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分享一段话养生知识

如何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
1个回答2024-03-12 04:29
孩子小的时候没有客体观念,孩子在两岁左右有了我的你的之分,这是他成长的表现。最初的孩子打架也常常是由于对玩具的抢夺。家长在这种情况下要放松心情面对他,可以事先和他商量,那些玩具愿意和小朋友分享;喜欢小朋友的玩具怎么办,帮助他建立分享玩具的意识。在面对打架的情景时不不能急于批评他,孩子们的‘战争’只是交往的一种方式,可能他们打完架又会在一起玩,家长们的担心和过多的批评会影响他们建立交往的主动性。在孩子情绪平和或高兴的时候,教育孩子打架会影响朋友的关系,被打得小朋友会疼等等,让孩子对打架有认识,自己去管理自己的行为。 要培养孩子吃饭规律饮食,让他自己吃饭,不要追着他喂饭吃,家长过多干预他反而激起他的逆反心理,如果他要玩玩具就先不吃饭,等到他饿了再吃。孩子的认知水平和道德意识还处在发展阶段,缺少判断能力,对孩子的教育家长要有耐心,一方面对孩子的正确行为多鼓励,帮助他建立自信;另一方面,在孩子没有发脾气的时候常和孩子多交流情感,有助于家长了解他情绪的来源,帮助他掌握正确处理情绪的方法分散注意力的方法会让孩子感觉被忽视,不太主张使用这样的方法;还可以用行动示范来教育孩子,让在孩子模仿中学习。儿童教育方面的书籍品种繁多,家长可以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去选择。
如何培养幼儿分享与合作意识
1个回答2024-01-26 14:16
走出误区,理解的内涵,明确目标

当前,有些教师虽然意识到培养幼儿合作意识的重要,但对“合作”的含义理解不够,对幼儿的指导也不欠得力。具体误区表现为:片面认为只要两个以上幼儿在一起生活、学习、游戏就是合作;只注意培养合作意识,忽视合作与分享意识一齐培养;存在盲目性,缺乏明确目标,系统性、科学性等等。

因此,首先要正确理解“合作”的意义。合作是指两个以上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自愿结合,通过相互配合和协调,实现共同目标和个人利益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交活动。对于幼儿来说,在游戏、学习、生活中,能主动配合、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协调关系,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同时每个人都从相互配合中实现了目标,分享了快乐,获得了满足,这就是“幼儿合作”的内涵。两个幼儿在一起游戏如是互借玩具或各玩各的,只能算是“协作”游戏而不是“合作”游戏。其次,要明确“合作意识和能力培养”的教学、训练内容:一是培养幼儿的合作、分享意识;二是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三是要养成良好的合作习惯。最后还要明确这一培养的教学目标:在游戏、学习、生活中能主动配合、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并能在活动中学会关心他人,与他人分享物品、情感体验等,养成合作与分享的良好习惯。

二、培养合作意识与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一)培养途径:

培养幼儿合作意识与能力的途径主要有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我们应抓住幼儿园教育这个主途径,并与其他两个途径优势互补,协调进行。

1.幼儿园教育。

幼儿园教育是培养的主途径,我们要充分发挥幼儿园自身优势(专业的师资、专门的设备、预定的课程计划、精选的教学内容,以及独生子女家庭所缺乏的儿童伙伴等。)优化配置、教育资源,科学制定教学目标,实施方案,精心设计、组织好每日活动,加强监督、评估,及时交流经验,努力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良好的物质环境和宽松的心理环境,使幼儿在轻松的合作与分享氛围中愉快地成长。如“实施方案”方面,结合中班教学,我们可以在中班第一学期主要安排物质分享方面的内容,如:结合社会活动《带来玩具大家玩》让孩子们懂得“我把好东西分给你,你快乐,我也很快乐”的道理。在第二学期安排精神分享的内容,如语言《小兔落水后》,意在让孩子们知道关心别人,帮助别人解决困难原来也是件快乐的事。再如,结合每日活动,体育游戏《两人三足》、《网鱼》、美术《手拉手、去郊游》、计算《欢乐的相邻数》等教学内容都能很好地实施培养目标。

2.家庭教育。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老师,温馨的家庭生活是幼儿形成良好情感品质的摇篮。光有幼儿园教育这一主途径还是不够的,还需家庭教育发挥它的无时不在的诸多教育功能,更需家庭与幼儿园紧密配合,优势互补,形成整体合力,达到事半功倍的功效。为此,我们要发扬的家园合作传统,充分利用家庭环境中的丰富教育资源,建立新型的合作伙伴关系,促进这一培养优化。如,我们及时更新家教观念,家长学校教学内容,把改进家教方式放在家教工作的首位,经常进行这方面的培训、指导和交流。结合我们中班教学,我们还可以通过向家长推荐的秋季亲子游戏,让孩子们在家庭温馨、欢愉的亲子游戏中,既与亲人增强了合作伙伴关系,又与家人共同分享了游戏的快乐。

