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中的桑榆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5-01 03:57

桑榆,指桑树与榆树。日落时光照桑榆树端,因以指日暮。以喻事之后阶段。比喻晚年;垂老之年。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shī zhī dōng yú,shōu zhī sāng yú,原指在某处先有所失,在另一处终有所得。比喻开始在这一方面失败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胜利。

现考证,东隅为郑州,桑榆为开封。东隅亦指早晨,桑榆亦指黄昏。

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十七·冯异传第七》: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方论功赏,以答大勋。'"

译文:可以说是在这一方面失败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胜利,于是论功行赏来奖酬大勋。

扩展资料:

成语典故:

公元25年秋天,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政权。接着,刘秀就把屠刀指向赤眉起义军。公元26年春天,长安断粮,樊崇领导的几十万赤眉军不得不向西转攻城邑,但遭到占据天水郡的隗嚣的阻击,只得又回到长安来。这时,长安已被刘秀部将邓禹占据。

经过激战,赤眉军打败了邓禹,9月又重新占领长安。这年冬天,赤眉军的粮食供应仍然极端困难,不得已于12月引兵东进。刘秀一面派大将冯异率军西进,在华阴(陕西华阴东南)阻击赤眉军;一面在新安(河南渑池东)、宜阳(河南宜阳西)屯驻重兵,截断赤眉军东归的道路。

冯异率领西路军,在华阴、湖县一线,同赤眉军相持了60多天。多次被赤眉军打败的邓禹,这时率部到达湖县,同冯异的部队会合。邓禹妄想取胜,派部将邓弘抢先进攻赤眉军,又被赤眉军打得落花流水。邓禹、冯异亲率主力救援,在回溪(河南宜阳西北)又被赤眉军打得大败。

邓禹只带着24骑逃回宜阳;冯异抛弃了战马,只带着几个人步行走回溪阪,逃回营寨。

公元27年正月,赤眉军在崤底(河南渑池礼庄寨)被冯异打败,遭到重大损失。剩下的起义军折向东南,不料在宜阳又陷入刘秀重兵的包围。赤眉军经过艰苦的战斗,始终不能突围。樊崇等人在粮尽力竭的情况下,投降了刘秀。战斗结束后,刘秀下了一道诏书,名叫《劳冯异诏》。

其中有这样几句,“开始在回溪遭受挫折,最后在渑池一带获胜。这就是所谓在日出的东方吃了败仗,在日落的西边却得到了胜利。”(原文是:“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渑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成语】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1个回答2024-03-02 23:40
词目: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注音:shī zhī dōng yú,shōu zhī sāng yú
释义:
① 东隅:东方日出处,指早晨.
② 桑榆:西方日落处日落时太阳的余晖照在桑榆树梢上,指傍晚.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比喻这个时候失败了,另一个时候得到了补偿.
使用频率:较少使用
近义词: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英 文:lose at sunrise and gain at sunset
用 法:复句式;作分句;含褒义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成语出自哪里
1个回答2024-02-07 07:31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这个成语,出自《后汉书·冯异传》。



公元25年秋天,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政权。接着,刘秀就把屠刀指向赤眉起义军。公元26年春天,长安断粮,樊崇领导的几十万赤眉军不得不向西转攻城邑,但遭到占据天水郡的隗嚣的阻击,只得又回到长安来。这时,长安已被刘秀部将邓禹占据。经过激战,赤眉军打败了邓禹,9月又重新占领长安。这年冬天,赤眉军的粮食供应仍然极端困难,不得已于12月引兵东进。刘秀一面派大将冯异率军西进,在华阴(现在陕西华阴东南)阻击赤眉军;一面在新安(现在河南渑池东)、宜阳(现在河南宜阳西)屯驻重兵,截断赤眉军东归的道路。冯异率领西路军,在华阴、湖县一线,同赤眉军相持了60多天。多次被赤眉军打败的邓禹,这时率部到达湖县,同冯异的部队会合。邓禹妄想取胜,派部将邓弘抢先进攻赤眉军,又被赤眉军打得落花流水。邓禹、冯异亲率主力救援,在回溪(现在河南宜阳西北)又被赤眉军打得大败。邓禹只带着24骑逃回宜阳;冯异抛弃了战马,只带着几个人爬上回溪阪,逃回营寨。



公元27年正月,赤眉军在崤底(现在河南洛宁西北)被冯异打败,遭到重大损失。剩下的起义军折向东南,不料在宜阳又陷入刘秀重兵的包围。赤眉军经过艰苦的战斗,始终不能突围。樊崇等人在粮尽力竭的情况下,投降了刘秀。战斗结束后,刘秀下了一道诏书,名叫《劳冯异诏》。其中有这样几句,“开始在回溪遭受挫折,最后在渑池一带获胜。这就是所谓在日出的东方吃了败仗,在日落的西边却得到了胜利。”(原文是:“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渑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后来,人们引用“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这个成语,来比喻在这里失败了,在那边却得到了胜利。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故事是怎样的?
1个回答2024-03-16 03:03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出处】语见(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十七·冯异传第七》):“玺书劳异曰:‘ 赤眉破平,士吏劳苦,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方论功赏,以答大勋.’”

