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举考试

科举考试经典诗句或成语
1个回答2024-01-25 00:12
独占鳖头

鳌,是神话中的海中的大龟(一说为淡水中的大鳖。传说上古时天塌地陷,女娲炼五色石补天,把天补好后,又砍下鳌的四条腿把天支撑起来,使天和地重新稳固(见《淮南子.览冥训》及《列子.汤问》)。《列子.汤问》中还记载了一个神话:渤海中有条大海沟,深得没底,全世界的水都汇聚到这里,打着漩涡往下泄。渤海中的蓬莱、方丈等五座仙山,也都随着下泄的波浪上下颠簸。上帝派15只大鳌举起头来把大山顶住,这五座仙山从此才安然耸立。唐宋时期的宫殿建筑者们把上述神话巧妙地与建筑艺术结合起来,在皇宫前面的石阶的正中,铺上一大块雕刻着巨鳌的长方形巨石,象征皇帝的宫殿如同被巨鳌支撑着,永远巍然屹立,而且有如神仙世界。在科举考试最高级别的考试——殿试结束后宣布名次时,及第者都要站在皇宫前石阶下面的两侧恭候。名次宣布完毕后,主持仪式的官员引领着分别站在东西两边最前面的状元(殿试第一名)和榜眼(殿试第二名)向前走到雕有巨鳌的石阶的下面,而状元还要再向前跨,站在雕有巨鳌的石阶上,迎接殿试榜。因此,把中状元称为”独占鳌头”。现在,该成语泛指名列第一或居于首位。



蟾宫折桂

《晋书.郗诜传》记载,晋武帝有一次在东堂接见郗诜,问他:“卿自以为何如?”郗诜回答说:“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在这个故事中,郗诜以稀世的珍宝比喻出众的才华。因为流传着月亮中有桂树、月亮是广寒宫的神话,所以,此“桂林一枝”的“桂”被认为是月亮上的桂树。又因为神话中说月亮中有只金蟾,月亮也被称为蟾宫,因而古代科举考试中进士也称登蟾宫。于是,后来就形成了“蟾宫折桂”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应试得中。



金榜题名

“金榜”是封建科举考试的最高一级考试——殿试的排名榜,因为它书写在黄纸上,也称黄榜。又因为它是由皇帝批准,并盖有“皇帝之宝”的大印,所以金榜又称皇榜。后来,人们因其用纸的颜色,就美其名曰“金榜”。登上金榜,就意味着做官的开始,确实是捧上了金饭碗,从此就能步步高升,大富大贵。从这个意义上说,黄榜又确实称得上是金榜。这样,人们自然就称殿试的录取榜上有自己或某人的名字为“金榜题名”了。后泛指考试被录取。



连中三元

科举考试时乡试(由各省在省城主持的考试,考中的称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会试(由礼部在京城主持,考中的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会元,殿试(在皇宫由皇帝主持的最高级别的考试,考中的称为“进士”)第一名称为状元(也称殿元)。一个人在乡试、会试、殿试中都获得第一名,称“连中三元”。现用来比喻在一项考试或比赛中接连取得三科或三次优异成绩,或在三次考试或比赛中连续获得优胜。



沆瀣(hàng xiè)一气

北宋钱易的《南部新书.戊集》记载,唐僖宗乾符二年的科考,主考官崔沆发现考生中有个叫崔瀣的考生,认为他是本家人,尽管崔瀣的考试成绩很差,仍然另眼相看,把他取为进士。于是一些考生嘲笑说,这场考试“座主门生,沆瀣一气”。沆瀣,本来是夜间的水气,夜间的水气是在黑暗中飘荡的,考生们把这对座主门生的名与字的本意相扣,比喻暗中勾结,臭味相投,倒是非常贴切。后来就用这一成语比喻臭味相投的人勾结在一起。



