最后,团队报出“学习,你好”。然后换了一首新歌重新开始。








急求羌族舞蹈动作的特点 编儿童舞要用 跪求专家啊!
1个回答2024-02-11 22:12
羌族舞的特点就是,甩肩和甩胯,这是两个基本的舞蹈元素。

至于具体的动作是怎么样的,你可以上视频网站搜一下羌族的莎朗视频、或者是一些其他的羌族锅庄、舞蹈。
锅庄是哪个族的舞蹈?藏族还是羌族
1个回答2024-02-12 16:17
锅庄——藏族的民间舞蹈。在节日或农闲时跳,男女围成圆圈,右而左,边歌边舞。“果桌”——锅庄舞,早期与西藏奴隶社会和盟誓活动有关,后逐步演变成为歌舞结合,载歌载舞的圆圈歌舞形式了。 (应该说主要是藏族的)

羌族貌似也有锅庄。

“羌寨锅庄”,即沙朗,也是一种“锅庄”舞蹈,是羌族人祭祀时必跳,后经发展,这种祭祀舞蹈被慢慢取消,但每逢羌族人节日的时候人们还是会跳起“羌寨锅庄”这种舞蹈,然后边吃边舞。以庆祝重要的节日。随后这种形式被用于羌人招待重要的宾客。
  每当夜幕降临,羌寨的男女老少就会聚集在篝火广场上一同跳起锅庄舞,庆祝一天的劳动收获。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