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风景的古诗

表示好风景好心情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2-18 10:58
1,赏心悦目
【解释】:悦目:看了舒服。指看到美好的景色而心情愉快。
【出处】:鲁迅《故事新编·采薇》:“两人到山脚下一看,只见新叶嫩碧,土地金黄,野草开着些红红白白的小花,真是连看看也赏心悦目。”
2,心旷神怡
【解释】:旷:开阔;怡:愉快。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出自】: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也。”
表示风景的四字成语
1个回答2024-02-29 04:22
 【百卉含英】:卉:草的总称;英:花。各种各样的草都含着花朵。形容冬去春回,花草争妍的景色。
  【草长莺飞】:莺:黄鹂。形容江南暮春的景色。
  【朝飞暮卷】:朝:早晨;暮:傍晚。形容天气的变化和景色的优美。
  【橙黄桔绿】:橙子黄熟,桔子还绿。指秋天宜人的景色。
  【春暖花开】:春天气候温暖,百花盛开,景色优美。比喻游览、观赏的大好时机。
  【春色撩人】:撩:撩拔,挑逗、招惹。春天的景色引起人们的兴致。
  【春色满园】:园内到处都是春天美丽的景色。比喻欣欣向荣的景象。
  【春色恼人】:恼:撩拔,挑逗。春天的景色引起人们的兴致。
  【春深似海】:春天美丽的景色像大海一样深广。形容到处充满了明媚的春光。
  【东瞻西望】:瞻:观望。向东、向西观望。形容对景色的欣赏。
  【繁花似锦】:繁:多而且茂盛。锦:织有彩色花纹的锦缎。许多色彩纷繁的鲜花,好像富丽多彩的锦缎。形容美好的景色和美好的事物。
  【分外妖娆】:分外:格外;妖娆:妖媚艳丽。形容景色异常艳丽。
  【风光旖旎】:形容景色柔和美好。
  【风月主人】:风月:清风明月,指美好景色。清风明月的主人。比喻悠闲的官员。
  【浮岚暖翠】:浮岚:飘浮在山林间的雾气;暖翠:青翠的山色。形容山林美好的景色。
  【歌莺舞燕】:歌声宛转如黄莺,舞姿轻盈如飞燕。亦形容景色宜人,形势大好。
  【红情绿意】:红:指红花;绿:指绿叶。形容艳丽的春天景色。
  【红瘦绿肥】:绿叶茂盛,红花凋谢。形容暮春景色。
  【红妆素裹】:红妆:妇女的红色装饰;素裹:淡雅装束。指妇女艳丽和淡雅装束。用以形容雪过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美丽景色。
  【红装素裹】:指衣着淡雅的妇女。也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相映衬的景色。
  【湖光山色】:湖的风光,山的景色。指有水有山,风景秀丽。
  【虎斑霞绮,林籁泉韵】:绮:美丽;籁:孔穴中发出的声响;韵:悦耳和谐的声音。形容自然界景色秀丽,各种声音悦耳动听。
  【花影缤纷】:花光月影,五彩缤纷。形容景色绚丽多彩。
  【花枝招飐】:飐:风吹物使之颤动;招飐:迎风摆动。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或景色优美。
  【火树星桥】:形容节日的夜晚灯火辉煌的景色。
  【江山之助】:江山:山水风景;助:帮助。自然景色的帮助。形容清雅、拔俗的诗文、绘画都借助于自然山水的熏陶感染。
  【景色宜人】:形容景色非常美丽,适合人们居住,或适合人的心意。现形容景色的美丽程度很高,身处其境会使人心情感到愉悦。也可以说美丽的景色让人心旷神怡。
  【李白桃红】:桃花红,李花白。指春天美好宜人的景色。
