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谁写的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什么成语
1个回答2024-02-19 08:32
胸罗万卷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句。后人对这两句诗作过不同的解释,清代仇兆鳌的《杜诗详注》,对于“读书破万卷”中的“破”字举有三说,一曰:“胸罗万卷,故左右逢源而下笔有神”。二曰:“书破,犹韦编三绝之意。盖熟读则卷易磨也”。三曰: “识破万卷之理”。这三说,集中地反映了对“破”字的不同理解。概括起来就是:突破、磨破、识破。
所谓“突破”,即多读而“胸罗万卷”,就是说要博览群书。汉代著名思想家王充说:“人不博览者,不闻古今,不见事类,不知然否,犹目盲耳聋鼻痈者也。”古今中外,任何一个有杰出成就的学者大家,无一不是勤奋好学、博览群书者。王充本人一生读书近一万三千卷,“博通众流百家之言”,所以他才能写出《论衡》这部伟大著作。
所谓“磨破”,即熟读而致“书破”。孔子晚年读《周易》,竟使编联竹简的牛皮绳多次磨断,即所“谓韦编三绝”。根据实际需要,选出一部分书籍反复阅读,深入理解,加深记忆,这是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苏东坡有诗云:“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是经验之谈。有书不读,束之高阁,书无异于废纸;读书囫囵吞枣,一览而过,“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读得再多又有何益?
所谓“识破”,即精读而透彻理解书中之理。精读,一要抓住重点,宁精勿杂;二要深入钻研,务求精通。“书富如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所以读书要善于选择,取其精华,不可滥读。选好了重点,确定了主攻方向,就要深入、刻苦钻研,直到真正弄懂弄通为止。宋代哲学家陆九渊说:“学必无所蔽而后可”。意思是说,学习一定要达到没有迷惑不解的地步才可以。如果读书不注意识理,漫无目的,一味多读,必然如郑板桥所说:“读书破万卷,胸中无适主”。
不论取“破”字的何种涵义,“读书破万卷”都是适用于专门搞学术研究的人,而不适用于一般的中小学生。对于做学问的人来说,是“万卷虽多当俱眼”。唐代的书,一卷少则几千字,多则上万字,万卷书不过一亿字。相当于现在32开本500页的书300本的文字量。对于专门从事学术研究的人来说,这个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杜诗中的“万”字应取其非常多之意,即“多读胸中有本”。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主要任务是按照教材要求学习知识,主要目的是为进一步深造打基础。“读书破万卷”,一是没有必要,二是难以办到。因此,中小学生不要盲目地去“破万卷”,而应该注重“吃透一本,触类旁通”。
关于古人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故事有谁
1个回答2024-02-21 15:57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句.后人对这两句诗作过不同的解释,清代仇兆鳌的《杜诗详注》,对于“读书破万卷”中的“破”字举有三说,一曰:“胸罗万卷,故左右逢源而下笔有神”.二曰:“书破,犹韦编三绝之意.盖熟读则卷易磨也”.三曰: “识破万卷之理”.这三说,集中地反映了对“破”字的不同理解.概括起来就是:突破、磨破、识破.
所谓“突破”,即多读而“胸罗万卷”,就是说要博览群书.汉代著名思想家王充说:“人不博览者,不闻古今,不见事类,不知然否,犹目盲耳聋鼻痈者也.”古今中外,任何一个有杰出成就的学者大家,无一不是勤奋好学、博览群书者.王充本人一生读书近一万三千卷,“博通众流百家之言”,所以他才能写出《论衡》这部伟大著作.
所谓“磨破”,即熟读而致“书破”.孔子晚年读《周易》,竟使编联竹简的牛皮绳多次磨断,即所“谓韦编三绝”.根据实际需要,选出一部分书籍反复阅读,深入理解,加深记忆,这是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苏东坡有诗云:“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是经验之谈.有书不读,束之高阁,书无异于废纸;读书囫囵吞枣,一览而过,“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读得再多又有何益?