3.社区教育

 对幼儿来说,社区教育虽然是一个辅助途径,但是,随着社区教育的深入发展,它的培养作用越来越凸现出来。我们要发扬拼搏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充分利用社区的教育资源,让幼儿在社区组织的丰富多彩,饶有兴趣的教育活动尽情地合作与分享,在付出与关爱中逐步形成能力和习惯。还要使其与幼儿园、家庭有机整合,在实现这一培养中发挥新的功效。

二)培养方法:

1.合作榜样示范。

  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在幼儿心中更是神圣的,教师的言行无时不在影响着幼儿,教师常常成为幼儿模仿的对象,加之幼儿具有思维形象具体、好模仿的特点,因此“榜样示范”是一种基本的培养方法。具体来说,一是教师的榜样示范。因为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因此教师的言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分享意识能力
1个回答2024-01-22 04:43
幼儿园里常常能目睹这样的情景:两个幼儿为了同一个玩具发生争吵甚至哭闹;或者有的幼儿宁愿自己拿着玩具不玩,也不愿把它让与别人玩。幼儿的这些行为是自我中心化的外在表现。目前,幼儿园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是家庭众多成员疼爱、照顾的唯一对象,
从而养成了他们“唯我独尊”,只知道乐意接受别人的东西,却不知道也不愿意将自己的东西与别人分享的行为。尤其是刚离开家庭的小班幼儿,到了幼儿园表现的和在家一样,有好玩的,好吃的只顾自己占有,根本不会想到与小朋友共同分享。作为幼儿教师,应积极利用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创造健康快乐的环境,帮助幼儿尽快学会分享、学会关爱、形成良好的习惯,以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1.创设健康和谐环境,营造温馨气氛。
《纲要》中指出:“环境是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社会、心理条件的综合,是儿童发展的资源。幼儿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生成并开展活动。”显然,良好的环境是幼儿分享品质形成的有效资源。
1.1.物质环境的创设。
1.1.1.安排共同分享时间
首先在每天的一日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一定的时间专门开展分享活动。如《一分钟分享》在这一分钟内,幼儿尽可能地把自己学会的儿歌、舞蹈、故事、笑话分享给其他幼儿。这样的分享活动可以让幼儿在小朋友面前展示自己,不仅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幼儿大胆表现自我的能力。幼儿在展示和讲述的过程中既能产生一种成就感,又会产生一种因分享而带来的快乐和满足感,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其次,针对小班幼儿喜爱零食的特点,可以每周安排一个半日作为幼儿零食分享日。请小朋友把家里好吃的零食带到幼儿园来,让他们共同分享零食,共同分享快乐。这对小班幼儿来说是一件非常新鲜,有趣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幼儿可以先介绍自己的零食特点,邀请小朋友们都来品尝自己的零食。幼儿们在品尝美味中感受体验分享的快乐,明白“我的东西分给你,你快乐,我也快乐。”,在相互比较、交流中学会与同伴交往,在这交往的过程中,孩子们逐步掌握相处的原则,为最终形成融洽友好的同伴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
1.1.2.建立“分享世界”活动区域
结合小班幼儿实际,活动室内设置各种活动区域,如小班幼儿喜欢的“娃娃家”、“建构区”“图书角”等等,老师和幼儿一起布置各区域,幼儿可以带来自己喜欢的布娃娃、小玩具、图书等放置在各个区域内,自由开展活动:有趣玩具大家玩、新图书大家看、一起当建筑师等。在这个“分享世界”里,幼儿尽情游戏、玩乐,从而学会关心人、谦让人,团结合作,有共享意识,在活动中逐步体验分享的快乐。
1.1.3分享幼儿园户外大型玩具、集体游戏活动
