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的课程观是什么

幼儿园课程跟小学课程很像事会影响幼儿吗
1个回答2024-03-13 13:46
如果是学前班到没事,因为可以让他们适应环境,但小班和中大班,肯定不能相似
儿童观与幼儿园课程的关系
1个回答2023-11-05 05:51
儿童观的重塑是撬动课程改革的先行项。因为“发现儿童才能继而发现课程”,即以儿童的视角来发现课程内容,以儿童的立场来审视课程价值,
再读《基于幼儿行为观察的支持性课程》有感
1个回答2024-02-02 00:54
        为什么说再读?一是因为已经读过两遍;二是因为工作需要,最近又读了一遍。每一遍读,都有新的发现,每一遍读;都有新的理解;每一遍读,都有新的收获。

        这次读,我从开始的“序言”到每个章节,都认真仔细的读,仔细揣摩每句话,品味每个段落,每个案例。

        这次让我感兴趣的是第三章的第四小节之“支持性课程的实施途径”。这个章节主要讲的在课程进行中,如何做到让孩子自主?如何让课程成为孩子的?“生活:把权力还给儿童,让自主成为旋律”;“游戏:自主选择,自由活动,个性支持”;“户外:把空间还给幼儿,野趣为本,适度挑战”;“学习:精准预设,动态生成,注重经历”;这正好与我园正在进行的“生活课程、区域游戏课程、户外课程、学习课程”相吻合。

        回想去年的课程展示会上,老师们讨论的“如何在课程中让孩子自主?”书中给了很明确的答案,那就是“让课程成为孩子的~”。

        每个课程,教师都要把权力还给孩子,为孩子提供自主、自由进行游戏、活动的空间平台;在孩子的活动中,游戏中关注有价值的东西,引导幼儿生成课程;教师在课程中的角色就是:观察、支持、引导!

        如在生活课程中,教师要观察幼儿的不同需求,引导幼儿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在课程的开展中,给予幼儿及时性的应答,及时性的环境调整以及及时性的材料更换和集体活动,这就是教师在课程中给予幼儿的支持,在支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引导幼儿通过提问,分享经验等来自主解决问题,从而达到自主性课程的目的。

        再如学习课程中,教师要关注幼儿日常游戏和生活中的价值,从幼儿常态的生活和游戏中,感知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发现有价值的资源和线索,设计,生成课程。当然,这需要教师提升自己的对幼儿生活,游戏,兴趣和语言的敏感性,同时,需要教师真正地会利用幼儿资源,要有一双能发现幼儿资源的眼睛,能发现孩子身上的“热点”,不断的引导幼儿通过互动,生成课程。

        当然,所有的这一切的前提,都需要教师的观察,要观察幼儿的行为,观察幼儿的需要,要作为深度陪伴者,进行陪伴式观察,从走进幼儿到走进童心,要看懂幼儿。

        由此想到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真正去观察孩子,有没有去深入观察,有没有看懂孩子?在课程开展中,有没有真正是以孩子为主,让孩子自由,自主?有没有真正是以孩子的兴趣,发现和需要来生成课程?我想,都不一定吧。很多老师抱怨课程不好开展,抱怨发现不了孩子有价值的点,抱怨课程在开展中与自己的设想越来越远,可从来没想过,自己有没有静下心来去走进孩子,没有想过,课程是孩子的,孩子主导着课程的走向,而不是自己牵着孩子走进课程;所有,我们的课程没有孩子的自主性,没有孩子的主动参与,一切都是老师在唱独角戏,所以,我们的老师很累很累;所以,我们的老师说课程不好开展。

          建议我们的老师都静下心来,从最基本的做起,认真观察,学会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孩子的需要,发现孩子的兴趣导向,引导孩子生成课程;放手让孩子来做,把空间,材料,管理等一切权力都还给孩子,我们不注重结果,只注重孩子在此过程中的经历和感受,这样,你会发现,自己很轻松,孩子很受益,师幼都得到了发展!真心希望我们的老师能做到这一点,能真正的在摸索中,有发现,有收获,有成长!

      一点拙见!

