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狌狌怎么读

山海经狌狌怎么读
1个回答2024-04-22 05:16

山海经狌狌怎么读介绍如下:

狌狌,汉语词语,拼音是xīng xīng,意思是猩猩。

大猩猩(学名:Gorilla):是灵长目、人科、大猩猩属类人猿的总称。分两个物种——“东非大猩猩”和“西非大猩猩”。是现存所有灵长类中体型最大的种,四足状态肩高0.85米左右,站立时高1.6-1.8米。直立的大猩猩可达1.75米高,因为大猩猩的膝盖无法真正伸直,所以其实际身长比这个高度还要长一些。

雄性比雌性体大。体重一般雌性为60-100千克,雄性130-180千克。大猩猩的体型雄壮,面部和耳上无毛,眼上的额头往往很高。下颚骨比颧骨突出。上肢比下肢长,两臂左右平伸可达2-2.25米。人工园养的大猩猩体型最大的为230千克,直立身高接近2米。

食素,草食性,主要以生果、树叶及树枝为食物。出没于刚果民主共和国、乌干达西南及卢旺达的低地及山地雨林,并亚山区森林,在卢阿拉巴河、爱德华湖及坦噶尼喀湖之内。生存于非洲大陆赤道附近丛林中。

山海经.狌狌
1个回答2023-11-23 13:53
        狌狌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异兽,记载于《山海经》,形似猿猴。狌狌是神奇的野兽,传说它通晓过去的事情,但是却无法知道未来的事情。

        《山海经·南山经》:“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

        狌狌长的像猕猴,但是却长着一对白色的耳朵。如果人吃了它的话,就会变得健走。

        南山经之首曰鹊山。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有草焉,其状如韭耳青华,其名曰祝馀,食之不饥。有木焉,其状如糓而黑理,其华四照,其名曰迷糓,佩之不迷。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丽【上鹿下旨】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佩之无瘕疾。

        招摇山是起始于西海的鹊山山脉的最西端,是在西海边上的第一座山。这座山被记载的唯一的兽类就是狌狌。而且它有一种特点,就是时而是四肢着地爬行,时而人立行走。

        而狌狌的读音xing  xing,读起来很像猩猩。这说明,狌狌很可能是猩猩的祖先。
“狌狌”的读音是什么?
1个回答2023-11-18 15:30
狌是xing一声在山海经里有
山海经异兽的异兽狌狌
1个回答2023-08-06 10:56

(xīng xīng)
【原文】
南山之首曰鹊山,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有兽焉,其状如禺①而白耳,
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②,食之善走。
【注释】
①禺:传说中的一种野兽,像猕猴而大一些,红眼睛,长尾巴。
②狌狌:传说一种长着人脸的野兽,也有说它就是猩猩的,而且它能知道往事,却不能知道未来。
【译文】
南方首列山系叫做鹊山山系。鹊山山系的头一座山是招摇山,屹立在西海岸边。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猕猴但长着一双白色的耳朵,既能匍伏爬行,又能像人一样直立行走,名称是狌狌,吃了它的肉可以使人走得飞快。
【解释】
《山海经·南山经》:“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
《山海经·海内南经》:狌狌知人名,其为兽如豕而人面。

狸狌生子若孙
1个回答2024-03-09 18:49
这个不是像的意思,是及,至于的意思

狸狌生子若孙的意思是说:猫生了小猫,及至小猫又生了小猫

您可以根据文章的大意来猜啊,如果是“像”的意思,这句话又怎么翻译呢?