我们知道,幼儿在玩小玩具、或者玩具较少的情况下幼儿之间容易发生争抢、甚至攻击行为,而在玩大型玩具、集体游戏活动的时候,幼儿的合作、轮流和分享等友好的交往行为容易形成。因此,在玩大型玩具、集体游戏活动过程中,教师要积极鼓励,引导幼儿进行共同分享、沟通交流,团结协作,以促进全体幼儿积极分享行为的发展。
1.2心理环境的创设。
心理环境是一种隐性环境,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氛围一种情绪感觉。其中包括两方面内容:第一、愉快和谐的师幼关系。老师在幼儿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老师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因此,建立一个愉快、和谐、平等的师幼关系有着极其重要意义。在平时的活动中,教师既要注重自身形象,充分展现自己的榜样示范作用,还要以理解、信任、分析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行为,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心事,引导孩子去倾听同伴的心声,如:“你怎么不高兴呀,给我们说说吧!”“我们一起帮你想个好办法!”“今天是我的生日,爷爷给我买了一辆坦克。”等等,让幼儿去分享着同伴的快乐和不高兴的事。老师用鼓励的话语,赞许的目光,微笑的面容,亲切地拥抱等,能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舞,而进一步强化分享行为,促使幼儿自觉地与大家分享。第二、温馨的家庭氛围。温馨的家庭环境是幼儿形成良好情感品质的基础。家庭教育对幼儿情感的影响不容忽视,因而我们要把家庭教育工作放在首位。通过各种形式向家长宣传家长们在孩子面前言传身教的重要性。如:定期开展相关内容的家长座谈会,进行育儿经验交流“如何使孩子学会分享”等,向家长开放幼儿园半日活动,开展“亲子活动”,引导家庭成员、家庭之间自由结伴,充分发挥孩子之间、孩子与家长之间分享方面的互动作用,让孩子在温馨的家庭氛围中学会分享。
2.随机教育、激励促进幼儿的分享行为。
教师要随时注意观察、了解,把握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针对性强、及时有效的教育、激励。幼儿们都喜欢老师的表扬、称赞,因此,不管是物质分享还是情感分享,当有了分享意识和行为的事件时,我们就要充分利用,及时对班级幼儿进行激励性的榜样教育,对有分享行为的幼儿进行赞许、奖励来强化孩子的分享行为,幼儿就会非常愉快,自尊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从而加强和维持自己的分享行为,逐步内化为自身的意识;同时班级幼儿也有了模仿学习的榜样,孩子们会纷纷效仿,那么,班级中分享的氛围就会越来越浓。
3.针对实际情况,教给幼儿必要的分享技巧。
我们平时在小班幼儿分享意识的培养中,常常会发现有的幼儿有时不愿意跟别人分享,表现的很勉强,或者有的幼儿看到别人有好东西就强制要求分享等等。针对于这些状况,我们可以教给幼儿一些分享的技巧,如,告诉幼儿:不需要在所有的时候都和别人分享自己的东西。当自己的东西数量有限并且很珍贵时,也可以拒绝与别人分享;当别人借用自己的物品时,可以叮嘱如何正确使用、怎样保护好它;
对于不属于自己,而其他人正等着用的东西,不要一直独占。当别人没有主动分享时,我们可以跟他商量、互换等等,但不能强行要求分享。教师要随时根据实际情况,点拨引导,帮助幼儿和谐、快乐的分享。
一个女生问你 她的前任(你认识)有没有跟其他别的女生发生过关系 还在朋友圈分享小说 里面有有黄段子
1个回答2024-01-23 16:48
是浪漫而美丽的传说,与子偕老就是最大的爱。 在我们平凡的生命里,本来就没有那么多琼瑶式的一见钟情。 没有那么多甜蜜得催人泪下,痛苦得山崩地裂的爱情故事。 爱情的问题虽看复杂,其实只要对方能够因为你而想通,那就很好处理了。 因为对方无法满足你的要求,你的不开心带给他烦闷和冷漠。 导致你痛苦伤心难过,你看这不就是恶性循环吗?建议你多看看文章吧。 如果你想要改善你的问题,文章可以帮助你,因为是别人成功的心血。 为何人家说对症下药,想必有其中的道理所在。 在百丈红尘中,我们扮演的是自己,一些平平凡凡地生生死死的普通人。 于是我们珍惜爱情,珍惜迎面而来的、并不惊心动魄的感情。
分享一些秋天养生小知识?
2个回答2023-02-25 07:46
注意秋燥,会造成我们的皮肤干燥,甚至是产生咳嗽的症状,
如何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
1个回答2023-11-12 21:59

