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沈万三

明朝首富沈万三哪里人
1个回答2023-01-13 04:26
苏州周庄人。
沈万三到底是不是明朝人?
2个回答2023-04-24 12:51
沈万三其实不算明朝人,因为沈万三死亡的时候明朝还没有正式建立。
明朝那些事第一部沈万三
1个回答2023-03-24 09:10
有事商量着来,一切都好说
明朝第一首富是沈万三吗
1个回答2022-05-04 17:08
楼上 只能说你死读书,读死书! 书读死!
明朝首富是沈万三吗
1个回答2022-09-21 14:31
万三千是《天下第一》里的虚构人物,钱万三没听过。沈万三(1330年~1376年),名进,字勋条,俗称万三,元末明初人。
沈朝宗第几集嫁给沈家的
1个回答2024-03-01 14:44
是杜兰焉嫁沈朝宗把
沈万三是谁
1个回答2024-01-28 00:08

沈万三是元末明初商人。

沈万三(生卒年不详),本名沈富或者沈秀,字仲荣,号万山,元朝江浙行省湖州路乌程县南浔镇(今属于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人。元末明初富豪,商人沈祐的儿子。

元朝末年,随父迁徙到平江路长洲县周庄镇(今属于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以躬耕起家。帮助商人陆道源理财,取得巨资。全力开展贸易活动,迅速成为“资产巨万、田产逾吴下”的江南第一富豪。流寓南京、苏州、吴江等地,名遍天下。

人物评价:

在中国史书记载的历史事件中,朱元璋与沈万三的较劲故事可是唯一的一次大政治家与大商人的角斗。至高无上的皇权,必然地取得了胜利。选择这一多少带有悲凉意味的题材,只是意在以一个开国皇帝和一个富可敌国的富商之间的善缘、恶缘为切入点,在更深的层次上探讨中国近百年积弱的滥觞。

关于沈万三的身世
1个回答2024-01-28 14:20
沈万三,名富;字仲荣,俗称万三。万三者,万户之中三秀,所以又称三秀,作为巨富的别号,元末明初人。
  元朝中叶,沈万三的父亲沈祐由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南浔沈家漾迁徙至周东垞,后又迁至银子浜。沈万三在致富后把苏州作为重要的经商地,他曾支持过平江(苏州)张士诚的大周政权,张士诚也曾为沈万三树碑立传。明初,朱元璋定都南京,沈万三助筑都城三分之一,朱元璋封了他两个儿子的官;在南京还建造了"廊庑"一千六百五十四楹,酒楼四座……"。有了舒适的住宅;但不久;沈万三被朱元璋发配充军,在云南度过了他的余生。
  沈万三在周庄、苏州、南京、云南都留下了足迹。沈万三始终把周庄作为他立业之地;"万三住宅在蔫西北半里许,即东庄地及银子浜、仓库、园亭与住宅互相联络"(《周年镇志》卷二),"万三家在周庄,破屋犹存"(明·杨循吉〈苏谈》)。尽管他受到张士诚、朱元漳的封赏,但他不愿离开这块宝地。"元,王行字止仲,吴县人,沈万三延为西宾,每一文成,沈酬金一镒"(《周庄镇志》卷六·杂记),可见,他连自己的子孙都要留在这块富裕之地,不惜重金加以培养,使沈家久盛不衰。
沈万三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2-09 12:31

沈万三(有说生于1296年,另有两说1330年和1328年,卒于1376年),本名沈富,字仲荣,俗称万三,元末明初商人、巨富。沈万三通过开展海外贸易而积累原始财富,从而使他迅速成为“资巨万万,田产遍于天下”郑慧的江南第一豪富。周庄“以村落而辟为镇”,也实为沈万三之功。关于沈万三富豪事,民间甚至传说他有一只聚宝盆等等,由此反映出他财富多到不可胜数,生财聚财技巧高超。至今,苏南、浙北、安徽一带仍广泛流传着关于沈万三的发财、喊丛答豪奢、田产、经商以及家庭生活诸方面的许郑罩多故事、传说。

沈万三简介
1个回答2024-02-17 01:51
沈万三本名叫沈富,字仲荣,出生于浙江湖州。至于他享年多少岁,世人多有争议。有些人说他1286年出生,也有些人说他是1330年或者1328年出生的,死于1394年。

元朝时期,他跟随父迁居到当时的平江路长洲县东蔡村,也就是现今的苏州市昆山周庄东垞。是元末明初的商人,明朝初年,他成为了当时的第一首富。沈万三曾经带领其麾下的子弟力穑事,广范的开辟田宅,收集金玉。同时,他人品也不错,常把自己挣来的钱造福于乡里人。在自己富有之后,经常利用自己的财力以及人脉,推恩以周急难,乡里的人都以叫他长者。

他利用周庄,凭借着三江的优势,广范收集各种货资。利用海外贸易积累了巨大的财富,从而迅速从一个平常人成为了当时的江南第一豪富。周庄之所以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从一个村变成一个镇,也是因为他的功劳。世人传闻他有一个聚宝盆,无论将什么东西放到盆内,都能够变成珍宝,这从侧面反映出他当时的财富多到不可胜数,他的生财以及聚财技巧十分的高超。只是后来,由于资助张士诚而最终导致他家境没落。

从沈万三的事迹可以得出,做人不能忘本。他作为当时的第一首富,但是在他富起来回到家乡苏州时,他自己出钱把道路拓宽了,给人民带来了许多的好处,深得当地人的民心。他还自己出资出力,修筑城墙。因此也告诫现在的商人,在经商的同时不能忘本,也需要懂得感恩,懂得回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