故事:东汉刘秀即位为光武帝后,派大将冯异率军西征,敉平赤眉军.赤眉佯败,在回溪之地大破冯军.冯异败回营寨后,重召散兵,复使人混入赤眉,然后内外夹攻,在崤底之地大破赤眉.事后,汉光武帝刘秀下诏奖之,谓冯异初虽在回溪失利,但终能在渑池获胜.可谓在此先有所失,后在彼终有所得,当论功行赏,以表战功.
① 东隅:指日出处,即早晨,喻初始.② 桑榆:指日落处,即夜晚,喻最终.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原指在某处先有所失,在另一处终有所得.后喻在某一面有所失败,但在另一面有所成就,常用此语.
《失之桑榆 收之东隅》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6-08 13:26
【解说】东汉刘秀即位为光武帝后,派大将冯异率军西征,敉平赤眉军.赤眉佯败,在回溪之地大破冯军.冯异败回营寨后,重召散兵,复使人混入赤眉,然后内外夹攻,在崤底之地大破赤眉.事后,汉光武帝刘秀下诏奖之,谓冯异初虽在回溪失利,但终能在渑池获胜.可谓在此先有所失,后在彼终有所得,当论功行赏,以表战功.
【释义】① 东隅:指日出处,即早晨,喻初始.② 桑榆:指日落处,即夜晚,喻最终.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原指在某处先有所失,在另一处终有所得.后喻在某一面有所失败,但在另一面有所成就,常用此语.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意思
1个回答2024-04-28 06:55
词目: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注音:shī zhī dōng yú,shōu zhī sāng yú
释义:
① 东隅:东方日出处,指早晨.
② 桑榆:西方日落处日落时太阳的余晖照在桑榆树梢上,指傍晚.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比喻这个时候失败了,另一个时候得到了补偿.
使用频率:较少使用
近义词: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英 文:lose at sunrise and gain at sunset
用 法:复句式;作分句;含褒义
《失之桑榆 收之东隅》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6-11 19:04
【解说】东汉刘秀即位为光武帝后,派大将冯异率军西征,敉平赤眉军。赤眉佯败,在回溪之地大破冯军。冯异败回营寨后,重召散兵,复使人混入赤眉,然后内外夹攻,在崤底之地大破赤眉。事后,汉光武帝刘秀下诏奖之,谓冯异初虽在回溪失利,但终能在渑池获胜。可谓在此先有所失,后在彼终有所得,当论功行赏,以表战功。

【释义】① 东隅:指日出处,即早晨,喻初始。② 桑榆:指日落处,即夜晚,喻最终。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原指在某处先有所失,在另一处终有所得。后喻在某一面有所失败,但在另一面有所成就,常用此语。
【成语】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1个回答2024-02-07 07:15
【读音】:shī zhī dōng yú,shōu zhī sāng yú【释义】:东隅:东方日出处,指早晨;桑、榆:指日落处,也指日暮。比喻开始在这一方面失败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胜利。
【出自】:《后汉书·冯异传》:“始虽垂翅回奚,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女人说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意思
1个回答2024-01-30 16:47
失去了一些,但是又收获了一些。女人说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意思是失去了一件东西后我又有了另判兄外的收获。比如说我虽然与你相恋以分手收场,但是也正因离开了你,我遇到了现在模冲滑的爱人,我现旦腊在过的很幸福。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比喻开始时或暂时在某一方面失利,但最终得到了补偿。该成语在句中多作谓语,也作定语、分句;多含褒义。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意思
1个回答2024-02-28 23:58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解说】东汉刘秀即位为光武帝后,派大将冯异率军西征,敉平赤眉军。赤眉佯败,在回溪之地大破冯军。冯异败回营寨后,重召散兵,复使人混入赤眉,然后内外夹攻,在崤底之地大破赤眉。事后,汉光武帝刘秀下诏奖之,谓冯异初虽在回溪失利,但终能在渑池获胜。可谓在此先有所失,后在彼终有所得,当论功行赏,以表战功。
【释义】① 东隅:指日出处,即早晨,喻初始。② 桑榆:指日落处,即夜晚,喻最终。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原指在某处先有所失,在另一处终有所得。后喻在某一面有所失败,但在另一面有所成就,常用此语。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