👨‍👩‍👧‍👦父母以身作则
父母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榜样。让孩子学会分享的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亲眼见证这种行为。
👶从小培养“分享”意识
从小培养“分享”意识。可以建立一些规则,比如:“我先玩10分钟,然后是你玩”“排队,先到的小朋友先玩”等等,5岁以前的孩子并不能完全明白“分享”的意思,只有树立明确的规则,慢慢培养孩子的“分享”意思。
🍎家里的东西不要让孩子独享
家里的东西不要让孩子独享。如果好的东西都让给宝宝吃,会让他习惯自己独享,慢慢的反而培养了他的自私心理而不懂得分享。
👥给孩子营造同伴交往的机会
给孩子营造同伴交往的机会,弥补家庭结构的不足。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努力给孩子营造有“兄弟姐妹”的环境:可以经常带孩子与其他小朋友的家庭相互串门,也可以相约一起外出游玩,通过家庭间的交往,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体验分享和友爱。
👏及时表扬孩子的分享行为
及时表扬孩子的分享行为。如果孩子愿意主动和他人分享,或者在你的引导下跟别人分享了自己的东西,要及时表扬他,让他知道分享一种被赞许的行为。分享后被认可,也会让孩子感到很快乐。
📚多讲分享的故事
多给孩子讲一些相关的故事,用他熟悉喜欢的角色讲分享的故事,或者让他自己代位思考,强化他对分享行为的认同。

如何培养宝宝的分享意识?
2个回答2023-12-18 21:02
事实上,如果你去观察,你会发现1岁的宝宝会很乐意将他的玩具给你玩,但你很难让一个2岁的宝宝分享他的小汽车……不同年龄阶段的宝宝会表现出不同的态度和行为。
让也即分享。那么,学习分享对孩子来说有什么益处呢?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哪些误区呢?我们又该如何让孩子正确学习分享呢?
01
让孩子学习分享有益处
结交新朋友、保持友谊
从儿童心理发展来看,分享是儿童亲社会行为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分享是爱和友谊的表达,是一项很重要的社交技能和友好行为,学会分享,对于孩子结交新朋友、融入新团体,保持和维护友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但是,对于幼小的孩子,他们认知和社会性的发展水平,还没有为分享做好准备。当他们看到自己的东西在别人手里,是无法容忍的事情,他们不理解虽然别人在使用属于他们的东西,但是那个东西还是他的。
在他们看来,一旦别的孩子把玩具拿走,那个玩具就不再属于自己了。大部分孩子要到4、5岁才能够和同伴分享玩具和食物。
但即便如此,分享这一社交技能的培养还是需要父母耐心的引导和帮助, 在节目中,陈铭认为不能让孩子碰到任何人都无条件无底线地让,要不过线地在安全线科学合理的教。否则,受到伤害的将是你最爱的孩子。让孩子学习分享切莫急
3个误区,要绕开
误区一:强迫大让小。
对孩子的影响:易让孩子失去安全感,感受不到爱
在很多人的观念里,让是一定存在的,大家也都见怪不怪了。正如现场张踩铃所讲到:饺子只有一个了,到底谁吃?玩具只买一个了,到底谁玩?而家更是一个不是绝对公平的地方。而在宝宝树孕育上,有妈妈更是诉苦不已。小小妈觉得小小最近很不听话,她还有一个2岁的弟弟,经常是姐姐玩什么他就要什么,妈妈总是对小小说,“你是姐姐,应该让着弟弟。”
然后就把玩具从小小手里拿过去给弟弟,也不顾小小多么不愿意,渐渐的,小小越来越不喜欢弟弟,有时还故意把弟弟弄哭。
这真不是老大不听话这么简单。
如果妈妈总是让大的让着小的,那么老大就容易失去安全感,并怀疑父母对她的爱,认为是小弟弟/妹妹的出生夺走了妈妈的爱,她会觉得受到了伤害,甚至会对弟弟/妹妹心生恨意,故意做出伤害小弟弟/妹妹的举动。
同时,小宝在这样的宠爱中易形成唯我独尊的优越感,对宝宝个性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对孩子来说,妈妈的态度很重要,如果家有两个宝宝,妈妈要尽可能对两个宝宝一视同仁,虽然小宝肯定会让妈妈更关注一些,但妈妈也绝不能忽视大宝的感受。
同时,对小宝,妈妈也不能有求必应,让小宝和姐姐/哥哥交流。比如:“这是姐姐的东西,如果你想玩,就要和姐姐商量,如果姐姐给你,你就可以玩了。”
这样既照顾了大宝的感受,又可以从小培养宝宝的交往技能。误区二:处处谦让就是好孩子。
对孩子的影响:一味的让,易让孩子养成软弱个性
人人都喜欢谦让的孩子,但却也有妈妈因为孩子总是让着别人,而担心不已。
在宝宝树孕育社区,有位妈妈曾留言给我。她的孩子叫果果,已经4岁了,但他和小伙伴从不争抢玩具,经常谦让别人,在幼儿园,分吃的或者玩具,他总是最后一个,即使有人要玩他最喜欢的玩具,他也会拱手相让,受了欺负也从来不吭声。
妈妈很担心,孩子将来走上社会会不会吃亏?
问其成长经历才知道,一直以来,妈妈都向果果灌输,要懂得得谦让,有好吃的、好玩的应该让着比他小的弟弟妹妹,与别的小朋友一起分享,这样,别人才喜欢你。
让孩子学习分享本没错,但这位妈妈搞错了,分享是要分阶段的。
有研究显示, 12个月的婴儿会与别人“分享”他感兴趣的活动,偶尔还会把玩具给同伴玩,但是这个阶段的宝宝,尚分不清“你的”、“我的”、“他的”的概念,还没有建立物权意识。
而当宝宝在1岁半左右,他渐渐开始形成拥有的概念,如“宝宝的小床”“宝宝的玩具”等等,他会不允许别人动他的东西。
如果这时候就开始强迫孩子分享,那就会不利于孩子特权意识的建立,也不能让孩子有清楚的界限,什么是我的,什么是我该争取的。这个时候,我们更多地支持孩子的不让。
倘若过早向宝宝灌输“分给别人、让给别人”的观念,他们会误以为分享、谦让是每个人都应该做到的事情。宝宝跳过了从独占到分享的心理发展过程,容易忽视自己的真实需求,从而养成软弱的个性。
谢楠也讲到说,不要着急让孩子去让,不让也不是没人喜欢,要尊重每一个不让。误区三:懂得让的孩子,就要表扬或奖励
对孩子的影响:只为表扬让孩子变得功利
当孩子有了好的行为,进行表扬和奖励,从儿童心理学上来讲,是一种正强化,能帮助孩子建立好的行为。但也不可过度。
分享是一种能力,怎样培养孩子的分享能力
1个回答2024-02-29 03:19
明白为什么要分享,分享受一种感觉,有些东西分享能让生活让人生让生活更好,获得回报,感觉好认为对自然就去做了。
有没有育儿小知识分享的?
1个回答2024-03-14 01:32
你可以在知识库中学习到各种婴儿营养知识,比如宝宝的母乳喂养技巧、人工喂养技巧、辅食添加、辅食食谱、喂养重点、营养素(钙、铁、锌等)的补充等,只要你需要的这里都有,而且你不懂的问题还可以来这里(问答频道)咨询哦,有问必答!
孩子不懂得分享咋办啊?如何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
4个回答2023-11-23 20:50