所谓“识破”,即精读而透彻理解书中之理.精读,一要抓住重点,宁精勿杂;二要深入钻研,务求精通.“书富如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所以读书要善于选择,取其精华,不可滥读.选好了重点,确定了主攻方向,就要深入、刻苦钻研,直到真正弄懂弄通为止.宋代哲学家陆九渊说:“学必无所蔽而后可”.意思是说,学习一定要达到没有迷惑不解的地步才可以.如果读书不注意识理,漫无目的,一味多读,必然如郑板桥所说:“读书破万卷,胸中无适主”.
不论取“破”字的何种涵义,“读书破万卷”都是适用于专门搞学术研究的人,而不适用于一般的中小学生.对于做学问的人来说,是“万卷虽多当俱眼”.唐代的书,一卷少则几千字,多则上万字,万卷书不过一亿字.相当于现在32开本500页的书300本的文字量.对于专门从事学术研究的人来说,这个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杜诗中的“万”字应取其非常多之意,即“多读胸中有本”.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主要任务是按照教材要求学习知识,主要目的是为进一步深造打基础.“读书破万卷”,一是没有必要,二是难以办到.因此,中小学生不要盲目地去“破万卷”,而应该注重“吃透一本,触类旁通”.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26 21:36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句.后人对这两句诗作过不同的解释,清代仇兆鳌的《杜诗详注》,对于“读书破万卷”中的“破”字举有三说,一曰:“胸罗万卷,故左右逢源而下笔有神”.二曰:“书破,犹韦编三绝之意.盖熟读则卷易磨也”.三曰: “识破万卷之理”.这三说,集中地反映了对“破”字的不同理解.概括起来就是:突破、磨破、识破.
所谓“突破”,即多读而“胸罗万卷”,就是说要博览群书.汉代著名思想家王充说:“人不博览者,不闻古今,不见事类,不知然否,犹目盲耳聋鼻痈者也.”古今中外,任何一个有杰出成就的学者大家,无一不是勤奋好学、博览群书者.王充本人一生读书近一万三千卷,“博通众流百家之言”,所以他才能写出《论衡》这部伟大著作.
所谓“磨破”,即熟读而致“书破”.孔子晚年读《周易》,竟使编联竹简的牛皮绳多次磨断,即所“谓韦编三绝”.根据实际需要,选出一部分书籍反复阅读,深入理解,加深记忆,这是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苏东坡有诗云:“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是经验之谈.有书不读,束之高阁,书无异于废纸;读书囫囵吞枣,一览而过,“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读得再多又有何益?
所谓“识破”,即精读而透彻理解书中之理.精读,一要抓住重点,宁精勿杂;二要深入钻研,务求精通.“书富如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所以读书要善于选择,取其精华,不可滥读.选好了重点,确定了主攻方向,就要深入、刻苦钻研,直到真正弄懂弄通为止.宋代哲学家陆九渊说:“学必无所蔽而后可”.意思是说,学习一定要达到没有迷惑不解的地步才可以.如果读书不注意识理,漫无目的,一味多读,必然如郑板桥所说:“读书破万卷,胸中无适主”.
不论取“破”字的何种涵义,“读书破万卷”都是适用于专门搞学术研究的人,而不适用于一般的中小学生.对于做学问的人来说,是“万卷虽多当俱眼”.唐代的书,一卷少则几千字,多则上万字,万卷书不过一亿字.相当于现在32开本500页的书300本的文字量.对于专门从事学术研究的人来说,这个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杜诗中的“万”字应取其非常多之意,即“多读胸中有本”.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主要任务是按照教材要求学习知识,主要目的是为进一步深造打基础.“读书破万卷”,一是没有必要,二是难以办到.因此,中小学生不要盲目地去“破万卷”,而应该注重“吃透一本,触类旁通”.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3-01 19:33