                            2021.3.20
新课程教师观
1个回答2024-02-14 18:58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

一、现代教师角色转换:

1、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2、教师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3、教师要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

4、教师要从学校的教师转变为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二、教师行为的转变: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幼儿园生成课程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1-24 20:37

幼儿园生成课程解释如下:

生成课程(呼应课程)既不是教育者预先设计好的、在教育过程中不可改变的僵死的计划,也不是儿童无目的、随意的、自发的活动。

它是在师生互动过程中,通过教育者对儿童的需要和感兴趣的事物的首游价值判断,不断调整活动,以促进儿童更加有效学习的课程发展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建构对世界、对他们罩芹陵、对自己的态度和认识的过程。

生成课程允许教师围绕儿童的想法、问题、发展状况和感兴趣的话题与儿童进行交流与合作。

幼儿园生成课程实施现状:

纵观当前生成课程在幼儿园教学中的不断渗透与普及,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借助生成课程活动为幼儿拓展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空间,让幼儿能够在活动中化被动为主动,逐步参与到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探索中来。

虽然在当前幼儿园生成课程实施过程中已取得了初步的效果,但是生成课程的实施探索仍处于初期阶段,目前,幼儿园生成课程在实施与研究的过程中还面临着一定的困境和不足,限制了幼儿园生成课程的发展质量和落实效率。

实施生成课程对教师而言具有一定的挑战物戚性,除了需要激发教师创造的热情外,对教师的素质要求也很高。这种素质不仅包括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还包括教育机智和智慧。

幼儿园课程的内容简介?
1个回答2024-01-27 12:19

在本教材中,编者首先介绍了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理论,包括幼儿园课程的定义、理念、特点、价值取向与四大要素等内容;接着,介绍了一些东、西方幼儿园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流派,包括中外近现代著名的幼儿园课程模式和早期教育方案;此外,本书还深入幼儿园课程实践层面,先介绍了幼儿园课程编制的理论与技术,然后,具体对幼儿园课程的五大领域教育进行了课程实践方面的简要介绍;最后,结合目前幼儿园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现状,论述了幼儿园课程的预设与生成主题。

幼儿园课程的特点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1-31 07:40

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1、过程性和经验性

幼儿园课程就是引导儿童获取有益经验的过程。对于年幼儿童来说,学习就是行动、就是游戏、就是做能做的事。

幼儿园课程的设计与准备,就是让儿童在一日生活过程中,做适宜的事。为儿童创造条件、创设丰富适宜的环境,引导儿童多感官地投入活动过程,去尝试和表现;直接经历生活、游戏等各种活动过程,积累直接经验,获得发展。

2、启蒙性和潜在性

学前儿童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幼儿园课程回应儿童的心灵世界,为儿童求知、探索创造条件,刺激、引导他们通过与环境材料、与教师和同伴相互作用,开启幼儿的智慧和心灵,萌发他们优良的个性品质。

这种环境的作用、教师和同伴的潜移默化影响都体现了幼儿园课程的潜在性或隐藏性,与中小学课程有极大的不同。

幼儿园课程的特点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1-27 20:58

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1、过程性和经验性

幼儿园课程就是引导儿童获取有益经验的过程。对于年幼儿童来说,学习就是行动、就是游戏、就是做能做的事。

幼儿园课程的设计与准备,就是让儿童在一日生活过程中,做适宜的事。为儿童创造条件、创设丰富适宜的环境,引导儿童多感官地投入活动过程,去尝试和表现;直接经历生活、游戏等各种活动过程,积累直接经验,获得发展。

2、启蒙性和潜在性

学前儿童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幼儿园课程回应儿童的心灵世界,为儿童求知、探索创造条件,刺激、引导他们通过与环境材料、与教师和同伴相互作用,开启幼儿的智慧和心灵,萌发他们优良的个性品质。

这种环境的作用、教师和同伴的潜移默化影响都体现了幼儿园课程的潜在性或隐藏性,与中小学课程有极大的不同。

幼儿园国学课程
1个回答2024-01-29 14:36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幼学琼林》《声律启蒙》
对于现在的幼儿园的学生来说,这些已经足够了。
幼儿园课程
1个回答2024-01-31 08:55

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教育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