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盔

锅盔的意思锅盔的意思是什么
1个回答2023-11-22 01:23
锅盔的词语解释是:[guōkuī]:较小的锅饼。
锅盔的词语解释是:[guōkuī]:较小的锅饼。注音是:ㄍㄨㄛㄎㄨㄟ。结构是:锅(左右结构)盔(上下结构)。拼音是:guōkuī。
锅盔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⒈较小的锅饼。引《人民日报》1981.12.28:“一个卖锅盔的老汉,头一天就成了知名人物。”《扬州评话选·智取生辰纲》:“老爹!听见啊!卖锅盔的来了。”
二、国语词典
将未发酵的面团切块后,先压成实心的饼,再用火烘烤成的锅饼,可做干粮。
三、网络解释
锅盔锅盔(英文:guokui),又叫锅魁、锅盔馍、干馍,是陕西省关中地区以及甘肃省武威地区城乡居民喜食的地方传统风味面食小吃。饼大直径二尺外,又圆又厚像锅盖。锅盔源于外婆给外孙贺弥月赠送礼品,后发展成为风味方便食品。料取麦面精粉,压秆和面,浅锅慢火烘烤。省外人编成的顺口溜“陕西十大怪”中,有一怪为“烙馍像锅盖”,指的就是锅盔。关中较为著名的有乾州锅盔、泾阳锅盔.武功县锅盔、长武县锅盔、岐山县锅盔,扶风县锅盔,凤翔县锅盔,西和锅盔。
关于锅盔的成语
丢盔抛甲丢盔弃甲丢盔卸甲揭不开锅
关于锅盔的词语
丢盔撂甲一锅端一锅粥顶盔掼甲背黑锅丢盔卸甲一锅煮丢盔弃甲大锅饭连锅端
关于锅盔的造句
1、而“西部歌王”王洛宾与锅盔还有着一段鲜为人知的情缘呢。
2、中午,满心欢喜的马元海留客便宴,军中粗犷,难以精致,就是大盘的手抓羊肉和锅盔。
3、逛累了,龙抄手、担担面、锅盔、冰醪糟,麻辣兔头各式小吃摆满街头,便宜又好吃。
4、在杨震看来,在西征失败,已经是弹尽粮绝的情况之下,能大锅盔子山那么艰苦的环境中坚持下来。
5、锅盔的味道还不错,就是太硬了。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锅盔的详细信息
什么是锅盔
2个回答2023-11-19 12:18
“陕西锅盔”

锅盔是一种来自陕西的传统面食,历史也比较悠久,据说在商周时期就已作为士兵的军粮,关于锅盔的名字还有一段趣事。

“锅盔为啥叫锅盔”

以前锅盔叫墩饼,意为像树墩一样的大饼。水分少,干而坚硬,又大又厚,士兵在行军之时都是把饼穿上绳挂在身上携带。后遇敌军射箭,箭扎在墩饼上,成了士兵们的“防弹背心”,起到了防御作用。此后士兵们便把墩饼唤做“锅盔”,即用锅烙出来的硬面盔甲。

故事归故事,但锅盔可是真的大。推味君老家也是流行是锅盔的,每次就买锅盔都要感叹一下锅盔的大,直径60厘米,跟一张小饭桌似的。一次买一个小角,就够我们一家子人吃的了。

不过现在为了方便出售,也有不少小锅盔卖。

想做直径60厘米的大锅盔,在家基本是实现不了的。那就不妨做一个红糖小锅盔,圆圆鼓鼓小巧可爱,吃起来也是香甜。

你要准备:

面粉280克,牛奶170克,酵母3克,红糖80克,面粉80克,芝麻50克。

—step1—

牛奶加热至30—40度左右,温温热热的程度。放入酵母粉搅拌一下。

大盆里倒入面粉,然后将牛奶酵母液倒进面粉里。

—step3—

用筷子搅成面絮。

然后将面絮揉成一个光滑的面团。盖上保鲜膜,醒发1小时。

醒面的时候可以准备一下馅料,80克红糖加80克面粉还有熟芝麻混合即可。单包红糖的话,红糖会变成液体流出来,拌上面粉就不会了,另一方面也能降低甜度,吃起来不会那么腻。