  【良宵好景】:美好的夜晚和景色。同“良宵美景”。
  【良宵美景】:宜人的夜,美丽的景色。
  【临风对月】:面对清风明月。形容所处景色极易引动思绪。
  【柳暗花遮】:形容深夜花柳形影朦胧的景色。
  【落花芳草无寻处】:比喻春天美好宜人的景色已经过去。
  【满目青山】:形容景色美好或形势大好。
  【满园春色】:整个园子里一片春天的景色。比喻欣欣向荣的景象。
  【觅柳寻花】:觅:寻找。欣赏春天的景色。也指狎妓。
  【目酣神醉】:形容景色优美令人陶醉。
  【琪花玉树】:古人指仙景中的花木,亦以形容霜雪中的景色。
  【杀风景】:损坏美好的景色。比喻在大家高兴的时候,突然出现使人扫兴的事物。
  【山光水色】:水波泛出秀色,山上景物明净。形容山水景色秀丽。
  【山情水意】:形容山水的自然景色使人产生的情感兴致。
  【山容水态】:山与水的姿态和面貌。比喻山水风光景色。
  【山温水软】:温:温柔;软:柔软。山温柔,水柔软。形容景色幽雅。
  【赏心悦目】:悦目:看了舒服。指看到美好的景色而心情愉快。
  【爽心悦目】:悦目:看了舒服。指看到美好的景色而心情愉快。
  【水碧山青】:形容景色艳丽如画。
  【水光山色】:指湖上风光,山间景色。形容山水秀丽。
  【水流花谢】:谢:脱落。指河水流逝,花儿也凋谢了。形容景色凋零残败,用来比喻局面残破,好景已不存在,无法挽回。亦作“花谢水流”。
  【水绿山青】:形容景色艳丽如画。
  【水木清华】:水:池水,溪水;木:花木;清:清幽;华:美丽有光彩。指园林景色清朗秀丽。
  【水软山温】:形容景色幽雅。
  【水色山光】:水波泛出秀色,山上景物明净。形容山水景色秀丽。
  【水石清华】:指园林景色清朗秀丽。同“水木清华”。
  【松风水月】:松涛清风,流水明月。形容景色清幽。也用来形容人容貌清朗。
  【天开图画】:上天展示出来的图画。形容秀丽的自然景色。
  【听风听水】:形容善于赏玩自然景色。
  【万顷琉璃】:琉璃:一种矿石质的有色半透明材料,也指涂釉的瓦。形容广阔的水面碧波闪烁。也形容都市建筑富丽堂皇的景色。
  【万顷烟波】:形容广阔的水面雾气弥漫,碧波荡漾的景色。
  【舞燕歌莺】:歌声宛转如黄莺,舞姿轻盈如飞燕。亦形容景色宜人,形势大好。
  【星桥火树】:形容节日的夜晚灯火辉煌的景色。
  【杏雨梨云】:杏花如雨,梨花似云。形容春天景色美丽。
  【秀色堪餐】:秀色:美女的姿容或自然的美景;堪:可;餐:吃。形容女子容貌秀丽动人或景色非常美。
  【雪月风花】:①代指四时景色。②比喻男女情事。
  【烟波万顷】:形容广阔的水面雾气弥漫,碧波荡漾的景色。
  【一竿风月】:风月:清风明月,指美好的景色。比喻忘却世事,在清风明月的美景下行乐。
  【依山临水】:靠着山,临着水。形容景色优美的地方。
  【移步换形】:移动脚步,情景也随之变换。形容景色变化多端。亦比喻逐步起着变化。
  【吟风弄月】:旧指文人写作或朗诵以风月等自然景色为题材的作品。现多形容作品空虚无聊。
  【吟风咏月】:旧指文人写作或朗诵以风月等自然景色为题材的作品。现多形容作品空虚无聊。
  【吟弄风月】:旧指文人写作或朗诵以风月等自然景色为题材的作品。现多形容作品空虚无聊。
  【咏风嘲月】:旧指文人写作或朗诵以风月等自然景色为题材的作品。现多形容作品空虚无聊。
  【雨条烟叶】:雨中的柳条,烟雾中的柳叶。形容凄迷的景色。亦比喻情意的缠绵。
  【寓情于景】:在景色的描写中寄托情感。
  【竹烟波月】:烟:烟雾。雾气中的竹林和月照下的波纹。比喻月光下秀美的景色。
表示风景很美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2-12 01:21

