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周

关于董仲书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5 22:51
董仲舒,生于公元前179年,死于公元前104年,广川人(今河北枣强县东北广川镇)。年少时即开始学习、研究《春秋》学,至孝景帝时为博士。当时,董仲舒的名气已非常大,他的学生很多,弟子只能按师从时间的长短来依次传授,有的学生甚至根本就没有见过他的面。董仲舒治学非常严谨,据称,曾“三年不窥园”。他的所作所为,也严格遵从礼仪规范,所以受到了普遍的尊重。故汉武帝即位后, 令各州郡推举贤良、文学之士,董仲舒以“贤良”而被推举,且为当时“举首”。关于董仲舒以贤良对策的具体内容,即后来所谓的“天人三策”,《汉书·董仲舒传》中有详细记载。对策后,董仲舒被封为江都相,事奉易王,易王一向骄横,且好武力,董仲舒以礼义劝诱之,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且受到了他的敬重。董仲舒善言灾异,推诸行事,据说效果颇佳。有这样一个故事,当时辽东高庙、长陵高园发生灾变,董仲舒在家中推演其意,草拟了一份奏章,还没来得及上奏,被主父偃看到了,非常嫉恨,就把他的奏章偷出来交给皇帝。皇帝召集诸儒讨论其内容,其中有董仲舒弟子吕步舒,他不知道此奏章为老师所作,认为纯粹一派胡言。董仲舒因此被交从吏议,分当处死,后被赦免。从此,董仲舒不敢再谈灾异。后来,董仲舒再遭公孙弘陷害,为刚愎自用的胶西王之相,胶西王知其为大儒而善待之,没过多久,董仲舒终因惧获罪而辞官归家,从此一心著述。
董仲舒是谁?
2个回答2023-01-19 14:46
董仲舒是西汉著名经学家和唯心论哲学家。
与董仲舒相关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1-25 17:57

大公无私

dà gōng wú sī

[释义] 一心为公;没有私心。也指处理事情公平正确;不偏袒任何一方。

[语出] 《汉书·贾谊传》:“为人臣者;主而忘身;国而忘家;公而忘私。”清·龚自珍《龚定庵集·论私》:“且今之大公无私者;有杨;墨之贤耶?”

[近义] 舍己为公 铁面无私

[反义] 假公济私 自私自利 利欲熏心 见利忘义

[用法] 多歌颂人的优良品质和秉公处理事情。一般作宾语、定语、状语。

董仲舒的人物生平
1个回答2024-02-24 04:44

董仲舒在30岁时,开始招收了大批学生,精心讲授。他讲学,在课堂上挂上一副帷幔,他在帷幔里面讲,学生在帷幔外面听。同时,他还经常叫他的得意门生吕步舒等转相传授。这样,很多人跟他学了多年,甚至没有跟他见过面。通过讲学,董仲舒为汉王朝培养了一批人才,他的学生后来有的当了诸侯王国的国相,有的成了长吏。由于董仲舒广招门生,宣扬儒家经典,他的声誉也日益扩大,在汉景帝时当了博士,掌管经学讲授。
汉景帝时为博士。他曾走出家门,设坛教授,课讲得十分精彩,弟子很多,弟子再教弟子,一些再传弟子甚至只是听说过他的大名,但没见过他的面。他一门心思教学和研究,甚至三年都没回家看一下。他的行为举止,都遵循礼节,很多读书人都尊他为师。汉武帝继位后,董仲舒出任江都国的国相。他治理江都国,主要是以《公羊》为指导,通过推究“自然灾异”、“阴阳运行错误”的原因,然后在求雨时能关闭阳气,释放阴气,使天下雨;止雨时,能关闭阴气,释放阳气,使雨停止。在江都国,他这样做,从来都没出现误错。后来,他被废为中大夫。(董仲舒,广川人也。以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董仲舒不观于舍园,其精如此。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今上即位,为江都相。以春秋灾异之变推阴阳所以错行,故求雨闭诸阳,纵诸阴,其止雨反是。行之一国,未尝不得所欲。中废为中大夫。 汉武帝即位后,让各地推荐贤良文学之士,董仲舒被推举参加策问。汉武帝连续对董仲舒进行了三次策问,基本内容是天人关系问题,所以称为天人三策。第一次策问,汉武帝问的主要是巩固统治的根本道理,第二次策问,武帝主要是问治理国家的政术,第三次策问主要是天人感应的问题。
董仲舒在对策中,详细阐述了天人感应,论述了神权与君权的关系,并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董仲舒一直提心吊胆,小心谨慎,唯恐时间长了遭到不测,遂于四年后以年老有病为由,辞职回家。从此以后,也就结束了他的仕禄生涯。董仲舒晚年对什么事情都不过问,只是埋头读书、著作。
虽然他辞去了官职,但朝廷有大事,还常派人到他家向他请教,董仲舒都有很明确的看法。后来,张汤把询问董仲舒的部分材料,整理为《春秋决狱》一书。董仲舒虽然养病在家,但仍十分关心朝政大事,甚至在临终之前,还写奏章给汉武帝,坚决反对盐铁官营的政策。 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董仲舒于家中病卒,葬于西汉京师长安西郊,有一次汉武帝经过他的墓地,为了表彰其对汉王朝的贡献,特下马致意。由此,董仲舒的墓地,又名为下马陵。

董仲舒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2-27 21:50

董仲舒(前179年―前104年),汉族,广川郡(今河北省衡水市景县广川镇大董故庄。)人,汉代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董仲舒《天人三策》《春秋繁露》以儒家学说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建立起一个具有神学倾向的新儒学思想体系.被誉为公羊大师、儒家大儒。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年),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儒生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表彰六经”的主张。董仲舒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自然、人事都受制于天命,因此反映天命的政治秩序和政治思想都应该是统一的。董仲舒的儒家思想维护了汉武帝的集权统治,为当时社会政治和经济的稳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年),任江都易王刘非国相10年。元朔四年(前125年),任胶西王刘端国相,4年后辞职回家。此后,在家著书,朝廷每逢大事,就会让使者及廷尉到他家,征询他的意见,足见他仍然受到汉武帝的高度重视。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董仲舒病逝。

董仲舒
1个回答2024-02-27 04:38


(1)西汉政治家、思想家,儒家《春秋》公羊学派的大师。

(2)他适应当时封建统治者的需要,继承孔、孟思想,并吸收先秦阴阳五行、墨家、法家以及汉初黄老思想中的一切有利于巩固封建专制统治的因素,建立了一个新的儒家神学理论体系。他主张立法和司法以“三纲五常”为基本原则,提出“大德小刑”的关系理论,提倡“春秋决狱”,实际上使儒家经典法律化。

(3)由董仲舒初步建立的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对后世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董仲舒
1个回答2024-03-03 18:22


我国西汉早期的著名思想家,被誉为当时的儒学宗师。主要著作有《春秋繁露》、《举贤良对策》。是汉代公羊学的大师。

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及其目的是??
1个回答2022-12-28 11:09
干活发个红包一会吧
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1个回答2022-10-02 06:33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董仲舒的主要作品
1个回答2022-10-10 23:06
《春秋繁露》
热门问答