我尽力按照原文来翻译,尽量不添加现代汉语,这样你就很容易看出来了。

这段话的大意是:卫国人束氏,世上的事情没什么喜好,的就是喜欢养狸狌,狸狌抓老鼠的动物(其实就是猫),养了一百多只猫,把家附近的老鼠都捕光了,猫没有吃的了,饿得直叫,束氏就去市场上买肉回来喂猫。(过了几年,或者过了很久,这个地方原文没有,但翻译成现代汉语最好加上)猫生了小猫,小猫又生了小猫,因为吃惯了现成的肉的缘故(因为用肉喂的缘故),竟不知道世上还有老鼠,饿了就叫,叫了就有肉吃,吃饱了晒晒太阳、睡睡懒觉(本意是舒舒服服的,快快乐乐的,猫的幸福基本就是晒太阳和睡懒觉了)。
城南有家人老鼠成灾,老鼠成群而过,有的都会掉到瓮中,赶忙从束氏那里借猫,束家的猫看那些老鼠耸着两只耳朵,眼睛很亮,红毛,以为是什么怪物。不敢下去捉,这家主人(士钕我也不知道具体意思,大概就是这家主人急了,或者很生气的意思吧)把猫强推下去,猫非常恐惧,吓得大叫,时间久了,老鼠估计它也没什么能耐,就咬它的爪子,猫使劲一跳逃跑了。
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
1个回答2024-02-22 10:53
有这么个动物
长得象猴子
耳朵是白的
象人
一样走路?
名字叫【犭生】【犭生】,吃了它腿脚好
擅长远足
身手矫健
谢谢
狌怎么读山海经
1个回答2023-11-20 00:44

山海经中狌读作xing。

狌狌(xing)

原文: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

译文:山里有一种野兽,长得像猕猴,但耳朵却是白色的,它可以四肢并用趴着行走也可以像人一样直立而行,这种野兽的名字叫做狌狌,传说人若是吃了它的肉,就可以奔行如风。

传说:狌狌天性聪颖,感官灵敏,能听懂人类说话,擅长奔跑跳跃,虽然性格警觉,却总因偷喝过路人的酒而被捉住。狌狌之状,形乍如兽。厥性识往,为物警辨。以酒招灾,自贻缨罥。郭璞《山海经图赞》。

又传说狌狌通晓过去的事情,却无法预测未来。狌狌知往,乾鹊知来。汉王充《论衡是应》;狌狌知往而不知来。《淮南子泛论》。

山海经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文化典籍,相传为战国时期(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的文献辑录和整理。记录了大量神话传说、地理知识、动植物图谱以及民间传说故事等内容。

山海经的内容涉及广泛,从地理到生物,从神话到民间传说,体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然环境的观察与思考,对神秘世界的想象和探索。

读山海经的好处

1、了解古代文化:《山海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通过阅读它可以了解古代人们对神话、传说、地理和生物的观念和想象。这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思维方式。

2、拓宽知识面:《山海经》中包含了丰富的地理知识、动植物图谱和民间传说故事,涉及范围广泛。阅读它可以帮助拓宽知识面,了解各种地域特征、生物种类和古代人们的观察与想象。

3、启发想象力:《山海经》中记载了大量奇幻怪异的生物形象和神话传说,这些内容能够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阅读《山海经》,可以进入一个神秘而奇妙的世界,体验古代人们的想象和创造。

狸狌和斄牛用了衬托还是对比
1个回答2023-12-03 18:51
对比。在庄子寓言八《狸狌和斄牛》的故事中,狸狌很小,非常灵活,也以此自矜,斄牛很大,但不能捕捉老鼠,这里是将狸狌(野猫和黄鼠狼)和斄牛(牦牛)各自的长处和短处进行了对比。
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 文言文求翻译
1个回答2023-04-04 01:30
有这么个动物 长得象猴子 耳朵是白的 象人一样走路?名字叫【犭生】【犭生】,吃了它腿脚好 擅长远足 身手矫健
束氏狸狌这篇寓言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1个回答2024-01-10 08:41
束氏狸狌这篇故事告诉我们过分的享受,过度的溺爱,都会带来不良后果。



或者:

启示:养尊处优的生活会让人连最基本的生活技能也失去的。缺乏锻炼,长期不锻炼业务,必然丧失专业技能。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