表示风景很美的成语如下:

1、水光山色:泛指山水景色。

2、眼开眉展:形容极度高兴。

3、水软山温:形容景色幽雅。

4、山清水秀:形容风景优美。

5、大煞风景:破坏兴致的意思。

6、风月无边:极言风景之佳胜。

7、柳烟花雾:形容春色迷蒙的景象。

8、名山胜川:风景优美的着名河山。

9、风景不殊:指悲叹国土破碎或沦亡。

10、目酣神醉:形容景色优美令人陶醉。

11、春和景明:春光和煦,风景鲜明艳丽。

12、寓情于景:在景色的描写中寄托情感。

13、赏心悦目:指景色美丽,令人心情愉快。

14、浪蝶狂蜂:轻狂的蜂蝶。比喻轻狂的男子。

15、作如是观:泛指对某一事物作如此的看法。

16、大煞风景:损伤美好的景致。比喻败坏兴致。

17、名胜古迹:风景优美和有古代遗迹的着名地方。

18、背山起楼:靠山建造楼房。比喻使人扫兴的事。

19、雪月风花:①代指四时景色。②比喻男女情事。

20、林寒涧肃:指秋冬间林木凋零、涧水枯落的景象。

21、红情绿意:形容艳丽的春天景色。出处:宋·文同《约春》诗:“红情绿意知多少,尽入泾川万树花。”

22、金风玉露:泛指秋天的景物。出处:唐·李商隐《辛未七夕》诗:“由来碧浪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1.这首诗用哪些景物展示了暮春时节的美景
1个回答2022-11-25 20:14
。。mmmmmmmm
示儿的背景故事及故事的题目
1个回答2024-01-30 15:10
示儿
:给儿子写的东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老子!
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无怪乎自南宋以来,凡是读过这首诗的人无不为之感动,特别是当外敌入侵或祖国分裂的情况下,更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
陆游所处的时代,正是我国历史上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时代。在十二世纪初,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建立了金国。在陆游出生后的第二年,金国占领了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市);第三年把徽、钦二帝掳去,北宋亡国。而当钦宗之弟赵构逃到南方,在临安(今浙江杭州市)建立了政权之后,不但不发愤图强,收复失地,反而任命臭名昭著的汉奸秦桧做宰相,一意向金人屈膝求和。绍兴十二年(1142年)和议告成,赵构竞无耻到向金国皇帝自称臣子,并答应每年献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跟金人划淮水为界。从此北方的大好河山沦为金人的领土,北方的广大人民横被金人奴役,而南宋小朝廷也只是偏安一隅,在敌人的威胁压榨下苟延岁月。后来宋孝宗赵眘与金签订的“隆兴和议”及宁宗赵扩与金签订的“开禧和议”,照旧屈辱求和。这种局面,当然是一向反对民族压迫的广大汉族人民所不能容忍的。因此在这一历史时代,不知有多少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挺身而出,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而陆游则是他们在文学战线上的杰出代表。
陆游一生经历了北宋的末年和南宋的前半期。由于幼年在敌人入侵下仓皇逃难,以及家庭和亲友的爱国言论的启发教育,陆游对当时的严重民族灾难有着极其深刻的感受,因而早在青少年时期,就在心灵深处埋下了爱国复仇的种子。此后无论在朝廷和地方做官,到川、陕前线从军,直至晚年在绍兴老家闲居,这颗种子生根、发芽、挺干、开花,虽然不断遭到风雨的摧残,却也不断地成长壮大,并且终于结满丰硕的果实。清朝诗人赵翼的《瓯北诗话》中有一段话,说得十分概括,他说:
放翁十余岁时,早已习闻先正之绪言,遂如冰寒火热之不可改易;且以《春秋》大义而论,亦莫有过于是者,故终身守之不变。入蜀后在宣抚使王炎幕下,经临南郑,瞻望鄠、杜,志盛气锐,真有唾手燕、云之意,其诗之言恢复者十之五六。出蜀以后,犹十之三四。至七十以后,……是固无复有功名之志矣,然其《感中原旧事》云:“乞倾东海洗胡沙”,《老马行》云:“中原旱蝗胡运衰,王师北伐方传诏,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则此心犹耿耿不忘也。临殁犹有“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之句,则放翁之素志可见矣。
当然,这里所谓“十之五六”,“十之三四”,只是粗略的统计,而且只是从数量上、表面上来看的;然而即此也可见陆游的“素志”是一贯的,是自少至老历久不渝的。尤其这首《示儿》诗是他生命终点所爆发出的爱国火花,也可看做他一生爱国思想及诗作的总结
示儿的背景故事?
1个回答2024-01-23 05:50