名落孙山

宋朝范公 的《过庭录》记载:有个叫孙山的人参加乡试,考中最后一名。回乡后,一位老人向他打听自己的儿子考中了没有,孙山委婉地回答说:“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原来,当时中举后再去京城会试的,都由地方解送入试,所以乡试第一名称为解元,榜上的举人名字都称解名。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是榜上最后一名,你的儿子还在我的后面,言下之意是说他落选了。后来就用“名落孙山”作为没有考取的委婉说法。
有关科举考试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1-26 04:50
 1、独占鳌头:鳌头:宫殿门前台阶上的鳌鱼浮雕,科举进士发榜时状元站此迎榜。科举时代指点状元。比喻占首位或第一名。
  2、开科取士:科:科举考试。指旧举行科举考试以选取优异的士人。
  3、风檐寸晷:风檐:不能蔽风雨的场屋;晷:日影,时间。在不蔽风雨的破檐下争取一寸的时光。形容旧时科举考试的紧张状态。
  4、大魁天下:大魁:指旧时科举考试殿试第一名,即状元。指中了状元。
  5、得意门生:得意:称心如意;门生:亲授业的弟子或科举中试者对座师的自称。后泛指学生。最满意的弟子或学生。
  6、小题大作:小题:明清科举考试,以“四书”文句命题。拿小题目做大文章。比喻把小事情当做大事情来处理。
  7、攀蟾折桂:攀登蟾宫,折取月桂。喻科举登第。
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是如何进行的?
1个回答2023-04-07 08:36
举人,近士,殿试.
与科举考试有关成语
1个回答2024-02-27 06:36
1、独占鳌头:鳌头:宫殿门前台阶上的鳌鱼浮雕,科举进士发榜时状元站此迎榜。科举时代指点状元。比喻占首位或第一名。
  2、开科取士:科:科举考试。指旧举行科举考试以选取优异的士人。
  3、风檐寸晷:风檐:不能蔽风雨的场屋;晷:日影,时间。在不蔽风雨的破檐下争取一寸的时光。形容旧时科举考试的紧张状态。
  4、大魁天下:大魁:指旧时科举考试殿试第一名,即状元。指中了状元。
  5、得意门生:得意:称心如意;门生:亲授业的弟子或科举中试者对座师的自称。后泛指学生。最满意的弟子或学生。
  6、小题大作:小题:明清科举考试,以“四书”文句命题。拿小题目做大文章。比喻把小事情当做大事情来处理。
  7、攀蟾折桂:攀登蟾宫,折取月桂。喻科举登第。
  8、桂林一枝,昆山片玉:昆山:昆冈,古代产玉的地方。桂花林中的一枝花,昆山中的一块玉。比喻科举考试中的出类拔萃的佼佼咐指者。
  9、十年窗下:科举时代,读书人要取得功名,终年埋头在书本里。形容十年时间闭门苦读。
  10、名落孙山:名字落在榜末孙山的后面。指考试或选拔没有录取。
  11、郤诜高第:比喻指科举高中,荣登榜首。
  12、年谊世好:年谊:科举时代称同年登科的关系;世好:两家世代友好。科举时代两家因同年登科而为世交的人。
  13、暴腮龙门:象鱼仰望龙门而不得上一样。科举时代比喻应进士试不第,后也比喻生活遭遇挫折,处境窘迫。
  14、连中三元:三元:科举制度称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了第一名。
  15、一举成名:原指一旦中了科举就扬名天衡乎配下。后指一下子就出了名。
  16、月中折桂:在月亮中折桂树枝。比喻科举及第。
  17、金榜题名:金榜:科举时代称殿试揭晓的榜;题名:写上名字。指科举得中。
  18、杨穿三叶:原指射技高超。也比喻兄弟三人相继科举及第。
  19、及第成名:及第:科举时代考试中选。通过考试并得到功名。
  20、白蜡明经:白蜡:比喻光秃空白。明经:科举制度中科目之一。比喻屡试不顷稿中。
  21、蟾宫折桂:蟾宫:月宫。攀折月宫桂花。科举时代比喻应考得中。
  22、郤诜丹桂:晋郤诜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自视为“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23、朱衣使者:指科举考试官。
  24、异路功名:旧指没有科举考试,凭功劳而得到的官位。
和科举考试有关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2-20 03:42
和科举考试有关的成语:蟾宫折桂、金榜题名、衣锦还乡、独占鳌头、名落孙山。
一、蟾宫折桂
【解释】:蟾宫:月宫。攀折月宫桂花。科举时代比喻应考得中。
【出自】:只要吴刚老爹修桂树的玉斧砍下一枝半枝,肯赐给我们老爷,我们老爷就可以中举,名叫蟾宫折桂。 清·曾朴《孽海花》第五回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比喻考试得中
