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六首·其三

塞下曲六首其四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3-01 21:36

《塞下曲》为汉乐府旧题,内容多写边塞征战景象。唐朝很多诗人,尤其是边塞诗人用过此题写诗,但连作六首的却不多见。比较著名的要数卢纶和李白。

“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 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卢纶的《塞下曲六首·其四》,描写的是边防将士取得重大胜利后,边地兄弟民族在营帐前设宴劳军的场面,气氛热烈融洽,赞颂了边地人民和守边将士团结一心,保卫国家安宁与统一的豪迈气概。

“白马黄金塞,云砂绕梦思。 那堪愁苦节,远忆边城儿。 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 摧残梧桐叶,萧飒沙棠枝。”

而写的是闺中女子对远征亲人的思念。

无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追答:而李白的《塞下曲六首·其四》,写的是闺中女子对远征亲人的思念。

谁能帮我找李白的塞下曲六首(其一)翻译
1个回答2024-04-29 04:33
李白《塞下曲》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首句言“五月天山雪”,已经扣紧题目。五月,在内地正值盛夏。韩愈说“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赵嘏说“和如春色净如秋,五月商山是胜游”。但是,李白所写五月却在塞下,在天山,自然,所见所感也就迥然有别。天山孤拔,常年被积雪覆盖。这种内地与塞下在同一季节的景物上的巨大反差,被诗人敏锐地捕捉,然而,他没有具体细致地进行客观描写,而以轻淡之笔徐徐道出自己内心的感受:“无花只有寒”。“寒”字,隐约透露出诗人心绪的波动,何况寒风之中又传来《折杨柳》的凄凉曲调呢!春天在边疆是看不到的,人们只能从笛曲之中去领受,去回味。《折杨柳》为乐府横吹曲,多写行客的愁苦。在这里,诗人写“闻折柳”,当亦包含着一层苍凉寒苦的情调。他是借听笛来渲染烘托这种气氛的。沈德潜评论《塞下曲》前四句说:“四语直下,从前未具此格。”又说:“一气直下,不就羁缚。”诗为五律,依惯例当于第二联作意思上的承转,但是李白却就首联顺势而下,不肯把苍凉情绪稍作收敛,这就突破了格律诗的羁绊,以气脉直行,豪纵不拘,语淡而雄浑为其特色了。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古代出征要敲击钲、鼓,用来节制士卒进退,五、六两句,写的正是这种情况。语意转折,已由苍凉变为雄壮。诗人设想:自己来到边塞,就在天山脚下,整日过着紧张的战斗生活。白天在钲、鼓声中行军作战,晚上就抱着马鞍子打盹儿。这里,“晓战”与“宵眠”相对应,当是作者有意在概括军中一日的生活,其军情之紧张急迫,跃然纸上。“随”字,摹状士卒的令行禁止。“抱”字,描绘士卒夜间警备的情况。二句写的是士卒的生活场景,而他们守边备战,人人奋勇,争为功先的心态则亦尽情流露出来。



尾联“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是借用傅介子慷慨复仇的故事,表现诗人甘愿赴身疆场,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直”与“愿”字呼应,语气斩截强烈,一派心声,喷涌而出,自有夺人心魄的艺术感召力。

译文

五月的天山雪花仍在飘洒,

看不见花朵开放只有刺骨的严寒。

笛子吹着折杨柳的曲调,又何处寻觅杨柳青青的春天。

白天随金鼓之声作战,晚上枕着马鞍入眠,

只愿挥起腰下的宝剑,过关斩将,打败敌人。
小学六年级日有所诵中的塞翁失马全文
1个回答2023-04-06 19:40
经历哦来咯来了
塞下曲六首其一名句
1个回答2023-08-07 18:56
《塞下曲六首》其一(李白)的名句是: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这两句诗掷地有声,豪气冲天,写出了将士们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
塞上曲六首(其一)李白
1个回答2023-08-13 15:53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塞下曲六首其一的主题是什么
1个回答2022-12-01 13:30
戍边将士渴望建功立业,边塞生活的艰苦,对亲人、家乡的思念
一个男生对你说他心里塞塞的该咋回他?
1个回答2023-10-03 01:30
那就释放出来吧
出塞的成语出塞的成语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2-04 12:55
出塞的成语有:塞耳盗钟,充天塞地,挨山塞海。
出塞的成语有:充天塞地,挨山塞海,塞耳盗钟。2:结构是、出(独体结构)塞(上下结构)。3:词性是、动词。4:拼音是、chūsài。5:注音是、ㄔㄨㄙㄞ_。
出塞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粗中】
出塞chūsài。(1)古远出边塞。
二、引证解释
⒈出边塞。引《史记·周本纪》:“今又将兵出塞,攻梁,梁破则周危矣。”唐李白《太原早秋》诗:“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清昭_《啸亭杂录·蒋文肃入场》:“上_其文喜之,因改今名,遂携出塞,不数载以致大拜云。”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一章第三节:“六_八年,隋炀帝出塞巡视去年所筑长城,又发丁男二十余万筑长城。”
三、国语词典
远出边塞。古称远适异国,或出征外夷为「出塞」。
四、网络解释
出塞(王昌龄七言绝句之一)《出塞》是乐府旧题,也是唐朝诗人王昌龄所作的七言绝句。边塞诗的代表之一。内容主要是慨叹远征之苦,良将之苦,体现出了诗人对家国的爱重和维护、对战争胜利的渴望与期盼以及对良将的信心。全诗雄浑豁达,气势流畅,一气呵成。诗人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对《出塞》的评价历来很高。明代诗人李攀龙甚至推奖它岩雀山是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杨慎编选唐人绝句,也列它为第一。
关于出塞的诗词
《出塞曲·校尉征兵出塞西》《出塞曲·登坛临玉塞》《出塞曲·从军呼延塞》
关于出塞的诗句
出塞行行如出战出塞入塞寒追虏出塞垣
关于出塞的词语
两豆塞耳四塞之固津关险塞挨山塞海迁善塞违敷衍搪塞豺狼塞路塞耳盗钟蔽明塞聪双豆塞耳
关于出塞的造句
1、由于昭君出塞,使“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亡干戈之役”,“竟宁”了六十载!这已然成为历史,我拾级而上。
2、谁料这支军队作为一支征战邻国的先锋部队,马上就要出塞进行艰苦卓绝的征讨之战,血腥无比的战争无疑让他尝到了更多的死亡威胁。
3、还有一种与此截然相反的说法,认为王昭君出塞岁简是因为毛延寿出于维护大汉江山的目的而精心策划的,是毛延寿设下的救国计策。
4、杜甫的《前出塞》是一首家传户诵的精品佳作。
5、捧心,貂蝉拜月,昭君出塞,麻姑献寿,天孙织绵,则天垂廉,文姬归汉,红拂夜奔,绿珠坠楼,萍姬针神,曹令割鼻,红玉击鼓,文君当炉,红线盗盒,木兰弯。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出塞的详细信息
边塞四大诗人的边塞诗
1个回答2024-03-08 07:13
王昌龄《出塞》
王之涣《凉州词》
王翰《空物凉州词》
岑参《白雪歌春野送武判官归京扒亏喊》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