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捷《虞美人·听雨》原文+赏析

蒋捷的虞美人听雨文学层次分析?
1个回答2024-02-27 04:58

蒋捷的这首词,内容包涵较广,感情蕴藏较深。以他一生的遭遇为主线,由少年歌楼听雨,壮年客舟听雨,写到寄居僧庐、鬓发星星。结尾两句更越过这一顶点,展现了一个新的感情境界。“一任”两个字,就表达了听雨人的心情。这种心情,在冷漠和决绝中透出深化的痛苦,可谓字字千钧。虽“一任点滴到天明”,却也同时难掩听雨人心中的不平静。身在僧庐,也无法真正与世隔绝,也不能真正忘怀人生。“点滴到天明”亦无眠到天明,无静到天明也。  层次清楚,脉络分明,是这首词又一大特色。上片感怀已逝的岁月,下片慨叹目前的境况。按时间顺序,歌楼中年写到客舟中壮年,再写到“鬓也星星”的老年,以“听雨”为线索,一以贯之。

虞美人听雨蒋捷中心
1个回答2024-03-14 15:46
少年只知追欢逐笑享受陶醉;壮年飘泊孤苦触景伤怀;老年的寂寞孤独,一生悲欢离合,尽在雨声中体现。因受国亡之痛的影响,感情变得麻木,一任雨声淋漓,消解了喜怒哀乐……而其深层则潜隐着亡国愁情。
.虞美人·听雨 蒋捷
1个回答2024-03-06 15:36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虞美人 听雨》诗词赏析
1个回答2024-02-07 02:11
1.年少“歌楼听雨”,“不识愁滋味”;中年“客舟听雨”,悲欢离合觉有情;暮年“僧庐听雨”,悲欢离合总无情。
2.“悲欢离合总无情”,既对一生情感、生活进行了总括,也包含着历尽波折起落而对生命的执著。此句占了全篇一半的篇幅,暮年的脚步总是缓慢,落笔时的节奏也就格外悠长。这一句已是人生最后的切片:僧庐。鬓发斑白的游子,走遍天涯之后来到佛前,求个安歇处。这时的雨声,才是真正的入耳动心,点点滴滴的雨声,和多年来历劫红尘的往事与心情杂糅在一起,怎能不断肠蚀骨、教人彻夜难眠?写到这里,字里行间的棱角与光芒都化为淡漠平和。那只是一个终夜听雨的旅人,虽然难以了解他经历了怎样的沧桑岁月,跋涉了怎样的破碎山河,却多少透露出:即使在佛前,他的心远未获得生命收梢处应有的宁静。枯槁身躯内这一点温热的跃动,应和着僧庐外丝缕飘零的雨声。
蒋捷的《虞美人》(听雨)的名句是什么?
1个回答2023-07-05 08:25
悲欢离合总无情亮则没,一任阶前,点盯嫌滴到天明。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少年听敬纳雨阁楼上,红烛昏罗帐。
蒋捷的虞美人听雨的所有资料!谢!
1个回答2022-09-07 18:30
每每有这种心情的时候,喜欢读读项脊轩志,哥们不妨也试试 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虞美人简介,赏析
1个回答2024-03-16 10:44
作者简介

李煜(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南唐中主李璟之子,公元961年嗣位,史称南唐后主,在位15年,李煜通晓音律,善诗文,能书画。

原文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翻译

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地更替,

回首往昔,有多少往事早已经匆匆而去。

小楼晚来又春风吹拂,望着明月依旧,

倾覆的故国却不堪回首,不忍再忆起。

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应该依然华丽,

但亡国的宫女,美丽的容颜不再美丽。

物是人非啊,我自问该有多少的哀愁,

正恰似那春来滚滚的长江,东流无语。



赏析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故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可我这囚犯的苦难岁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么会弄到今天这步田地?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透露出他内心多少凄楚和无奈! 夜深人静,倚楼远望,只见月光如水。眼前的一切更激起他对南唐故国的深深怀念。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词人在这里发出的岂止是深沉的叹息,简直是痛彻肺腑的呼号。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这两句就是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只是”二字,极为沉重,传达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惘。“朱颜”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
蒋捷《虞美人·听雨》抒发什么感情
1个回答2023-11-03 23:30
蒋捷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作品《离思五首》、《虞美人·听雨》等被誉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其中,《虞美人·听雨》是一首以虞美人为主题的词,通过描绘虞美人听雨的情景,抒发了诗人对于爱情的无尽思念和深切感情。
词开头的“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诗人用雨打梨花深闭门的景象来形容虞美人不得志的遭遇,表达出她对于青春的无尽怀念和遗憾。而后面的“青春误,了春愁,青春在,朝朝暮暮”则是表达了诗人对于青春的看重和珍惜。
在词的中段,蒋捷运用了很多抒情的手法,如“雨蒙蒙,雾茫茫”,将虞美人的心情与外界的氛围融为一体,表现出她对于爱情的深深思念;“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则是以具体的情境来表达虞美人对于爱情的渴望和苦闷。
最后一句“唯有此时此地,难舍难分”则是表达了诗人对于爱情的独特见解,他认为只有在此时此地,真正感受到了爱情的深刻意义,才会难舍难分。
总的来说,《虞美人·听雨》这首词抒发了诗人对于爱情的深深思念和珍视,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青春的无尽怀念和遗憾。通过这首词,我们可以感受到唐代文人的独特情感和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
虞美人 听雨是蒋捷什么时期的作品
1个回答2022-12-05 09:43
《虞美人·听雨》是宋末词人蒋捷创作的一首词。
1267年,元灭南宋。宋元之际的词人,经历了这一沧桑变故,其国破之痛、家亡之恨,都在他们的作品中表现出来。其中,蒋捷是颇有代表性的作家。蒋捷用词作来抒发黍离之悲、铜驼荆棘之感,表现悲欢离合的个人遭遇,其中《虞美人·听雨》便是这一时期创作中的代表作。

虞美人·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蒋捷的《虞美人听雨》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
1个回答2022-12-12 01:17
元灭南宋之际的词人,经历了这一沧桑变故,其国破之痛、家亡之恨,都在他们的作品中表现出来。其中,蒋捷是颇有代表性的作家。蒋捷用词作来抒发黍离之悲、铜驼荆棘之感,表现悲欢离合的个人遭遇,其中《虞美人·听雨》便是这一时期创作中的代表作。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