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伯

岐伯的人物生平
1个回答2024-06-04 03:10

岐伯是中国上古时代最著名的医生,由于年代过于久启渗手远,关于他的籍贯有不同的说法,除了陕西岐山说,还有甘肃庆阳说,四川盐亭说。一般认为,岐伯是岐山(今陕西省岐山县)人。
岐伯悄嫌从小善于思考,有远大的志向,喜欢观察日月星辰、风土寒暑、山川草木等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还懂音乐,会做乐器,测量日影,多才多艺,才智过人。后见许多百姓死于疾病,便立志学医,四处寻访喊衡良师益友,精于医术脉理,遂成为名震一时的医生。
宋《路史》载:“古有岐伯,原居岐山之下。黄帝至岐见岐伯,引载而归,访于治道。”南宋纪传体通史《通志》载:“岐氏,周故都也,今凤翔岐山是也。太王居之,至文王始迁于丰,其支庶留岐,故为岐氏。又古有岐伯,为黄帝师。” 黄帝西至于小崆峒(今岐山“孔头沟”的方言转音)问道,见西北雍州(今凤翔岐山)长者鹤发童颜,健步如飞;少者肌洁容美、俊逸潇洒,问后方知是神医岐伯之功。遂在岐地寻访有道之人,访贤时发现了很有才能的岐伯,于时黄帝就恭请岐伯为臣,贵遵为天师,谋讨济世通途,帮助他治理天下。《史记·孝武本纪》载:“公玉带曰:黄帝时虽封泰山,然风后、封钜、岐伯令黄帝封东泰山、禅凡山、合符然后不死焉?”《帝王世纪》载:“岐伯,黄帝臣也,帝使岐伯尝味草木,典治医病,经方《本草》、《素问》之书咸出焉。”从上述古文献记载可见,远古时确有岐伯其人,他同黄帝合著了医书《内经》、《难经》,合称《黄帝内经》,开辟了中医著述之先河。其内容多以他与黄帝答问的体裁写成 ,所以,记载“岐伯”的最早的文献是《黄帝内经》。
中医学素称“岐黄”或谓“岐黄之术”,岐伯当属首要地位,不少学者对这种观点持肯定的意见。

岐伯是那个时期的人,出生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成就
1个回答2024-05-04 01:19

岐伯是中国上古时代最著名的医生,由于年代过于久远,关于他的籍贯有不同的说法,除了陕西岐山说,还有甘肃庆阳说,四川盐亭说。一般认为,岐伯是岐山(今陕西省岐山县)人。

今传《素问》在内容上,是黄帝询问,岐伯作答,以阐述医学理论,显示了岐伯高深的医学造诣。中国传统医学素称“岐黄”,或谓“岐黄之术”,反映了岐伯在传统医术中的首要地位。

岐伯是什么人
1个回答2024-06-04 22:58

中国 上古时期 著名的医学家

人物生平

岐伯是中国上古时代最著名的医生,由于年代过于久远,关于他的籍贯有不同的说法,除了陕西岐山说,还有甘肃庆阳说,四川盐亭说。一般认为,岐伯是岐山(今陕西省岐山县)人。 

岐伯从小善于思考,有远大的志向,喜欢观察日月星辰、风土寒暑、山川草木等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还懂音乐,会做乐器,测量日影,多才多艺,才智过人。后见许多百姓死于疾病,便立志学医,四处寻访良师益友,精于医术脉理,遂成为名震一时的医生。 

宋《路史》载:“古有岐伯,原居岐山之下。黄帝至岐见岐伯,引载而归,访于治道。”南宋纪传体通史《通志》载:“岐氏,周故都也,今凤翔岐山是也。太王居之,至文王始迁于丰,其支庶留岐,故为岐氏。又古有岐伯,为黄帝师。” 

黄帝西至于小崆峒(今岐山“孔头沟”的方言转音)问道,见西北雍州(今凤翔岐山)长者鹤发童颜,健步如飞;少者肌洁容美、俊逸潇洒,问后方知是神医岐伯之功。

遂在岐地寻访有道之人,访贤时发现了很有才能的岐伯,于时黄帝就恭请岐伯为臣,贵遵为天师,谋讨济世通途,帮助他治理天下。《史记·孝武本纪》载:“公玉带曰:黄帝时虽封泰山,然风后、封钜、岐伯令黄帝封东泰山、禅凡山、合符然后不死焉?”