—step3—

面团发至原来的两倍大,然后扒底之后,内部组织为细小蜂窝状,就发得差不多了。

将发好的面团,放在案板上揉一揉,排一下气,然后等分成6个面团,盖上保鲜膜,松弛10分钟。

—step4—

用擀面杖将面团擀成大面片。

中间放上两勺红糖芝麻馅。

沿着边捏起,像包包子那样,将红糖馅包起来,并封死口,以防红糖馅外漏。

这样一个小锅盔就包好了。

—step5—

平底锅烧热,不放油,将小锅盔收口朝下放进锅里,先把底部烙定型。

然后在锅中浇上水,盖上盖子,中火将锅盔焖熟,开盖之后,明显可看到锅盔发大了。

最后翻面,让顶部也烙金黄就可以出锅了。

热腾腾的锅盔,外壳硬脆,内里宣软,红糖馅融化,湿润但也不流淌,沙沙的质感吃起来很是方便。红糖甜蜜,原麦浓香,这样精致的小锅盔,吃上多少个都不够~
“锅盔”的来历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3-13 13:17

关于锅盔稿喊的来历,主要有二种说法:

1、据说锅盔最初不叫锅盔,因其外形酷似树墩的横截面,因而被叫做“墩饼”。

当时秦军行军时士兵配发的墩饼,一个都有五六斤重,一个墩饼的直径大约在50~60厘米左右,厚度也都在15厘米左右。

而且士兵的携带方式也很独特,两个墩饼为一组,在每个墩饼上钻两个眼,用牛皮绳系好,前胸、后胸各搭一个,如同民间过去常用的褡裢一般。这一特殊的携带方式在突遇作战时,墩饼竟成了极好的单兵护具,起到了盔甲(防弹背心)纤凳的作用,更难得的是,敌军射过来的箭,扎在墩饼上,被秦军士兵拔出来后,又可用来射杀敌军,墩饼能“吃箭”,也成了秦军获胜的一大法宝。

而后士兵们便把墩饼唤作“锅盔”,即用锅烙出来的硬面盔甲。“锅盔”也由此而名声大振。秦人出门,家中必烙锅盔键竖野,让出门人带上,这一习俗延续至今。

2、唐代官兵在为武则天修建乾陵时,因服役的工匠人数很多,往往为吃饭而耽误施工进程,于是一名士兵就把面团放进头盔里,把头盔放到火中去烤,而烙成了饼,把这种饼称之而锅盔。

锅盔,又名锅魁、锅盔馍、干馍,是陕西省关中地区城乡居民喜食的汉族传统风味面食小吃。

锅盔主要以面粉、碱面,酵面为主要食材,其外表斑黄,切口砂白,酥活适口,能久放,便携带。锅盔有椒盐、葱香、五香、香椒叶等多个品种。

关中较为著名的有乾州锅盔、武功县锅盔、长武县锅盔、岐山县锅盔,凤翔县锅盔。

山西省新绛县有另一种锅盔,呈半圆状,中间部分有芝麻。锅盔形如菊花火色匀,皮薄如纸馍膘多,用手掰开是层层,用刀切开如板油。入口越嚼越多,嚼劲十足,下咽回香无穷。

锅盔的来历
1个回答2024-02-27 18:36

     提起锅盔的来历,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传说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在位时,朝廷为他俩在奉天县城北的山梁上修建合葬陵墓。当时,建筑陵莫的工程非常浩大,一下子聚集了约两三万能工巧匠和民工。为了施工安全,监工大臣请朝廷用薄铁特制了一种铁盔帽,发给民工们戴在头顶。由于工程要求紧迫,民工越来越多,吃饭成了问题。无奈,监工大臣就直接把面粉发给民工,让他们用头盔烙馍。这样,就解决了吃饭难的问题。当工程进展到中期时,武则天带着文武百官到工地察看。当时正逢吃午饭的时候,工地上飘来香喷喷的馍味。大臣拿过一片烙馍,尝了尝,觉得挺香。他就挑了一片火色均匀的拿给女皇武则天尝。武则天尝了一口,十分好吃。她把剩下的几块分给大臣和家眷们品尝,都赞不绝口。