创作背景

《示儿》诗为陆游的绝笔,作于宋宁宗嘉定二年十二月(公元1210年元月)。此时陆游八十五岁,一病不起,在临终前,给儿子们写下了这首诗。这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

题目是《示儿》,相当于遗嘱

诗人始终如一地抱着当时汉民族必然要光复旧物的信念,对抗战事业具有必胜的信心。题目是《示儿》,相当于遗嘱。在短短的篇幅中,诗人披肝沥胆地嘱咐着儿子,无比光明磊落,激动人心。浓浓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外族入侵,山河破碎

诗人在写此诗的十一年以前,叹息过“死前恨不见中原”,在热烈地期待着旧业的光复。直到临终之际,诗人仍然抱有这样坚定的信念,宋朝的抗敌部队要挥戈北上,赶走敌人,收复失地,平定中原。这对于诗人自己,当然是看不到了,只有后代的儿孙们能看到。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当皇朝的军队收复中原的时候,不要忘记把“北定中原”这个大好的消息告诉诗人,以求了结一桩重大的心事。

此诗是陆游爱国诗中的又一首名篇。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虽然频遇挫折,却仍然未改变初衷。从诗中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

示儿的背景故事
1个回答2024-02-18 22:50
陆游所处的时代,正是我国历史上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时代。在十二世纪初,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建立了金国。在陆游出生后的第二年,金国占领了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市);第三年把徽、钦二帝掳去,北宋亡国。而当钦宗之弟赵构逃到南方,在临安(今浙江杭州市)建立了政权之后,不但不发愤图强,收复失地,反而任命臭名昭著的汉奸秦桧做宰相,一意向金人屈膝求和。绍兴十二年(1142年)和议告成,赵构竞无耻到向金国皇帝自称臣子,并答应每年献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跟金人划淮水为界。从此北方的大好河山沦为金人的领土,北方的广大人民横被金人奴役,而南宋小朝廷也只是偏安一隅,在敌人的威胁压榨下苟延岁月。后来宋孝宗赵眘与金签订的“隆兴和议”及宁宗赵扩与金签订的“开禧和议”,照旧屈辱求和。这种局面,当然是一向反对民族压迫的广大汉族人民所不能容忍的。因此在这一历史时代,不知有多少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挺身而出,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而陆游则是他们在文学战线上的杰出代表。
这是1234年金朝被蒙古族灭亡之后,南宋政府从淮西调兵进驻开封城内,并从开封分兵收复了洛阳之后,刘氏在兴奋之际,想到陆游的子孙一定会遵从他的遗嘱,把这个好消息祭告“乃翁”的。但是好景不长,那个歌舞湖山、奸臣当道的南宋小朝廷连暮气已深的金兵尚且不能抵抗,更何况这“方张之寇”的蒙古大军呢?多亏广大爱国军民奋起阻击,才使得这个风雨飘摇的政权又延续了四十多年。这时南宋遗民林景熙写了一首《读陆放翁诗卷后》,词意极为沉痛,其末四句云:
青山一发愁蒙蒙,干戈况满天南东。来孙却见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
示儿的背景故事
1个回答2024-03-02 01:07
陆游所处时代正我国历史上民族矛盾异常尖锐时代十二世纪初我国东北地区女真族建立了金国陆游出生第二年金国占领了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市);第三年把徽、钦二帝掳去北宋亡国而当钦宗之弟赵构逃南方临安(今浙江杭州市)建立了政权之发愤图强收复失地反而任命臭名昭著汉奸秦桧做宰相意向金人屈膝求和绍兴十二年(1142年)和议告成赵构竞无耻向金国皇帝自称臣子并答应每年献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跟金人划淮水界从此北方大好河山沦金人领土北方广大人民横被金人奴役而南宋小朝廷也只偏安隅敌人威胁压榨下苟延岁月来宋孝宗赵眘与金签订隆兴和议及宁宗赵扩与金签订开禧和议照旧屈辱求和种局面当向反对民族压迫广大汉族人民所能容忍因此历史时代知有多少华民族优秀儿女挺身而出展开了屈挠斗争而陆游则们文学战线上杰出代表