【近义词】金榜题名
二、金榜题名
【解释】:金榜:科举时代称殿试揭晓的榜;题名:写上名字。指科举得中。
【出自】:旬月之间,金榜题名。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陈巡检梅岭失妻记》
一个月的之内,科举得中。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分句;指科举得中
【近义词】加官晋爵、蟾宫折桂、独占鳌头、蟾宫折挂、名列前茅、金榜挂名
【反义词】榜上无名、名落孙山
三、衣锦还乡
【解释】:旧指富贵以后回到故乡。含有向乡里夸耀的意思。
【出自】:“一门两代,出了一位状元、四个举人,于是衣锦还乡。”——洪深《五奎桥》:
【语法】:连动式;作主语、谓语、宾语;指富贵后回家乡
【近义词】叶落归根、衣绣昼行、载誉而归、还乡昼锦、荣归故里、衣锦荣归
【反义词】离乡背井、背井离乡、衣锦夜行
四、独占鳌头
【解释】:鳌头:宫殿门前台阶上的鳌鱼浮雕,科举进士发榜时状元站此迎榜。科举时代指点状元。比喻占首位或第一名。
【出自】:元·无名氏《陈州粜米》楔子:“殿前曾献升平策,独占鳌头第一名。”
状元站在主席台前迎榜,详细陈述自己的辅佐战略规划,占了第一名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近义词】无出其右、一枝独秀、鹤立鸡群、超群绝伦、金榜题名、鳌头独占、首屈一指、独一无二、夺得冠军、名列前茅
【反义词】平分秋色、名落孙山
五、名落孙山
【解释】:名字落在榜末孙山的后面。指考试或选拔没有录取。
【出自】:若不幸名落孙山,那时会更难堪。 清·黄小配《大马扁》第一回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
【近义词】一败涂地、曝腮龙门、榜上无名
【反义词】独占鳌头、金榜题名、蟾宫折挂、鳌头独占、月中折桂、一举成名、首屈一指、平分秋色、名列前茅
古时候科举考试前三名分别叫什么名字
1个回答2024-05-19 23:47
古时候科举考试前三名的叫法:
第一名状元:“状”的起源为原在唐朝参加考试的士子,经由各州贡送到京城,在应试前需递送“投状”,就像现代高考时填写资料的情形一样。“元”在中国古代文字中“元,始也”,按中国古代汉字会意造字法来理解,元就是头的意思。两个字合在一起就是“本次考试投状第一的人”,这就是状元的来历。
第二名榜眼:“榜”就是“表列取士次第之状”,那时宣布科举前三名使用的是黄榜,第二和第三名站在状元两侧,就像状元的两个眼睛一样,所以后面大家都叫第二和三为榜眼。
第三名探花:探花郎始见于唐,唐代进士及第后,按照惯例筹钱举行期集,于杏园赏花会时(进士考试是在春天举行,所以中后在杏园赏花),挑选进士中年龄最少者二人为探花郎,使赋诗,宋代沿袭唐代的这种习惯,也要举办宴会挑选探花郎。
科举考试 成语
1个回答2024-01-24 23:55
1、龙标夺归:科举时代指状元及第。 2、郤诜高第:比喻指科举高中,荣登榜首。 3、蟾宫折桂:蟾宫:月宫。攀折月宫桂花。科举时代比喻应考得中。 4、及第成名:及第:科举时代考试中选。通过考试并得到功名。 5、十年窗下:科举时代,读书人要取得功名,终年埋头在书本里。形容十年时间闭门苦读。 6、桂林一枝,昆山片玉:昆山:昆冈,古代产玉的地方。桂花林中的一枝花,昆山中的一块玉。比喻科举考试中的出类拔萃的佼佼者。 7、年谊世好:年谊:科举时代称同年登科的关系;世好:两家世代友好。科举时代两家因同年登科而为世交的人。 8、杨穿三叶:原指射技高超。也比喻兄弟三人相继科举及第。 9、夺锦之才:夺锦:相传武则天游龙门,命群臣赋诗,先成者赏锦袍。指科举及第或竞赛优胜者。也用以称赞文才出众或被宠赐。 10、金榜题名:金榜:科举时代称殿试揭晓的榜;题名:写上名字。指科举得中。 11、富贵功名:富贵:有钱有势;功名:科举应试取中而做官。指既有财势又官位显赫。 12、一举成名:原指一旦中了科举就扬名天下。后指一下子就出了名。
科举考试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1-29 19:44
连中三元lián zhòng sān yuán
[释义] 三元:科举制度称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了第一名
[语出]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一卷:“后来连中三元,官封沂国公。”
[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指接连三次中头名
古代科举考试内容
1个回答2024-03-18 04:17