  其后,锅盔馍的做法传到农家,经过改进,成了今天用平底锅烙的锅盔。

  其做法是:取麦面精粉堆的面案上,用手在中间刨个坑,把发面用酵母捏碎丢在面坑里,再按面7分、水3分的比例往面坑里充水,并迅速和成面团。如果是冬天,在面案下放一盆炭火,通过加温,促使面团尽快发起。夏天温度高,不用另外生火加温。待面团发起(膨胀)后,一边往里面兑干面,一边用压面框挤压面团,翻来覆去,直至面团不沾手为止。接着视面团多少,冲和好一定量的食盐和碱水,再用压面杠挤压和匀。然后把"死面"(不用发面的酵母而单纯和成的面团。夏天面团易发起,死面比例可占到70%;冬天酵面与死面各占一半)和酵面放在一起,反复揉合和匀就行了。

  烙锅盔的锅分为三层,都有具体的叫法。上面一层叫"鳖盖",中间一层是搁炭火的叫"火盖",最下面一层叫"镳"。另外在旁边设一"烘锅",在烘锅口内置一铁网。烙锅盔前,先把三层锅全提到用钢筋焊好的锅圈上,在锅膛里生上七八斤香砟子炭火,待炭火着到七八成时,用夹剪将大炭夹"火盖"上,将中号炭夹到烘锅锅膛里,将碎炭留在镳底下,然后重新把三层锅放到原处,就可以烙锅盔了。洛锅盔时,切一块2公斤重的面团,连压带擀,弄成直径8寸,厚6分的圆盘,接着两手并拢,边旋转锅盔边用右手大拇指根部带劲旋成浅壕,这时就可以放到鳖盖上去烙了。约烙3分钟,馍便上色,这时,把鳖盖和火盖同时挪到锅圈上,顺手把锅盔从鳖盖上取下,翻放到镳里再烤5分钟左右,再取出来放到烘锅铁网上烘3分钟左右,水分基本烘干了,锅盔就算成熟了。


红糖小锅盔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3-11 13:42

红糖小锅盔是一道美味的菜肴。

锅盔怎么读
1个回答2023-11-18 12:44

锅盔

guō kuī

词语解释

较小的锅饼。

详细解释

较小的锅饼。

《人民日报》1981.12.28:“一个卖锅盔的老汉,头一天就成了知名人物。”《扬州评话选·智取生辰纲》:“老爹!听见啊!卖锅盔的来了。”

词语分字解释

锅(guō)

(一)、烹煮食物或烧水的器具:饭锅。铁锅。砂锅。火锅。锅炉。锅饼。锅巴。锅烟子。

(二)、形状像锅的东西:烟袋锅。

盔(kuī)

(一)、用来保护头的帽子,多用金属制成:头盔。钢盔。盔甲。

(二)、形状像盔或半个球形的:帽盔儿。盔头(“头”读轻声)。

(三)、盆子一类的器皿:瓦盔。

“锅盔”的来历是什么?
2个回答2023-11-15 01:58
我来告诉你:
一日,几位公安籍的人聚餐,席间上了许多海鲜,众人皆木然。后来,一盘空心菜梗炒豆豉,居然使得满桌人眼睛一亮:“蕹菜梗子!”公安土话使到场的人倍感亲切。难怪有人归纳,乡愁是“味”和“胃”。味道和胃口,自小形成后,终身不变。于是,凭着经历与记忆,草成“公安三吃。”
  公安县,在1998年大水以前,大约除了研究古代文学史的人,能从明代的“公安派”知道有这么个县名外,其他人就闹不清这公安县与公安局之间有什么区别了。查县志,才知道在西汉末年,被封为“左将军”、人称“左公”的刘备在这里安营扎寨,人们见面问候“左公安否?”答曰“公安也”。于是,后来人们就改当时的县名“孱陵”为“公安”。比较历史,这比后来的执法机关名称早了千多年,此公安并非彼公安。