1234年金朝被蒙古族灭亡之南宋政府从淮西调兵进驻开封城内并从开封分兵收复了洛阳之刘氏兴奋之际想陆游子孙定会遵从遗嘱把好消息祭告乃翁好景长歌舞湖山、奸臣当道南宋小朝廷连暮气已深金兵尚且能抵抗更何况方张之寇蒙古大军呢多亏广大爱国军民奋起阻击才使得风雨飘摇政权又延续了四十多年时南宋遗民林景熙写了首《读陆放翁诗卷》词意极沉痛其末四句云:

青山发愁蒙蒙干戈况满天南东来孙却见九州同家祭何告乃翁
表示风景优美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3-20 19:39
水天一色、郁郁葱葱、青山绿水 、山青水秀、湖光山色、江山如画 、春暖花开、春雨绵绵、桃红李白、百花争艳、春光明媚、桃红柳绿、蜂飞蝶舞、春意盎然、万紫千红、万物复苏、含苞欲放、花枝招展、五彩斑斓、桃红柳绿

傍花随柳 草长莺飞 吹箫乞食 春风风人 春风和气

春光明媚 春寒料峭 春暖花开 春色撩人 鹅毛大雪

春和景明 春花秋月 春华秋实 春晖寸草 如登春台

秋月春花 秋月春风 皮里春秋 暮云春树 满园春色

丽藻春葩 口角春风 虎尾春冰 寒木春华 大地回春

春雨如油 春蚓秋蛇 春意阑珊 齿牙春色 春蛙秋蝉

春诵夏弦 春生夏长 春深似海 春山如笑 春笋怒发

春色满园 春树暮云 春色撩人 春葩丽藻 春暖花开

春露秋霜 春花秋月 春和景明 春风沂水 春晖寸草

唇色满园 春山如笑 春深似海 春生秋杀 春生夏长

秋收冬藏 春笋怒发 春蛙秋蝉 春意盎然 春意阑珊

春雨如油 寸草春晖 大地回春 雨丝风片 寻花问柳

寒木春华 红情绿意 红衰翠减 阳春有脚 雨后春笋

虎尾春冰 花红柳绿 花香鸟语 雨后春笋 莺啼燕语

口角春风 枯木逢春 流水落花 柳暗花明 流水桃花

轮扁斫轮 落花流水 满园春色 柳绿花红 研桑心计

鸟语花香 前目后凡 秦晋之好 阳光明媚 燕语莺声

如登春台 春梦无痕 阳春白雪 如坐春风 春兰秋菊

四时八节 桃红柳绿 有脚阳春 燕语莺啼

秋季:

秋高气爽 秋菊傲霜 一叶知秋 秋风习习

秋果累累

冬 林寒洞肃 日长一线 松柏后凋 岁寒知松柏 天凝地闭 傲霜斗雪 傲雪凌霜 傲雪欺霜 白屋寒门 碧海青天 冰天雪窑 春寒料峭 春回大地 唇亡齿寒 滴水成冰 风刀霜剑 风雨凄凄 寒蝉凄切 寒蝉仗马 寒花晚节 寒木春华 寒心酸鼻 号寒啼饥 林寒洞肃 凄风苦雨 十冬腊月 霜露之病 岁寒三友 松柏后凋 岁寒知松柏 偷寒送暖 缩手缩脚 岁暮天寒 天凝地闭 啼饥号寒 天寒地冻 雪窖冰天 雪虐风饕 嘘寒问暖 一寒如此 仗马寒蝉 傲霜斗雪 傲雪凌霜