法令、算术、书法、文才、政论,这些都曾是科举考试的题目,到了后来的明清时期则考八股文。

在我国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相对完善,当时常设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其中明法、明算、明字等科,不为人重视,秀才一科,在唐初要求很高,后来渐废。 进士考时务策和诗赋、文章,明经考时务策与经义。

所谓的明经,考的就是背书。打开四书五经任意一本,任意翻开一页,盖上其他字只漏出一行,然后御隐梁让补全这一行后边的几个字。然后随意挑一句话,让考生解释其中的意思。想考过这一科,基本上得把所以课本都全文背下,想靠运气过关是很难的。

而进士是最重要的一科镇运,这一科考的是写诗做文章,还有对时政的点评。这一科也是最难得的,最能考察出一个人的文化水平和能力到底如何。想过这一关,光靠死读书死背书是不行的。

到了宋朝科举进行了改革,把背书和作诗给取消了。只考时政问答,提出对时政的想法然后给出解决办法,最后再从四书五经携饥中挑一句话让考试写一篇作文。

到了明朝,是科举制度最鼎盛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科举是最严密,难度最高的。这个时候八股文正式登上历史舞台,成了最重要的考试手段。

所谓八股文,就是要求考生写文章的时候严格按照要求来。对文章的字数、句子长短,每一句的声调等等都有严格要求,这种情况下写文章就没那么简单的。

扩展资料:

明清时代的考生在参加正式的三级试以前,需要先参加“童子试”,这些考生统统称为“童生”,及格以后,称为“生员”,“诸生”或“庠生”,俗称“秀才”。

获得秀才资格,就可以参加省一级的考生——乡试,乡试及格,称为“举人”。举人的第一名称为“解元”,是解送到朝廷担任官职的意思。

获得举人资格,就可以参加全国性的考试——会试,会试及格,称为“贡士”,是贡献举荐给朝廷的意思。贡士第一名叫做“会元”。

获得贡士资格,就可以参加最高一级的考试——殿试,合格者称为“进士”,分三甲录取,第一甲取三名,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三人由皇帝赐“进士及第”,其余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如果一个人在乡试、会试、殿试三级考试都中第一名,叫做“连中三元”。据说,中国历史上只有17个人在科举考试中连中三元。

跟科举考试有关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1-25 09:19
1、独占鳌头:鳌头:宫殿门前台阶上的鳌鱼浮雕,科举进士发榜时状元站此迎榜。科举时代指点状元。比喻占首位或第一名。
2、开科取士:科:科举考试。指旧举行科举考试以选取优异的士人。
3、风檐寸晷:风檐:不能蔽风雨的场屋;晷:日影,时间。在不蔽风雨的破檐下争取一寸的时光。形容旧时科举考试的紧张状态。
4、大魁天下:大魁:指旧时科举考试殿试第一名,即状元。指中了状元。
5、得意门生:得意:称心如意;门生:亲授业的弟子或科举中试者对座师的自称。后泛指学生。最满意的弟子或学生。
6、小题大作:小题:明清科举考试,以“四书”文句命题。拿小题目做大文章。比喻把小事情当做大事情来处理。
7、攀蟾折桂:攀登蟾宫,折取月桂。喻科举登第。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