博闻强记,熟能生巧,薄积厚发,胸有成竹,胸罗万卷,开卷有益,胸中丘壑

关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人物故事
1个回答2024-03-06 22:55
宋濂好学
原文

余幼时即嗜[1]学。家贫,无从[2]致书[3]以观,每假[4]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5]。录毕,走[6]送之,不敢稍逾约[7]。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8],益慕圣贤之道。又患[9]无硕师[10]名人与游,尝[11]趋[12]百里外,从乡之先达[13]执经叩问[14]。先达德隆望尊[15],门人弟子填其室[16],未尝稍降辞色[17]。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18],俯身倾耳以请[19]或遇其叱咄[20],色愈恭,礼愈至[21],不敢出一言以复[22];俟[23]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译文
我年幼时就很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买书来读,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懈怠。抄录完毕,跑着去送回书,不敢稍微超过约期。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可以看遍许多的书籍。到了成年时,愈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担心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游,曾往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前辈道德高,名望大,门口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辩解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

【含义】:读书破万卷的意思是要多读书,读好书,你看的多了,知道的多了,自然就会把别人的知识积累在自己的脑海,并且在思考的过程中有了自己的见解,当你有了这些知识储备的时候再去写文章写作文就会自然而然的把自己的感想写出来。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谁说的
1个回答2022-11-13 19:02
不是我......
关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名人故事
1个回答2024-02-16 23:58

1、 鲁迅读书:嚼辣椒驱寒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

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2、 伽利略读书:好奇善问

伽利略是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他在力学上的贡献是建立了落体定律,发现了物体的惯性定律、摆振动等时性、抛物运动规律,确定了伽利略原理。

他在比萨大学读书期间,就非常好奇,也经常提出一些问题,比如“行星为什么不沿着直线前进?”一类的问题,有的老师嫌他问题太多了,可他从不在乎,该问还问。

有一次,伽利略得知数学家利奇来比萨游历,他就准备了许多问题去请教利奇。这一次可好了,老师诲人不倦,学生就没完没了地问。伽利略很快就学会了关于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等方面的知识,并且深入掌握阿基米德的关于杠杆、体比重等理论。

3、 闻一多读书:醉书

闻一多读书成瘾,一看就“醉”,就在他结婚的那天,洞房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大清早亲朋好友都来登门贺喜,直到迎亲的花轿快到家时,人们还到处找不到新郎。急得大家东寻西找,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他。他仍穿着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入了迷,怪不得人家说他不能看书,一看就要“醉”。

4、 华罗庚读书:猜书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读书的方法与众不同。他拿到一本书,不是翻开从头至尾地读,而是对着书思考一会,然后闭目静思。他猜想书的谋篇布局,斟酌完毕再打开书,如果作者的思路与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再读了。

华罗庚这种猜读法不仅节省了读书时间,而已培养了自己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不至于使自己沦为书的奴隶。

5、 侯宝林读书:抄书

相声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他勤奋好学,使他的艺术水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有名的语言专家。有一次,他为了买到自己想买的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旧书摊也未能如愿。

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部书,就决定把书抄回来。适值冬日,他顶着狂风,冒着大雪,一连十八天都跑到图书馆里去抄书,一部十多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

关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名人故事
1个回答2024-02-12 13:56

1、 鲁迅读书:嚼辣椒驱寒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

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2、 伽利略读书:好奇善问

伽利略是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他在力学上的贡献是建立了落体定律,发现了物体的惯性定律、摆振动等时性、抛物运动规律,确定了伽利略原理。

他在比萨大学读书期间,就非常好奇,也经常提出一些问题,比如“行星为什么不沿着直线前进?”一类的问题,有的老师嫌他问题太多了,可他从不在乎,该问还问。

有一次,伽利略得知数学家利奇来比萨游历,他就准备了许多问题去请教利奇。这一次可好了,老师诲人不倦,学生就没完没了地问。伽利略很快就学会了关于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等方面的知识,并且深入掌握阿基米德的关于杠杆、体比重等理论。

3、 闻一多读书:醉书

闻一多读书成瘾,一看就“醉”,就在他结婚的那天,洞房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大清早亲朋好友都来登门贺喜,直到迎亲的花轿快到家时,人们还到处找不到新郎。急得大家东寻西找,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他。他仍穿着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入了迷,怪不得人家说他不能看书,一看就要“醉”。

4、 华罗庚读书:猜书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读书的方法与众不同。他拿到一本书,不是翻开从头至尾地读,而是对着书思考一会,然后闭目静思。他猜想书的谋篇布局,斟酌完毕再打开书,如果作者的思路与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再读了。

华罗庚这种猜读法不仅节省了读书时间,而已培养了自己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不至于使自己沦为书的奴隶。