春季:春风和气 春光漏泄 春光明媚 春花秋月 春华秋实 春晖寸草 春回大地 春兰秋菊 春暖花开 春色撩人 春色满园 春山如笑 春深似海 春生秋杀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春笋怒发 春蛙秋蝉 春意盎然 春意阑珊 红情绿意 花红柳绿 花香鸟语 枯木逢春 柳暗花明 漏泄春光 满园春色 柳绿花红 鸟语花香 双柑斗酒 寻花问柳 雨丝风片 莺歌燕舞 雨后春笋 有脚阳春

暗香疏影 百花齐放 姹紫嫣红 倡条冶叶 尺树寸泓 出水芙蓉 摧兰折玉 繁花似锦 凡桃俗李 纷纷扬扬 纷红骇绿 风吹雨打 风花雪月 浮花浪蕊 孤标傲世 桂馥兰香 桂林一枝 桂子飘香 含苞待放 含苞欲放 红衰翠减 鸟语花香

夏季:蝉不知雪 簟纹如水 冬日夏云 冬温夏清 浮瓜沉李 寒来暑往 火伞高张 肉山脯林 夏雨雨人 夏日可畏 夏虫不可以语冰 燕雁代飞

秋季:桂子飘香 红衰翠减 金风玉露 噤若寒蝉 九原可作 林寒洞肃 蒲柳之姿 秋风团扇 秋毫无犯 秋风过耳 秋高气爽 秋风扫落叶 秋扇见捐 秋荼密网 天末凉风 望秋先零 望穿秋水 万古长存 万古长青 叶落知秋 一日三秋 一叶知秋 早韭晚菘

冬季:林寒洞肃 日长一线 松柏后凋 岁寒知松柏 天凝地闭 傲霜斗雪 傲雪凌霜 傲雪欺霜 白屋寒门 碧海青天 冰天雪窑 春寒料峭 春回大地 唇亡齿寒 滴水成冰 风刀霜剑 风雨凄凄 寒蝉凄切 寒蝉仗马 寒花晚节 寒木春华 寒心酸鼻 号寒啼饥 林寒洞肃 凄风苦雨 十冬腊月 霜露之病 岁寒三友 松柏后凋 岁寒知松柏 偷寒送暖 缩手缩脚 岁暮天寒 天凝地闭 啼饥号寒 天寒地冻 雪窖冰天 雪虐风饕 嘘寒问暖 一寒如此 仗马寒蝉 傲霜斗雪 傲雪凌霜

语花香、世外桃源 山光明媚,水色秀丽
示儿的背景故事
1个回答2024-01-22 14:04
陆游所处的时代,正是我国历史上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时代。在十二世纪初,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建立了金国。在陆游出生后的第二年,金国占领了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市);第三年把徽、钦二帝掳去,北宋亡国。而当钦宗之弟赵构逃到南方,在临安(今浙江杭州市)建立了政权之后,不但不发愤图强,收复失地,反而任命臭名昭著的汉奸秦桧做宰相,一意向金人屈膝求和。绍兴十二年(1142年)和议告成,赵构竞无耻到向金国皇帝自称臣子,并答应每年献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跟金人划淮水为界。从此北方的大好河山沦为金人的领土,北方的广大人民横被金人奴役,而南宋小朝廷也只是偏安一隅,在敌人的威胁压榨下苟延岁月。后来宋孝宗赵眘与金签订的“隆兴和议”及宁宗赵扩与金签订的“开禧和议”,照旧屈辱求和。这种局面,当然是一向反对民族压迫的广大汉族人民所不能容忍的。因此在这一历史时代,不知有多少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挺身而出,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而陆游则是他们在文学战线上的杰出代表。

这是1234年金朝被蒙古族灭亡之后,南宋政府从淮西调兵进驻开封城内,并从开封分兵收复了洛阳之后,刘氏在兴奋之际,想到陆游的子孙一定会遵从他的遗嘱,把这个好消息祭告“乃翁”的。但是好景不长,那个歌舞湖山、奸臣当道的南宋小朝廷连暮气已深的金兵尚且不能抵抗,更何况这“方张之寇”的蒙古大军呢?多亏广大爱国军民奋起阻击,才使得这个风雨飘摇的政权又延续了四十多年。这时南宋遗民林景熙写了一首《读陆放翁诗卷后》,词意极为沉痛,其末四句云:

青山一发愁蒙蒙,干戈况满天南东。来孙却见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