  西安来的小郭游览了公安县城,对“三袁故里”似乎没有留下特别印象。当然,人家陕西,一锄头常常就挖出秦砖汉瓦的地方,对这“洪水走廊”里的古迹自然看不上眼。但他走的时候,却在行李箱里赛满了“锅盔”,一种街头小贩现场烤制的面食,这使接待的人大跌眼镜。要知道,西北的面食,蒸煮烤炸,花样百出,仅仅一碗面条就可以折腾出各种形状、各种味道,怎么也轮比上公安的锅盔出人头地呀。

  无独有偶,春节过后,有武汉的记者小曹来公安采访,来之前就带了任务,回去别忘了给家里带几个锅盔。离开时,车出县城,正要绝尘而去的时候,突然接到家里的问讯,锅盔带了没有?于是,急刹车,调转头,随便找一处摊点,带上一捆锅盔走路。

  何谓“锅盔”?找遍词典,作者自己也整不明白,这两个字应该怎么写。这个名字,大概已经沿用千百年了,最早也不产于公安。按照民间命名的来历,制作锅盔,做时既不要锅,做成更又不像盔,为何却约定俗成,叫成了这样的名字。问当地人,当地人摇头;问民俗专家,专家们茫然。问急了,人们会塞一锅盔给你,一让你闭上嘴巴,二让你自己去品去。公安人急眼了,常常会用动作来弥补语言的不足。锅盔的来历,实在是说不清道不明。

  锅盔,一种烤制的面食。一个废旧油桶,揭去上盖,里面用耐火的泥土糊成肚大口小的空间,再配上一块案板,这就可以开张了。制作锅盔一般是两个人,一人称白案,负责在案板上揉面,不断将一团团发酵的面在手中搓弄,直到觉得满意后,再放在一旁醒着;另一个则可叫成红案,根据顾客的需要,甜就加糖,咸则加盐,甚至还可以加辣椒,油重油轻,细听尊便。得到完整的吩咐,才将醒好的面团三下两下,抻宽拉长,有时成海棠叶状,有时成鞋底样,最后再摇动一铁皮盒子,盒子的底部被凿成了筛状的孔,盒子里面装着芝麻,多几下少几下,都可随意。这一切在三两分钟完成,红案师傅便将面食迅速贴进了炉膛里。这时候,人们才注意到炉膛里还燃着一盆熊熊的火,或者是木炭,或者是无烟煤,这是烤制锅盔的唯一能源。

  大约也不过三两分钟,师傅便用一把专用钳子,轻轻从炉膛里将体积增大近一倍的锅盔取了出来,直接递给站在一旁的食客手上。这时候的锅盔,外焦里嫩,松软适宜,拿着似乎有点烫手,吃着却感觉挺好,似乎就在不知不觉中,刚才还在案板上的面团,就这么消失了。如果没有留在嘴角的一股余香,人们甚至想找找刚才拿着的锅盔到哪去了。

  吃锅盔,一不要工具帮忙,无论是筷子还是勺子;二不要菜肴佐餐,不管是咸菜还是鲜菜;三不要桌椅板凳,锅盔就适宜站着吃或者走着吃。有人吃烧饼要一碗豆腐脑,说干嚼咽不下;吃饺子还得配一碗汤,理由是原汤化原食,唯独这锅盔,好像没这么多讲究,想怎么吃就怎么吃。一个锅盔5角,一般人也就够了。即使是引车卖浆,出力流汗,最多也就只能再来一个。无论是形式还是价格,锅盔都是不折不扣的大众食品。令人奇怪的是,就是在公安本地,稍有档次的餐馆饭店,都没有锅盔的席位,要吃锅盔,必须到简陋的街头巷尾。

  在公安县走街串巷,想寻找公安的锅盔正宗。出人意料,和其它地方的小吃相比,这里没人称自己的锅盔属于什么门派。无论是问白发苍苍的老者,还是问血气方刚的青年,他们都轻轻一笑,不就是做锅盔么?在乡村,即使是学个一般的木匠,都有一套繁琐得近乎于宗教的拜师仪式,唯独做锅盔,会做的埋头做,不会做的站在一旁看,看多了,再试着做。做差了,自己填肚子,直到做得自己满意了,就可以出来单挑了。民间有俗语,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做锅盔好像没有师徒相传的讲究。满街都是做锅盔的,谁跟谁也没有什么关系。