5、 侯宝林读书:抄书

相声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他勤奋好学,使他的艺术水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有名的语言专家。有一次,他为了买到自己想买的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旧书摊也未能如愿。

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部书,就决定把书抄回来。适值冬日,他顶着狂风,冒着大雪,一连十八天都跑到图书馆里去抄书,一部十多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什么成语
1个回答2024-03-01 22:57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理解
读书只有读透书,博览群书,这样落实到笔下,运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有如神助一般。

解释
“读书破万卷”当何解?”
所谓:“突破”,即多读而“胸罗万卷”,就是说要博览群书。汉代著名思想家王充说:“人不博览者,不闻古今,不见事类,不知然否,犹目盲耳聋鼻痈者也。”古今中外,任何一个有杰出成就的学者大学,无一不是勤奋好学、博览群书者。王充本人一生读书近一万三千卷,“博通众流百家之言”,所以他才能写出《论衡》这部伟大著作。
所谓“磨破”,即熟读而致“书破”。孔子晚年读《周易》,竟使编联竹简的牛皮绳多次磨断,即所谓“韦编三绝”。根据实际需要,先出一部分书籍反复阅读,深入理解,加深记忆,这是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苏东坡有诗云:“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是经验之谈。有书不读,束之高阁,书无异于废纸;读书囫囵吞枣,一览而过,“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读得再多又有何益?
所谓“识破”,即精读而透彻理解书中之理。精读,一要抓住重点,宁精勿杂;二要深入钻研,务求精通。“书富如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所以读书要善于选择,取其精华,不可滥读。先好了重点,确定了主攻方向,就要深入、刻苦钻研,直到真正弄懂弄通为止。宋代哲学家陆九渊说:“学必无所蔽而后可”。意思是说,学习一定要达到没有迷惑不解的地步才可以。如果读书不注意识理,漫无目的,一味多读,必然如郑板桥所说:“读书破万卷,胸中无适主”。
不论取“破”字的何种含义,“读书破万卷”都是适用于专门搞学术研究的人。对于做学问的人来说,是“万卷虽多当俱眼”。唐代的书,一卷少则几千字,多则上万字,万卷书不过一亿字。这个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杜诗中的“万”字应取其非常多之意,即“多读胸有本”。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事例?
1个回答2024-02-29 08:29

  当然包括说这句话的杜甫了。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句。后人对这两句诗作过不同的解释,清代仇兆鳌的《杜诗详注》,对于“读书破万卷”中的“破”字举有三说,一曰:“胸罗万卷,故左右逢源而下笔有神”。二曰:“书破,犹韦编三绝之意。盖熟读则卷易磨也”。三曰:“识破万卷之理”。这三说,集中地反映了对“破”字的不同理解。概括起来就是:突破、磨破、识破。

  所谓:“突破”,即多读而“胸罗万卷”,就是说要博览群书。汉代著名思想家王充说:“人不博览者,不闻古今,不见事类,不知然否,犹目盲耳聋鼻痈者也。”古今中外,任何一个有杰出成就的学者大学,无一不是勤奋好学、博览群书者。王充本人一生读书近一万三千卷,“博通众流百家之言”,所以他才能写出《论衡》这部伟大著作。

  所谓“磨破”,即熟读而致“书破”。孔子晚年读《周易》,竟使编联竹简的牛皮绳多次磨断,即所谓“韦编三绝”。根据实际需要,先出一部分书籍反复阅读,深入理解,加深记忆,这是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苏东坡有诗云:“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是经验之谈。有书不读,束之高阁,书无异于废纸;读书囫囵吞枣,一览而过,“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读得再多又有何益?

  所谓“识破”,即精读而透彻理解书中之理。精读,一要抓住重点,宁精勿杂;二要深入钻研,务求精通。“书富如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所以读书要善于选择,取其精华,不可滥读。先好了重点,确定了主攻方向,就要深入、刻苦钻研,直到真正弄懂弄通为止。宋代哲学家陆九渊说:“学必无所蔽而后可”。意思是说,学习一定要达到没有迷惑不解的地步才可以。如果读书不注意识理,漫无目的,一味多读,必然如郑板桥所说:“读书破万卷,胸中无适主”。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