    现在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里有几个人宠着这个孩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孩子会产生自私的行为,会觉得好的东西是自己的,别人只好让步他,这样的孩子在学校里,进了集体,甚至长大后也会变成一个自私自利的人!所以,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成为懂得分享的人。

如何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

    1.不要让你的孩子把家里的一切都给自己。很多父母会把最好的东西留给孩子,不想吃,不想买,会满足孩子的需要,把好的都给孩子,这会让他们习惯于拥有一切自己一个人,不知道别人也有需要,不会分享。所以,父母应该告诉孩子有好吃的东西就一起分享,一起吃饭,让他在这种氛围中成长,学会含蓄地分享。

    2、让孩子有分享感。父母应该让孩子明白,家里的一切都是父母的辛勤劳动换来的,而不是孩子一个人的。最后一个苹果不应该属于孩子,而是一个三个,全家共享。有的家长心里可能有点舍不得,觉得大人不吃苹果有什么关系,其实不是水果的问题,而是分享给孩子的观念和意识。

    3. 及时表扬孩子的分享行为。如果孩子在妈妈或爸爸的要求下主动或与他人分享他的东西,我们应该及时表扬他,告诉他他做得很好,妈妈或爸爸喜欢他的分享行为。慢慢地他会知道分享行为是好的和被称赞的行为,他会学会分享。因分享而被认可也会让孩子感到快乐。

    4. 学会从故事中分享。家长可以通过有趣的故事书或漫画来教孩子学会分享。只要家长抓住孩子们感兴趣的这些东西,教育一定会事半功倍。

    5、让孩子跟小伙伴打招呼。家长可以主动邀请其他孩子在家玩,提前帮孩子准备零食和饮料等。但不要为孩子决定如何分配这些零食,而是告诉孩子:今天你就是小主人,你决定零食的分配。大多数孩子,当他们听到自己是主人时,往往会产生一种责任感,并主动将零食给他们的小孩子。这不仅培养了分享的习惯,也锻炼了孩子的领导能力。

    6. 家长要树立愿意分享的榜样。爸爸妈妈通常做的所有行为,孩子们看到并跟随去模仿和学习。树立愿意分享的榜样,是对孩子最好的引导。比如爷爷奶奶来了,爸爸妈妈就拿出来买好东西给爷爷奶奶分享;朋友回家,爸爸妈妈也拿出很多东西分享,孩子自然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