  记得以前的锅盔,三分钱一个,当然那时节一个月挣工资才三十几块,一个锅盔只是是月均收入的千分之一;如今工资涨了,锅盔的价格反而下降了一半。以前做锅盔,一个集镇才有那么一个固定摊点,早晨一会就烟消云散,吃的人不见多;现在则遍地开花,从早到晚,烟火相传,吃的人仍不见少。以前的锅盔就是放盐放葱花,现在则还只是放糖放盐,咸甜随意。以前人们不讲究,锅盔大行其道,现在人们讲究了,锅盔却还是一如既往受欢迎……

  与公安一江之隔的沙市,小巷里也有做锅盔的,工具和公安一样,铁桶灶边常常挂一块牌子,上书“公安锅盔”几个歪歪扭扭的油漆字。但是,外来人很可以当真,当地却不太买账。尽管做锅盔的师傅说话一口公安腔调,自称就是公安人,大概也真是公安人,可他做的锅盔就是没有公安本土的那种说不出的色香味来。人们还是愿意趁着路过或者专程的机会,在公安来吃锅盔。公安的锅盔,是技术原因,还是水土原因,一时还没有定论。

  走在公安的街头,看到吃锅盔的人有时髦男女,有苍髯老者,有人在旅途的行者,有睡眼惺忪的村妇,觉得一种大众食品,没有广告,没有炒作,居然能人无分南北,地无分老幼,雅俗共赏,实在不可思议!做出特色没人自豪,做成气候没人夸耀,大街小巷,仿佛约好似的,做锅盔的连个招牌都没有,则更让人不可思议。
锅盔馍的由来
1个回答2024-03-03 09:37
首先,我先介绍一下什么是锅盔,锅盔是陕西的特色小吃,是用麦面做成面坯,然后用铁锅烙成的一种饼子。是外出随身携带最好的干粮:关于它的起源传说很多种版本;一种说这是诸葛亮初出茅庐,火烧博望坡后,为帮项羽稳定军心所做。另一种说是唐军在修建乾陵,因服役的军人、工匠人数过多,口粮欠缺,往往为了吃饭而耽误施工进程,而受惩罚。于是一位军人在情急之中将面团放进头盔里,然后放进火里去烤,最后烙成了饼,所以它的名字也就演变而来。



  锅盔在陕西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对它的和面、揉捏、时间、火候、烘考等过程也更加严格考究。用来作饼的面粉是本年中上好的小麦,做烙饼的工具要专用铁制成的锅子,火候也是相当重要的,有些人在烙饼时不是糊了就是没熟透,原因还是火候没掌握好。当地人在做这个锅盔时所烧的是麦尖也就是麦桔,这样味道会更香。在烙饼时一转二翻三挠可是很重要的:一转就是要不停的对饼转动以防止焦糊的现象,二翻就是一面烤好再翻过来烤另一面,三挠就是差不多好的时候挠一挠听听动静要是轻脆的声音那证明已经好了,然后撒点芝麻粒就可以出锅了。
阿甘锅盔为什么这么贵
1个回答2023-09-27 17:20
阿甘锅盔贵的原因是:
1、阿甘锅盔的戚此缓加盟费价格上涨。
2、阿甘锅高模盔的产品丰扒差富,成本上涨。
3、门面房的房租增高。
铁锅盔的炉子是用什么做的?
1个回答2024-03-08 01:50

熟铁锅(精铁锅),铁皮锻压成型,包括手工锻打或者机器冲压成型,代表有 章丘铁锅,陈枝记。铸铁锅,又分为压铸铁锅和浇筑铁锅,区别就是在铁锅的模具上是否施加外力。压铸的有用外力,铁锅更加致密,有龟裂纹,浇筑的就靠重力,表面粗糙,打磨后使用更好。压铸代表有四川江油的铁锅,山东滕州的铁锅。浇筑代表特别多,河北一带产的铸铁锅多数都是这种。非常重,适合家里小火力燃气灶,蓄热后煎炒烹炸。其实还有现在苏泊尔,爱仕达这类品牌生产的铁锅,他们称为精铸铁锅。比铸铁锅薄、轻,比熟铁锅厚,重。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