《帝王世纪》载:“岐伯,黄帝臣也,帝使岐伯尝味草木,典治医病,经方《本草》、《素问》之书咸出焉。”从上述古文献记载可见,远古时确有岐伯其人,他同黄帝合著了医书《素问》、《灵枢》,合称《黄帝内经》,开辟了中医著述之先河。

其内容多以他与黄帝答问的体裁写成,所以,记载“岐伯”的最早的文献是《黄帝内经》。 

中医学素称“岐黄”或谓“岐黄之术”,岐伯当属首要地位,不少学者对这种观点持肯定的意见。



岐伯的后世纪念
1个回答2024-04-04 11:46

地处川北盐亭茶亭古镇西街口回龙山、距盐亭县城49公里。山足与莲花湖相通,水陆码头相连、坐车或乘船都能到达。
在盐亭县西北,有许多岐伯文化遗迹,如岐伯庙、岐伯堂、岐伯宫、岐伯村、岐伯坝、歧柏树等。在盐亭西北的柏梓镇一带(含11个乡镇),中草药繁多,是古代的药谷。与岐伯、中药有关的民间集会有药王庙会、药王节、菊花节等,还有许多关于岐伯的民间传说。

小说中主角获得岐伯医道传承的小说
1个回答2022-11-29 04:40
好像是医道官途
岐伯与黄帝在何处讲成黄帝内经
1个回答2024-03-16 10:58
  黄帝内经素问
  咳论篇第三十八
  黄帝问曰:肺之令人咳,何也?岐伯对曰:五藏六府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帝曰:愿闻其状。岐伯曰: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五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人与天地相参,故五藏各以治时,感于寒则受病,微则为咳,甚者为泄为痛。乘秋则肺先受邪,乘春则肝先受之,乘夏则心先受之,乘至阴则脾先受之,乘冬则肾先受之。
  帝曰:何以异之?岐伯曰:肺咳之状,而喘息有音,甚则唾血。心咳之状,则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痹。肝咳之状,咳则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转则两胠下满。脾咳之状,咳则右胁下下痛,阴阴引肩背,甚则不可以动,动则咳剧。肾咳之状,咳则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咳涎。
  帝曰:六府之咳奈何?安所受病?岐伯曰:五藏之久咳,乃移于六府。脾咳不已,则胃受之,胃咳之状,咳而呕,呕甚则长虫出。肝咳不已,则胆受之,胆咳之状,咳呕胆汁,肺咳不已,则大肠受之,大肠咳状,咳而遗失。心咳不已,则小肠受之,小肠咳状,咳而失气,气与咳俱失。肾咳不已,则膀胱受之,膀胱咳状,咳而遗溺。久咳不已,则三焦受之,三焦咳状,咳而腹满,不欲食饮,此皆聚于胃,关于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肿气逆也。
  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治藏者治其俞,治府者治其合,浮肿者治其经。帝曰:善。
岐伯-我们打造真正的瓦罐汤膳
1个回答2024-01-27 17:59
瓦罐汤是中华饮食文化一颗璀璨的魄宝,《吕氏春秋·本味篇》记载了煨汤的真谛:‘凡味之本,水最为始,五味三材,九沸九变,则成至味’,几千年的历史记载和沉淀,使其独具特色。

瓦罐煨汤是将装有食材的小瓦罐一层层地置于入一米方圆的巨型大瓦罐内,再以木炭恒温制达六小时以上煨制,方出罐食之。瓦罐之妙,在于秉土质陶器阴阳之性,缸中之罐是用气的热量传递,久煨而不沸、不施明火,不伤食材,使原料鲜味及营养成分充分融解于汤中,汤汁稠浓,醇香诱人,口味独特。

瓦罐汤配于多种食材和名贵药材,真正做到了营养复合和膳食功效。是补充营养、强体补虚、益智提神、养生保健的最佳饮食选择。

岐伯,做真正的汤膳专家!
“无为在岐路”的岐是哪个岐?歧?``岐?
2个回答2022-08-24 18:29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古代著名医学人物简介:岐伯不是神农尝百草吗
1个回答2024-04-22 00:22
古代老中医偿百草的可不只是一人啊,都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的。
岐伯作为中医之祖从哪里学的医术呢?
1个回答2022-09-17 11:23
岐伯,是黄帝身边主管医的医官,他是官员,他的师傅自然是普通百姓。这个回答你满意吗?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